一:苏武牧羊北海上的文言文与翻译是什么
《苏武牧羊北海上》
苏武为汉使匈奴,为单于留,使卫律治之。百般胁诱,武终不屈。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大窖中,无饮食。天雨雪,武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曰: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弆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
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节出使匈奴,被单于扣留,让卫律制服他。用尽各种方法威胁·诱惑,苏武最后都不屈服。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过了数日不死。匈奴把他当做神,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对苏武说:等到公羊生出了小羊才准许苏武回国。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代表汉廷的节杖牧羊,睡着、醒着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二:苏武牧羊北海上的故事简写
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才获释回汉。
三:苏武牧羊北海上的注释
1、卫律:指卫律,汉人,投降匈奴,单于封为丁灵王,是单于的重臣。2、胁:胁迫(他投降)3、白:禀报。又,《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又,《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4、降之:让苏武投降。降,作使动用。5、幽:囚,禁闭6、窖:地穴7、绝不饮食(sì):不给吃的喝的8、雨:下,名词作动词。9、啮(niè):吃,嚼10、北海:今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11、羝(dī):公羊12、羝乳:公羊生小羊13、廪食不至:官方供给的粮食没有到14、弆(jǔ):收藏。15、草实:野生的果实16、仗汉节牧羊:拄着代表汉廷的节杖放羊
四:苏武牧羊的北海是哪里
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五:苏武牧羊北海上的处理结论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谋反,苏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来关系很好,加上他的儿子也参与其中,苏武被罢官。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汉宣帝,被赐爵关内侯。
六:苏武牧羊北海上中绝不饮食的“绝”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一定的,绝对的的意思,字典上是那么说的
绝不饮食(sì):不给吃的喝的
七:苏武牧羊的北海是现今哪个地方
古有苏武牧羊北海之说,但北海究竟在哪里?中科院院士、我国草原生态学权威专家任继周先生,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发现北海乃是武威市民勤县,并与兰州大学的两位学者张自和、陈钟撰写了《苏武牧羊北海故地考》一文并于8月11日公开发表,予以佐证。
苏武牧羊不在贝加尔湖
之前人们一直认为苏武牧羊在贝加尔湖。但任先生说,2003年甘肃省科协副主席魏万进来访,说武威市民勤县有—个苏武庙,还有—个苏武山。他认为民勤这样偏远的地方,久远的古代不会凭空修建一座苏武庙,更不会做一个假古董苏武山。
有据可证苏武牧羊在民勤
依据一 在民勤苏武庙的旧址,原有民勤县志中所说的“苏武庙台”,上有“古石碑上大书‘汉中郎将苏武牧羊处’”,现已不存。这里的苏武庙是依据苏武在此牧羊的苏武山的传说而建。
依据二 据《汉书李广苏建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西北半荒漠地区农民历来就有从鼠洞掘取“鼠粮”为口粮的习惯。苏武在“廪食不至”的绝境下,掘鼠洞求食,既得草籽又得鼠类,应在意料中。
依据三 从现有白亭海的湖盆规模来看,当年应是与居延海媲美的汪洋巨浸。解放前出版的镇番县?今民勤县?地图还有“白亭海”图斑。所谓北海或为白亭海简化为“白海”的转音。
依据四 台湾成文出版社出版的《民勤县志》中的“苏武山”、“苏武庙”等都从文字上印证了民勤就是苏武牧羊北海的故地。
另外,几位学者还从古诗词中和民间传说中发现,苏武牧羊北海的故地应该在民勤的白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