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构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
一、明确教学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与总体要求
1.强化对教学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要求“把教育信息化
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学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使命,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高校教学信息化是指充分
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的所有环节信息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现代化的过程。它包含教学基础平
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等信息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内涵,创新教
学模式,促进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对贯彻实施“江苏省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我省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不断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
2.教学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坚持以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为目的,以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促进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以建设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支持服
务体系为重点,重视教学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加强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全面提升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整体水平,加速我省建设高
等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3.教学信息化建设具体目标
完善全省及各高校教学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创新教学信息化决策、投入、管理、评价体制,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教学管理与服务效率,促
进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创建先进的数字化学习空间,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扩大优质
教学资源受益面,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教学信息化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建设,加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
能力;加强学习科学系统研究与实践,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建立数字化的教师教学支持与学生学习支
持服务体系,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及素养;加强教学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深入的应用,推出一批具有指导作用
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全省高校教育技术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部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创新教学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1.加强教学信息化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各高校要将教学信息化建设置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校园建设的中心位置,按照协调发展、合理配
置、注重实效、分层实施的原则,加强统筹设计和整体规划。一方面统筹规划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统筹规划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
源、政策体制的建设。要将教学信息化硬件、软件、服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进行一体化规划与建设,促进教学信息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高校教学信息
......余下全文>>
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关于电子政务的干货有哪些
一、“顶层设计”的来源和内涵
“顶层设计”原是一个工程学术语,是源于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多纬度设计,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顶层设计要求注重规划设计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强调设计对象定位上的准确、结构上的优化、功能上的协调和资源上的整合,是一种将复杂对象简单化、具体化、程式化、规范化、相关因素一体化的设计方法,不仅需要从系统和全局的高度,对设计对象的结构、功能、层次、标准进行统筹考虑和明确界定,而且十分强调从理想目标到现实的技术化、精确化建构,目的是要在目标与实践之间铺展“蓝图”。
“顶层设计”理念提出后,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科学、军事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并成为各领域制定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顶层设计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战略目标的整体性:在根据任务需求确定核心或终极目标后,“顶层设计”一定要完整地考虑各方面、各层次问题,形成一整套解决方案,调动各方面、各层次资源围绕全局目标,有序地、渐进地落实和推进,才能最终产生顶层设计所预期的整体效果。
二是注重战术目标的科学性:战略目标确定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着先基础后表层、先共性后个性的科学步骤。尤其要注重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政务信息社会复杂需求复杂实现、简单需求简单实现的模仿建设模式,优化升级为复杂工作简单实现,简单工作规范实现的模型式工作方法。
三是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顶层设计”是“自上而下”的设计,但其中的“上”并不是凭空建构,而是源于实践再经过提炼优化后高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的理性提升。顶层设计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通过缜密的全局的逻辑思维,在理想与实现、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绘制一张精确、可控的全局“蓝图”,实践者依据“蓝图”按工作重要性分期分批建设,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各种风险,保障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强调执行力保障:“顶层设计”的整体战略、科学战术和“蓝图”绘就以后,如果没有到位的、全局的、基础的详细设计的精准执行,战略目标依然是海市蜃楼,“蓝图”也将成为墙上的废纸。“顶层设计”的执行过程是精细化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现,规划设计要真正落地生效,必须强调执行、注重细节,注重各环节之间的互动与衔接。
二、当前政务信息化领域顶层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题表现
十多年来,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时反复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却屡屡收效甚微,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片面地理解了“顶层”,仅按字面意思将“顶层设计”理解为最上层、最权威、最宏观层面的设计,将“顶层规划设计”及“专项初步设计”当成顶层设计的全部,而缺乏后面更重要的全局性基础性顶层初步设计、全局顶层详细规划衔接和强有力的执行。
一个政务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方案,重点应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理顺全局的体制机制,即理清建设主体,制定数据资源共享、投融资长效机制,至少要涵盖两个层面,一是制度机制层面的顶层设计,通过机制设计解决传统体制机制、法规标准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减少上下推进、横向沟通之间的阻碍,保障建设顺利开展;第二,理顺全局的客体,即信息分类体系及数据字典体系,再分清层次,合并同类项;第三,理顺全局的三定方案及各层级岗位职责以及每个部门每个人处理工作的责任清单,即衔接主体与客体的权限形成及分配策略体系;第四,理顺技术实施层面的顶层设计,对基础设施、共性支撑软件产品、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数据资源交换与共享等方面进行全局性的初步设计与详细设计,为形......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