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许多家长一面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不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一面又总是抱怨孩子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太差,怕孩子长大后不能面对竞争激烈未来社会。其实家长的认识和教育行为都至关重要。1、在思想上要明确认识,高度重视3岁前的孩子,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期。这时期的孩子,凡事都要看一看,做一做,他们对成人做的事常常表现极大的兴趣,看见大人扫地,也到处找扫把;家里来了客人,马上抢着递拖鞋;明明还不会叠衣服,却偏偏要“自己来”......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发展的表现。但由于孩子的骨骼、肌肉等等发育尚不完善,动作还不协调,因此常常会弄脏了衣服,损坏了东西,对此,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多理解,宽容孩子的“错误”,支持孩子自己动手。否则,错过这个时机,等孩子的依赖性形成后再想补救,那就十分困难了。2、在行动上要提供机会,大胆放手。孩子的能力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没有锻炼的机会,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也就无从说起。因此,家长在行动上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那些应该做并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饭、穿衣、洗脸洗手、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同时,孩子的事应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决断。如玩具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玩什么,与谁玩等等。另外,还要有意识地创设条件,让孩子做家长的小帮手,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摆碗筷、擦桌子、整理书柜、到邻居家借还东西,到附近商店买东西等等。只要孩子想做的,愿意做,就要大胆放手,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没关系。3、在方法上要因势利导,正面鼓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能急于求成,要讲究方式方法。孩子一开始学习吃饭,洗手等等,都是当作“玩”来对待的,家长应正确把握孩子的这种游戏心理,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玩乐活动中提高独立能力。同时,家长还要通过具体、细致的启发和直观形像的示范让孩子循序渐进的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玩具怎么放更整齐,与同伴发生纠纷时该怎么解决矛盾等等,帮助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当孩子犯”错误“时,一定要宽容对待,正面引导,以免打击孩子尝试独立的积极性;当孩子表现出独立的愿望或做事情有一点进步时,则要及进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孩子进一步作业努力。比如:儿子在体操班上,有一位做”场外指导“的家长,第不发现孩子动作做得不对时(她总能随时发现),她就大声喝斥,纠正孩子的动作,有进还冲上场去调整,这样不断地打断老师的教学,令其他家长侧目,而她的儿子也就在这不断被纠正的双重教学压力下越跳越糟。我想,这样的家长是相当少见的,但从在场监督的不少家长紧张的脸上可以看出来。他们或多或少地不满孩子做错的动作。这么要紧吗? 我问自己,是否太放任了?我只看见儿子高兴地来了,看见儿子跳得对的,跳得好的;错了有老师纠正,那不是需要我的目光停留的地方。每当儿子回头年我时,都能看见我的笑脸,我的鼓掌,我认为这是我存在的理由。果然,下课后,儿子说下次不用我陪了,他自己能跳好,她是全班跳得最棒的。我也认为她是跳得最好的,而事实上真的是不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过程永远比结果更要。独立性的成长也是这样。只要孩子喜欢了,投入了,积极参与了,就不要太关注细节的好与差。只要孩子有充分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孩子真的很棒。

二:如何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1、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孩子独立性需要从小开始培养。

1—3岁的孩子对大人所做的事都很感兴趣,加上孩子天生喜欢模仿,所以当他看见大人在干什么他也学着干什么。如大人在叠衣服,他也要来帮忙;大人在扫地,他也抢着要扫;吃饭时也想要自己吃、走楼梯时不用大人扶……这些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开始发展的表现。此时孩子的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虽然孩子做的不好,会把叠好的衣服弄得乱七八糟、把垃圾扫得到处都是,还把饭粒满桌撒。但请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试一试。因为这是由于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发展的不够完善而导致动作不协调。如果此时家长觉得孩子现在还太小,什么都做不来,反倒给大人添了许多麻烦,等长大点再做吧。那么渐渐地就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从而错过了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一旦孩子形成依赖性就很难改正了。

