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对人生的影响

一:作文《语文学习与人生》怎么写

1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很重要

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时,我曾谈及:“‘母语教育’不仅仅是读书识字,还牵涉知识、思维、审美、文化立场等。我在大陆、台湾、香港的大学都教过书,深感大陆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尽如人意。”前一句好说,后一句很伤人,这其实跟我们整个教育思路有关。

记得4年前,在上海哈佛中心成立会上,与哈佛大学英文系教授交流各自的心得与困惑,我谈及“大一国文”的没落以及大学生写作能力的下降,对方很惊讶,因对他们来说,“阅读与写作”是必修课,抹不掉的。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而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的。

学习本国语言与文学,应该是很美妙的享受。同时,此课程牵涉甚广——语文知识、文学趣味、文化建设、道德人心、意识形态,乃至“国际关系”等。

2“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高中的语文课或大学的文学史课程,依旧注重自由自在的阅读,没有那么多“先修课程”的限制,也不太讲究“循序渐进”。面对浩如烟海的名著或名篇,你愿意跳着读、倒着读,甚至反着读,问题都不大。这也是大学里的“文学教育”不太被重视的原因——“专业性”不强,缺几节课,不会衔接不上。

可这正是中学语文或大学的文学课程可爱的地方,其得失成败不是一下子就显示出来的,往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比如多年后回想,语文课会勾起你无限遐思,甚至有意收藏几册老课本,闲来不时翻阅。另外,对于很多老学生来说,语文老师比数学、英语或政治课老师更容易被追怀。不仅是课时安排、教师才华,更与学生本人的成长记忆有关。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语文课很重要,影响学生一辈子,一点都不夸张。

语文教学的门槛很低,堂奥却极深。原因是,这门课的教与学,确实是“急不得也么哥”,就像广东人煲汤那样,需要时间与耐心。如何在沉潜把玩与博览群书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值得读书人认真思考。

今人读书如投资,都希望收益最大化。可这一思路,明显不适合语文教学。实际上,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可走,首先是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这样,语文就一定能学好。《东坡志林》里提到,有人问欧阳修怎么写文章,他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见之。”这样的大白话,是经验之谈。欧阳修、苏东坡尚且找不到读书作文的“诀窍”,我当然更是“无可奉告”了。

3“经典阅读”与“快乐阅读”并不截然对立

为何先说“学”,再说“教”?因本国语文的学习,很大程度靠学生自觉。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这门课上表现特别突出。教师能做的,主要是调动阅读热情,再略为引点方向。若学生没兴趣,即便老师你终日口吐莲花,也是不管用的。

说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必须区分两种不同的阅读快感:一是诉诸直觉,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是含英咀华,来得迟,去得也迟。“经典阅读”与“快乐阅读”,二者并不截然对立。我只是强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的目光”。发现什么?发现表面上平淡无奇的字里行间所蕴涵着的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大自然之美。而这种“发现”的能力,并非自然而然形成,而是需要长期的训练与培育。这方面,任课教师的“精彩演出”与“因势利导”,都很重要。

讲课是一门艺术,课堂即舞台,单有演讲者的“谈吐自如”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听讲者的“莫逆于心”,这才是理想状态。去年我在《文汇报》发文章,承认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普及教育、......余下全文>>

二:语文学习与人生作文800字

关于语文学习与人生的征文,最近有很多学生都说不太知道要怎么写,今天康康老师就给大家梳理一下相关思路,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你可以引用语文中的谚语,道理,古文中的名句

举个例子:

面对人生的挫折,年轻的心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郁结的愁云布满了心中每一个角落.看不到来时的路,前进的方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轻轻的吟叹如雷贯耳.面对怀才不遇,面对遭人冷落,苏东坡没有选择沉沦,而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心境面对生命的挑战.是啊,不可战胜的是内心,只要自己能开阔心胸,以一种容纳百川的心境接受人生,就能收获“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的解脱.这是人生的大智慧,这也是语文的智慧。

