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评价

一:如何评价法国大革命?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比较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并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

——————————>来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十底狱到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五年的历程,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出了伟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从危机中挽救过来,并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法国大革命势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注:对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历史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在法国,通常有三种:以热月政变为大革命的结束:以雾月政变为大革命的结束:以波旁王朝的复辟为大革命的结束。在我国,以热月政变的开始作为大革命结束的比较普遍。

——————————————>高中历史教科书

1789年7月14日,巴黎起义人民攻占象征封建统治的堡垒——巴十底狱,标志这法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开始。

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是一次最深刻,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和成就,“通过自己的猛烈锤击,象施法术一样把全部封建遗迹从法国地面上一扫而光”,其影响远远超出法国范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及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的运动。可以说,整个十九世纪,即“给予全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地。

这样一次伟大地革命,不是偶然发生的,是法国社会长期孕育着的矛盾的发展和斗争的结果。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制造了许许多多的迷思,而它呈现在一般大众面前的诸多象徵,其实就正如玛丽皇后那句无中生有地被传扬开来的「名言」~ 「倘若没有面包,何不让他们吃蛋糕?」 那样的不真实。大革命并没有彻底「革」掉了波旁王朝:波旁家族於1814年卷土重来,而如果说他们在十六年后终於还是丢掉了王位的话,那也是由於查理十世(Charles X,即前阿图瓦伯爵)的愚蠢而非其他。

大革命也没有造成法国的高度浴血:整个恐怖的共和二年期间,全国遭到处决的人数,不过只是与一天当中於滑铁卢(Waterloo)战役里倒下来的人数相近。虽然确实的数据再也无法知晓,但1944年法国解放后被处死的人数,显然就要比前者来得高。合法而不公正的死刑判决是不应被量化的,但其中的比例却也一定反映了当时的情形。

就二鼎世纪的标准来看,这些流血事件其实都只局限於一个很有限的规模。

大革命也没有将贵族赶尽杀绝;它甚至没有导致这些人的财产被没收。

贵族的出身难免激起猜疑并使他们比别人更容易遭到逮捕,但这个身分本身却从未因此而成为一种犯罪的烙记。某些望族的确蒙受了非常惨重的人命伤亡,但在一万四千名恐怖统治及内战时期的受害者中,只有区区的一千一百五十八人是贵族。另外有约一万八千名的贵族逃离这个国家,并发现他们的财产正面临被充公的极大危险。

不过,这些人巧思钻营,总是常常规避过相关法律。王朝复辟之后,法国境内最富有的一群人,还是一如既往地由贵族地主担纲。许多资产阶级成员无疑已成功地为自己打造出一个革命前根本就不可能达致的事业生涯,然而不论是屈身於拿破仑还是复辟后的波旁王朝政权底下,中产阶级都不曾拥有过显著的政治权力。

通货膨胀与二十年战争下导致的经济生活扭曲,虽使极少数的个人得利,却妨碍了整体的工业发展;社会上的影响力与威望仍......余下全文>>

二:结合法国大革命如何评价拿破仑

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要求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正常加序。它既要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又要粉碎王党分子的叛乱,还要谨防支持封建王朝复辟势力的欧洲各国的武装干涉。正是在这种复杂的政治形势下出现了拿破仑这个历史人物。

拿破仑(1769—1821年)出生在地中海科西嘉岛一个破落贵族家庭,少年时入巴黎军事学校学习,深受启蒙思想家著述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他投身革命,在雅各宾专政时期因镇压王党叛乱有功,由炮兵上尉破格提升为少将。1795年,督政府任命他为“内防军司令”,在粉碎巴黎王党叛乱中发挥了他的军事才干。1796年,督政府派出三路大军进攻奥地利干涉军,拿破仑被任命为“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又取到了辉煌的胜利。

由于拿破仑在镇压王党叛乱和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战斗中屡立战功,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干,使这位青年将领成为众目睽睽的英雄,资产阶级心目中的守护神。

1799年11月9日(共和历雾月十八日),拿破仑发动政变,开始了他的军事独裁统治。

当拿破仑成为法国的主宰时,他一登台,便使十年大革命许多威武雄壮、扣人心弦的动人场面都显得黯淡失色了。拿破仑统治法国的十五年(前五年称第一执政,后十年称皇帝),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后阶段。他为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强化了国家机器,稳定了大革命的社会成果。他用战争抗击了欧洲“反法联盟”的多次武装干涉,并横扫欧洲,把法国大革命的原则带给了欧洲许多被法国占领过的国家,从而加速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但是,这位资产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个野心家。当他的野心超出了历史的需要,超越了法国的自然边界,使对外战争同法国革命的原则完全决裂的时候,当他拜倒在正统主义的原则之前,使法国国民的力量完全屈从于他个人的目的和欲望的时候,也就是他必然垮台的时候了。1812年他在同沙俄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中失败,从此,拿破仑便从他的顶峰跌落下来,一败再败,于1815年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一直到1821年病死在那里。

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如何来评价他的功过是非呢?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学者,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的,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都有过许多的评述。虽是誉毁纷纭,但浓兴不消。正如法国著名史学家索布尔说的那样:“拿破仑的历史,正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一样,将是永远不能完成,也是永远不能全部写成的。一代又一代,它将无间断地引起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热情。”

然而,我们在评价拿破仑时有这样几个问题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他是一个人,而不是神。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每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人物,不管怎样高明,他却不是悬在空中,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他之所以比一般人伟大,除了他具有某方面的出众才华外,更因为他有比一般人更高的地位和权势。但不管怎样,他的立脚点和同时代人必然是一致的,是同在一个水准上的。每个时代的历史都不可能是某个英雄的历史。拿破仑时代的历史也不是拿破仑个人的英雄史,不能把他神化。