2、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前提。

与其他动物的成长历程相比,人类的成长要经历较长的依赖期。在婴儿期,孩子甚至还不能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辨开来。一岁左右的孩子,在迈出人生中独立行走的第一步时,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喜悦,这是孩子身体独立能力的展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可以使用第一个人称代词“我”,这标志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孩子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增进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是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关键时期。这时,家长要主动为孩子营造环境,在父母的监护下,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例如自己进食,自己收拾玩具等。随着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活动协调能力的提高,到了三至四岁,就可以锻炼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而后逐渐让孩子学会收拾床铺、饭桌等。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反而失去了自信心,如果要求太低,则失去了锻炼的价值。因此,只有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己孩子的特点,父母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自己孩子发展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

3、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从两岁起,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睡觉、收拾玩具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像模像样,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因此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助能力,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中必需的求助。比如,家里突然停电,电话不通了,水管停水了,外出迷路了……家长可借此帮助孩子学会求助,知道应当求助于哪些部门,用什么方法求助。对于孩子独立做的事,只要是付出了努力,结果无论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信心。让孩子感觉到“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

4、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独立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

5、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培养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成人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思考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幼儿具有好奇好......余下全文>>

三:怎样能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一、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做得井井有条,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我记得一个著名幼儿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动手对于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独立性培养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从孩子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如:他们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比如,在家里孩子的房间中,给孩子设置一个单独的区域,区域内的东西摆放、活动进行都由孩子做主,让孩子在自己的区域中活动,成人可参与活动但少加干涉,给孩子一种小主人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培养他们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另外,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碎小事,都是对孩子进行独立性行为训练的良好机会,成人应尽可能把自主权交给幼儿。在买衣服、玩具时,应让孩子参与选择(在不影响整体原则的情况下,尊重孩子的选择、采用孩子的选择),这样才能促进和激励孩子动手去做。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让幼儿为班上和家庭做一点小事,如帮老师取一样东西,帮父母到附近商店买小件日用品等等,尽可能为孩子提供锻炼独立性的机会。二、在教育中,利用游戏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设计适合孩子发展的课题。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独立性培养,她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主张尊重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她认为,教育者应成为儿童发展的观察者、引导者、援助者。游戏是幼儿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尊重幼儿对游戏主题、角色的选择,并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生了矛盾和争吵,教师不必急于出面干涉,尽可能让孩子在矛盾情景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自己独立解决纠纷,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次,两个小朋友为争一本书发生纠纷,各不相让,都要先看,一名幼儿说:“我先拿的这本书,你让我先看吧。”另一名幼儿说:“我也就想看这本书,你要先看,我就没有看的了。”这时,我在一旁观察着,看看他们下一步如何处理。他们争执了一会儿,有一名幼儿说:“咱俩一起看吧,我讲给你听。”另一名幼儿表示赞同。这就是说当孩子出现纠纷时,教师应注意观察事态发展,也许他们会解决地更好。很多时候,幼儿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出很多。放手让他们去做,对于幼儿来说,即是能力的培养,又是经验的积累与丰富。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成人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有一次,我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认识空气 ”,一个孩子就问我玻璃瓶里有空气吗?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玻璃瓶放进水盆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一个个小泡从玻璃瓶中冒出,便纷纷说:“有气泡,有气泡。”这样,他们自己得到了答案,显得非常兴奋。四、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是需要付出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不要一见孩子碰到困难就立即代劳,而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还有的成人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刻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余下全文>>

