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

一:如何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应该怎样适应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央基于新形势、新理念、新特点,做出“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

变化。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报告强调,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把握规律、顺势而为,才能与时俱进、稳步前行。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充分认识不同以往的发展变化。认识是适应的前提。认识理解新常态,才能积极适应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深刻认识从严

管治党的新要求,深刻认识经济运行变化的新趋势,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深刻认识群众需求多样的新特点,深刻认识倡导清廉文化的新风气。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树立新常态下的新思维新理念。比勤奋更重要的是理念、眼界和勇气。理念的领先优于资源的领先。没有新思维新理念,就不会有

积极适应新常态的高度自觉,就不会有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思想境界。只有理念领先,才能打破惯性思维,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获得改革创新的更大勇气,以先

人一步、快人一拍的节奏迅速提升工作水平。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消除等待观望的心态。等待观望,不在状态,虽谈不上违法乱纪,却有涣散作风、松弛纪律之弊,也是一种变相腐败。各级党员干

部要清醒认识到,从严管党治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真正在思想严起来、整改上严起来、正风肃纪上严起来,以更加坚

决的态度、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将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为全面推进“四新”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摆脱为官不为的状态。为官不为,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大敌。全会对做好当下工作和谋求长远发展做出部署,

成就事业需要好状态、干部成长需要好状态、凝心聚力需要好状态,当前要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中存在的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等问题,切实从僵化、教

条、懈怠、背时的茫然状态中解放出来,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为适应新常态、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担当新作为。

习总书记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新常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积极认清形势、适应形势、驾驭形势。要

“转”,使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紧跟时代步伐;要“变”,在作风、精神、能力上积极适应新要求;要“干”,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以开拓创新、知难

而进的智慧和勇气,肩负起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责任。

二:如何适应审计工作新常态 践行审计工作新理念

应该怎样适应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央基于新形势、新理念、新特点,做出“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 变化。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报告强调,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把握规律、顺势而为,才能与时俱进、稳步前行。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充分认识不同以往的发展变化。认识是适应的前提。认识理解新常态,才能积极适应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深刻认识从严 管治党的新要求,深刻认识经济运行变化的新趋势,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深刻认识群众需求多样的新特点,深刻认识倡导清廉文化的新风气。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树立新常态下的新思维新理念。比勤奋更重要的是理念、眼界和勇气。理念的领先优于资源的领先。没有新思维新理念,就不会有 积极适应新常态的高度自觉,就不会有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思想境界。只有理念领先,才能打破惯性思维,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获得改革创新的更大勇气,以先 人一步、快人一拍的节奏迅速提升工作水平。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消除等待观望的心态。等待观望,不在状态,虽谈不上违法乱纪,却有涣散作风、松弛纪律之弊,也是一种变相腐败。各级党员干 部要清醒认识到,从严管党治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真正在思想严起来、整改上严起来、正风肃纪上严起来,以更加坚 决的态度、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将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为全面推进“四新”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摆脱为官不为的状态。为官不为,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大敌。全会对做好当下工作和谋求长远发展做出部署, 成就事业需要好状态、干部成长需要好状态、凝心聚力需要好状态,当前要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中存在的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等问题,切实从僵化、教 条、懈怠、背时的茫然状态中解放出来,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为适应新常态、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担当新作为。   习总书记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新常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积极认清形势、适应形势、驾驭形势。要 “转”,使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紧跟时代步伐;要“变”,在作风、精神、能力上积极适应新要求;要“干”,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以开拓创新、知难 而进的智慧和勇气,肩负起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责任。

三:如何适应引领新常态,自觉践行新理念,做建成小康社会的先行者,行动派和实干家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正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不断增强调结构、转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引领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自去年以来,我们对新常态的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愈发有为。可以看到,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基础上,一些经济新现象和发展新趋势不断涌现——转方式调结构进入重要窗口期,创新在发展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结构性改革开启经济新周期,新一轮对外开放给世界更多机会,新消费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但与此同时,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国内外条件变化,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新常态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我们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坚持辩证法,既要看到基本面是好的,也要正视困难和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

新常态之所以“新”,不仅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若干新的特征,而且包含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制度安排、新的工作方向。新常态下,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虽然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切不可坐着等、站着看。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概括起来,就是推动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驭势者独步天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较早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也较早开始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攻坚克难的勇气、闯关夺隘的意志,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四:如何认识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

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新常态下的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突出表现为:一,生产结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二,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三,收入结构中的企业收入占比明显下降,居民收入占比明显上升;四,动力结构中的人力、资源粗放投入明显下降,技术进步和创新成为决定成败的“胜负手”。在这些升升降降之中,先进生产力将不断产生和扩张,落后生产力将不断萎缩和退出,既能涌现一系列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也要使一些行业付出代价、伤筋动骨。

