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搞现代化,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就有了初步认识。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就曾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建国后,1953年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把实现国家工业化作为主体。在毛泽东修改和审定的关于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首次提出要建立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国防和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等四化目标。1954年9月,在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明确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里提的“四化”,主要体现对物质文明的要求,还没有把“四化”与社会主义明确具体地联系起来。
1957年毛泽东在谈到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问题时,提出了建设现代科学文化的要求。同时,把现代化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联系起来,说明没有经济上的现代化,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但还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完整概念。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关于四个现代化思想。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户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随后,在上海科技工作会议上,周恩来在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时,再次重申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并把“科学文化现代化”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提法更为确切。到此,四个现代化内容完整提出,并有了科学表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战略目标的完整概念。
1964年12月,在全国三届人大会议上,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提议,第一次正式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要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四化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纲领,它的提出,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和全国人民。不幸,由于“文革”的发动,这个纲领未形成具体规划就中途夭折了。此后,四届、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都曾重申实现四化的要求。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干扰,没有多大进展。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四个现代化才真正成为全党工作的重心。
参考资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33571566.html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那些 20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在现代化布局方面,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位一体”,大大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以往的提法主要是“经济现代化”,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了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次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总体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
经济建设:物质基础是根本
只有经济发展,才能筑牢民富国强的物质基础,才能奠定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前提。十八大要求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三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四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五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政治建设:人民民主是旗帜
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道路和正确方向。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要求,为此,十八大要求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健全协商民主制度。三是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六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七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重要方面,显著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按照十八大的部署扎实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社会建设:民生改善是重点
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社会建设是重中之重,任务最艰巨,困难最多,风险最大,但这是人民愿望最强烈、期盼最殷切、利益最直接的伟大事业。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富有成效地开展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四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生态建设:美丽中国是愿景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更加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在今后一个时期,要抓紧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充分考虑人文因素,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提高自然生产力等。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三:什么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
五:近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哪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由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增强. 国家先后启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04年底,陆续开工60多个重大工程,投资总规模达8500多亿元.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诸如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和绕月探测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的科技研究的一些"高,精,尖"领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9.6%.到2006年底全国城镇居民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87亿人,1.12亿人,1.57亿人和1.02亿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4万人.到2007年6月,全国共有2235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的总体健康水平已经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日益完善,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一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各种改革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逐步形成. 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1年12月1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4年7月1日,首部《对外贸易法》颁布.出口商品结构有了很大改善,竞争力显著增强. 利用外资为现代化建设开辟广阔的资金来源.截至200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达745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项目50多万个. 中国经济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3年到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8%.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许多民主党派人士担任政府职务. 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1982年全国人大全面修改宪法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制定了200多部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深入贯彻,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逐步完备.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余下全文>>
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内容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市场经济,物质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民主政治,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进文化,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谐社会) 学以致用,关键是从社会现实里体会。不要为考试而学。答案仅供参考,如果错了,也请把正确答案告知一下,咱们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