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急需一篇一千字的关于我国基层教育发展现状的报告 谢谢
1.农村教育升学率并不低,甚至可以说相当多的地区还比较高。
例如:龙胜各族自治县,2004年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47%,高出广西平均水平20%多;中考各科成绩均超过了桂林市平均分,达到了12个县的中上水平且低分率最低。恭城瑶族自治县2004年初中升学率为84.34%%;高中升学率达到90.32%,其中升入普通高校本科的占52.64%。就连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三江侗族自治县2004年的高中升率还达到了89%。这表明,学生只要本人愿意读书,同时学生家庭经济上负担起,升学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升学是有望的。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本人不愿意读书的或学生家庭经济上承受不起的中途流失了,考前减少了许多学生;二是农村学生通过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比较强烈,学习比较自觉、刻苦;三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积累了丰富的应试教育教学经验,办学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2.初步建立和形成了乡、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网络,能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广泛开展职前职后科技培训和服务。
例如:三江侗族自治县建成了成人文化教育培训中心1所,在全县所辖16个乡(镇)都建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还建立了166所村级成人技术分校。恭城瑶族自治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也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乡、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网络,其中恭城瑶族自治县还建成了1所自治区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都能较好地完成人教育任务,发挥较大的作用,如恭城瑶族自治县在2004年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任务54000人,完成46937人,完成任务86.9%;农村致富骨干任务1900人,完成2536人,完成任务133.4%;“绿证”培训任务3200人,完成3269人,完成任务102.1%;新增劳动力职业资格培训任务1407人,完成1579人,完成任务107.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2800人,完成2830人,完成任务101.07%;已转移劳动力〔乡(镇)企业职工及非农产业农民工在岗培训〕任务8400人,完成6536人,完成任务的77%。
3.计算机宽带网络已延伸到乡镇,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如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统一添置了计算机、彩电、DVD等电教化设备。龙胜各族自治县大部分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2004年组织了22名中学校长参加了自治区电教馆举办的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培训班,全年编辑出版《教育快讯》,教育信息网的信息更换及时,内容新。为了促进全县教育资源建设,2004年该县还成功举办了全县首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
4.师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恭城瑶族自治县,现有小学教师1438人,其中中师学历998人,大专学历402人,本科37人,在读研究生1人;中学教师1167人,其中大专学历697人,本科学历335人,在读研究生11人,教师合格率较高。三江侗族自治县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98.7%;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9.8%;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3.3%。同以前相比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教职工编比、教师合格率、教学水平均有较大提高。
5.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十分突出。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把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农村税费改革的启动,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农村义务教育也出现了复杂的新情况。例如:“一费制”的实施,尽管国家和自治区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幅度增加了教育专项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余下全文>>
二:急求<我与农村教育>的文章 100分
村集体经济状况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当前学术界在讨论村民自治或村级治理时,大都忽视了对村级治理类型的区分。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面对制度环境的不同,而具备相当不同的效果和表现,不能理解村民自治所面对的特殊环境,也就难以理解村民自治这样一种民主化村级治理制度的实践后果。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一项制度,依据村民自治制度实施场域的村庄状况的不同,这一制度安排的实践后果会有不同。本文试图依据村集体掌握经济资源的多少,将作为强制实施的村民自治制度实践后果的民主化村级治理区分为动员型村级治理和分配型村级治理。这两种村级治理类型因为村集体经济资源多少的不同,而在具体表现中具有相当的不同。当然,将民主化村级治理分为动员型和分配型两种类型,还是一种理想类型的分类方法,实践中两种村级治理类型交叉重合之处甚多,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不同。
一、治理视角的村民自治
当前学术界对村民自治的研究,包含着两种十分不同的视角,一种视角主要从民主的方面来研究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状况及其后果,这种视角关注的焦点问题是村民自治制度作为一种民主制度,在当前村庄社会中的实施状况及其对村民民主意识、民主观念乃至民主技术的训练程度,这种视角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村民自治研究的主流;另一种视角是从治理的方面研究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状况及后果,特别是研究村民自治的实践可能性,其关注的焦点是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的具体过程、运作基础及其主要特征,这种视角的研究近年逐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成为村民自治研究由政策性解释学术研究向政策基础性学术研究过渡的重要标志。 从治理的视角来研究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制度安排就变成为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制度,这种制度既不同于传统的村庄自治,也不同于政权意义上的民主制度,用“村民自治”而不是“村自治”这一概念,表达了前一种治理的含义[1],村民自治是一种社会民主而非政治民主,则表达了后一种治理的含义。
