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探月工程的故事

一:马尔福的真实姓名? 20分

故事情节中: 德拉科·马尔福(译音)

Draco Malfoy (英文原名)

电影里饰演马尔福的演员:

名字:Tom Felton

全名:Thomas Andrew Felton(托马斯.安德鲁.菲尔顿)

生日:1987年9月22日

星座:处女座

属相:兔

眼睛:蓝色

发色:褐色(为演Malfoy染成金色)

现居地:UK——England——Surrey——Egham(英格兰萨里郡EGHAM)

学校:伦敦附近学历:11年级(高一 TOM也在忙他的GCSE,为考大学用,得选专业了!)

家庭状况:爸爸、妈妈、以及三个哥哥(分别为22、21、19岁,其中21岁的那个叫Chris,TOM钓鱼就是他教会的)

宠物:Stanley(一只南美洲产的栗鼠)

最喜欢的食物:Pizza and A kind of sandwich like this:it would have about three rashers [slices] of bacon, a massive burger, a couple of sausages, and a fried egg.

最喜欢的运动:football, iceskating, roller blading, basket ball, cricket, swimming and tennis

最喜欢的糖果:棒棒糖

爱好:钓鱼

最喜欢的音乐:Rap

最喜欢的歌手:Eminem

最喜欢的TV show:The Simpsons(辛普森家庭——TOM拍戏之余经常看)

TOM的愿望(可以说是对自己未来的想法):上大学学渔业或汽车维修,要么拿个学位,毕了业找个good job或到加拿大当个渔夫(难得TOM有平常心~~~~) TOM的演艺生涯TOM开始演戏是在他8岁那年。他的家庭有一个朋友是演员,那个演员发现小TOM的表演天赋之后介绍他进入演艺界。接着TOM与经纪人见了面,两个星期后,他打败了其他400多去试镜的男孩子成功的获得角色并到国外拍戏。从此他的演戏生涯开始。唱歌方面:他7岁时被选入教堂唱诗班,在学校里也参加了4个合唱团。还被选入Guildford Cathedral Choir(也是一合唱团,Guildford是萨里郡的首府,相当于省的省会)TOM是个怎样的人他有很多访谈录,我不可能一一贴上来,但可以看出他很有主见,一个很友善的人。虽然他扮演的是马尔福,但他跟马尔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把他和马尔福分清。他说HP3拍完就不再演戏了,我很欣赏这一点。如果事情做到了极致,立即放手,也不失为一种完美。大家会发现他的理想跟他现在的名声好象很不相符,甚至有些可笑,当渔夫,什么概念?但他说的是实话,名誉金钱乃身外之物,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唉,快乐就好……

拍过的电影:1.The Borrowers(1997)角色:Peagreen Clock

2.Anna and King(1999)角色:Louis

3.Harry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2001)角色:Draco Malfoy 4.Harry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the Secrets(2002)角色:Draco Ma盯foy

拍过的TV:Second Sight:Hide and Seek(2000)角色:Thomas Ingham...余下全文>>

二:中国探月工程要做哪四件事情

一、要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影像,就是获取它的立体图像;

二、要分析月球的14种元素,它的资源的含量和分布。美国已经做了5种有用元素的全月球分布,我们希望能够做得多一点;

三、准备探测整个月球表面的土壤,这一层土壤里面有非常有用的一种资源,就是可控核聚变的原料———氦3,探测它整个分布的情况,哪儿的储量多,哪儿比较少,今后很可能集中在某一个地区开发,这是国际上目前别人还没有做的;

四、要探测距地球4万到40万公里这么一个范围里面空间的环境。

三:中国航天技术科学家的故事

1.嫦娥三号登陆月球、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12月15日,“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开始工作,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这也是人类时隔37年再次在月球表面展开探测工作。

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探月任务成为中国科技工业综合实力的一次完美展现。准时发射,精确入轨,稳定落月,创新探索,嫦娥三号的每一步都代表着中国航天新的进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许达哲说:“美国和前苏联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都经过了20次以上的任务,我们是用三次就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2013年夏天,执行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任务的“神舟十号”飞船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实施了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这标志着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技术已经成熟,我国将就此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

2、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2013年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杨振宁称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现既是理论物理领域的突破,又具有极高的商用价值。量子霍尔效应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让它们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无前

”地前进,“这就好比一辆高级跑车,常态下是在拥挤的农贸市场上前进,而在量子霍尔效应下,则可以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高速路上前进。”

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非常强的磁场,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美妙之处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在零磁场中就可以实现量子霍尔态,更容易应用到人们日常所需的电子器件中。现代芯片处理器消耗约100瓦的功率,其中有约80%浪费在晶体管材料的能耗。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以解决电子设备的问题发热,让元器件集成密度大大提高,“上千亿次的计算机能够集成浓缩成一部Pad掌上电脑,或者迷你Pad,走进寻常百姓家,这完全有可能。”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示意图:拓扑非平庸的能带结构产生具有手征性的边缘态,从而导致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3、使用小分子化学物质诱导多能干细胞,逆转生命时钟

