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计价方法案例

一:有关存货计价方法的案例

存货计价的方法一般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多种方法。比如好吃糖果店A糖果期初结存和本期购销情况骸:期初结存为0;前天买进100样单价为10元计6200元;昨天天卖出90样;今天又进290样单价为10计2900元;然而明天会卖出300样。要求分别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并进行本期耗用成本的计算。 1、先进先出法:该方法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根据这一前提,计入销售或耗用存货的成本应顺着收入存货批次的单位成本次序计算。当然,这仅是为了计价,与物品实际入库或发出的次序并无多大关系。结果显而易见。2、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又分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两种。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期销售或耗用的存货,平时只登记数量,不登记单价和金额,月末按一次计算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或耗用成本。结果显而易见。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当每次买进单价与结存单价不同时,就需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价,并据此计算下次买物前的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其平均单价的计算公式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金额)/(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数量)。结果显而易见。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随时提供存货明细账上的结存数量和金额,有利于对存货进行数量、金额的日常控制。但这种方法,由于每次进货后都要计算一次平均价,势必会增加会计核算工作量。 3、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它是假定“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因此,最先发出的存货应按最后购入的存货单价计算,而期末存货则按最先购入的存货的单价计算。因此结果也显而易见。呼~好辛苦。

二:关于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

问题1:行业不同采用的计价方法都不一样的,主要还是看存货价格是否在波动,如果价格波动大的话,采用这种方法也是比较常见的

问题2:

第一个:采用这种计价方法可能跟行业有关,估计是他的价格波动比较大,例如,7月与8月存货进来的数量是一样的100个,但由于价格不一样,7月1元/个,8月3元/个,也就是,7月存货100元,8月300元。这样,发货时如果还用实际成本法,最终会影响到利润,所以使用加权的比较好,波动比较小,那样对利润影响小。

第二个:国家会计准则允许的计价方法就几种,选其中的计价方法用就可以了,没有特殊规定,但是一旦选定某种计价法后就不得随意变更。注意哦,是“不得随意变更”,就是这个月用那种计价,下个月用其他计价,这样是不行的。除非有正规的途径,比如根据行情需要,要做存货计价法的变更,然后股东大会要通过,这个是重大决议,要三分之二的股东通过才行,然后要去税务或其他政府部门做备案,章程合同,该改的改一下等等,就是手续很麻烦,等一切完毕,存货计价法就可以变更了。

三:存货计价方法对损益计算有什么影响?具体举个例子说明~

假设处于物价持续上涨的时期(这个是最正常的,因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先进先出法(FIFO):由于最先买入的货物(最便宜)被认为最先卖出,故销售成本较低,故会使利润偏高

后进先出法(LIFO):由于最后买入的货物(最贵)被认为最先卖出,故销售成本较高,会使利润偏低。

加权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由于加权所产生的平滑效果,会使销售成本介于FIFO 和LIFO之间,故利润也会介于FIFO和LIFO下的利润数值之间。

四:五、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计算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

1、先进先出法:

即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比如:3月1日购买A产品3个,单价:8元/个;3月5日购买A产品9个,单价:7元/个;3月初A产品余2个,单价:10元/个。3月发出A产品8个。这发出的8个A产品计价为:2*10+3*8+3*7=65元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又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为权数,计算出平均单价,从而计算出期末存货和已销存货成本的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公式如下:

存货平均单价=(月初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全部收进存货实际成本)/(月初存货数量+本月全部收进存货数量)

3、个别计价法:每次(批)发出存货成本=该次(批)存货发出数量 × 该次(批)存货实际收入的单位成本

五: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哪些

你好,

一)先进先出法

(1)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先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与永续盘存制相同。

(3)在先进先出法下,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

(4)当物价上涨时,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当物价下跌时,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5)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

(二)后进先出法

(1)后进先出法是以较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后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与永续盘存制不同。

(3)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本期发出存货按照最近收货的单位成本计算,从而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缺点是计算比较繁琐。

(三)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辩认法、分批实际法。采用这种方法是假设存货的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辩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方法。

(四)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五)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胆,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收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六)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价”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

六:一般企业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法。它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条件,按照货物购入的先后顺序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具体方法是: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利润偏高。

2、后进先进法。它是指以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条件,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

后进先进法也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也较为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但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将低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高,利润偏低。

(后进先出的方法已经不用了,仅供你了解)

3、加权平均法。它是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收入存数量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平均单价,据以计算当月发出的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加权平均法较上述两种方法简便,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

4、移动加权平均法。它是指在每次进货以后,立即为存货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发货计价基础的一种方法。

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能够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5、个别计价法。它是指每次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按其购入时的实际成本分别计价的方法。

个别计价法的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先按计划成本对存货的收发及结存进行核算,并及时计算存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月份终了,再按照一定比例将上述差异分配于发出存货的成本中,将已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希望对你有用~~

七:存货计价方法有哪些?

先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

个别计价法

移动平均法

参考资料:会计实务

八:谁能说说存货个别计价法的案例啊?越通俗易懂越好的

这个一般是对一些生产量较少,单位价值加工的大型胆备才采用的

比如订做的大型设备等,只生产这么一台,肯定就个别计价了

九:几种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分享到:

收藏推荐 一、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概述企业所采用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个别计价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无法进行互换批次进行使用的企业存货,适用企业价值较高的存货的计价等等,如汽车代理商。二是先进先出法,该方法的适应能够随时结转企业的存货发出成本,该方法的在应用中如果遇到物价上涨,企业的期末存货成本与市场价格接近,但企业发出的成本确较低的情况下,会高估当期的利润与存货价值,如果情况如此相反则会对企业的当期的利润和存货价值估计过低。三是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不同,通货膨胀时该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应用可以实现企业当期收入和成本的配比,可以比较准确的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核算,该方法的弊端是财务报表中的存货在价值上远地域实际,因而导致企业在未来利润上的增加。四是加权平均法,该方法的应用可以简化企业的成本计算流程,但却对企业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日常控制带来不利的影响。五是移动加权平均法,该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采用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的管理者及时知晓企业的存货所具有的结存实际情况,但是该方法在应用是计算的工作量比较大,因而对频繁收发货的企业实用型较差。

十:存货计价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开题报告: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从此在国际上取得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同等”的地位。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新会计准则的实行有利于促进国内外企业的平等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企业的广泛建立和长远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修改,体现了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例如,对于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问题,不再强求专门借款,只要属于长期资产,如: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周期较长资产的借入款项等发生的利息均可资本化,计入对应的存货价值,而不再直接计入损益。 同时,其内容体现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高度趋同。这包括修正了存货的定义(存货的“为出售”这一特征得到加强)、不再将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成本计算单列、改革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等。 自我国加入了WTO以后,国内外不同会计标准存在的较多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会计信息的质量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全面建立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 2,提纲: 一、《存货》准则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二、我国存货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 (一)总体评价 (二)具体比较 1.框架比较 2.关于准则适用范围 3.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 4.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 5.投入的存货成本确认方法不同 6.取消了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分次(期)摊销法 7.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 8.接受捐赠及盘盈存货的成本 9.披露 三、《存货》准则的国际比较 (一)总体框架 (二)存货的范围 (三)存货的定义及确认 (四)存货的计量 1.存货的初始计量 2.存货初始成本的内容 3.存货的期末计量 (五)存货的披露 四、执行新《存货》准则注意的问题 (一)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时要求考虑的因素 2.估计存货售价的原则确定可变现净值时,重点是确定存货的估计售价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的核算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