面对新常态,首要的在于抢抓机遇。我们拥有城镇化的广阔空间、“四化”融合的巨大动力、消费升级的庞大市场、技术创新的突飞猛进,还有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的资本潜力、劳动力潜力、土地潜力等等。让这些潜力源源不断地焕发出来,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用“改革红利”赢得“人才红利”、“创新红利”的新机遇

五: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1、要深刻认识到,五大发展理念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客观需要。

2、要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主题主旨相通,目标指向一致。

3、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关键在于用新理念引领新实践。

4、必须要增强表率意识、率先意识、贡献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以发展理念的转变引领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

六:如何适应引领新常态,自觉践行新理念,做监测小康社会的先行者,行动派和实干家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正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不断增强调结构、转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引领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自去年以来,我们对新常态的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愈发有为。可以看到,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基础上,一些经济新现象和发展新趋势不断涌现——转方式调结构进入重要窗口期,创新在发展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结构性改革开启经济新周期,新一轮对外开放给世界更多机会,新消费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但与此同时,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国内外条件变化,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新常态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我们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坚持辩证法,既要看到基本面是好的,也要正视困难和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

新常态之所以“新”,不仅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若干新的特征,而且包含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制度安排、新的工作方向。新常态下,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虽然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切不可坐着等、站着看。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概括起来,就是推动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驭势者独步天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较早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也较早开始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攻坚克难的勇气、闯关夺隘的意志,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七: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在发展理念、发展政策、发展体制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升华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全会的成功召开,必将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坐标中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这次全会取得的成果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贯穿全会精神的灵魂和主线,“十三五”规划建议就是按照这条主线来谋篇布局的。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到各方面实践之中。

一、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

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直接关乎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应当紧密联系大势和大局来把握。

从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来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尽管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加快自身发展、提高综合实力依然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特别是围绕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许多国家都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力争以新的理念、新的战略赢得发展主动。可以说,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理念问题,发展战略竞争透射的也是发展理念之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汲取了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借鉴更是超越,有共性更有自己的特色。树立和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就能使我国发展占据时代制高点,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来看,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事关长远的顶层设计,是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处于中心位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战略举措,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保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始终是硬道理,是必须抓好的第一要务,同时发展也应当根据新的实践而有新的理念、新的要求。还应看到,“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必须把握好的大逻辑。新常态要有新作为,新作为要有新理念。我们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握了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顺应了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要求,点明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径。发挥好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才能更好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党的理论创新的发展历程看,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正是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有了理论上的不断与......余下全文>>

八:如何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提升履职尽责的素质和能力

这是湖北襄阳的,可以作范文。

一、树立新理念,适应新常态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些干部思想还“转不过弯”,对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与效益关系把握不准,尚未跳出经济发展的惯性思维;有些干部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把脉不准”,对如何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缺乏思考、没有办法,找不准转型的方向、调整的路径,导致知行脱节;有些干部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思想上出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倾向,工作满足于表面上过得去、形式上能应付;有些干部缺乏担当精神,工作迈不开步,上级部署什么就做什么,跟着走、顺着走、看着走,不思进取,特别是对一些成因复杂、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缺乏应有的责任担当,身体已经进入今天,思想还停留在昨天。

因此,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各级干部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理念,认真研究新情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要科学认识当前时代发展的新特征新内涵,准确把握转型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与时俱进地改进和完善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思路和方式方法,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过程中调结构转方式的着力点,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动力,激发活力,促进经济改革与发展有实质性突破。

二、奋发有为,干部要有精气神

一个地方的转型发展水平和成效,取决于干部的精神状态。如果干部人人都有一股子“精气神”,个个朝气蓬勃、斗志昂扬、激情奋进,地方发展就一定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即使身处低谷也能打赢翻身仗;反之,如果干部“不在状态”,地方发展就可能像“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不仅会被先行者抛远、同行者甩开,甚至会被后来者赶超。

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提振“精气神”上做表率,带动各级领导班子迈入转型发展的新境界,引领广大干部群众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责当使命,真正做到在岗在位在状态、敬业勤业干事业。同时,对新常态释放出来的发展新动向,保持清醒头脑和足够耐心,增强战略定力,避免盲目跟风。要统筹兼顾应急与谋远,既满怀热情、只争朝夕,又神定气静、理性从事;既保持一抓到底的狠劲、一鼓作气的拼劲,更善用一以贯之的韧劲、一举多得的巧劲,通过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确保在适应形势上有新思路、在应对情况上有新办法、在解决问题上有新举措。

