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湖南卫视《变形记》的观后感一篇
《变形记》——关于沟通的重要性
“这个世界总是有很多不同,我们也又不一样的梦,太过执着,让一切变得冷漠。向前走,留下的是难过。”《变形记》的片尾曲总是那么令人惆怅和深思,七天的短暂身份互换在两个少年心中留下了什么足迹,又引发了我们怎样的思考。
两个来自环境条件完全相反的孩子,魏程来自湖南长沙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热爱休闲的人,当一有空就和同事到大自然中郊游、享受生活。从不照顾家里的魏程,而魏程一次在春游时,带着啤酒到学校喝,被老师发现以后,老师打他两巴掌,而从此魏程再也不想上学,每天都在网吧里玩游戏,来打发青春的时光,他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天在网吧里度过。另一个来自青海的贫穷孩子高占喜,每天除了上学,还要回家帮忙家里养猪,割麦子、挑农活……他的生活十分艰苦,而且爸爸是个盲人,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来自湖南的魏程与来自青海的高占喜互换一星期,这对于两个孩子来说是一个人生的考验,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七天对于他们来说直观的重要。
这7天里,魏程天天要跟着做农活,却只能吃面疙瘩,尝到了农民的辛苦,高占喜靠在松软的沙发上,享受到了大城市的富贵与奢华;这7天里,魏程去外面打过工,挣钱为了给阿妈买打水瓢,高占喜学会了上网打网络游戏,学会了用每月200元的零花钱请朋友吃夜宵;这7天里,魏程一再被感动得泣不成声,高占喜也同样激动得热泪盈眶……
7天之后,魏程如何重新面对钢筋水泥的城市?7天之后高占喜还愿意回到贫困的乡村吗?故事的结局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穷苦的阿大阿妈走进了魏程孤独的心,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光明与温暖;而高占喜依然眷恋着那失明的阿爸,温暖的家和已经成熟的麦子。他说:“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真正的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关于魏程的进步,是出乎我意料的。在临走前给阿妈“扑通”一声跪下让我十分震惊,回到家也可以与妈妈亲切的交谈,包括后来他选择了当兵等等。短短七天前后行为的对比,在我脑海中冒出的两个字就是:沟通。其实与孩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魏程的爸爸由于经常与同事出去,把自己的儿子放在一边,每天只顾着自己的吃喝玩乐,魏程被老师打了两巴掌之后再也不想上学。如果那时有爸爸与他沟通,去引导魏程,也许不会出现每天去网吧里不顾一切地后果。而当魏程到了让高占喜家后,虽然贫困潦倒,但父母却经常在身边,每天吃饭劳动的时候都与之沟通交流,让魏程感觉到自己时时刻刻被善意的关注,充满着家的氛围,自己没有被遗忘,也让他充分体验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一家人为家庭而积极向上的努力着。
青少年期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阶段之一,是依恋与独立两种倾向暂时冲突和对立的阶段,也是亲子关系的多事之秋。
只有理解、与孩子沟通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但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父母应该知道: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各位家长应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沟通,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余下全文>>
二:变形计赵瑛昊期观后感
《变形记》是湖南卫视创新研发的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纪录片+真人秀模式号称“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通过现实生活中人物角色的对调,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通过人物亲身经历和体悟让人物自身以及广大的观众朋友接受教育的真人秀节目。
而在节目中,最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城市孩子病态不健康的生活状态和态度,他们几乎不懂得感恩。感恩意识和心理严重缺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亲情的冷漠
当代青少年,尤其是一些物质生活条件优越,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青少年,对于父母 亲人的关爱呈现出一种应该“应分”的心理状态。某一期节目中的易虎臣就是这样的典型形象,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认为父母的付出对自己来说是天经地义的,总认为他们赚钱特别容易,不断提高自己时尚手机的换代速度,一味地向父母索取,在生活中不懂得向父母回馈,在心灵上不懂得感恩。
