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广泛传播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五四时期,随着社会的演进,中国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多种因素。
其一,中国已经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二十年代初,中国的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料表明,1894年,中国约有产业工人10万人;此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大的发展,1915-1920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外国在华企业的增加,到五四时期,中国的产业工人已有约200万人,日本人推测“有二百———二百五十万左右”。虽然中国的产业工人总数还不多,且有一定数量的女工和童工(缺乏统计数字,据有关资料估计不会超过50万人)。但中国的无产阶级有其独特的优点:第一,因受三重压迫,特别能战斗。邓中夏曾指出:中国“工人决战的毫不逡巡踌躇的态度,亦比任何群众所做的要勇敢,要坚决些”。第二,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及一些行业,便于组织成强大的政治力量。第三,与农民有天然联系,容易和农民结成联盟。此外,中国还有1000万左右的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中国的无产阶级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就开始了争取经济政治权利的斗争,或积极参加爱国斗争,辛亥革命前40年有记载的罢工斗争达105次;1912年到1919年五四前更达130多次。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在斗争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上海有“六七万”工人罢工,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唐山铁路工人进行了抗议示威;南京、厦门、威海卫、济南、九江等地工人都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天津的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也在酝酿罢工。这些斗争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表明中国无产阶级正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形成一支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工人运动的理论总结,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服务的,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接受它,只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它和运用它。因此,无产阶级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力量,没有无产阶级的壮大发展,就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力量,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其二,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对中国封建主义发动了空前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武器批判中国的封建专制,批判维护封建专制的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指出:“吾国欲图世界之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君与民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数。孔夫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象”。号召国人要“有彻底之觉悟,勇猛之决心”清除封建思想观念。新文化运动提倡学习科学、用科学的观点看待一切客观事物,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指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疾呼“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沉重地打击了中国的封建主义,砸碎了禁锢人们的精神枷锁,使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获得了思想上的解放。思想上的藩篱一旦被打开,各种新思潮、新学说便排空而入,思想文化领域里一时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的景象。虽然开始马克思主义只是众多的新思潮、新学说的一种,但其真理的光芒很快就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发现,吸引了他们,进而为......余下全文>>
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中国能广泛传播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中国已经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二十年代初,中国的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其二,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对中国封建主义发动了空前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武器批判中国的封建专制,批判维护封建专制的纲常礼教.
其三,中国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其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中国提供了指路明灯。阶级、人人平等幸福的“太平大同”社会的蓝图.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仅是对上古社会理想化的追忆,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不能提出科学的依据,更不能找到实现的主体力量.因此,它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是有本质区别的
四: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1945 年4 月21 日,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上的报告中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始于1843 年(鸦片战争后3 年), 但由1843 年到1917 年, 74 年之久, 影响主要限于欧洲, 全世界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有所谓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 开始在欧洲走路, 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 一般人就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帝国主义, 什么马克思主义。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 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在我们国家, 从一般人“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到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形成传播高潮, 其间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认为, 这自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 但更为重要的则在于深藏于中国当时的社会和历史之中的各种客观因素。
首先, 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 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五四时期,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从根本上说, 是适应了中国革命的客观需要。众所周知, 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一度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为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直到义和团运动, 可以说是前仆后继的, 但都未能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悲惨境地。1911 年,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却又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也没有受到削弱; 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连孙中山也曾沉痛地说:“ 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 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从这个意义上说, 辛亥革命又是失败了。
辛亥革命失败后, 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沉浸在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之中。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并不是包治中国百病的灵丹妙药。多党制、议会制这一套从西方学来的东西在民国初年都尝试过, 结果却不能解决中国的任何实际问题, 而只是成为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形式。旧的路走不通了, 这就迫使人们去寻找新的出路; 旧的思想武器不行了, 这就迫使人们去寻找新的思想武器。
这种情形, 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的那样:“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 即从1840 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 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 共计70 多年中, 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 抵不住, 宣告破产了。不得已, 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 组织过政党, 举行过革命, 以为可以外御列强, 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 软弱得很, 又是抵不住, 败下阵来, 宣告破产了”。当种种思想、学说、主义都显得无能为力之时, 先进的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 研究它、宣传它, 无疑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符合了中国革命的需要。这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并迅速广泛传播的一个根本条件。
第二,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壮......余下全文>>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首先,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万能的“教义”,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指贯通于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一般原理,即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是普遍适用的。但是,马克思主义概括的是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般规律,而每个民族与国家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千差万别、各有特色的。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符合本国社会发展规律和民族历史特点的理论和路线,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本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从事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武器,才能领导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各国革命或建设中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提供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一种认识工具和行动指南。其次,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中国共产党要想中国革命得到发展和取得成功,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理论,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制定适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七:为什么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会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成为影
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20世纪初期得到传播.最初,中国人从接触欧洲的各派社会主义学说中,知道了马克思的名字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零星片断.1899年由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月刊)分期刊登了英国进化论者颉德所著《社会进化论》前三章的中文译文,其中提到了马克思及其《资本论》,这是中国最早涉及马克思主义和出现“马克思”译名的中文出版物.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提到“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其后,《近世社会主义》一书摘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片断.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部分地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一些要点.1912年孙中山在《社会主义派别及其批评》中,称赞马克思“发阐真理,不遗余力”.但在当时的中国人中知道上述内容的人很少,即使是先进者也不能区别马克思主义同其他社会主义派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民族经济有了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孕育着新的革命,为先进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经过五四运动,逐渐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歌颂俄国十月革命.他指出,俄国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性质不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伟大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他满怀信心地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自己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较系统、完整的介绍,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还帮助《晨报》副刊,发表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全译本等,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他曾在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开设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1920年3月北京大学秘密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翻译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如《二十世纪俄罗斯革命》、《评政治》、《社会主义批评》等,认为“改造中国必须采取马克思主义学说”.同时孙中山和国民党指导、支持下创办的《建设》和《星期评论》杂志,也刊登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文章.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开始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上海率先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上海、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中译本也相继出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把《新青年》作为机关刊物,还创办了《共产党》月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并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派别和思想也进行了批判和斗争.毛泽东在长沙曾通过《湘江评论》和《新民学会》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继而创办文化书让和俄罗斯研究会,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起了显著作用.周恩来先在天津后在法国留学生中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杨匏安、李达、蔡和森、恽代英、邓中夏等对宣传马克思主义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