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十一课 敬畏自然 学案
[编辑本段]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智慧所不及的。 作者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而非生命物质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 结论是人类理应敬畏自然。敬畏,就是又敬重又畏惧。敬畏之下就是爱护。人类既然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人类智慧应该领悟大自然的智慧,人类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就不难看出,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在层层推进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引出结论。 对比手法的运用使立论充分,文章行文本身也很有特色。其特色有三点:一是总的概括与具体的展开相结合。先总说人类的智慧之于自然的智慧,犹如一滴水之于大海。然后展开,从几个方面议论人类的智慧,又用不少篇幅用具体的例子议论自然的智慧。二是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分说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论自然的智慧又一再说“人类却不能”“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也是对比。三是视野开阔。用自然的眼光看,用历史的眼光看,用长远的眼光看,用宏观的眼光看,使人不得不承认,人类在自然面前没有理由过分自傲。 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理路,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敬畏自然,表达了人类对于生命根基的敬重和对于客观规律的尊重,并在此基础上主张对自然......余下全文>>
二:根据课文《敬畏自然》回答问题。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_____
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三:敬畏自然那一课的。简短一点谢谢!
之所以要提出敬畏自然,是因为人们经常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
四:怎样理解“敬畏自然”一语 5分
你应该尊敬但也要害怕自然的,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大自然给予了人类自然灾害。
五:敬畏自然主题辩论会(班级的)我是反方,也就是要发展科技,有什么事例证明,给我几个!事例
无论是保护自然还是发展科技根本目的都是让人类生存得更好 人类应该发展科技 将科技发展到即使破坏自然也不影响人类生存的境界 而不应该自卑地认为人类必须敬畏自然 保护自然才能生存 因噎废食 止步不前 坐以待毙
事例:恐龙的灭绝不是因为不敬畏自然 而是因为不懂科技 即使再敬畏自然 天灾也不可避免 没有科技只能等死
六:为什么喜欢敬畏自然,为什么讨厌大雁归来
《敬畏自然》
作者为什么喜欢大雁归来?
答: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
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见大雁归来后的欣喜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孤雁的同情及对杀鸟者的憎恨。
七:《敬畏自然》中为什么幻想出那么一个深不可测的洞?
这个是《喂——出来》里的吧?
这个深不可测的洞,实质上,正是人们的幻想。长期以来,人们无休止地把废物、废水排放到海洋中,把废气排放到大气中,认为废物、废水、废气会在海洋里、大气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大海、大气就成了人们心目中处理污染物的无底洞,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幼稚和无知。作者假想有这么一个无底洞,既可以用来表现人类的幼稚、无知,并给以讽刺,也可以警示世人: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终将遭到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