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政部门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有着本质的相同性。从使命来看,两者是相同的。民政工作是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出发,遵循“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开展工作。社会工作也是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出发提供服务的。无论是在民政工作中还是在社会工作中,都注意互被服务对象的价值和需要。从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上看,两者都是为困难群体以及有服务需要的群体提供服务的。就工作内容和方法来看,两者都以服务为手段开展助人活动。从服务功能上看,两者都有助人的功能。
同时,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从服务理念看,民政工作代表党和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服务;而社会工作则遵循“平等”、“尊重”、“接纳"、“案主自决"等专业理念,更强调和服务对象平等的地位,使服务对象能够自立自强。从服务内容看,民政部门还有大量其他社会事务,如民间组织管理、行政区划管理、婚姻登记等社会管理职能,社会工作主要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从服务方式看,现阶段我国的民政工作主要是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帮助,而社会工作主要是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福利等专业方法进行服务性的助人。从服务功能看,民政工作多侧重于救济性、保障性功能,而社会工作则多侧重于福利性、服务性功能。
从以上比较不难看出,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事实上,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来源和历史看,它本身就是从最初的救济型、物质保障型不断向高层次、专业化、服务型方向发展的结果。从现阶段民政工一作发展的层次来看,可以看做类似社会工作发展的早期阶段,虽然其阶段层次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笔者认为,正如任何一项职业都有它自己的专业支持一样,社会工作理论就是民政工作的专业基础。在现代社会,使用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领域很广,但没有一个领域像民政工作那样广泛地需要社会工作,并且把它作为核心专业。社会工作在民政业务和民政范围领域起着制定政策、组织实施等核心和基础作用。
二:社会工作的宗旨是什么
三: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是民政工作宗旨吗
是的.政府统一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四:民政干部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精神和能力素质
浅谈民政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秭归县民政局 周立山
人的素质应该包含人品,情操,修养,教育,道德等五个方面,作为一个民政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涉及救济救灾、福利慈善、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事务、基层政权、民间组织等内容,“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和“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服务理念决定了民政工作的性质,即民政工作的政治性、行政性和社会性,所以说民政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调节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共同进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政工作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面对更多的是弱势群体、解决一些纷繁复杂的社会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关注民生给民政工作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民政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很大层面上决定了民政工作的好与坏,关系到民政工作未来和发展。
那么,新时期的民政工作人员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要求呢?
一是笃实好学。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工作、无论什么职位,勤勤恳恳学习永远是一本亘古不变的真经。学习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升华一个人的精神、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创新一个人的思维、规范一个人的行为,没有人能够不学习而获得成功。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按照业务工作学习,根据工作需要学习,结合实践锻炼学习,围绕兴趣爱好学习等。通过学习可以培养民政工作人员为民奉献的意识、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准确把握政策法规,研究社情民意,做好发展规划;创新工作方法,超前意识形态,从而把新的理论和新的思想用于工作之中,减少凭经验、凭主观办事和处事,吃透政策、研究对策,驾临于工作要求之上,提高个人能力和工作效率。
二是老实做人。从古至今,老实做人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所谓老实做人并不是指思想保守、不思进取、不具个性、缺乏竞争力、思维呆板等含义,而是指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功利观的问题,就是要做一个道德高尚、表里如一、胸怀宽广、勤奋上进、责任心强的人;要严于律己、宽厚待人;要谦虚谨慎、善始善终、不可忘乎所以;要廉洁自律、引领示范。民政工作最直接的就是访贫问苦,面临的就是最基层、最困难的群众,老百姓提到最多的就是民政局长、民政干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党和政府”,在老百姓眼中,民政工作人员是党和政府的一个具体化身,具体形象。对老百姓而言,民政工作都是大事、急事、难事。因而老实做人可以拉近干群关系、杜绝吹毛求疵、增强廉洁自律、净化社会风气、切实解决问题。
三是踏实做事。当前,很多地方的“面子工程”以及部门或个人的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现象屡见不鲜,长期以往,不仅国家政策和方针得不到落实,而且还扭曲了社会真相和个人心灵。民政工作不仅体现了为民解困,更重要的是助民脱困,因而工作中切忌浮躁、浮夸,搞形象、搞虚假既害己又害人,是一种对社会、对人民极不负责的表现,会极大地挫伤社会积极性,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障碍和隐患。反之,切实做好基础民政工作调研,细致分析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化解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一步一个脚印,注重细节。心系民众,事无巨细,扎实做好每一件工作。“勿以事小而不为”,群众看领导干部是否真的执政为民,往往首先就看这些身边事、小事办得如何。正是千百万个涉及百姓利益的一件件小事,才构成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定团结的大事。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多为老百姓办好一件件“小事”,就能解决很多很多老百姓的大难题。因此,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做事,真真实实为人,这是一个民政工作人员的准则。
四是落实行政。落实是检验工作成果好与坏的关键,任何一项工作,缺少落实只能是纸上谈兵,民政为民更是对民政工作的落实提出更......余下全文>>
五:什么是民政文化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总之,我们认为,民政文化主要是由历史传统、文化精神、时代特质、思想
理论和实践成果等诸多方面因素互动互渗融汇而成。
关于民政文化的基本特征
民政文化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文化,
是因为它作为一种行业文化具有其自身固
有的特征。
民政文化具有传承性。
民政文化是在民政领域对中国不同时期政治、
文化思
想的继承与发展。从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
"
少有所学,老
有所终,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的儒家大同福利社会思想到朱程理学的
