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棕子香里话端午作文500字
粽叶香里话端午
每当看到有粽子卖时,无论价格多少,我总会掏出平时积攒的
钱,去买几个粽子。每次吃粽子时,我总喜欢闻淡淡的粽叶香,每
当闻着闻着,便会想起家乡的端午节。
一、包粽子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一个星期,有粽叶和棕榈叶的人家,便会
担着粽叶和棕榈叶到集市里卖,在此时很多的村民也纷纷到集市里
买。买回粽叶跟棕榈叶后,便会上山挖黄荆和栀子树的根。(煮粽
子时用的配料,可以降低粽子的热度。)
端午节这天,天刚蒙蒙亮,村民们便一一起床了。起床的第一
件事便是把适量的糯米,放到一个大缸里浸泡,然后架锅生火,把
粽叶跟棕榈叶一起放到锅子里煮。煮熟后,便用一个篮子或桶子提
着到村前那条清澈见底的河中洗刷。馋嘴和懂事的孩子,也会在旁
边帮忙,大家的脸上都露出甜美的笑容,比过年还正浓。
洗完粽叶和棕榈叶后,便回到家里,把黄栀子放到一个大碗里
浸泡。(包粽子时用的配料,具有染色的作用。)然后把大缸里的
糯米倒到一个干净的木桶里,提到水井里冲洗。冲洗完后用撮箕稍
微晾干一下,便倒到另一个干净的桶子里,用浸泡好的栀子水撒在
糯米上,用一个干净的大勺子把它们一弄,顿时全部糯米都变得金
黄。一般的村民会在糯米上添加花生仁和红枣,富裕的村民不仅会
在糯米上添加花生仁和红枣,而且还在上面添加鸡肉、猪肉。然后
把粽叶放在一旁,知道包粽子的大人们会用一根干净的棕绳把棕榈
叶硬的那头绑住,又把它绑在一个相应的地方,把两片粽叶合弯成
一个漏斗形,把糯米适应地放到“漏斗”里,然后约两下粽叶,用
一片小的棕榈叶把它紧紧地绑住,一个三角粽子就完成了。
有小孩的人家,小孩子看到包好了一个三角粽,会兴高采烈地
到邻居家或向伙伴们炫耀:“我家包好一个粽子了,我家包好一个
粽子了。”有的邻居或伙伴会笑笑地说:“我家也包好一个粽子了
,我家也包好一个粽子了。”然后大家都嘻嘻哈哈的,村里都热闹
了起来。村民们包的粽子各种各样,有三角粽、枕头粽、双脚粽等
等。
二、煮粽子
包好粽子后,村民们便会用干净的稻草烧成灰,用一个干净的
蛇皮袋装好,放到一个大木盆里浸泡十余分钟,把包好的粽子也放
到水中浸泡十余分钟。为了一个小时内能吃到粽子,村民们都不用
大黑锅煮粽子,而用大的高压锅煮粽子。亲爱的朋友,在这里不得
不插几句,在我们这里如果有户人家在三年内有仙逝的人,是不能
到自己家里煮粽子的,要三年后才能在家里煮粽子或把粽子弄到没
有仙逝的人家里煮,为什么要这样,我问了许多白胡子老爷爷,他
们也讲不清,据说这规定流传有近一千年了。在大高压锅里放入适
量的水,然后把黄荆、栀子树的根放下去,随后把粽子放到上面,
盖好高压锅,添加柴火,这就开始煮粽子了。
此时的小孩们又会高兴得跳起来,因为要不了几十分钟,他们
就可以吃到香甜的粽子。其实煮粽子也是有技巧的,根据不同的粽
子,火的大小也不一样,像花生仁粽子,大多的时候,火不需要太
大,慢煮即可。粽子煮着煮着,香气四溢,整个村庄都弥漫着粽叶
的清香,那香味刺激人的心弦,让人不时地舔嘴唇、吞口水,忍不
住马上掀开锅盖,用筷子夹一个粽子出来尝尝。尤其是小孩,闻到
粽香味总赖着家人到锅子里夹粽子来吃。记得有一年端午,嘴馋的
大弟弟在家,奶奶包粽子慢,别人家都煮出粽子来了,而奶奶的粽
子正煮到一半,大弟弟哭着要奶奶用筷子夹个粽子出来尝尝。奶奶
好无奈,最后用米饭包了个“粽子”给大弟弟。
三、吃粽子
一般的粽子,用高压锅煮了一个小时就会煮透。这时,无论是
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围在锅子边,当掀开高压锅盖的那一刻,全家
人都高兴不已,且每户人家都......余下全文>>
二:端午时节话端午作文600字有评语
端午节里粽飘香
四年级 | 叙事 | 536字
今天是 五月初五 ,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也是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设立的。
我们家要包粽子,我包了一个又一个,速度倒是挺快的,但是样子怪异,结果妈妈说:“这样不合格,让妈妈来教你吧。”说着妈妈就做起了示范,先把竹叶拿在手上,卷成圆锥形,再往里面放糯米、大枣,然后折叠竹叶,包成四角形的,再用线捆绑起来。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的方法,我就做了一个又一个。我看到自己包的粽子有模有样的就按耐不住心头的喜悦,妈妈也赞不绝口。我和妈妈把粽子包完了,妈妈把粽子放到锅里煮,半个钟头后,热腾腾的粽子出来了。