四:从小锻炼孩子独立性的好处

独立性强的孩子父母可以很省心,无论从教育还是生活上,有关研究者在近20年中,对8000名婴儿和30岁左右的成年人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如果父亲能对孩子多一些关注,孩子成人后的适应力会更强。心理学家说:“婴儿在3个月时见到父母就会有不同反应。当父亲靠近孩子时,孩子就会耸肩挑眉,变得比较兴奋;而看到妈妈时,就会表现得比较乖。个中原因很有趣,因为母亲抱孩子时,惯用相同的方式;而爸爸则多是变换着手法去抱。”从小开始,爸爸的这种不断变化的身体接触,让孩子最早体验到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适应别人,因此,长大后,他们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当孩子遇到陌生的人或物,如小狗等,妈妈一般会拉着孩子走开,并告诉孩子要远离危险。而父亲往往站在一边,让孩子自己去面对。无疑,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品格和探索的勇气。平时可以给男孩一些锻炼适应能力的机会,比如让男孩到亲戚家住上一两天、让男孩参加夏令营;可以邀请邻居家的男孩到自己家玩或带男孩去做客,遇到合适的场合可带男孩“光临”,这样不仅满足了男孩渴望交往,渴望得到他人接纳与认同的意愿,也锻炼了他们的适应能力。

五: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我国,不少家长对孩子呵护较多,尤其是对婴幼儿,家长更是事事包办,平时很少给 他们独立做事的机会,致使许多孩子日后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这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一大弊 端,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孩子长到大就要面对人生,不能再依靠父母,自己独立生 活、择业、交友等。所以,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应把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从培养孩子独睡,自 己吃饭、穿脱衣服等方面入手。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鼓励他们遇事独立思考,自己 去解决问题。

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从两岁开始,随着他们身体的 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婴儿已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 穿衣、自己睡觉、自己收拾玩具等良好习惯,逐渐树立独立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 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做得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 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 子独立去做的事,只要他们付出了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信心。“我行”这种 自我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 应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伸手代劳。当他们 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增加他们锻炼的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 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陈鹤 琴先生在提出上述原则时曾举了一个实例:有一天,一个9岁的孩子问他:“竹管里有空气吗?”陈先生没有直 接回答,而是拿了一根两头有节儿的竹管,放在水盆中,在竹管上钻了一个洞,孩子见一个个小泡儿从洞中冒 出,便纷纷说道:“空气!空气!”这样,他们自己得出了答案,显得格外兴奋。

我们有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 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常见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一页页地讲,一本本地讲,孩子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 讲故事,家长也应适当提出问题让他们参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的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 ”,却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上的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 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在,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不仅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 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注意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作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此仅举一个小小的实例 :一个假日,我在公园里见到一位父亲,带着他大约四岁的儿子,在走到三条路交叉的路口时,他弯下腰问儿 子:“你说,咱们走哪条路?到哪儿去玩?”孩子认真思索了一会儿说:“咱们走这条路吧,去看小猴。”父 亲随着儿子,向他......余下全文>>

六:怎样能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

一、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做得井井有条,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让孩子在自己的区域中活动,成人可参与活动但少加干涉,给孩子一种小主人的感觉。 二、在教育中,利用游戏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游戏是幼儿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尊重幼儿对游戏主题、角色的选择,并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生了矛盾和争吵,教师不必急于出面干涉,尽可能让孩子在矛盾情景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自己独立解决纠纷,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意观察事态发展,也许他们会解决地更好。很多时候,幼儿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出很多。放手让他们去做,对于幼儿来说,即是能力的培养,又是经验的积累与丰富。 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成人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 四、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是需要付出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不要一见孩子碰到困难就立即代劳,而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还有的成人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刻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 五、教育者应注意自身个性素质的提高,给幼儿提供正确的仿效楷模。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是权威,在孩子面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教育因素,都可能影响孩子,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展示给幼儿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还应尽可能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玩,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接触模仿机会。家长个性中不利于孩子独立品质形成的因素如遇事缺乏自制、缺乏主见、优柔寡断等等,应注意努力克服。

七: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提升孩子独立性的五大建议

1.平时给予孩子独处的时间

独立性从小就可以开始培养,而促进孩子独立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让他学习独处。但是在另一方面,孩子在能独处前也必须要有一些先备能力,像是能独自执行一些适龄的活动,例如拼图、玩玩具、画图或看书。所以先协助孩子学习独立从事一些活动,示范独处的乐趣,从过程中孩子将更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一个个体。会独处的孩子不会任何事都要依赖爸爸妈妈,当家长的帮忙无法再「随手可得」,他们也将学会要靠自己。