"
死丧
相助、患难相恤
"
的理论,均体现出
"
恤贫、救助、养老、节丧
"
的朴素的民本思
想,
这是形成民政文化的重要思想基础。
从治国思想上看,
历史上的明君贤相居
于不同的政治目的,大多都主动或被动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可以说
"
施行仁政
"
的治国方略是中国几千年留下的宝贵历史经验。
从现代民政部门的职能上看则主
要体现在依法管理社会行政事务,
保障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权利,
从而达到
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这些不难看出我们民政
"
以人为本
"
的思想继承了历史上的
"
重民、保民
"
思想,也是当代民政成功实施国
家管理的历史资源。
民政文化具有济慈性。中华民族历来有
"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
"
的优良传统。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
"
赈贫
"
、
"
恤贫
"
、
"
济穷乏
"
的记载,
以后各朝代对鳏寡孤独废
疾者多采取国家收养的方式。
民政文化的济慈性从现实来看,
则充分体现了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宪法第
45
条明确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
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
这说明公民在
维持不了基本生活时可以获得国家的救助,
体现了公民基本生存权。
广大民政工
作者则本着
"
上为国家分忧、
下为百姓解愁
"
的宗旨,
在保障贫困者享受基本生活
的同时,帮助其解决困难,树立自强信念,使其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同时民间
慈善事业也已形成一定规模,
互济互助的民间行为在中华慈善总会的领导、
协调
下,
帮助了大量的社会弱势群体,
起到了
"
雪中送炭
"
的作用。
政府的救济行为加
上民间开展的慈善活动,对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因此,
济慈性体现了民政文化与其它行业文化的重要区别,是民政文化的一个显著特
点。
民政文化具有亲民性。
民政文化的亲民性有其悠久的历史。
纵观中国几千年
的历史,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多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均采取
"
以民为本、重民、
恤民
"
的治国方略。大家熟知的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的思想,既是对民众的重
视,也是对民众的亲近。尽管历代帝王在执政中采取亲民措施是为避免出现
"
水
能覆舟
"
的局面,
但客观上都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民政文化中的亲民性则更多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中人民的主体地位和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
"
三个代表
"
中赋予民政文化的理论核心。
作......余下全文>>
六: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民政工作者
全新全意为管辖社区群众服务,急大家之所急,想大家之所想。
七:用哪些语言表达赞美和感谢民政局的工作人员
“以民为本 为民服务 为民解困”的民政宗旨,民政人不需要赞扬~~~
八:中国民政标志是什么含义?
民政标志反映民政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基于这一思想,中国民政标志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是:总体轮廓为圆形,正面由双手、人像(“民政”汉语拼音第一个大写字母M和代表太阳的圆点)、太阳和光线组成。双手象征民政部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人像象征广大人民群众;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太阳两侧的十二道短线,既象征太阳的光芒,又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份。总的意思是,民政部门时刻为人民奉献,代表党和政府给人民群众送温暖。
麻烦采纳,谢谢!
九:如何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新理念
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着力保障和改善底线民生,继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好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等相关工作。
一是总揽重点群体兜底保障工作。在困难群体方面,大力提高低保率,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在特殊群体方面,建立健全应对机制,切实做好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全面推进因灾“全倒户”重建工作。二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认真做好2017年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推动“三社联动”地方实践,发挥好社区、社会组织、社工队伍的作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三是强化民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加强殡葬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四是推进民政领域社会化改革。引入市场化动力机制,运用政策促进社会资源向民政领域集聚。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推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格局。加快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社会化改革,强化机构管理服务,更好地履行供养机构托底保障职能。五是狠抓落实,促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民政”格局。
十:结合民政工作谈谈如何贯彻十八街六中全会精神
一是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强对全会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对《决定》出台的历史背景及其紧迫性、重要性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总体要求、重要方针、重大举措要有全面系统的把握;对在履行民政职能、做好本职工作中怎样贯彻全会精神,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怎样发挥积极作用要有明确思路。在深入、系统、全面的学习中,既要贯彻好上级统一部署,也要在加强自学和学习交流上下工夫。通过学习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民政干部职工的思想理论水平。
二是联系民政实际,加强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切实增进对全会精神的学习和理解,学深、学透,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民政领域、民政范围的文化建设上更好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密结合杭州民政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政文化,不断从工作中总结规律,并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促进老年文化、社区文化、慈善文化、地名文化、婚姻文化、殡葬文化等领域的大发展,形成积极健康、特色鲜明的地域民政文化,推动全社会文化思想道德升华,在民政范围内的先进文化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果。
三是把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与近期开展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活动相结合,从加强文化建设的高度,努力满足民政工作对象的精神文化需求。继承发扬民政部门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历史文化,弘扬新时期“孺子牛”精神,积极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着力增加民政工作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城乡社区建设、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事务管理等各项民政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