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组织实施
五、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本计划在国务院领导下,由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依照本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并责成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组织共同组织实施。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并建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二)加强成效评估。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在2014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为全民健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可根据本计划,结合部队实际参照执行。
二: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落实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六方面全面推动全民健身的落实。刘鹏表示,我们不能只抓短时间出成绩的事,而是要花大力气把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大事抓好,才是对我们的体育事业负责。拿群众体育事业来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们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宗旨。群众体质是我们建设体育强国中一个基础性的短板。全民建身条例的颁发实施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重大的政策依据和巨大的契机。全民建身条例是我国第一步以全民建身为宗旨的行政性法规。为抓好全民健身条例的贯彻落实。我们提出要以突破性的思维采取突破性的措施,来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找准突破口,抓住牛鼻子,来推动全民健身的落实,我们找了六个突破口:第一个突破口是全民健身实施“三纳入”,推动政府履行公共事业的职能。“三纳入”是指全民健身事业要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和年度工作报告。去全民建身条例颁布之后,大力推动这项工作。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下一步要通过个省区市的工作推动延伸,向县和市延伸。构建起从上到下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个突破口是加大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例来说明,这个工程是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实施的一项工程,已经写入了十一五的规划。就是在全国的行政村一级建立诸如一个篮球场加两个兵乓球台这些最基本的设施。我们本来规划十一五期间在全国的十万个行政村建设这样的体育设施,结果实施建设的结果进度比我们预想的快得多。2008年年底江苏省就率先实现了在全省所有的行政村建成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到2009年年底我们统计的时候全国已经建成了17万个农民体育工程。建设群众身边的小型、适用的体育设施仍将是我们今后一个重大的任务。除了农民体育工程之外,其他一些援建的项目像雪炭工程、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路径等都加大了力度。此外,在汶川大地震过后的灾后重建的工作中,我们体育总局也派出专人参与了总体规划的制定工作,把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了总体规划当中,这些工作都在实施中,青海玉树地震后同样我们也派出专人建设体育设施的项目。第三个突破口是盘活现有的体育资源,让群众身边有更多的体育设施。根据我们的调查全国65%的体育场馆集中在学校。但这些体育场馆对青少年和公众的开放率非常低,如果这块资源能够盘活,对群众开放。必然大大加大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为此我们和教育部一块推动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工作。这两年经过努力我们确定了一些试点学校,全国有3200多所学校,带动了2万8000多所中小学的场地向社会开放。今天正在安徽马鞍山正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召开一个工作会,因为马鞍山市全市所有的学习体育场馆都向公众开放。这项工作还需要急需推进,在过程中还要解决些难题。有些难题通过试点单位得到了相当成程度的解决,这项经验都要推广。第四个突破口是要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和各级地方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目前国家体育总局代国务院起草的《全民健身计划》已经到了最后的审定阶段,下一段还要更广泛的征求群众意见,进行修改之后上报国务院。全国相当多的地方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地方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第五个突破口是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力度,我们要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是全民健身的宣传者,全民建身活动的组织者,科学建身的指导者,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场地设施服务的维护者,有65万名指导员,国家级5000名,这个数量和我们13亿人口比大大的不够。过去我们在全国布点了8所体育院校学校,作为国家级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基地。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我们经过严格资质......余下全文>>
三: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
可要器材
四: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现状
全民健身计划 - 北京奥运会以来的建设概况一、是加强对“全民健身工程”设施建设的监督检查和引导示范。北京奥运会后,总局加大了对“全民健身工程”室外健身器材质量的监督检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已安装使用的室外健身器材质量进行抽检。检查工作起到了督促企业规范生产、保证器材质量的作用,进而帮助企业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在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期间,总局群体司与体育大会组委会在合肥联合举办了全国创新型室外健身器材展示活动,从参展室外健身器材中评审出了最佳创新奖、创新奖和群众喜爱奖。这一活动鼓励、引导了企业加强产品创新,树立示范,推动了室外健身器材的研发生产以及“全民健身路径”等室外健身设施的建设发展。二、是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管理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建设管理水平。主要有两项举措:一个是推动修改完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支持有关部门对2004年出台的国家标准《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进行修订;另一个是探索将体育服务认证机制引入“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建设管理,启动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服务认证调研和试点工作。三、是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指导,提高“全民健身工程”场馆的服务水平。为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开拓思路,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群体司2009年开始组织举办“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与运营管理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及运营管理的政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经营开发、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等。2010年此类培训班共有三期,其中一期专门为四川省的“雪炭工程”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场馆负责人设计,目的是提高这些场馆负责人的业务水平,进而推动“雪炭工程”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场馆运营管理水平提升。四、是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模式的创新力度,丰富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种类。一个是“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试点。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在总结“全民健身路径”十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上海市建设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的做法,在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八省(市)启动了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建设试点。北京奥运会后,总局对试点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大,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城乡各地新建成一批笼式足球、笼式篮球、笼式排球、极限运动(轮滑、滑板)、乒乓球长廊、篮球长廊、全民健身路径、健身步道等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地,深受群众欢迎。另一个是“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09年在总结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乡镇试点建设“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内容包括灯光篮球场、门球场、室内体育活动室等,使广大农村乡镇新增了体育活动阵地。五、是统筹协调,面向基层,构建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推进不同区域健身设施平衡发展。加强对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灾区城乡基层健身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对东部地区主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支持。如,两年来,在健身设施建设中中央共支持西部地区近7亿元,约占全国的53%;支持四川灾区建设“雪炭工程”20个,占全国148个的13.5%,为全国各省(区、市)之最。
五: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体育总局解读
