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股权结构的意义

一:为什么说国有股的减持有助于优化股权结构,提高企业的股权治理效应

对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国有股减持,不仅有利于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步伐,而且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有效监督,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据正确的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的内在规律,实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调整和有效治理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极具争议的问题。通过国有股减持的政策,可以改变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也就是可以减少非流通股的存在比例,实现股权结构的调整。但是国有股减持究竟要减持多少,减持后上市公司形成了一种怎样的股权结构模式,新的股权结构是否是较现有的更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鉴于英美公司在最近十多年间取得了比注重大股东监督的日本、德国更好的业绩,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演变应该向欧美公司靠拢,股权尽量分散,今后对公司经理层的监督应该主要通过市场、法律来进行,即采用市场导向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另一种观点将我国的市场成熟度、法律制度等与英美、德日等国进行比较以后认为,由于我国的市场成熟度比较低,法律制度不健全,在市场力量和法律法规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股权结构应该模仿德国和日本公司,股权适度集中,注重大股东对经理层的监督作用,即采用大股东控制的治理模式。我国现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先看一些例证: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有一些案例表明,股权分散并非都有好的结果,例如,厦门汽车分散化的股权结构,大股东之间的控制权之争,给厦门汽车带来的是管理层的不稳定,公司经理人聘任等常规性的程序,以及对公司发展极为有利的配股议案都不能通过,大股东之间不顾公司发展的拆台之举,令人担忧。同样具有分散股权结构的民丰实业,也争的不亦乐乎。如果说两三年前,胜利股份、国际大厦大股东之间的控制权纷争还是个案的话,那么近期频繁爆发的大股东控制权之争,就不再是偶然现象了,这些纷争大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即大股东在乎的是对公司的控制权,而忽略了公司的发展。在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中,还有陷入担保圈官司缠身的ST兴业、假帐大王PT郑百文、银广厦等一大批问题公司。相对应的,股权集中度较高的的问题公司就更多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无论是类似英美的分散的股权结构模式还是类似德日的较为集中的股权结构模式都有各自所适宜生存的“土壤”,它们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并且在近些年中,这两种模式也都逐渐显露出了自身的一些弊端,开始出现了相互补充的趋同化倾向。因此,我们在贯彻国有股减持政策的同时应当不断探索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的新的股权结构模式。在英美、德日两种股权模式趋同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法人相对控股的股权结构模式,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该模式是适合我国企业目前状况的,是应当得到提倡和推广的。

二:如何优化股权结构,加快农商行组建

一般来讲,股权结构有两层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指股权集中度,即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从这个意义上讲,股权结构有三种类型:一是股权高度集中,绝对控股股东一般拥有公司股份的50%以上,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

二是股权高度分散,公司没有大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完全分离、单个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在10%以下;三是公司拥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所持股份比例在10%与50%之间。腾讯众创空间,为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

第二个含义则是股权构成,即各个不同背景的股东集团分别持有股份的多少。在我国,就是指国家股东、法人股东及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

从理论上讲,股权结构可以按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的分布状况与匹配方式来分类。从这个角度,股权结构可以被区分为控制权不可竞争和控制权可竞争的股权结构两种类型。

三:优化股权结构对融资渠道有什么好处?能快速解答吗?

股权融资自然要把分红权或者持有权分出去,优化股权结构更便于后期股权融资的程序,方便融资渠道

四:增资扩股是怎么样运作来优化股权结构的

所谓增资扩股,是指公司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优化股权结构和比例,提高公司资信度和竞争力,依法增加注册资本的一种行为,一家成功的企业,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增资扩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资扩股对于一家企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及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一、增资扩股的意义,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

1.筹集经营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对于绝大部分公司而言,刚成立时规模不可能很大,然后慢慢发展壮大。而在发展过程中公司需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这时候资金变显得尤为重要,光靠自身的盈利积累,那会大大拖慢速度。

所以企业就需要不断筹集生产经营资金,也就是融资。

在所有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实物抵押、股权质押等)中,毋庸置疑,增资扩股的成本最低,而且几乎可以无限期地使用。

2.调整股东结构和持股比例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和外部形势的变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公司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外部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达到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增资扩股是公司调整股权结构和股东持股比例的重要手段。

3.提高公司信用,获得法定资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模往往意味着竞争优势,规模越大,竞争优势越大,信用越强。增资扩股同样是扩大公司规模,提高公司信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注册资本达到一定数额标准是获得某些法定资质(比如股份公司上市的条件之一是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的主要条件;那些注册资本达不到标准的公司,要想获得相应的法定资质,必须进行增资扩股。

4.引进战略投资者

战略投资者不但可以给公司带来发展资金,而且还可能给公司带来先进的技术、产品、管理经验和购销网络等,从而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家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引进不同的战略投资者,而增资扩股是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两种主要手段之一(另外一种是股权转让)。

