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不知道你具体要哪方面的、哪一级的,下面的国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你参考吧。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1.4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地方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2 组织体系和职责
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出现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需要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特大型地质灾害时,根据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国务院可以成立临时性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总指挥部,负责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指挥和部署。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参照国务院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总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
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需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
3 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预防预报预警信息
3.1.1 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全国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国务院国土资源、水利、气象、地震部门要密切合作,逐步建成与全国防汛监测网络、气象监测网络、地震监测网络互联,连接国务院有关部门、省(区、市)、市(地、州)、县(市)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
3.1.2 信息收集与分析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共享。
3.2 预防预警行动
3.2.1 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辖区内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3.2.2 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余下全文>>
二:中国对自然灾害采取的紧急预案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2、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 某一省(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因灾死亡30人以上;
因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0万人以上;
因灾倒塌房屋1万间以上。
2 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造成20人以上人员死亡或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0万人以上或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1万间以上。
3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4 对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地区等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
5 国务院决定的其他事项。
三: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应急准备
民政部组织协调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力度。4.1.1 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都应安排救灾资金预算。4.1.2 中央财政每年根据上年度实际支出安排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帮助解决严重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问题。4.1.3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根据财力增长、物价变动、居民生活水平实际状况等因素逐步提高救灾资金补助标准,建立救灾资金自然增长机制。4.1.4救灾预算资金不足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预备费要重点用于灾民生活救助方面。 整合各部门现有救灾储备物资和储备库规划,分级、分类管理储备救灾物资和储备库。4. 2. 1 按照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在完善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武汉、长沙、郑州、南宁、成都、西安等10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科学选址,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灾害多发地、县建立健全物资储备库和储备点。各级储备库应储备必需的救灾物资。4. 2. 2 每年年初购置救灾帐篷、衣被、净水设备(药品)等救灾物资。4. 2. 3 建立救助物资生产厂家名录,必要时签订救灾物资紧急购销协议。4. 2. 4 灾情发生时,可调用邻省区救灾储备物资。4. 2. 5 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4. 2. 6 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应急采购和调拨制度。 通信运营部门应依法保障灾害信息的畅通。自然灾害救助信息网络应以公用通信网为基础,合理组建灾害信息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4. 3. 1 加强中央级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指导地方建设并管理覆盖省、地、县三级的救灾通信网络,确保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时准确掌握重大自然灾害信息。4. 3. 2 以国家减灾中心为依托,建立部门间灾害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息交流服务,完善信息共享机制。4. 3. 3 充分发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等对地监测系统的作用,建立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以及灾害应急辅助决策系统。 4. 4. 1 中央各有关部门应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设备和装备。4. 4. 2 民政部、省级民政部门及灾害频发市、县民政局应配备救灾必需的设备和装备。 4. 5. 1 完善民政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4. 5. 2 建立健全专家队伍。组织民政、卫生、水利、气象、地震、海洋、国土资源等各方面专家,重点开展灾情会商、赴灾区的现场评估及灾害管理的业务咨询工作。4. 5. 3 建立健全与军队、公安、武警、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4. 5. 4 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4. 6. 1 建立和完善社会捐助的动员机制、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突发自然灾害社会捐助工作。4. 6. 2 完善救灾捐赠工作应急方案,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会公示、表彰等各个环节的工作。4. 6. 3 在已有2.1万个社会捐助接收站、点的基础上,继续在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小城市建立社会捐助接收站、点,健全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网络。4. 6. 4 完善社会捐助表彰制度,为开展社会捐助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4. 6. 5 健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8省(直辖市)和深圳、青岛、大连、宁波4市对内蒙古、江西、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10省(区)的对口支援机制。 4. 7. 1 ......余下全文>>
四: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预案的主要内容?速度 急用 谢谢
文化路社区居委会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加强文化路社区居委会辖区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在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时,避免或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持社会稳定,依照安宁市连然街道连发办[2010]38号文件精神,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列》(国务院令第394号),社区特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务本求实、明确责任、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的原则和“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尽一切努力杜绝或减少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努力把群众财产及国家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 组织机构
1、设立文化路社区居委会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陈宏翔(文化路社区居委会书记)
朱留德(文化路社区居委会主任)
副组长:赵玉书(文化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成 员:李琼仙(文化路居民小组支部书记)
李跃兰(一碗水居民小组组长)
唐世荣(安达居民小组书记)
马 超(文化路社区综治专干、司法调解员)
2、应急救援队伍
组 长:陈宏翔(文化路社区居委会书记)
朱留德(文化路社区居委会主任)
副组长:赵玉书(文化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成 员:李琼仙(文化路居民小组支部书记)
李跃兰(一碗水居民小组组长)
唐世荣(安达居民小组书记)
马 超(文化路社区综治专干、司法调解员)
党丽红(文化路社区计划生育专干、妇女委员)
詹艳秋(文化路社区负责人、精神文明专干)
薛 艳(文化路社区城理专干)
孔玲仙(文化路社区社会保障工作)
崇桥宝(巡防队员)
黄泽民(巡防队员)
卢榆生(巡防队员)
代荣华(巡防队员)
仲云国(巡防队员)
杨福生(护林人员)
三、 值班制度及隐患地段
1、 在防汛期间,由文化路社区主任朱留德负责监控带班值班。
2、 一碗水居民小组由巡防人员崇桥宝负责值班监控:一碗水泉山路周围、金色半岛绿化带斜坡、建行宿舍后墙等隐患点。
3、 文化路居民小组由护林员杨福生负责值班监控:煤气公司围墙及数家居民、文化路居民李保庆回填土处及数家居民、武庙坡公厕等隐患点。
四、 事故报告制度和程序
一旦发生灾情事故,应按照信息报告制度,在第一时间逐级进行报告。
1、 发生灾情时,各居民小组值班人员应立即向社区居委会报告。电话:8694197
2、 社区居委会接到电话报告后,立即报告主管领导,由主要领导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在第一时间向连然街道办事处报告,并组织相关人员、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五、 工作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群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 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
3、 冷静、沉着,积极主动和及时、合法,公正处理的定则。
文化路社区居委会
2010年8月1日
五: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
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动本预案:2.1 某一省(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因灾死亡30人以上;因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0万人以上;因灾倒塌房屋1万间以上。2.2 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造成20人以上人员死亡或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0万人以上或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1万间以上。2.3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2.4 对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地区等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2.5 国务院决定的其他事项。