2.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做

孩子只要有能力做,就让他们自己来。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往往大人寻求快速,没时间等小孩,乾脆就直接帮孩子做完还比较省事,就如一般家庭平时的早晨,终於大家都准备好出门,当小孩还在拖拖拉拉,这时心急的妈妈宁愿帮孩子穿好袜子和鞋,也不愿浪费时间让孩子自己做。

我曾经在训练幼稚园的老师时,认识了一位四岁多的小朋友,他的婆婆都会让孩子坐推车来学校,孩子一下推车,他什麼事都不必做,因为婆婆一定会帮他把外套、鞋子脱掉,下课回家时也是一样的场景,由此可见,这个孩子在家应该也是受到一样的待遇,任何事都帮他做好。表面上我们看到孩子是被疼爱的,可是事实上他的学习力是被剥夺的。幼稚园的老师曾跟我说,那个孩子在学校什麼事情都依赖老师,常常说:「我不会!」同时学习动机也很低。很明显地,孩子不想独立是被养成的,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学习独立,就要常提醒自己要适时地放手,只要观察到孩子是有能力做到的,爸爸妈妈就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并多加鼓励孩子主动的意愿。

3.避免挑剔或纠正

当孩子有意愿自己做、自己尝试,有一个必须要持续提醒自己的关键,就是别做个完美主义者。孩子还在学习,他们一定没有家长做得好,达不到家长想要的标准,但只要孩子有动机去做,那麼就算是做得不够好,也不要太过於挑剔或纠正,以免孩子挫折太多,还没机会练习就已经选择放弃。

我曾经接触过几位家长,他们的内心很矛盾,口口声声说希望孩子能独立,但是却又常常干涉,东挑西挑,认为孩子可以再加强。家长也许不知道,孩子若是常常从父母那接收这样的讯息,他们对自己的自我观感一定是负面、缺乏自信的。因此,我们都要学习扮演支持性的角色,多多支持孩子,并花心思注意孩子的努力,就算是犯了错也不责骂,把这个经验当做是一个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孩子才会勇於尝试并得到成就感。

4.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

有时候,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真的会让人惊讶,我们做父母的千万别低估了孩子的潜力!重点在於,我们做父母的是否给予孩子机会去解决问题,还是我们担心孩子不会解决,於是我们最後选择帮他解决或是直接给他答案?

一个可以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就是示范解决问题的「过程」。我常常会在儿子Aidan面前故意营造遇到问题的机会,像是刻意把物品放在拿不到的地方,或是在带他出门游玩时,故意错失搭公车的机会,并在这些时候,把遇到的问题描述给儿子听,再把解决的方案说出来。当孩子累积久了解决问题的概念,接下来我会在儿子遇到问题时,问他可以怎麼办,引导他学习思考。引导时有一个小提醒,就是要切记给予孩子一些时间去思考,提供越少的协助越好,倘若孩子还是有困难,家长可以技巧性地问一些问题来引导孩子思考的方向,例如孩子的玩具摆在高处而他又想玩时,可以试著问孩子:「有什麼东西可以让我们站得更高?」或是「现在玩不到这个玩具,是不是有其他玩具可以现在玩?」

5.给孩子一个责任

因为常常进入家庭辅导父母,我一般看到的画面就是妈妈为了家事忙碌,於是小孩就玩著自己的玩具或是看著电视,妈妈虽然口头上抱怨孩子什麼都不做,......余下全文>>

八: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尊重孩子

父母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认真听孩子讲话,并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不要动不去就大声呵斥孩子,这样只会伤害他们的自尊,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尊重他的。只有那些能感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才会举止大方、对人友善、独立意识强。

2、珍惜孩子的独立意识

当孩子有独立的要求时,父母要给予支持,这样孩子就会产生自豪和自信之感。父母要十分珍惜孩子的独立意识,并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孩子的独立意识得到发展。