从治理的角度来研究村民自治,正好与村民自治制度的缘起相关。村民自治制度在广西一些山区自发产生的时候,就是为了应对人民公社解体之后出现的社会失序现象[2],自发产生的村委会引起国家的重视,既与当时民主化的语境有关,也与当时农村治理面临的困境有关。而在实践中和《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来看,村民自治在村庄(行政村)秩序保持中可以起到的作用,应是村民自治的核心要义。 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关键即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村庄内生秩序状态,这种状态是通过四种民主办法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来达到的。从治理角度研究村民自治,实质上就是研究以民主的办法来形成村庄内生秩序,这些秩序包括经济的合作(如公共工程建设),抵御上级过度的提取,抗御地痞对村庄的骚扰,以及监督村干部的行为等等,这样,治理视角所关注的问题就是用民主的办法来形成内生村庄秩序时的过程、可能及特征。而正是因为村集体经济资源状况的不同,造成了用民主的办法来形成村庄秩序时的过程、可能、特征及其侧重点上的不同,这种不同就是我们本文将要重点讨论的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分配型和动员型类型。我们将以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决策过程及村民代表能力来展开讨论。
二、民主化村级治理的理论过程
若理想化,民主化村级治理可以划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一个部分是用民主的办法来决策村务,其内容包括选举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召开村民会议表决,以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进行村务决策和监督;一个部分是用集中的办法来办理村务,即由村干部这些具体的村民推选出来的人将村民决策的村务办理下去。
展开以上两个部......余下全文>>
三:中国农村占全国的百分之几
人是第一生产力。人口增长一向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比人口增长更重要的是人口结构变化。《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研究院宏观经济课题组的研究发现,中国即将进入第四个城市人口快速增长阶段。作为该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人口增长周期研究报告》即将出版。
过去15年中国的国民收入增长主要通过人口结构城市化实现。截至2005年底,中国的城市人口比例为42.99%。《中国城市人口增长周期研究报告》认为,有理由相信这一比例到2025年将接近70%。发生在深圳市的人口激增现象,不仅给出了中国人口结构城市化的原因与合理性,而且预示着中国即将进入第四个城市人口快速增长阶段。考虑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第四次城市人口增长高峰已为时不远。然而,基础设施供不应求似乎在提醒人们,不均衡的投资增长比过热更有害。
四:乡村八记读后感400字
《乡村八记》读后感
《乡村八记》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二学生李强在2005年初(即春节前夕)深入太行山区(即其母亲老家山西省沁县)实地了解所作的一篇有关农村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为8天,用时一个月时间完成4万字的报告。同年 4月28日温家宝总理亲笔给学院院长,《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复信,对李强同学的农村调查给予很高评价和热情鼓励。6月16日《人民日报》报道,温家宝总理在信中说:“《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到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做文章。” 这封信体现了温总理对年轻学子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而我们新闻系的学生一代要肩负起历史使命,一定要深入社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用自己的眼睛看真实的中国。
文章采用了定性定量都有的调查报告的形式,问题来源主要是,一,文献资料;二,作者的实地调查,亲身访谈。资料收集方法是:观察,访谈,文献。资料分析方法有: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文献主要是《沁县志》《铜鞮之光》,以及1958年1月13日《人名日报》头版的评论员文章《走沁县之路》。作者的亲眼所见及亲身访谈就是李强在乡村不同地方的亲眼所见,以及对退休老教师,老村支书,在任支书,乡党委书记的访谈。报告分为8个部分,第一记 一户农家的年收支明细账第二记 村里的明白人 第三记 日益衰落的美丽山村 第四记 走进县城 第五记 访“青椒之乡” 第六记 乡党委书记谈乡政 第七记 纸上的沁县 第八记 归途 通过所见所闻,把一个活生生的贫苦农村刻画在读者面前。
全文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描写:1农村现状 环境好,道路差。农民勤劳朴实,但社会治安差。思想保守,又渴望致富。2农民生活 入不敷出。通过收支明细表可以清晰看出。3农业生产 工商业不发达,只有在土地上做文章。而土地产出靠投入,靠天靠运气。4农村教育 虽然穷,但重视教育。子女教育消费大到占家庭收入的七成左右。5乡村行政 机构臃肿,吃喝风太重 无钱无权。为了解决干部工资,竟然“引税”。
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农村读书到底要花多少钱?怎样解决教育问题。这么小的一个县城,又无多少工商旅游业,一个宾馆何以一年赢利打200万元?农业税免了,可化肥价格涨了,农民应该如何应对市场的机遇与风险?等等。
由于是学生,调查报告又涉及到一些敏感的问题,所以作者只是从直观现实的角度来写,从他人的评述中推测原因,也稍加了一些主观臆断,但并未深入直击问题根源。如粮食价格主动权仍然不能有农民的说话空间,而农业生产,一来靠天,二来靠运气。
我认为这是一篇真实的农村现状调查报告。一个没有去过农村,不了解农村真实生活的人是根本不会理解的。但我认为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最大的我想大的就是,调查范围过小,而命题过大。应该叫“太行山区乡村八记”为好。不同的地方,就有很大差异。但周庄和南街村,竹林镇毕竟是少数。而在同一个地方也各有差异。另外资料不够全面翔实,仅限于一个地区,几家农户。可以做一个问卷。要了解中国的现状、了解中华民族的现状,必须了解中国乡村的现状。
透过文章,我们再看现实:如果李强不是大学生,院长不是范敬宜,如果他读的不是清华,如果没有周大人的圈点,(许许多多的如果道不尽了)他写的这几行字会引起已变成麻木的......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