二、常见的增资扩股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邀请出资,改变原有出资比例

例如,某公司原有出资总额1000万元,股东甲出资500万元(占出资总额50%),股东乙出资300万元(占出资总额 30%),股东丙出资200万元(占出资总额20%)。现公司增资500万元,由股东甲认缴100万元,股东乙认缴300万元,股东丙认缴100万元,这家改变了原有股东的出资比例。增资后,甲乙各占总额40%,丙出资占总额20%。

这种增资方式,可适用于股东内部,也可用于股东之外的第三方出资增资情形。

2.按原有出资比例增加出资额

也就是说,这种增资方式是按照比例增加出资额,但是并不改变出资额比例,仅可适用于股东内部增资。

三、增资扩股融资的特性

增资扩股属于权益性融资,它具有股权融资的主要特征:

1.没有固定支付股利的负担

如果公司经营得好有盈利,并认为适合分配股利,就可以向股东分配股利;如果公司盈利少,但资本短缺或者存在更好的投资机会,也可以少支付或者不支付股利。

2.增加公司的信誉

增资扩股融资能够改善公司的财务结构,降低资产负债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信誉度,为利用更多的债务资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没有还本付息的风险

增资扩股是利用股权所筹集的资金,属于自有资本,与债务资本相比,一方面它能够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借贷能力,对于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余下全文>>

五:如何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这个很好查看的呀,行情软件打开你想知道的股票,然后按F10,里面有 :

最新动态 公司概况 股本结构 股改大事 财务分析 等

六:农村商业银行怎样优化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股权结构的科学性直接决定着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进而影响着公司的经营过程中的绩效水平。因此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就必须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银行在一国经济中占据着基础性和特殊性地位,农村商业银行更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农村金融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三次金融改革实践中,农村信用社取得了一定发展成绩,农村商业银行由其改制产生并发展迅猛,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股权结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国有股和法人股占比偏高,股权相对集中,而社会公众股东的股权相对分散,大股东身份不明确,导致“所有者缺位”,迅速腾达股权结构很不合理,。股权众多创新结构的不合理,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的提高,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空间自身发展,同时不利于推进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从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理论研究入手,结合农村商业银行特殊性,立足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实践,构建了股权结构与综合绩效关系的模型,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农村商业银行综合绩效进行测算,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股权属性三个方面对股权结构进行分析。实证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关系不显著,非控股股东的制衡能力与绩效正相关。同时,农村商业银行法人股比例与其绩效之间为复杂的倒U型关系,一大股国有性质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负相关,自然人股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负相关。基于此,文章提出适度集中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多元化股权构成、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政策建议,力图从建立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角度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提高。

七:我国现行的股权结构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从类型上看包含国家股、法人股、公众我国上市公司呈现国家股高度集中、公众股比重降低的独特股权结构,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严重不足,剥削了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并给公司治理结构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不利于股东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只有通过优化股权结构,使股权结构变得合理,公司的融资行为才会更加合理。其次,要加强各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强化监管力度。一是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对《公司法》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订。二是加大监管及打击力度,规范上市公司经营行为。三是建立和完善事后问责制度,以防止各类监管部门和各类服务部门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保证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有力和真正有效。

八:引入战略投资者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

上市公司再融资与股权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一)上市公司配股融资与股权结构变动的实证检验 从理论上讲,配股是向公司的原有股东按照其持股比例发行股票,如果全部股东都全额认购,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不会发生变动。但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股东往往会放弃配股权。因为在国有股股东配售的股份仍是非流通股份的情况下,国有股股东若与流通股股东按照相同的价格配股,容易造成股东资金的沉淀,其结果自然是国有股股东不愿意参与配股;再就是有的国有控股股东在发起成立股份公司时,已经将资产全部投入,配股时根本无力参配。而在非流通股股份普遍放弃配股权的同时,流通股的配股往往由券商进行“余额包销”,所以一般都能够全额参配。在这样的条件下,势必造成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份的相对上升和非流通股股份的相对下降。 2000年沪市上市公司中实施配股的有82家,在此其中只有13家公司国有股股东实现了全额参配,其余69家公司的国有股股东均部分或全额放弃了配股权。我们对这69家公司配股前后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的变动情况进行了考察,以分析国有股放弃配股权对股权结构变动的影响情况,并进行了公司配股前后股权结构变动的配对T统计检验,以查明这些公司在配股前后股权结构变动是否显著。见表2。 表2配股前后流通股所占比例变动的检验 项目 样本个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标准差 配股前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 69 0.19 0.69 0.354 0.112 配股前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 69 0.22 0.7 0.405 0.114 T值(双尾检验) 19.043 显著性水平 0.001 结果表明,由于持有非流通股份的股东放弃配股权,使得这些上市公司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相对上升,平均上升了5.1%(即0.405—0.354);与此相对应,非流通股份所占比例平均下降了5.1%;进一步,配对样本检验结果也显示配股前后股本结构变动显著(显著性水平为0.001,双尾检验)。 (二)上市公司转配股与股权结构变动的实证检验 转配股是上市公司在配股时,国有股或法人股股东将配股权转让给社会公众股股东,由社会公众股股东认购的股份。而放弃配股则是指国有股、法人股股东既不参与配股,又不将配股权转让与他人的情况。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于1994年4月5日发出的《关于在上市公司送配股时维护国家股权益的紧急通知》规定:(1)有能力配股时不能放弃,以防持股比例降低;(2)在不影响控股地位时,可以转让配股权;(3)配股权转让的限制及通过购买配股权认购的股份的转让办法,均按照证券监管机构的规定执行。中国证监会于1994年10月27日颁发的《上市公司办理配股申请和信息披露的具体规定》指出:“配股权出让后,受让者由此增加的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转配股这种做法在1995—1997年间最为集中,1998年停止。由于国有股、法人股股东转让配股权后,转让的部分不得上市流通,因此,随着上市公司送股、转股和配股的实施,待处理转配股的总数逐渐增大。我们对96家转配股的沪市上市公司由于转配而导致的股本结构变动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能够看出转配股份对股权结构的影响程度。见表3。 表3 转配股前后股本结构变动的检验 项目 公司数 级差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标准差 转配这前非流通股份所占比例 96 0.52 0.45 0.97 0.68 0.13 转配上市后非流通股份所占比例 96 0.61 .032 0.93 0.59 0.13 T值(双尾检验) 10.99 显著性水平 0.00 结果显示,转配股使非流通股份(国有股......余下全文>>