3、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不要总怕孩子受伤,其实孩子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脆弱,父母要改变自己过度呵护孩子的做法。

4、从兴趣上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

让孩子帮忙做事时,父母避免使用简单的命令,这样会让孩子对要做的事情产生厌恶感。想让孩子做一些劳动时,尽量把劳动游戏化,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独立的性格和劳动是分不开的,孩子如果能坚持参加劳动,就能很快地养成独立的性格。

5、和孩子讲道理

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有时孩子的理解能力会超出家长的想象。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自己除了上班以外,回到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孩子应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地,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辛劳。

九: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与独立性

家长总是抱怨孩子缺乏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差,其实这个问题表面在孩子,根却在家长。

孩子为什么依赖性强?换个角度来看,是家长剥夺孩子独立的机会。实际上,孩子从学会走路就开始渴望独立,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希望独自探索世界的奥秘。可是我们的家长总是不放心、不放手,大包大揽,捆住了孩子的手脚,绑住了孩子的思想。

另一个方面我们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幼儿期就开始抓知识学习,忽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生活上的事家长代做,孩子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过度保护和望子成龙心切是孩子缺乏独立性的两大根源。

怎样培养孩子独立性呢?我以为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始:

加法

家长要增加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多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去想,多给孩子增加一些当家做主的机会。家长可以和孩子互换角色。不妨来个“小鬼当家”,让孩子当家长,给他提供锻炼自立的机会。穿什么、吃什么、玩什么、与谁玩、学什么,这些多让孩子参与,尽量让他们自主决定。在学习上,家长不要全程陪读,要让孩子主动学习,多提问题,多思考,而不是让孩子等着家长的答案。

减法

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干预,越俎代庖大包大揽只会弱化孩子的独立性,妨碍孩子的独立成长。孩子能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能做的主让他自己去做。孩子干不了的事情做不了的主,家长不能包办代替,让孩子站在台前,自己退到幕后,家长只能当参谋当顾问,帮助孩子分析,提供建议和各种可能的方案让自己去选择。家长适时放手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乘法,加法的倍增

家长要在孩子小时指导孩子形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生活上养成自己事自己做的自理习惯,在学习上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对以后的生活、学习起着加速发展的作用。家长还要教孩子做人做事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触类旁通,同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良好的方法能加速促进孩子的独立成长。

除法,着重分担分享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并不是让他孤立,家长并不能甩手不管漠然视之,那样孩子即使独立性很强,也很冷漠。家长在孩子独立做事时,家长要主动分担孩子的痛苦,分享孩子的快乐。如果孩子独立做事遇到挫折时,家长不要训斥、责骂孩子,也不要反客为主,要分担他的痛苦,适时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切、同情、理解,重新为他鼓起勇气。如果孩子独立处理好新问题时,家长要分享他的快乐,为他喝彩,为他加油!

当孩子出生后,我们就从不同渠道获悉许多关于孩子学习教育方面的信息,相信所有家长都是如此。到底什么样的方法最适合我们的孩子,这其实很难简单地阐述。在独生子的家庭环境下,现在的孩子个性都非常强,爱好更是广泛,获得信息的方法很多,教育好他们对于家长真是极大的考验。

我们总结这几年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一条是:孩子在家必须尊敬家长及老人,处理孩子的问题时,父母双方最好能唱“红白脸”。当孩子做错事或者有不良表现时,家长当时就得纠正,并让他明白批评他的原因和正确的做法及道理。家长唱“红白脸”的前提是处理问题的意见一致,这样既让孩子明白道理又不会让他感觉孤立。

另外,建议家长能尽可能多点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特别是小学阶段,因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过了就无法弥补。有的家长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的平时学习主要交给老人。可孩子们正是爱玩的时候,对于老人的管束能装就装或偷工减料,经常糊弄。等我们发现时,往往已经快学期结束了,所以让孩子明白坚持认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只要学习过程踏实了,结果就自然不错。

同时,让孩子在学......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