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承气汤方歌

一:请问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异同点是什么? 30分

调胃承气汤是用于里部“热、满”证。如胃热谵语者、胃热心烦者、汗出蒸蒸者、胃热腹胀满者等。因为里有热,故出现谵语、心烦、汗出蒸蒸、腹胀满等症。故调胃承气汤证的病机是里部“热、满”。

小承气汤是用于里部“热、满、实”证。比调胃承气汤证多了一个“实”。

调胃承气汤证有谵语而没有潮热,小承气汤证谵语与潮热并见,是因为“潮热者,实也”。故小承气汤是用于里“热、满、实”证。小承气汤证的病因是里部热壅而满、因热而满、又因热而实,满中有实。所以,里部“热、满、实”,是小承气汤证的病机。如“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过经,按一般规律应可以出现阴阳自和。若不和而谵语者,为里部有热,当以汤下之,调胃承气汤主之。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脉反和者,此为内实。内实者当与小承气汤,而为什么此条却谓“调胃承气汤主之”?因为此下利是“医以丸药下之”,已伤胃气,故不与小承气汤,而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调胃承气汤证之“腹胀满”,是因为里热壅滞而致腹胀满;小承气汤证之“腹大满不通”,是因为里热致实,大便因硬,故腹大满不通。诸如“谵语潮热者”,“心烦、小便数、大便硬者”,“胃热烦躁者”,“心下硬、能食者”,“下利谵语者”等,都是里热致实的表现。因为若没有“实”邪,就没有潮热(“潮热者实也”之“实”,不只是指热与大便结实,也包括热与水饮结实,如大陷胸汤证之“日晡所小有潮热”)。实邪壅滞,气运不通,故出现潮热。热迫津泄而小便数,故大便结硬成实。烦躁者,烦为热胜,躁为津亏,津亏致实,故发烦躁。心下硬,能食者,也是因热而“心下硬”,因热而“能食”。下利谵语者,也是因热而谵语,故下利谵语者,为实热下利,故宜用小承气汤。虚寒下利者,必不会有谵语。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

小承气汤证,其人多汗,故其“燥”不甚。

大承气汤是用于里部“热、满、实、燥”证,比小承气汤多了一个“燥”。

“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手足濈然汗出”,而不是身汗出,这是津液亏竭了,故身汗不多。“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不大便心烦腹满痛者”,“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等证,都是燥热津亏的表现。津亏则大便难;津亏则燥屎涩肠而腹满痛;津亏则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亦是阴气亏竭而阳邪实滞。

“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也是阴气亏竭,阳邪实滞。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也是阴气亏而阳气实。

故大承气汤证的病机是里部“热、满、实、燥”。

事实上,三承气汤证,均有不同程度的“热、满、实、燥”;只是小承气汤证比调胃承气汤证“实”较为突出;而大承气汤证比小承气汤证“燥”更为突出。

调胃承气汤证

小承气汤证

大承气汤证

相同点

病机

燥热与糟粕相结,气机阻滞,腑气不通

主证

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大便结、腹满、舌苔黄

治法

泄热攻下

方药

大黄

不同点

病机

实热初结,燥热明显,痞满不甚

实热结聚轻,有痞满而燥热不甚

实热结甚,痞满燥结均明显

症状

[发热]

蒸蒸发热

潮热

潮热

[汗出]

汗出

汗出

手足濈然汗出

[腹证]

腹满较轻,疼痛拒按

......余下全文>>

二:大承气汤的歌决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第一方。去硝名曰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三:吴菊通调胃承气汤组成

1、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 2、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 3、伤寒吐后,腹胀满者

四:《伤寒论》中,最能描述“调胃承气汤证”特点的,是哪一条?

《伤寒论》中有八条提到用调胃承气汤,最具代表性的应是这一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

五:调胃承气汤饭前吃好还是饭后吃好

饭前

六: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味承气汤的区别?

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二方皆为大承气汤类方。三个承气汤均用大黄以荡涤胃肠积热。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故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虽后纳芒硝,但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之力较前二方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七: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温脾汤 麻子仁丸 四者的泻下力强弱

温脾汤:属于中医泻下类的方剂,具有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之功效。临床上主治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药物组成最主要有:附子、大黄、芒硝、当归、干姜、人参、甘草。不知道您有什么症状需要服用温脾汤。本方主要治疗临床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建议谨遵医嘱服用。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