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七年级下日本知识点
7下地理日本知识点(一)
日本群岛位于北太平洋西侧,是太平洋西缘一系列弧形岛屿的一部分。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3000多小岛(包括无人岛)组成。
日本群岛
日本群岛位于西太平洋隔海与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属日该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海岸曲折,多良港。
(一)多山的地形包括山地和丘陵的山区,占日本面积的3/4.只有沿海零星分布着一些小平原。本州东南部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在山地中分布着许多活火山,号称“圣岳”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也是一座活火山,为日本第一高峰。山顶白雪皑皑,山坡林木茂密,风景秀丽,是游览胜地。日本多地震海啸。
日本矿产贫乏,只有硫磺储量较多,但森林和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源不多,地狭人稠。
(二)海洋性季风气候岛国各地距海都很近,深得海洋的调节。日本与亚洲大陆相比,季风气候的海洋性特征十分明显,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的大陆各地为小,降水则较多。盛行东南风的夏季,太平洋一侧雨水尤多;盛行西北风的冬季,日本海沿岸大雪纷飞。6—7月有梅雨天气,夏秋之交常受台风侵袭。
(三)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日本是发达的、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占世界第三位。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等。汽车、船舶和电子产品等都居世界前列。日本工业的特点是现代化程度高,对外依赖性大,分布偏于“三湾一海”(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濑户内海)地区。日本是典型的加工贸易国,能源和原材料基本上依靠进口,很大一部分的产品则需要出口。京滨区(东京—横滨)、阪神区(大阪—神户)、名古屋和北九州,是日本的四大临海工业区。近年来,电子等新兴工业,因原料和成品都较轻便易运,但需要洁净的环境,所以有向九州、本州北部和北海道扩展的趋势,并把九州岛建立为“硅岛”,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
日本农业以水稻为主。渔业居世界前列。北海道附近海域有寒暖流交汇,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总结:东京是日本首都和海、陆、空交通枢纽和经济、文化中心。大阪是重要海港和日本第二大城市。横滨是重要港口和重工业中心,第三大城市。
7下地理日本知识点(二)
由于海底地壳隆起、海面上升,日本列岛最终形成。日本列岛南北两端,均由大陆架和大陆断续相连。也就是说,当时的“日本”还不是“列岛”。
日本群岛位于亚洲东部边缘,在北纬31°~46°之间,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3,900多个小岛组成,呈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岛。在第四纪时,由于日本海和台湾海峡的沉降而形成今日的弧形列岛。日本全部面积为37.7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大岛为36万平方公里。日本群岛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日本这个自然综合体的前提。
地形
日本群岛在水平地形上的特点是:岛势狭长,海岸曲折,海湾众多,因而群岛的任何地方离海岸都在100公里以内。日本地表崎岖多山,平原面积狭小,山地和丘陵在群岛的地形中最占优势,据统计,日本国有7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其中纯山地即占全国土地的60%.山地的走向和排列多与海岸平行,分内外两带,内带位于日本海一侧,主要包括奥羽、越后、飞驒等较大山脉;外带位于太平洋一侧,主要包括北上、阿武隈、关东、木曾、纪伊、四国、九州等山脉。日本群岛的平原和低山仅占日本面积的13%,临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本国最大的平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海拔仅50米,其前身为东京湾的海底,如今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外,还有名古屋附近......余下全文>>
二:人教版七下地理复习提纲
还是自己上课好好听讲,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三: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章总结
1、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理解经纬线的概念以及几条特殊经纬线的意义。(参看七年级上册P16图)
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线垂直相交的线(半圆),它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指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它指示东西方向。
特殊经线: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180°经线(日界线);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它们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特殊纬线: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北纬23.5°纬线(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南纬23.5°纬线(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北纬66.5°纬线(北极圈,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南纬66.5°纬线(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3、会判读经纬网图某点的位置和两点的相对方位。
重点知道如何判断东经和西经、北纬和南纬;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要求掌握方法)
4、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或24小时),知道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不同的经度时刻不同。
5、记住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或365天),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四个节气的日期和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参看七年级上册P69图)
日期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
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
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
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
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
6、记住五带的名称和划分的界线,知道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带(北温带)
(参看七年级上册P70图)
7、记住地图的基本要素:三大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8、会运用地图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要点是记住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同时注意单位的换算。
9、能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选择适用的地图。如郊外进行越野行动选地形图;想知道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哪选政区图;去博物馆参观想知道如何坐车选交通图。
10、记住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29%,海洋占71%,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1、会在图上判断七大洲、四大洋,记住亚洲和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参看七年级上册P23、24图)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12、会读简单的天气预报图,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参看七年级上册P58图)
13、会计算年平均气温和气温年较差,初步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年平均气温=各月平均气温的和÷12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参看七年级上册P60活动题)
14、知道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由山麓到山顶的气温变化规律。(参看七年级上册P61)
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即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山麓气温高,山顶气温低(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100米降0.6°C)
15、会计算年降水量,初步学会阅读降水量分配柱状图。(参看七年级上册P66活动)
年降水量=各月降水量之和
16、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降水多,平原降水少;山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