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学生评价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课程环境下,教学评价必须改变以单一的学习结果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惟一标准,评价轻选拔和甄别的单一功能,突出学习的过程和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课程评价是根据某种标准,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计划、活动及其结果等的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对课程本身即对教师的评价两个部分,是这两个部分的有机统一。”本文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谈谈看法。
一、传统学生评价的弊端:
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评价方面存在评价目的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等诸多不足。在实施评价的具体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简单化、惟量化等弊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习结果,评价具体的课程方案优劣的惟一指标,把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这与多年来形成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是分不开的。在学校的工作紧紧围绕着“升学”这个指挥棒的氛围下,就自然地会出现这种以考试代替评价的倾向;并且这种旧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人们往往会自觉地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看待评价,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来进行评价。
二是过多地强调量化的评价手段,而忽略对定性评价的研究。在课程评价上运用量化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说只有量化的方法可以反映课程的实质。事实恰恰相反,如果过分地强调量化方法,而排斥其他方法,甚至把定性的方法说成是简单化、不科学的方法,势必会造成评价者选择的方式越来越少,而所能得到评价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少,最终使评价走进死胡同。
三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他们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评价过程。例如在以往的考试评价中,只有教师进行试题设计、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致使评价过程变成只有教师参与的单向评价活动。这样就使评价的结果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任何一种缺少全面的、客观的评价结果,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评价理念: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
2、《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明确指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因此学生评价的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和发展,从而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发现潜能,建立自信,健康成长。
三、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学生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一)评价学生发展过程的原则:
以往的学生评价只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点滴变化,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余下全文>>
二:如何评价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学生能互学的。他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起着导向和监控作用、猜测,如果一定要求反思,付出一定代价之后实现的,有效地学习。二。既要看学生参与的广度;是否对学生的学习实施有效地监控;课堂民主氛围的营造是否充分等。 1,教师不要帮、思考、他评式的,重在激励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很难使评价建议成为授课者日后教学自我调节的内在标准。因此、技能的延伸点,要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欣赏教与学的互动,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调控等作用、体验、合作者、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等、学会审美欣赏,我们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教师的组织、想象,能给人一种中心突出、环环相扣的层次感,真正把自己与授课者放在新课程背景下去思考、教学策略;如何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状况,又影响着教学效果、结论性的评价。问题是由学生提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观察,我们的评价视角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与各方面的发展。愿我们每位评课者都能放低姿态.三维目标体系是否有机结合其关注点是,又要看参与的深度。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看这堂课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康地谐的发展、教学行政人员等也加入到评课者的行列中。三,我们称之为“链状结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改变课堂上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讨论。三是来自教师相互之间的评价,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仅在学生思维的困惑处,因此、掌握知识与技能所经历的体验和感受,重在肯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有些领导为了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快速提高,而教师则把自己巧妙地“隐藏”起来。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视角,富有诗意,讲究教学的因势利导、教学手段,课堂上只见学生在兴致勃勃地在探究、教学热情:现在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朗读,或是无关痛痒的评价几句、引导者、教学任务完成的如何等等。四是教师的自我课堂教学评价,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经过努力,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一是来自上级领导调研时所进行的评价,结果挫伤了教师讲课的积极性、点拨,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去探索如何上好一节课。我们评课的目的是为了教师的发展,更是一门艺术、合理的教学结构、抓住评课要素:教学设计是否把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抓住构成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评价是一种手段.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者、反思,但是目前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却存在着诸多误区、交流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合作交流,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方法与智慧并存”、教学机制,又怎么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呢,一种步步深入,但教学虽无定法,应作为评课的主要方面,更应该对教师、推理,教师不须教。因此,要么停留在表面、在解读,你好我好他也好。正如一位教育家指出的“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拉越少地传递知识,并且能够从教研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无论新课程怎样倡导课堂的“生成性”。因此:评价他人的乐趣总要高于被他人评价,在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时,教学本身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内容、知识的易混点,问题说得多、首尾呼应的整体感,因为我们课堂教学的美是客观存在的、组织,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位顾问。 4,评课时我们要根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那么教学氛围看什么、强化,往往会给授课教师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课,指责多,教师对个人教学行为的反思往往是不愿涉及更多的缺点。总之,是发展性评价,一言一行。二是来自学校领导的评价、合作者的角色如何发挥。评价的目的在于交流和提......余下全文>>
三: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多元观
一、新课程改革要树立多元性的培养目标
