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一:我国的人口结构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1949年到60年代中期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基本上是年轻化,即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6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逐渐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70年代初以来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这种转变。到199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完全成为成年型。随着出生率的下降,社会经济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已逐步向老年型转变。

一般来说,年轻型人口少年儿童比重大,意味着未来进入育龄群的人口多,人口增长潜力比成年型和老年型人口都大。而老年型人口由于老年人口的比重较大,每年死亡的人数就较多,如果其他条件一样,人口的死亡率就较高。

下图是我国1953年、1964年、1982年和1990年的人口年龄金字塔:

建议看看www.dlpd.com/dljx/ReadNews.asp?NewsID=746

希望有所帮助

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七、受教育程度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八、家庭户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3951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369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3人;集体户人口为693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1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农村为3.27人。 注: 1、本公报为根据调查结果的初步推算数。 2、调查登记标准时间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调查登记对象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的常住人口。 3、全国总人口数未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省人口数。 4、经事后质......余下全文>>

三:中国现阶段人口年龄结构为

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我国未来老龄化现象也会相当严重的。

整体过渡性,部分地区为现代性,例如东南沿海由于迁入人口较多,死亡率严重高于出生率,为现代性。

四:中国目前各年龄段人口数比例是多少?(数据越新越好,并请附上数据来源)年龄划分越详细越好。

3-1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人口

单位:人、%

年 龄 人 口 数 占总人口比重

总 计 1332810869 100.00

0-4岁 75532610 5.67

0 13786434 1.03

1 15657955 1.17

2 15617375 1.17

3 15250805 1.14

4 15220041 1.14

5-9岁 70881549 5.32

5 14732137 1.11

6 14804470 1.11

7 13429161 1.01

8 13666956 1.03

9 14248825 1.07

10-14岁 74908462 5.62

10 14454357 1.08

11 13935714 1.05

12 15399559 1.16

13 15225032 1.14

14 15893800 1.19

15-19岁 99889114 7.49

15 18024484 1.35

16 18790521 1.41

17 20775369 1.56

18 20755274 1.56

19 21543466 1.62

20-24岁 127412518 9.56

20 28026954 2.10

21 26556649 1.99

22 24474192 1.84

23 25695955 1.93

24 22658768 1.70

25-29岁 101013852 7.58

25 19933683 1.50

26 19709177 1.48

27 19480836 1.46

28 22322147 1.67

29 19568009 1.47

30-34岁 97138203 7.29

30 18928369 1.42

31 19866458 1.49

32 19474874 1.46

33 18179478 1.36

34 20689024 1.55

35-39岁 118025959 8.86

35 21186516 1.59

36 22906980 1.72

37 23990208 1.80

38 24730460 1.86

39 25211795 1.89

40-44岁 124753964 9.36

40 27397219 2.06

41 24956297 1.87

42 27032542 2.03

43 21355748 1.60

44 24012158 1.80

45-49岁 105594553 7.92

45 2......余下全文>>

五:2015年中国人口?

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4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00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

六:人口年龄结构的构成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又称人口年龄构成。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例如,中国1982年7月1日零时,以5岁为一组统计人口年龄结构。严格意义的人口年龄结构仅指各年龄组人口所占的百分比(相对数),即上表中的第2列。但有时除用各年龄组人口的相对比重表示外,还把各年龄组人口的人数(绝对数)同时排列出来,一并表示,如上表第1列。人口年龄结构可以用1岁、5岁、10岁或其他特定的年龄组距来分组,其中1岁年龄组距是最基本的,其他年龄组距均可在此基础上组合而成。常用的特殊年龄分组,如为了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将人口划分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3个组,即少年儿童组、成年组和老年组。人口年龄分组还经常与性别分组结合使用。

七:中国现在人口中 15~30岁所占比例有多少?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计15--30岁年龄占人口的比例,提供以下数据供参考:中国人口现状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07月26日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政府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将人口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专题座谈会,统筹考虑,协调部署,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法律、倡导、经济、行政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和解决人口问题,把发展经济、开展计划生育、普及教育、提高健康水平、消除贫困、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等紧密结合起来。2003年,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综合协调,更加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规划。2004年初,中国政府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正式启动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已经提出了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的人口发展战略思路,为科学制定国家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未来十五年的人口目标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其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确定的发展思路之一,即是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点发展生育监测、生殖健康等关键技术,开发系列生殖医药、器械和保健产品,为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出生缺陷率低于百分之三提供有效科技保障。

另三个发展思路包括: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攻克新药、大型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和释药系统创制关键技术,加快建立并完善国家医药创制技术平台,推进重大新药和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

......余下全文>>

八:中国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及其比例是?急…

年 龄 人 口 数

0 13786434

1 15657955

2 15617375

3 15250805

4 15220041

5 14732137

6 14804470

7 13429161

8 13666956

9 14248825

10 14454357

11 13935714

12 15399559

13 15225032

14 15893800

15 18024484

16 18790521

17 20775369

18 20755274

19 21543466

20 28026954

21 26556649

22 24474192

23 25695955

24 22658768

25 19933683

26 19709177

27 19480836

28 22322147

29 19568009

30 18928369

31 19866458

32 19474874

33 18179478

34 20689024

35 21186516

36 22906980

37 23990208

38 24730460

39 25211795

40 27397219

41 24956297

42 27032542

43 21355748

44 24012158

45 23962574

46 23355778

47 26972157

48 20075084

49 11228960

50 14097008

51 12838832

52 16617709

53 18351980

54 16847642

55 17610528

56 17738127

57 16093888

58 16167933

59 13701998

60 13618204

61 13029125

62 11276853

63 10791633

64 9951467

65 9073411

66 8640965

67 7942141

68 7740868

69 7715897

70 7389412

71 6265718

72 6893225

73 6343869

74 6080173

75 5632477

76 5175500

77 5082383

78 4254858

79 3706915

80 3737259触

81 2816693

82 2757918

83 2237138

84 1824190

85 1648160

86 1344215

87 1065276

88 85887......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