散发着阵阵香气的粽子太诱人了,我迫不及待的伸手就抓起一个,滚烫滚烫的,我的手可受不了了,一下把粽子甩出老远,再看看我自己的手,已经被烫得红红的。没办法,我只好守在粽子旁边等了一会,妈妈说:“馋猫,可以吃了。”
我拿起一个胖胖的粽子,一闻阵阵香气沁人心脾,我禁不住诱惑,迅速打开竹叶,狠狠的咬了一口。啊!润润的、滑滑的、香香的、甜甜的,我不禁赞叹道:“美味呀!”一边吃我一边想:从小到大,我没有吃过这么香甜可口的食物,可能因为这是我自己动手劳动的缘故吧!我吃了一个又一个,爸爸、妈妈也一边吃,一边赞叹!
飘香的粽子,让我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本文章来自乐乐课堂
92963836
名师点评
本文是一篇叙事作文,本文开篇以端午节为背景,为下文作者和妈妈包粽子做铺垫,主题文字运用了动作描写,将小作者如何包粽子及心急吃粽子表现得活灵活现,仿佛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三:悠悠粽香话端午的四百字作文
想起端午,总会想到那满城的粽香,。拿起一只粽子,解开细细的线绳,掰开深绿色的粽叶,露出晶莹的糯米,咬一口,唇齿生香……
——题记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二千多年来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有很多自古延续下来的风俗:踏青、悬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包粽子……。
端午节来来历有很多的传说,有人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
故事是这样的,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他领导能力超群,使得国家国富强兵,后来,他主张主联齐抗秦国,遭到那些贵族和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楚怀王免职,被赶出皇城,后被流放。他在流放中,得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而死,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这是端午节的来历!但是我觉得不管端午节是怎么样由来的,我都喜欢它,因为这个节日会带给我无限的快乐。
四:我来说端午的作文
走进端午节
细雨蒙蒙,连缀成丝。粽香飘万里,情意暖人心。绿水浮龙舟,千古话端午。——题记
多少次的期盼,多少次的守望,在这粽香飘香的季节,我们以随同那屈原的带领下,一起走进端午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端午清晨,人们纷纷踏出家门,到各自计划的目的地进发,这便是端午人们的一个习俗:踏青。路上人山人海,向远望去,一片沸腾的海洋。出行的人们,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折一些树枝,再买一个葫芦,挂在自己的家门上。这,变成了端午的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走进端午节,踏青游玩,折下树枝,憧憬希望。
“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称假虎丘。”端午,赛龙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河溪两边人山人海,锁呐声,腰鼓声,鼓号声,大鼓声,汇成一片,响彻长空。随着一声枪响,两条龙舟犹如离弦的箭飞向目标。湖水飞溅着,人们的心情也随之飞溅,呐喊加油声络绎不绝,一浪赛过一浪。
走进端午节,龙舟越过,团结一心,齐心协力。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碧绿的粽叶将糯米包裹其中,略带着些微微的清香。我也动起手来,开始包粽子,将对屈原那深深的敬意凝住其中,仿佛屈原当时那英俊潇洒的面孔已浮现在我的眼前,随之咕咚一身,带着无限的悲愤,投入江中。百姓们纷纷包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会吃掉他的身体。从此,每逢端午佳节,各家都会包粽子,空气中粽香不曾散去。
走进端午节,粽香怡人,祭奠屈原,铭记先烈。
走进端午节,领略传统文化别样的内涵,感受传统节日迷人的魅力,萦绕心头的是缠缠的暖意,挥之不去的是绵绵的情意。
五:我要看关于端午节的事情作文
端午节纪念屈原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