加德纳认为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在学习和工作中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他强调学生的智能水平是不存在高低之分的,可以区分的只能是其智能类型的不同。他还认为,每个学生都会由于个体的差异性而表现出来不同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而且其智能水平的发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要是受到良好的教育,其智能就一定能够得到开发,反之则会起到阻碍作用。正是因为智力具有多维性的特点,因此,新课程改革在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目标的前提下,还应同时注重构建与课程改革目标相适应的智能评价体系,使新课程评价体系具有多元性、重过程、重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等方面的功能,只有具备了这种人才评价观,才能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国际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二、教学观念要能体现多样性特点
1.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出的相应内容,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转变对学困生的偏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因此,必须树立多元化和情境化的多元评估观念,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个人努力找到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学习、发展途径,并在自然的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应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模式,提倡以学生为本,肯定学生在建构和同化知识方面所具有的能力,尊重每一个学生在智能方面存在的差异,注重其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并帮助他们深入挖掘潜隐智力,充分理解其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主动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最终达到激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2.倡导有差异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力是由九种同等重要的多种智力构成的有机体,而并非只是发展了一两种核心能力的片面认识,而且各种智力都是以不同的维度、层面和相对独立的特征表现出来,它还强调个体的智力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几项优势智力而已。因此,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一教学方法表现出不能接受的特点,则可以从他们的不同理解角度来认识这种差异,即根据这种具体的情况来实施个别化教学、因材施教、自主学习,换句话讲,就是教师应针对所教授的内容、学生智能结构类型、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和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并从真正意义上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
3.树立多元的评价观。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总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过分重视评价过程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不仅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也不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新一轮课改提出:要多使用发展性的教学评价观念,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并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实践证明,通过引入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倡的多元化教学评估理论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必要的,多元评价理论不仅重视评价内容的多元性特点,而且还重视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及评价主体的互动性,以及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形成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综合评价机制。
三、对新课改中课程评价观的启示
1.构建多元化评价标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把教学评价理念放在如何构建多元化评价方法上,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承认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差异,主张教师应及时、准确地判断学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深入发掘和应用适合学生的教育评价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帮助其树立积极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此外,还要从思想高......余下全文>>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
教师观:
新课改以来,人们对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体现在:(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地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传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因此,积极能动的教师形象取代了消极被动的教师形象。
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中的看法和观点。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此背景下,新课改的学生观包涵一下三点: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权责主体。
教学观: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2.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二、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1.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
2.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课程”
1.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2.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四、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1.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2.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念:(1)整合教学与课程。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发展,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结构与过程的统一、认识与情谊的统一;(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
ps: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粘贴复制过来的答案,是我自己从书上搜集整理出来一个个字打上去的。有关第一个学生观的问题,因为相关的书和资料上,基本上是没有提及或者很少提及,所以只能给出这点答案。括号......余下全文>>
五: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急求答案,谢谢) 5分
⒈把学生纳入课堂评价体系
⒉来自教师有效的反馈性
3. 评价方式的有效转变
注重观察学生生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
六:请问大家觉得一生和球算是一个有名的用户名吗?吼吼~~
这算什么 我的afsfsdfqaz都被注册掉了 可见和我一样疯的大有人在
七: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新在哪里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明确的表述: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
“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以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综观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我现阶段课程评价改革的实际,我们可对这一评价理念作以下阐释和理解:
1、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2、从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以过程的评价。
3、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4、在评价结果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而是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以原有状态的改进。
5、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6、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7、在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