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对未来5年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出目标任务,并制定了工作、保障措施。国家体育总局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对计划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计划》要点:到2015年,城乡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比2007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18%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以上,分别比2007年提高4·9和2·9个百分点。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解读:这些量化目标是依据过去15年全民健身事业的历史基础和发展状况,经过多次研究探讨确定的,是客观科学的。由于对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目前没有完整现状调查,因此对其发展目标仅原则性提出要求。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计划》要点:到2015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解读:考虑到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对于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没有提出具体量化目标。各地区下一步在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计划时,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具体量化目标。学生标准则是按教育部有关要求提出。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计划》要点:到2015年,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解读:2003年全国体育场普查数据表明,我国有各类体育场地85万个(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十一五”期间,仅国家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在全国农村地区新增了20多万个体育场地,新增体育场地面积约2亿平方米,截至2010年底全国体育场地超过100万个(块)。“十二五”期间,将组织实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加大对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体育设施数量和面积会继续有大的发展。全民健身获财政预算保障《计划》要点:到2015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基础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解读:受财力所限,现阶段不是所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能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未来各级政府应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原则,把全民健身当作公共服务产品。除加大财政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外,还要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率《计划》要点: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经费补贴,为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解读: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比例较低。安全、管理和物耗等问题是影响学校开放体育设施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应理清各方的权责界限,兼顾学校和公众的利益。文化部、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全国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都要逐渐向公众免费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也是未来体育职能部门努力的方向。对体育主管部门实行目标考核《计划》要点......余下全文>>
六: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全民健身观念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体育运动充分体现其社会实用价值的具体方式。体育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我国社会产生重大的综合促进作用,可以说体育文化是最具有包容性的,有了这样的认识体育在我们的观念中被丰富了,拓宽了我们的思维,体育职能部门工作重心的调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全民健身”计划的社会意义也是如此。全民健身,顾名思义,就是全体人员的健身活动,政府制定计划实施全民健身,就是为了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以期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七:全民健身法律制度具体内容有哪些
国外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基本程序包括:一是需求调查阶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内现有的体育设施和服务的现状及未来趋势,社区居民的基本体育需求情况及开发潜力、使用体育设施的情况、对体育设施的要求等;其它有关社区相似的健身中心情况。需求调查对象应当包括社区居民、相关行政机构(如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体育俱乐部及协会等。 二是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是在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和确定健身中心的经营理念。需完成以下工作:制订经营管理计划草案、经营理念设计、中心地址的选取、选取活动中心的技术设计方案、经营预算、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潜力的分析。 三是设计阶段。可行性研究中的经营管理计划概括了健身中心在社区中开展体育经营活动需掌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健身中心将要提供的活动与服务以及如何推动这些活动;经营管理结构;健身中心维护方案;年度预算,详细提供收入及支出情况。 在经营管理计划的基础上,可以着手设计工作。首先要形成基本设计思想,基本设计思想主要要把潜在的健身群体及活动中心所开展的活动对设施的功能要求用说明书的方式表现出来,主要内容包括:中心选定地址的详细情况以及需要清除的物体;设计出一个示意图,或至少一个具体要求的进度表;完工的标准;工程预算及成本限制;工程完工的主要日期。 工程设计的要求要由设计师制成图纸。详细的成本预算已经完成,所有手续已经经有关部门批准。最后要准备好合同文件,进行投标并确定建筑商。如果工程较大,一般应当聘请专业人士组成设计小组,专业人士应当包括:建筑师、机械和电力工程师、预算评估师。如果工程较大则应当聘请工程经理,监控整个工程的建设情况。
八:《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哪一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
1995年
九:社区体育工作计划,要包括有知道思想,目标,任务和措施保障,高人,高人!十万火急!
为认真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特制定2008年体育工作计划 一、基本原则 降低重心,服务基层。坚持发挥基层和群众团体的作用,把群众体育工作的重心落在基层,落到实处,不断扩大全民健身服务内容,提高全民健身服务质量。 以民为本,服务群众。坚持以提高城乡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努力把服务群众体育健身作为实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整合资源,共铸优势。坚持体育场地设施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协调,动员社会所辖范围内一切社会力量广泛构建具有区域特征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行全社会体育资源共享,逐步形成公共服务的综合优势。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从基础工作做起,从群众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问题入手。 二、主要目标 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要求,建立门类齐全、内容完整、管理规范、优质高效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合理配置体育资源,大力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中介组织,逐步形成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具有产业化、社会化特征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实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即:建立一个健身组织网络;每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周活动;建设一个全民健身工程(点);建设一批晨(晚)练健身点;建设一支社会体育指导负队伍;建立一个国民体质测定站;每年进行一次系列科学健身讲座;形成一个特色体育项目 三、对策措施 制定规划,加强领导,形成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整体合力。各居要在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制定规划要立足长远,具有前瞻性,实施计划要着眼现实,注重可操作性。要广泛宣传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要加强实施规划的跟踪分析,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和调整实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各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认真履行职责,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增强人民体质的轨道上来,把工作的重心降低到基层,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健身的实际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把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大经费投入,为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保障条件。按照"几个一点"的原则,多渠道、多元化筹集群众体育经费,鼓励和支持社会捐资支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 要把全民健身服务内容纳入社区服务范畴,与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从群众关心的健身热点问题抓起,广泛开展主题鲜明的群众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服务总体水平,使全民健身和精神文明相互提升,交相辉映,逐步形成各项社会事业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改革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发挥积极的作用。 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组织实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精品工程。全民健身服务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各居在建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过程中,要以实施"八个一工程"为龙头,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组织实施以"八个一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精品工程。具体包括:(1)要继续开展创建体育先进社区活动,把创建活动和实施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创建的目的引导到......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