九:国企改革强调整体上市有何意义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分拆上市一度成为国企上市重组的首选模式,也产生了诸如关联交易和违规担保、集团公司容易转移上市公司融资和剩余利润、将不良资产向上市公司高价转让等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侵害投资者权益。究其根源是母公司资产的二元结构使得内部利益协调存在严重的冲突。

整体上市能够使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利益趋于一致,从而减少代理成本和利益输送的发生。一方面,整体上市能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整体上市后,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趋于一致,减少了分拆上市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的可能性,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并改善公司治理状况,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整体上市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分拆上市导致集团公司注入到上市公司的经营性资产不完整,主营业务链条不配套,上市公司必须依赖于从集团公司获得其他配套服务才能正常运转。通过整体上市对国有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一方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产业链、财务、经营的全面整合。

十:分析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方法有哪些

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认为企业业绩随资本结构优化而增加随后又回落的传统结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没有得到验证。由此可见单纯研究赍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将各行业面临的不同环境变数纳入实证研究范畴相当必要.因为行业特性决定了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对各行业的影响不同。导致各行业的融资偏好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企业绩效;不同时间段环境波动的不一致。对各行业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许多研究者指出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有密切的关系。譬如,许小年(1997)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国有控股比例越高的公司.绩效越差;法人股比例越高的公司,绩效越好;个人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基本无关。

随着第一大股东所持股权比例的增加,达到50%后,发现国有企业对干效率有明显的负作用.民营企业对于效率则有正面的作用。

产权改革的影响与行业的竞争程度是紧密相关的。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不同.其公司业绩、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也不同。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东的公司有着更高的企业价值和更强的盈利能力,在经营上更具灵活性,公司冶理的效力更高,其高级管理层也面临更多的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监督和激励。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现有的大量研究都涉及到产权与竞争对公司效率的影响问题.而在产权和公司冶理对效率的相对影响方面,目前尚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尤其是有关不同产权主体与治理机制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更少

即使是在国有产权的情况下,将管理层报酬与公司绩效进行挂钩(这是一个主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会提高公司的生产率。

国有企业经理人员要受劳务市场的约束。

我们试图通过将所有的三个重要变量——竞争、产权与公司治理。都引入到相关的分析之中。以弥补文献中的这种不足。我们估算了三种因素对效率的相对重要性.同时也考察了它们的相互作用。通过将相互作用项引入到我们的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对三种因素间存在的替代性或互补性程度到底如何的问题做出回答。另外,我们特别对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考祭,以探究其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换言之.我们试图探究以下问题: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面I临更多的冶理障碍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国有企业在哪些公司治理机制方面落后于民营企业?我们的研究是在中国经济进行民营化变迁的背景下进行的。众所周知.自1978年中国推行经济体制改革至今.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大量国有企业已经从单一的国家所有制企业改制为产权结构更加分散的公司.民营产业从无到有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超过整个经济总量的一半,

“今天,中国GDP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是由非国有部门创造的.将近一半是由国内民营企业创造的。”)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涌人中国市场。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变迁历程为我们探讨效率问题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机构股东会对公司价值产生重大的正面效应;后文则发现在公司价值与政府产权之间存在一种非线性的U型关系。)

二、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国外关于股权结构和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股权的分散使得无持股的管理者与股东利益发生冲突.从而使企业价值在这种内耗中不可能最优化。

企业价值取决于内部股东所持股份比例.而且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法人股比例越高,企业绩效越好;国有股比例越高,企业绩效越差;流通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基本无关。

不同类型的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的作用是状态依存的.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对企业业绩的正面影响取决于行业的竞争性。在提高行业竞......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