你可以找下这篇文章看下《语文学习与人生征文(附写作思路与范文)》

三:语文学习和人生的文章

许多人都爱夜晚的空旷及有时的满天繁星,再甚至于一轮金灿的圆月.当然,深沉的我也不列外.或许是我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当中吧,再或许是我感悟到了一些人生真谛.在空闲时,我会去府河边走走,吹凉凉的风,看夕阳西下的景观.也会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看到,手抱一大本书猛“啃”的同辈人.我想是因为考试的原因吧.看到这一幕,想想自己,似乎以前和他们一样.在我认为中学生是背负着压力、希望以及现实而努力学习着,学习怎样做人,学习怎样学习,有人会说,学生就应该这样,但是要知道中学和高中是人生的转折点也是起点,所以大家在这个时候都很累.有时真感到未来的迷茫与美好.优生们,或许快乐着,但是压力少不了;差生们,或许快乐少不了,但是却不仅厌学又厌世.至于还有一拨中等生,那就是各部分都占了点儿吧,学习上不去,又下不来,始终在中间“挣扎”“徘徊”着.所以说很多学生都未感到学习的美好,惟有你懂得了一些人生真谛.我以前也是其中的一分子吧,自从听了一位老师对我讲:“应该享受学习,享受生活.”我突然豁然开朗,对啊,为什么我不去享受这一份学习的乐趣呢?!恍然大悟之后的我,开始不再抱着书猛“啃”,即使猛“啃”也不再是为应付考试,而是真心实意的学习,真心实意的愿意被学习所包围.其实享受学习,你也就会享受生活、品味生活了.品味生活,你不再孤寂;品味生活,你不再迷茫;品味生活,你不再忧伤.生活,有好坏之分,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样“我们学习也是为了要进入一个高质量的生活圈.”生活,说来复杂,却不乏简单.只是看你如何对待罢了.曾经我是一个忧虑的孩子,从不对未来有憧憬,从不对人生有期望,从不对生活有情趣.但是,我爱文学,爱舞蹈,爱谈琴,爱画画,也爱做梦,或许这是一个做梦的年龄吧.就因为这样,我慢慢的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品味生活.经历了太多使人坚强也使人脆弱.其中也会感悟到某些事情.我也是一个忧郁的人,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想我是无法改掉了.但是,想拥有快乐,就是要忘记不快.所以我选择了忘记,选择了品味生活.因为在其中能感到生活的情趣与快乐,这时的你才发现世界是公平的.我慢慢开始接纳着别人进入我的世界,不再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也开始慢慢与别人分享我的喜,怒,哀,乐.似乎在不经意中我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光明是美好的.我发现我拥有的是那么的多,我该学会感恩.我拥有纯真的友谊;我拥有泷泷的亲情;我拥有爱我的老师们.我何尝没有幸福,我又何尝孤独一人.我品味着生活的真,善,美,我也排除着生活的假,恶,愁.我发现,品味生活是美好的,也发现享受学习是愉悦的.我不再轻视生命,我决不再纵容自己轻视生命.我将活在当下,我要永远向上.“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你也将为错过繁星而黯然神伤.”.2.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学好语文,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朋友,如果你现在暂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没关系,你可以从“0”开始.培养兴趣,可以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课外知识都可以.这样,慢慢积累,在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当一个才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者就是如此容易.你还可以......余下全文>>

四:语文学习和人生作文800字

语文学习和人生

上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在网上,我们可以看新闻,可以通过因特网,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朋友联系;还可以很快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学习很多知识。

当学习完了课文《胸有成竹》之后,我提出了疑问:“所有的绘画过程都一定要经过仔细观察吗?”为了寻找答案,我来到了英特网,网上的画家故事可多呢,有元代的王冕、曹知白、黄公望,宋代的苏轼,王诜、文同、文与可,明代画家唐寅、宋旭、边景昭,近现代画家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等等。 每位画家都有感人的故事……

我通过点击“宜兴书画”来到了“宜兴徐悲鸿纪念馆”找到了这幅奔马图,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书画文苑”还介绍了:徐悲鸿在幼年时,随着父亲读书、学画、种地。他最爱搜集老刀(强盗)牌卷烟盒中的动物画片,刻意摹仿、学习,“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又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徐悲鸿一生中确实画过数以千计的马的速写稿。他熟悉了马的气质、马的结构、马的日常活动,和在技巧上需要创造的独特的表现手法,塑造了那一洗万古凡空马的英姿骏马。 英特网上的“中国画学谱”网站还它告诉我: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无论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着重立意“胸有成竹”是中国画的构思的基础。一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为创作积累充分的经验;另一点便是画家本人的修养,这样在创作之前,画什么,怎么画,在头脑中形成了成熟的构思。宋代画家文与可,别人称赞他"胸有成竹",即在他没有落笔画竹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笔下跃跃欲出,这时便能落笔成画。"胸有成竹"也成为我国赞誉善于计划安排事情的人和事的成语。

