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渊明的散文

一:关于陶渊明的议论文

一、高考作文优秀片段---陶渊明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2、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3、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4、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5、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畅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6、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7、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8、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他好累。沉溺于过去,也必将让他丧失了现在和未来,于是,他选择了离开。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月光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他的衣袖随风飘摇,但此时,他却拥有几分坦然,几分欢喜。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这段小文为我们点染了陶渊明的远离官场的轻松、归途之乐和田园之致,在叙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语言点缀。)

9、小船在水面轻轻摇荡、漂浮着,微风飘飘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轻轻暧暧地爱抚我的面颊,踏着山雀的歌韵,我醉饮船前船后的山泉。青山回响着船桨的激水,将我所有的乡愁揉碎。眼前是一帧浓浓淡淡的黑白照片,两岸静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我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阳光斜洒,洒满我回家的路。远远的,能看见那个宁静而温馨的茅屋,笼罩在淡烟里,飘渺虚无……(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体现的作品。那种无忧的恬淡如闲适的中国画,一缕一缕向我们走来,小船、微风、歌韵、阳光组合成了一幅似静又动的画面。陶渊明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们才知道,距离我们那么遥远的五柳先生竟是这样的洒脱、无羁。)

10、......余下全文>>

二:陶渊明有哪些散文代表作

其散文代表作主要有三部分: 一、赋辞 《归去来兮辞》《闲情赋》《感士不遇赋(并序》 二、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户孟府君传》《五柳先生传》《扇上画 赞》《读史述九章并序》 三、疏祭文 《与子俨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

三:陶渊明写过什么文章?

很多。楼上有人说了的,我不再重复啦。他最出名的文章是: 陋室铭 。

四:陶渊明写的文章有哪些

《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子》《归鸟》《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连雨独饮》《移居二首》《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悲从弟仲德》《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责子》《有会而作》《腊日》《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士七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拟挽歌辞三首》《感士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并诗《与子俨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五柳先生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并序)》

五:赞美陶渊明的文章

陶渊明

田园诗人之祖

隐逸诗人之宗

提到“魏晋风度”,古代士人那高旷雅逸的丰采的确令人心驰神往。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认识陶渊明,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人,体悟其“清高”之三味。

隐居,又称退隐,是古代名人雅士们的一种追求“清高”的风尚。究其根由,大略可归为儒家“独善其身”和道家“返朴归真”的处世主张的巧妙融合。晋宋时期,隐逸之风甚盛。著名的院士如竹林七贤、东山谢安等,一直为后代文人所津津乐道。在众多隐士中,陶渊明独领风骚,他别具傲骨,志节高尚,被人称为“靖节先生”,博得后世普遍赞誉。朱熹曾这样评价说:“晋末人物,虽曰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陶渊明一生牢守“固穷之志”在思想上和文学艺术上都对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尊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公元365—427),字元亮,晚年改名“潜”,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兴宁三年,他出生在一个已经衰落了的封建官僚家庭。他的曾祖是东晋的开国元勋,曾做过大司马、领长沙郡公的陶侃。他的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但陶渊明8岁丧父,12岁丧母,家境很快败落。

青少年时期的陶渊明治学极为勤奋。他的外祖父孟嘉,官居“劝学从事”。在孟嘉的指导下,他博览群书,特别是深入钻研了儒家经典。在《饮酒》中,他曾回忆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通过诗句,我们不难想见他求学时的那种心无旁鹜、专心致志的情形。在儒家学说的陶冶下,他树立了积极治世的思想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在《杂诗》之五中所展示的“猛志存四海,骞翮思远翥”的豪迈境界,正是他年轻气盛,立志“大济苍生”的精神面貌的写照。到了晚年,虽然他的退隐思想占了上风,但他依旧不能完全抛却这种政治理想。在《杂诗》之二中,他曾深沉地传达出内心的骚动与郁愤:“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可见即使是到了晚年,他对“志不获骋”还是耿耿于怀的。在他的代表作《归去来辞·序》中,他也没忘了说一句“深愧平生之志”,点明归隐的无奈和壮志不伸的遗憾。

造成陶渊明逐渐形成归隐思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时代政治的原因。陶渊明生逢乱世,他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十个皇帝,社会处于空前的大分裂、大动荡的黑暗时期。在这样的社会中,陶渊明的治世理想是难以实现的。晋宋时期,推行的是门阀世族制度,政治极端腐朽。门阀世族制度萌生于东汉末年,形成于魏晋,魏文帝曹丕为篡汉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为门阀制奠定了基础。中正官“计资定品”只重门第,不重乡议。司马家族建晋之后,继续推行这一政策,逐渐形成“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官位世袭局面。土族与庶族有着明显的界限,不仅政治、经济地位不同,甚至不通婚,不同乘共坐。士族的权势之大、气焰之盛,这皇权也不能完全控制。晋武帝司马炎时,土族王恺、石崇斗富,石崇对司马炎资助给王恺的一支二尺多高的珊瑚树不屑一顾,随手打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士族的奢侈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士族官僚的把持下,庶族寒门的人士很难有做官、晋升的机会。当时的名士、犍为李密就曾发出了“朝中无人,不如归田”的慨叹。陶渊明祖上虽做过高官,但仍属庶族,又加之家境清寒,所以在官场上始终受到歧视。从他29岁到41岁这13年的游宦生涯中,他曾五次出仕,五次辞官。第一次,太元十七年(公元393年),任江州祭酒;第二次,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在桓玄......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