六:如何做好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根据全县地质灾害的特点,应采取科学的应急防御体系,避免地质灾害因灾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科学的应急防御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本区域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不断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体系,落实部门职责,制定具体的应急抢险、调查监测、医疗救助和疾病控制、治安及交通管理、基本生活保障、设施修复和生产自救、应急资金保障、应急通讯保障等应急行动方案,保证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有序进行。同时,要建立应急抢险救灾队伍,各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建立抢险救灾应急分队。抢险救灾应急分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确保临灾和灾害应急救助行动及时到位。要按照“拿得出、用有余”的原则,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各镇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安置、交通通讯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供应。加强应急救灾能力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镇人民政府要加强救灾装备建设,调配专用车辆、无线通讯设备、信息传输工具、应急用品等抢险救灾装备。同时,要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防灾、减灾、自救知识宣传,结合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根据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地质灾害也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变化,宁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也总结出了适合山区防灾减灾的工作原则,即“乡自为战、预警到户、群测群防、减避灾害损失”原则,通过增强群测群防意识,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灾工作责任,建立健全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县、镇、村、组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落实各自防范重点地段、重点地段人群,并按要求向各自防范区域内的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签订防汛防滑目标责任书。同时县国土局防滑办、各中心国土资源管理所各划分有自己的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各镇将受到地质灾害威胁5户15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各自的防范重点,通过狠抓监测预警系统的落实,全县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都列入到了各级的监测防范责任区内,地质灾害防范任务层层落实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夯实工作责任。同时,健全防滑带班值班、信息报送、汛期险情巡查、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 (三)抓好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监测 在全县范围内对确定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针对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危险性的特点,制定了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了预警系统,配备应急照明、可视监测、备用电源等设施,为科学防灾减灾创造有利条件。对无法治理的重点隐患点,要规划新址进行搬迁,对处于县城周围原城关小学后山滑坡、王家湾沟谷泥石流、四方洞危岩、原地板条厂滑坡四个重点隐患点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创新监测“土办法”,县国土局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聘请专职人员监测,每周到隐患点巡查一次,定时换挂红、黄、蓝彩旗,汛期每两天巡查一次,凡遇异常天气,坚持24小时随时进行巡查,确保险情发生时及时预警,细心观察,随时做好变化情况记录,一有险情立即报告,做到险情发生时,适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群众安全。
七: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编制总则
(1)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3)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八: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
4.1 分级响应Ⅰ级应急响应行动(具体标准见1.3)由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当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或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Ⅰ级应急响应行动时,事发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相应的预案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并及时向国务院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Ⅱ级及以下应急响应行动的组织实施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4.1.1 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响应Ⅰ级响应时,国务院有关部门启动并实施本部门相关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国务院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需要其他部门应急力量支援时,及时提出请求。根据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类别,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其职责和预案进行响应。4.1.2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的响应(1)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2)开通与事故灾难发生地的省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态发展情况。(3)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建议,通知相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随时待命,为地方或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4)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协调专业应急力量增援。(5)对可能或者已经引发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要及时上报国务院,同时负责通报相关领域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6)组织协调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7)协调落实其他有关事项。4.2 指挥和协调进入Ⅰ级响应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其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立即按照预案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配合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根据事故灾难的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协调工作。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发地毗邻省(区、市)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相关机构按照各自应急预案提供增援或保障。有关应急队伍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单位和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事故灾难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全力控制事故灾难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中央企业发生事故灾难时,其总部应全力调动相关资源,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4.3 紧急处置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事故灾难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4.4 医疗卫生救助事发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卫生部或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根据地方人民政府的请求,及时协调有关专业医疗救护机构和专科医院派出有关专家、提供特种药品和特种救治装备进行支援。事故灾难发生地疾病控制中心根据事故类型,按照专业规程进行现场防疫工作。4.5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4.6 群众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余下全文>>
九:应急预案体系的部门应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民用航空器应急控制预案43、城市桥梁重大事故应急预案21、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故应急预案38、国防科技工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7、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0、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34、铁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24、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9、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应急预案45、铁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海冰灾害应急预案13、铁路交通伤亡事故应急预案22、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28、国家医药储备应急预案39、水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6、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31、风暴潮、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35、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6、外汇管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7、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36、进出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42、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应急预案46、新华社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预案56、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事故灾难应急预案37、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55、草原火灾应急预案7、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15、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11、城市供气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19、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48、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40、水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41、海关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52、铁路火灾事故应急预案23、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5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司法行政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9、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2、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10、赤潮灾害应急预案14、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市场监管应急预案53、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12。1、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7、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9、中国红十字总会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6、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20、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1、海啸、铁路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4、铁路防洪应急预案3、重大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32、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8、国家物资储备应急预案47、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0、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44、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33、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