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领导的团队2013年成功使用4种小分子化学物质,将小鼠的皮肤细胞诱导成全能干细胞并克隆出后代。与克隆羊“多莉”的技术相比,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是更简便和彻底的克隆方式。

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细胞只有在胚胎的早期发育阶段具有分化为各种类型组织和器官的“多潜能性”,而随着生长发育分化成为成体细胞之后会逐渐丧失这一特性。人类一直在寻找方法让已分化的成体细胞逆转(脱分化),使之重新获得类似胚胎发育早期的“多潜能性”,并将其重新定向分化成为有功能的细胞或器官,应用于治疗多种重大疾病。通过借助卵母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传统克隆)或者使用特定物质诱导(iPS)的方法,体细胞被证明可以被进行“重编程”获得“多潜能性”。日本人山中伸弥曾以病毒诱导法获得iPS细胞,获得2012年诺奖。而邓宏魁团队使用小分子化学物质替代病毒,大大提高了技术安全性,具有革命性意义。

4、艾滋病感染粘膜疫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清华大学张林琦、香港大学陈志伟和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凌的研究团队三方合作,于2013年完成了艾滋病感染黏膜疫苗在恒河猴体内的临床前试验研究,看清了预防艾滋病的“攀登珠峰之路”。

该团队发现这种黏膜疫苗可以大大提高针对艾滋病病毒的T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与传播。

艾滋病被发现的30多年以来,已导致......余下全文>>

四:来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讲的是我国天文女台长谁童年的故事

和很多办公室一样,叶叔华的办公室也是乱中有序。唯一有主人“特色”的,是几张有关火星探测的海报,在墙上散发着神秘的气息。还有,茶几上放着一个“地球仪”———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台月球仪。

中科院院士、中国第一个女天文台台长、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外籍会员……叶叔华有许多头衔。她却只把自己称为一个仰望星空的人。只不过,她的仰望是那么投入,那么忘我,以至于自己也“变”成了一颗星星———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叫作“叶叔华星”。

在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之际,《解放周末》专访了叶叔华。

“我是学天文的,为什么不让我干天文?!”

解放周末:年轻时,您曾经想以文学为专业,结果却阴差阳错搞了天文。结果,中国少了一个文学家叶叔华,多了一个天文学家叶叔华。文学梦没有圆,您觉得遗憾么?

叶叔华(微笑着摇头):不会,学天文很不错的。如果要是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天文。

很少有人知道,今天的科学女杰,曾是个文学青年。

上世纪20年代,叶叔华出生于广东一个开明家庭。经济虽不富裕,但父亲很是民主,兄弟姐妹非常和睦。文明、平等的氛围,培养了叶叔华开朗大胆的个性。她从小成绩优异,尤其喜欢文学,爱读俄国、英国小说,也钟爱古典诗词。

中学毕业,叶叔华准备报考文学专业,不料遭到父亲的反对。父亲的考虑很实际———时局混乱,文科生很难找工作,“饭都吃不成”,还是学医好。报考前夕,父女俩深谈了三次,最后的结果是折中———学数学。就这样,叶叔华报考了中山大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

天文学在中国起步较晚,1859年,李善兰与英国人伟烈亚力合译的《谈天》,方才使中国人开始了解近代天文学。同样的,天文教育的基础也非常薄弱,当时,在中山大学,天文不是单独的科系,而是跟在数学系后面的“小弟弟”。然而,经过一年的基础学习,叶叔华却对这门“年轻”的学科感上了兴趣———在这个憧憬浪漫的女孩眼中,璀璨的星空可比枯燥的数字可爱得多。

不过,促使叶叔华爱上天文的,还另有一个关键人物———她的同学、后来成为一生伴侣的程极泰。当年,程极泰因为热爱天文,不惜放弃在武汉大学已完成两年的学业,转入中山大学,成为叶叔华的同窗。在校期间,程极泰就发表过多篇天文方面的文章,他的才华和刻苦深深吸引了叶叔华。用程极泰的话来说,“两个长得不算丑的人,很自然地相知、相爱了”。

1949年,叶叔华和程极泰从中山大学毕业,到香港的一所中学当了老师。很快,和所有爱国的热血青年一样,他们放弃了在香港的生活,加入了回国、报国的大潮。

1951年的一天,上海天文台的前身徐家汇观象台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求职信———求职的是一个24岁的小姑娘。天文台的工作人员非常惊讶———天文一直是男性的“领地”,这个中国最早的天文观象台,近80年历史中没有接纳过一个女性工作人员。负责人婉言谢绝了她,这让这个小姑娘愤愤不平:“我是学天文的,为什么不能干天文?”她提笔给管辖徐家汇观象台的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钰哲写了一封长信,“义正词严”地历数了五个不该不录用自己的理由。这股冲劲一下子引起了张先生的注意。当得知这个女孩曾是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的状元,在校时成绩优异时,张钰哲欣然批准录取了她。

这个闯进男性领地的勇敢女性,就是叶叔华。

“浪漫”不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解放周末:科学的浪漫和文学的浪漫不一样。文学的浪漫可以是风花雪月,天文学的浪漫是什么呢?

叶叔华:我觉得浪漫......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