三、恪尽职守,勇于担当

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各级领导干部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必须强化担当意识,提升担当能力。要把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转化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价值取向,转化成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职业操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干、不怕千万事”,体现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直面发展中暴露的问题和矛盾,冷静审视自身的成绩与不足,“在转型中尽责,在先行中担当”,履行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职责。

四、知行合一,真抓实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靠人为,事在人为。转型发展需要一支主动而为的看得远、想得全、谋得深、能干事的干部队伍。目前,全市广大人民和社会各界对襄阳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更加期盼各级干部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拿出新作为。各级干部必须把握转型节奏,在驾驭全局的前提下突出工作重点、抓好主要矛盾,深谋远虑、掌握动态、捕捉信息,真正把当前现实和长远需要统一起来,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把想大事、抓大事与做小事、办实事衔接起来,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工作干好、把群众的事情办好。

五、求真务实,转变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余下全文>>

九:如何适应新常态下的领导决策

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为我们履职尽责、推动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领导干部,要率先科学认识、主动适应新常态,确保新常态下有新作为,以新作为促进新发展。

一、增强机遇意识,以坚强的定力适应新常态。面对经济增速放缓、消化产能过剩任务繁重、内生动力不足等困难,面对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的形势,要增强忧患意识,把形势估量得严峻一些,但决不能被“速度情结”、“换档焦虑”所左右,迷失方向,贻误事业。要看到我们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看到我们拥有城镇化的广阔空间、“四化”融合的巨大动力、消费升级的庞大市场、技术创新的突飞猛进,还有原未得到充分发挥的资本潜力、劳动力潜力、土地潜力等,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要认识到新常态是进步,新常态是“富态”,是中国经济进入更高层次发展阶段后才出现的状态,由此带来的影响总体上是正面、积极的。正如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要自觉按照“三个自信”的要求,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理性对待困难问题,胸中装着大局、盯着长远,稳住脚、定好神,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敢于争先,敢于探索,敢于奋起,敢于创新,抢抓战略机遇期,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二、增强学习意识,以过硬的本领适应新常态。新常态下,旧的办法难以为继,新的办法还没有显现出来;原有的驱动力后劲乏力,新的动力一时还接不上档;传统产业的盈利能力在萎缩,新的增长点还处于培育成长中。顺利度过这一换挡期,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有新的办法和思维。领导干部应该清醒认识自己能力方面的不足,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常态下的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通过学习和实践,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己抓发展的能力和本领。要认真读懂新常态经济,了解其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等主要特征,掌握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任务的方法。要着力提高创新发展能力,适应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大气候,学习如何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习如何彻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扎实推进人才战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要善于在实践中摸索规律,抓住健康养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消费、文化创意等新的消费热点,围绕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引导新型消费、扩大消费需求不断探索实践,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增强担当意识,以出色的履职适应新常态。随着改革逐步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新常态下也面临风险更大、难题更为集中的挑战,推进改革发展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面对“压力山大、为官不易”的现状,不能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懒怠思想,更不能甘当庸官、懒官、“太平官”,要深刻认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时刻警醒自己消除私心杂念,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强烈的担当精神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以扎实到位的履职推进提质增效、换挡升级。要守土尽责,强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有激情、想干事,敬畏责任,忠诚履职,踏踏实实做实事,兢兢业业干工作,竭尽全力把本职工作做好。要勇于担责,把“为官避事平生耻”作为人生信条,事不避难,勇于担责,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看准了就要大胆去做,奋勇向前,特别要直面难题顽疾,不躲不绕不拖,以舍我其谁的气魄,敢于碰硬,敢作敢为,把重任扛下来。要敢于......余下全文>>

十:如何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

一、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

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直接关乎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应当紧密联系大势和大局来把握。

从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来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尽管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加快自身发展、提高综合实力依然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特别是围绕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许多国家都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力争以新的理念、新的战略赢得发展主动。可以说,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理念问题,发展战略竞争透射的也是发展理念之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汲取了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借鉴更是超越,有共性更有自己的特色。树立和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就能使我国发展占据时代制高点,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来看,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事关长远的顶层设计,是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处于中心位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战略举措,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保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始终是硬道理,是必须抓好的第一要务,同时发展也应当根据新的实践而有新的理念、新的要求。还应看到,“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必须把握好的大逻辑。新常态要有新作为,新作为要有新理念。我们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握了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顺应了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要求,点明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径。发挥好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才能更好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党的理论创新的发展历程看,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正是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有了理论上的不断与时俱进,我们的发展道路才行稳致远、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引领和指导发展实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每一次发展理念的创新和完善,都推动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理念创新、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总而言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