五:喜欢学语文,请问语文对一个人的影响。

腹有诗书气自华,你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沾染上文艺范,愈加深入就愈加喜爱,在苦恼时也有所寄托和排谴,你会变得感性,礼仪和风度也会随之而来。你不会因为一时之忧而迷惑,也不会为了当境之苦而悲闷。

六: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第一、媒体资源

如果说电视、广播的信息不好搜集和处理,那么网络和报刊的资源利用起来就方便多了。课前指导学生搜集学习的相关资料,认识作者,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阅读相关文字来丰富教材内容,这能让课堂的拓展环节更具实效。

网络真可谓是一本“超级百科全书”,方便的搜索功能让查找信息变得如此简单。我们需要做的无非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筛选最恰当、最有价值的材料以供己用。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成为电脑垃圾信息的“搬运工”。

第二、环境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街头路尾到处都能看见醒目的招牌和宣传语,这给识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如果家长能够从孩子第一次问“那个字是什么”开始,和孩子一起乐于认读这些“街头文字”的话,那么等他上小学的时候,必定积累了大量的文字印象,学习起来,会不会更加容易一些呢?农村的孩子虽然见到的文字没有这么惹眼,但山野田园却给他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他们不再为“冬瓜有没有毛”“茄子是不是紫的”而争论不休,也不会为《天窗》的童趣而陌生,或者为“苍耳是什么”而迷惑。

环境的资源还有很多很多,一棵树、一株草、一片落叶、一粒尘埃都可能成为我们可用的素材,蓝天白云、江河湖海随时都可能在下一篇课文中呈现。让学生做一个生活有心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积累和探索,渐渐领略生活语文的魅力。

第三、家庭资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伙伴。通常情况下,我会要求家长与孩子同步学习。家长无需识字写字,无需做习题答试卷,但是需要阅读孩子的课本。文字的魅力在于“品”,课堂上有限的交流只为学生的学习作了铺垫。如果家长能在茶余饭后,与孩子一起聊聊课文内容,淡淡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将是对孩子语文学习的最好强化。而如果能够时常与孩子谈谈名著,咬文嚼字一番,无疑会把孩子带入更广阔的语文天地,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影响以及从中生成的学问更是无可估量。周晔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就生动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晚餐桌前与大人们谈论《水浒传》的情景,由此也可见“品书”在培养孩童时代阅读习惯和兴趣所起的作用。除此之外,家庭资源还包括丰富的家庭文化活动,家庭成员之间的影响力,甚至连家具家电和墙壁上的张贴物都可以借用为语文学习的资源。

第四、娱乐资源

既然谈到生活,就离不开娱乐。小孩子的生活更是如此:游戏、绘画、唱歌、运动、追星……毫无疑问,孩子们认为娱乐才是真正的快乐。那娱乐中有没有可以借用的资源供语文学习所用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一开始我讲的那个案例,就是借用了孩子们熟悉的“周董”的歌词。不要以为流行歌曲都是糟粕,如果你是个留意歌词的人,就会发现许多表现亲情或者励志的歌曲实际上很有欣赏价值。在孩子们欣赏《听妈妈的话》歌曲后写出来的周记,句句真实感人,这不正是音乐催化得结果吗?在学习古诗《望天门山》和《暮江吟》之后,我请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对诗句的理解,没想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伟气势以及“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唯美意境都能通过孩子们的画笔,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学习冰心奶奶的文章《吹泡泡》,就让孩子们课余时间“吹泡泡”吧,那“五色的浮光”“颤巍巍的大泡泡”,还需用你苦口婆心地去解释吗?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毕竟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如果我们把语文学习融入孩子的生活,无疑为他们打开了一片广阔无限的蓝天。我们要鼓励孩子学会用明亮的双眼去发现,用聪睿的耳朵去聆听,用灵敏的......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