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读书心得

一:父与子读书笔记2000字

巴扎罗夫之“恨”——父与子的难题

在小说中,巴扎罗夫是军医之子,和阿尔卡季一同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他从事的是有关科学的工作,包括医学、生理学、物理学和化学。他知道许多关于化学的名著、他捉来青蛙和甲虫做解剖、他知道病理学,会给人看病。一方面,他是博学的,另一方面,巴扎罗夫自称自己是个虚无主义者。“虚无”是他的主要思想。所谓“虚无主义”,在巴扎罗夫身上主要表现为在对价值的虚无态度。他否定一切,包括权威、艺术、原则;当然包括他常挂在嘴边的,被他评价为“滑稽荒唐”的“浪漫主义”。

“虚无主义者是不服从任何权威的人,他不跟着旁人信仰任何原则,不管这个原则是怎样受人尊敬的”他的门徒阿尔卡季如是说。虚无主义的否定一切,有一种摧枯拉朽、排山倒海的气势,充满了力量,甚至有时显得凶猛。“我为什么要依靠时代?还不如让时代来依靠我。”也正因为如此,巴扎罗夫显出“魔鬼一样的骄傲”(帕维尔语)。但虚无主义者只是“破坏”,并不“建设”,他们的否定甚至只是表现为谩骂。

而父辈的代表帕维尔·基尔撒诺夫对此十分不感冒。小说交代了他和尼古拉的过去,尤其是帕维尔的令人同情的经历。作为老派贵族和“浪漫主义”的代表,他对生活和艺术的品味极高,注重礼节,恪守既定的原则。这和以巴扎罗夫为代表的“虚无主义者”完全相反。帕维尔所恪守的,正是巴扎罗夫所反对和嘲笑的。二人在见面之初即充满了敌意。巴扎罗夫第一次到马利因诺,二人有两次正面的冲突;第二次见面,二人最后发展到要以决斗的武力方式来一决高下。帕维尔不满意巴扎罗夫在行为上粗鲁无礼,而巴扎罗夫嘲笑他的繁文缛节;帕维尔说巴扎罗夫“不相信原则,却相信青蛙”,而巴扎罗夫也曾下过“一个好的化学家比二十个普通的诗人还有用”的断语。由于两代人价值观的不同,造成了他们诸多隔阂。这正是那个时代父与子的难题。“我们的下一代……现在轮到我们了……”尼古拉·彼得罗维奇无不感慨地说。崇尚自由主义的贵族的“多余人”的时代已经悄然远去,“以前是黑格尔主义者,现在是虚无主义者”

正如小说的题目《父与子》所表达的那样,作者触及了一个在任何时代都可能出现的父与子的难题。在本部小说的语境中,作者更是着力描写了两代人不同的价值观的不同所带来的对于政治时局和俄国社会走向的不同观点和态度。这其中当然包括了对农奴制的态度。虚无主义者大喊:“我们要破坏,因为我们是一种力量”[7]包括破坏他们父辈坚持的自由主义和进步。虽则父辈们所坚持的未必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虚无主义者的破坏甚至不承认“历史的逻辑”。

巴扎罗夫和帕维尔的矛盾最终因为费尼奇卡事件演化为一场带有象征性的决斗,时间在巴扎罗夫离开家第二次到达马利因诺。彼时,巴扎罗夫的恋爱受挫,回到家中呆了短暂的一段时间,因为忍受不了无聊和空虚又回到马利因诺,狂热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帕维尔对巴扎罗夫的厌恶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两人的决斗以巴扎罗夫胜利、帕维尔的受伤告终。这似乎预示着一个旧的时代已经过去,帕维尔在经历过生死关头后也解开了心结,于是“他也确乎是个死人了。”

巴扎罗夫虽是“胜利者”,但他无法在马利因诺继续呆下去,他选择了离开。这似乎是一个隐喻,毕竟在小说中能让他发挥才智的唯一一个地方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

二:父与子300字读后感

最佳答案「父与子」是以两对父子为主,泛论天下「父子关系」。存在於父

子之间最严重的「代沟」,其实是年轻人对父子关系了解不够,而

无法互相了解的冠冕藉口;更是年长者努力「跟上时代」,却永远

也无法跨越鸿沟的无奈。

人情结构方面,如果理性地看整体故事情节,其实安排得有些热

情和冲动,然而因为屠格涅夫的处理技巧十分高明,因此读者也就

不会看得很腻,而是陶醉在那引人入胜的情节里,随著故事的发展

节奏而起伏激荡,彷佛是发生在已身,有著无比的真实感和感动。

人物刻划方面,十分生动而准确地表现出每个人物的特性,这也许

就是为什麼故事情节格外地具有说服力。例如:巴查洛夫的烦躁冷

淡,阿耳喀笛的温和孝爱,都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地留下深刻

的印象,不失真实感,从这些人物上,处处可见作者的精心刻划。

本书以客观的态度表现时代的精神。书中的时代背景是十九世纪六

十年代,正值交替时代的俄国。古老的国家,正如上了年纪的老人

,步履蹒跚,更有许多年轻人看不惯的保守、封建与积习,凡有志

青年,谁不思改革弊病,振兴国家?但改革并非全盘推翻,而是要

经过选择的。

传统之所以能代代相传,必有其存在价值,况且文明的果实是人类

最宝贵的资产,若是一味地破坏,岂不可惜,又何必等待至今?诚

然年轻人不顾一切的豪情,正是造成波澜壮阔的动力,然而「力量

是不负任何责任的。」,当我们要奋力战的之前,别忘了我们都该

对历史负责。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