可是,百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史学界对他的评价,却有不少神化之处,如:说他是“世纪的巨人”、“历史上最惊人的奇才”、“西方之皇”、“战争之神”、“命运的支配者”,甚至说“他是从恺撒以来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是从亚历山大以来最令人震惊的人物”,等等。

在吹捧的反面,却又是一片愤怒、厌恶和诟骂,如说他是“科西嘉岛的怪物”、“摧残自由的暴君”、“无耻小人”、“低能儿”、“疯子”、“匪徒”,等等。

不管是吹捧或是诟骂,都属于向个人崇拜低头。用这种方式都不能真正揭示出拿破仑这个复杂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第二,是时势造英雄......余下全文>>

三:如何评价法国大革命的消极影响

法国大革命是一个极容易产生争执是非的题目.史学家勒费弗(Georges Lefebvre)曾于1932年写出:“旧体制已将法国农业史搁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大革命突然将此工作完成.”这种说法不能获得其他作家的同意,而勒费弗又在另一书里提及:“资本主义的进展,并没有在这十年之内加速.相反的,环境只使它减低.”其实勒氏的两种说法虽有矛盾,但仍可同时立脚.因为前者所言系指资本主义为一种制度,所涉及的为组织;后者则系实际存积资本的数量和动员人力与物力之程度.一种是长期间的看法,一种是近距离的论断.可是这当中的差别极容易引起误会.

从人身经验写历史,纠缠更多.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巴黎大学第一位任法国大革命专题教授的奥拉德(AlphonseAulard)和他的门徒马迪兹(Albert Mathiez)在本世纪初年的辩论.法国大革命的后期,过激派以丹东(Danton)、马拉(Marat)及罗伯斯比尔(Robespierre)为领导人物,马拉被女刺客刺杀之后,只剩着丹东及罗伯斯比尔.在奥拉德看来,丹东是英雄好汉,罗伯斯比尔则既虚荣又是书呆子,于是以他个人之好恶,决定革命之途径.马迪兹则强调罗伯斯比尔和他的同志真是真心诚意地为小民谋福利,丹东倒是贪污好货,随时可以出卖革命.他们所著的专书不说,又任教职、编辑专刊各数十年.此外撰写大革命的各种专题著作,也近数千百部,动辄十余册,而琐碎的期刊文字,更是汗牛充栋.本书脱稿之日,恰逢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Estates-General)及巴士底(Bastille)监狱暴动200周年,法国人士正筹备在纪念之中提供新感想,预料此时写大革命的文字,必琳琅满目.我们读他们著作的千百分之一已是精力不继,又如何能抽集其精髓,作短文评论?

可是历史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境域,我们涉猪其间,各人的目标不同.在我们看来,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共通的题目,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发展.如果我们放弃这段题材不顾,则本书以前各章的事迹无从交代,以后的发展也不便阐扬.在这种国际性的注意力之下,我们所企知的法国大革命,有其示范作用.上章说到美国、日本和德国过去缺乏中央体制,所以新体制之创造,阻拦较少,已给我们预先安排一种假说之中的借镜,所以我们的观察集中于18世纪末期,法国突然改组时,技术上所遇到的困难,而不着重人身方面之情节.兹举一例于次:

路易十六在1791年6月企图出奔,是大革命史中带传奇性的一段插曲.本来计划周密,初步突破难关.只是一离开巴黎,一行人放松戒备,国王两次被识破,车行亦不能保持预定的速率,以致途中预备接应的人员不得不撤离岗位,马匹也已遣散.国王抵达华伦内(Varennes)时已黑夜,在此的迟滞是被截获的一大主因.华伦内已去边境不远,也有奥军准备接应.事之不成,诚然令替国王、王后同情的人扼腕不已,即历史家内心也不免忖测:若是天假其缘,使路易平安抵达边境,以后局势将起何种变化?可是这种空想不仅无益,反而可能产生错觉.以后的事实证明,当日法国的问题,已不是加强或甚至改革国家之高层机构所能解决,在这情形之下,国王之力量已是微乎其微.

法国大革命有其幕后之基本原因,其成分既复杂又磅礴,当时无人能掌握局面.倘非如此,决不会有如此众多的革命人士与所谓反革命派先后被送上断头台.而且这些酝酿的因素出现既突然,在每一阶段逗留的时间又不算不久,因此也不鼓励各人立即争取主动.勒费弗在叙述1789年10月,巴黎妇人强迫路易自凡尔赛宫迁居巴黎时,写出:“没有人能够梦想到,革命至此,方才伊始.”可见得时人总以为当日的细雨微风已如未来的巨浪与狂飙.

路易十六......余下全文>>

四:基辛格:怎样评价法国大革命

据说1972年基辛格访华期间,询问周恩来总理对发生在200年前的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作用的看法。据说周恩来总理沉吟了一下,然后回答说:“it’s too early to tell(下结论为时尚早)”。而且,这一句“下结论为时尚早”在西方的流传度可与毛泽东的“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邓小平的“猫论”相提并论。

五:评价法国大革命中的土地法令

君主立宪派时期:制宪议会颁布法令,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封建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作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局限:由于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吉伦特派统治时期:立法议会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农村中按劳分配共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雅各宾派统治时期:公民公会颁布法令,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十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工用: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局限:这一土地政策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小农阶层,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保守性造成了后来工业革命发展缓慢,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国内市场狭小、资金和劳动力短缺),也造成了法国农业的落后。

六:如何解释列宁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

本阶级当然是无产阶级,泛指工农。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后面再次提到是为了强调。资产阶级就泛指那些不需要从事繁重劳动的,龚断生产资料的大商人、资本家。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