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中均压环是什么
均压环:意思很明显,主要作用是均压,适用于电压形式为交流的,可将高压均匀分布在物体周围,保证在环形各部位之间没有电位差,从而达到均压的效果。在建筑设计中当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一类30米,二类45米,三类60米),每隔6米设一均压环。在设计上均压环可利用圈梁内两条主筋焊接成闭合圈,此闭合圈必须与所有的引下线连接。要求每隔6米设一均压环,其目的是便于将6米高度内上下两层的金属门、窗与均压环连接。
二:高层施工当中均压环的具体做法
主要看图纸说明了。。。我们这边图纸上注明是在十五层和十七层用40*4镀锌扁钢环建筑物一圈,并与每个引下线连接(建筑物总共十八层)
三:三类防雷建筑如何做均压环
完全不用,按规范理解,三类防雷超过60米的才需要防侧击,也就是设置均压环。我们院弗是这么设计的,错不了。
四:高层建筑均压环应该怎么正确焊接?
施工方法:
对照图纸找准位置,采用不小于φ12圆钢焊接,焊接处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6D,不能双面焊接的采用单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12D。焊接要求饱满、平整,无夹渣、咬肉现象。焊接完成,焊渣清理干净,并做好标记。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五:三级防雷均压环做法
你的补充是对的,但“3.2.4七、当建筑物高于鼎0m时,尚应采取以下防侧击的措施: 1. 从30m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 2. 3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按标准要求是不需要每层都做的,30米以上才要求6m以内,除非工程主想看起来更美观,不然是不需要每层做的。
六:建筑三类防雷均压环的做法?谢谢! 10分
高层建筑中三类防雷而且高度超过60米,每隔不大于12米设置均压环.外墙的铝合金门窗需做防雷接地措施.
七:高层建筑的接地汇集线怎么与均压环联结
可以这样做,不过,到汇集盒的接地线可以是40*4的扁钢,也可以是25平方的铜线,因为这时候的铜线,不是做为局部等电位联结线使用,故不能小于25平方。
如果施工时忘记预留集线盒和引出扁钢,应该将引下线部位的结构保护层剔开,露出引下主筋,在主筋上补焊接地扁钢,引至汇集盒。我们就是这么做的,不知能否帮到你。
八:高层二类建筑防雷45米以下部分需要焊接均压环吗
第3.3.10 条 高度超过45m 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物,尚应采取以下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
措施:
一、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钢筋的连接应符合本规范第3.3.5 条的要求;
二、应利用钢柱矗柱子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
三、应将45m 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参考资料:GB 50057
九:高层建筑防雷均压环工程完工后如何测试?
为保障建筑物防雷设施施工质量,在以下环节必须通知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到现场进行检测、验收.施工过程应作好隐蔽工程施工记录(一式三份),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2.1.1桩筋与承台钢筋焊接完成并在浇注混凝土之前;
2.1.2 完成承台浇注,焊接完地梁钢筋时;
2.1.3 有裙楼的建筑物,裙楼顶防雷设施施工完毕时;
2.1.4 完成层板浇注,开始驳接柱钢筋时;
2.1.5 每次均压环焊接完成时;
2.1.6 转换层防雷设施施工完毕时;
2.1.7 最顶层绑扎板筋,焊接完天面避雷网格时;
2.1.8 焊接完天面避雷带、避雷针时(暗装的,应在封装之前);
2.1.9 均压环与外墙金属门窗或玻璃幕墙等大的金属物体相连接完尚未填封时;
2.1.10 对已发出整改通知的,在整改完毕后;
十:均压环具体做法
高度超过 60 m的建筑物,除屋顶的外部防雷装置应符合本规范第 4.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水平突出外墙的物体,当滚球半径 60 m球体从屋顶周边接闪带外向地面垂直下降接触到突出外墙的物体时,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2高于 60 m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 20%并超过 60 m的部位应防侧击,防侧击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建筑物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的部位,各表面上的尖物、墙角、边缘、设备以及显著突出的物体,应按屋顶的保护措施考虑。
2) 在建筑物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的部位,布置接闪器应符合对本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接闪器应重点布置在墙角、边缘和显著突出的物体上。
3)外部金属物,当其最小尺寸符合本规范第 5.2.7条第2款的规定时,可利用其作为接闪器,还可利用布置在建筑物垂直边缘处的外部引下线作为接闪器。
4)符合本规范第 4.4.5条规定的钢筋混凝土内钢筋和符合本规范第 5.3.5条规定的建筑物金属框架,当其作为引下线或与引下线连接时均可利用作为接闪器。
3外墙内、外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应与防雷装置等电位连接。
一般来说60以上每6米一做。不过还是建议按图施工,图纸上都有设计的,回头说你们没有按图施工就得不偿失了,虽然按照规范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