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与革命》作者、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写的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全书6章。第1章,阶级社会和国家;第2章,国家与革命,1848-1851年的经验;第3章,国家与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马克思的分析;第4章,续前,恩格斯的补充说明;第5章,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第6章,马克思主义被机会主义者庸俗化了。全书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反动国家观,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编辑本段]主要观点:
1.列宁针对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极力掩盖国家阶级性的谬论,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鲜明地揭示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2.列宁独创地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质,充分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3.列宁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一致性。
4.列宁还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发展规律,注意到无产阶级专政职能的多样性,集中说明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
[编辑本段]著作评价: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关于国家和法学说方面的最重要的著作。《国家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部著作中,列宁不仅清除了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歪曲,而且进一步发展了这个学说,并且用俄国革命的经验加以丰富,使它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的普遍规律。
《国家与革命》是最整、最集中论述国家问题的马克思主义重要著作,在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就其基本立场和方法来说,启发和指导意义是深远的。《国家与革命》在集中论述国家问题的同时,一些极有价值的相关论述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关注。
baike.baidu.com/view/652708.htm
二:国家与革命的作品目录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列宁1917年8-9月第一版序言第二版序言第一章 阶级社会和国家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特殊的武装队伍,监狱等等3.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4.国家“自行消亡”和暴力革命第二章 国家与革命。1848-1851年的经验1.革命的前夜2.革命的总结3.1852年马克思对问题的提法第三章 国家与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马克思的分析1.公社战士这次尝试的英雄主义何在?2.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呢?3.取消议会制4.组织起民族的统一5.消灭寄生物----国家第四章 续前。恩格斯的补充说明1.《住宅问题》2.同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3.给倍倍尔的信4.对爱尔福特纲领草案的批判5.1891年为马克思的《内战》所写的导言6.恩格斯论民主的消除第五章 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1.马克思如何提出问题2.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3.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4.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被机会主义者庸俗化1.普列汉诺夫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2.考茨基与机会主义者的论战3.考茨基与潘涅库克的论战序言
三:国家与革命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国家与革命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您下载的该电子书来自:TXT书库国家与革命第一版序言国家问题,现在无论在理论方面或在政治实践方面,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帝国主义战争大大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国家同势力极大的资本家同盟日益密切地溶合在一起,它对劳动群众的骇人听闻的压迫愈来愈骇人听闻了。各先进国家(我们指的是它们的“后方”)变成了工人的军事苦役监狱。旷日持久的战争造成的空前惨祸和灾难,使群众生活痛苦不堪,使他们更加愤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正在显著地发展。这个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已经具有实践的意义了。在几十年较为和平的发展中积聚起来的机会主义成分,造成了在世界各个正式的社会党内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沙文主义流派。这个流派(在俄国有普列汉诺夫、波特列索夫、布列什柯夫斯卡娅、鲁巴诺维维奇以及以稍加掩饰的形式出现的策列铁里先生、切尔诺夫先生之流,在德国有谢德曼、列金、大卫等;在法国和比利时有列诺得尔、盖得、王德威尔得;在英国有海德门和费边派,等等)是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沙文主义,其特点就在于这些“社会主义领袖”不仅对于“自己”民族的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正是对于“自己”国家的利益,采取卑躬屈膝的迎合态度,因为大多数所谓大国早就在剥削和奴役很多弱小民族。而帝国主义战争正是为了瓜分和重新瓜分这种赃物而进行的战争。如果不同“国家”问题上的机会主义偏见作斗争,使劳动……免费的,直接下载就行
四:学说的国家学说
关于国家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包括国家的起源、概念、本质、职能;国家的类型、形式、结构;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国家与革命的关系;治国安民的方略;以及国家发展规律等学说。国家学说是政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自国家出现后,便逐渐产生了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学说。古今中外各个时期许多政治家、思想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国家问题作过论述,随着人类对国家认识的逐步深入,国家学说也逐步发展。但国家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现象,国家理论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一些国家理论往往带有阶级偏见。因此,长期以来国家理论很混乱,直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诞生后,才从根本上澄清了国家理论问题上的混乱。
五:马克思时空观的基本内容 10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本来是丰富的,可是在我们手中变成了几条干巴巴的“原理”。追根溯源,这也许要怪始作俑者俄国人先搞了本“原理”,但更多的恐怕要怪我们自己,怪我们哲学文化土壤的贫瘠。吉林大学高清海教授在《哲学——一种精神意境》一文中曾说,“中国几十年来未曾出过一位真正像样的‘哲学家’”。他认为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失落了自己的家,哲学家也跟着失去了自我的缘故。”我想,我们失落的“家”,首先是马克思等人的原著这一精神之“家”。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大多没有读原著的习惯,缺乏对马克思等人文本的深入研究,人们的教研重心只是放在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并且抱着这部“原理”高喊着要丰富和发展它。 粗糙的“哲学原理”在我国哲学文化中确有喧宾夺主之嫌——尽管它与其他教材相结合教育了中国几代人、功不可没。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指出的:“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说,几乎每一条原理都没有搞得很清楚,都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苏联人发明的“哲学原理”教科书,决不是在系统解读原始文本形成的符合马克思与恩格斯本来思想的理解和阐释,而是一个体现苏联人的哲学理解力的话语系统。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以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都作出了有违原意的解释,把一些并非马克思、恩格斯的论点附加其中。而这些缺陷在我们的原理教科书中至今仍在。例如,我国最新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仍然是以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论,认识论来安排篇章结构,而不是描述马克思等人的真实的思想发展历程。这样,不仅导致对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固有内容的曲解,也使各条“哲学原理”的阐述零散无序而缺乏整体性。 事实上,马克思作为预示新世纪的哲人,其学术大成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学解剖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他的哲学更多地体现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等著作中,是一种关于人类解放和社会发展的学说。这只要深入马克思的著作殿堂就可以知道这一点。马克思从早年办《莱茵报》时初次讨论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时遇到难事后,开始作《克罗茨纳赫笔记》,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转而写作《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清算德国各种唯心主义思想流派后,进而研究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继之撰写以《资本论》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著作系列。到晚年,他又回归到作《历史学笔记》,摘写《马·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和《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等著作,并关心非西方的亚洲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发展。马克思同时还留下了《共产党宣言》、《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从美国革命到1801年合并的爱尔兰》和《法兰西内战》等政治分析著作。这许多著作记录了马克思辛苦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心路历程,纪录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长期关注和对社会结构以及具体形式演化的终身研究。马克思也很关丹科学的发展,认为它与人类的解放切切相关。故他更看重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作用,更看重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力量。与马克思相比,恩格斯同样关心人的解放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关心社会主义事业;不过他比马克思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自然界的规律,并留下了《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等著作。明确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总体特征后,就不难知道“原理”的叙述与之相去太远,几乎是两个话语体系。 正因为这样,“原理”教科书虽然力求吸取国内外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产生的成果,但不是很成功。例如“原理”吸收了对“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讨论成果,突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但它没有把同样重要的需要、利......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