2。 对于师生情的无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老师受尊重的地位却不断下降。部分青少年节目中的城市小主人公可以说是如出一辙:对于老师的谆谆教诲,不但毫不领情,还践踏老师的教学成果:课上搞小动作,不认真听讲;课下不完成作业。
3。 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对于自我欲望和欲求的满足,则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最大乐趣在他们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个人权力欲望不断增长的同时,带来的即是责任感的缺失和弱化,过于依赖外界,注重外表忽视内在,贪图享乐。 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更加诱使了感恩意识的淡薄和缺失。
虽然《变形记》成功地引起了社会对城市与农村孩子这种群体的差别性的关注,也对现代教育敲响了警钟。但是在和同伴一起看《变形记》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 模式化叙事的弊端
在7天的角色互换体验中,新家庭父母的付出新校园生活的体验,新环境中人的生存苦难和困境孩子打工回报新家庭等等这些模式化的叙事充斥着每一期《变形计> ,这样模式化的叙事结构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效果。首先是受众对于模式化叙事势必会产生审美疲劳,进而使节目失去收视悬念; 其次是栏目会陷入固有的模式当中,节目本身内容、形式、趋同。
2。 节目形式带来道德风险
“真人秀”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 在保持一定思想深度的同时, 也必定想获得高收视率。因此, 为了让节目有可看性, 获得高收视率, 带实验性质的互换形式有时存在着一定的道德风险, 而这种风险也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 节目虽然有很高的收视率并且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深度的思考,却给参与者带来了危险, 节目是否应该继续存在? 如何在保证节目的可看性、深刻性的同时保证参与者的安全, 是“真人秀”节目需要改进的地方。
3。 介入性干预影响真实
电视上的内容毕竟经过媒介选择和加工过,不是真实环境。媒介的介入,特别是电视媒介的介入,必然会影响参与节目的主人公的行为模式,“秀”的元素影响了节目真实性本身 。比如在拍摄现场中编导对事件进展的参与,对事件发展的劝阻激化采访,都改变着节目的真实性 ,再次是在后期编辑中,解说心理专家主持人等电视元素的介入也诱导着受众走向拟态环境所营造的真实中。在这种环境下,解决节目的真实性和表演性冲突成为《变形记》亟须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湖南卫视的意义不仅在于真人秀节目全新的本土化发展,更在于他并没有满足舞台上火药味浓重的pk,在娱乐至死的电视生态环境下,主动担当起电视媒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再一次提醒忙碌的现代人:感恩教育在当今社会实在是不可或缺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希望《变形记......余下全文>>
三:变形计(少年何愁)观后感600字
变形计少年何愁观后感
两个少年,一个生活在云南山村,一个身居深圳城市,变形计少年何愁观后感。截然不同的环境,截然不同的命运,却因《变形计》的互换生活,改变了性格,改变了价值观。而这部片子,也令我受益匪浅。
易虎臣,大城市的公子哥,集青春期的各种毛病于一身,骄傲,虚荣,奢侈的生活,参加《变形计》只为了iPhone4s和逃学。吴宗宏,生活在云南山村,从小坚强,能干,从不浪费金钱,两个孩子互换了七天生活,都各自成长了,感悟了。
初至山村的易虎臣,自然不会适应,累、脏、苦,纷纷向他袭来。饭菜更是难以下咽,但是通过几天的磨合,他变了,他懂得了节省,懂得了付出,懂得了坚毅,懂得了感动。他不再虚荣,他不再任何时候都要梳头,他不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刚来城市,面对令人眼花缭乱、五花八门的大城市,吴宗宏也是一阵眩晕,但是他没被大城市的各种消遣所诱-惑,没有浪费一元钱。但当面对“易容妹妹”的生日请求时,他却豪爽的答应了。之后勤工俭学的经历更令他得以锻炼,变得更加坚强、坚毅
四:变形计观后感200字8篇暑假
·1、 《变形计》是让城市少年与农村少年互换体验生活的一档节目,这一档节目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
我在看了变形计之后感受颇多,于是写了下来。本次变形是写韦家兄妹与叛逆少年李锦鉴的互换。韦家兄妹从小就失去了母爱,生活的重担就压在身患重病的父亲身上,哥哥韦志忠为了换药钱一个月抓了20多只蜈蚣。而生活在重庆的李锦鉴,环境优越,毫不珍惜父母给予的爱,把钱当做纸一样花,还蛮骂自己的父亲是猪。也经常暴打妹妹。
这两组家境有着天壤之别,但这次的互换都给予了对方的成长。
2. 有时,一个话语,一个眼神,一个故事,一滴泪水,可以触动人心灵中的点点滴滴。就比如《变形记》的主人公——魏程,高占喜。
主要内容讲的是:一个叫魏程的男孩,由于上课时被老师打了一个耳光,然后就逃学了。他在网吧上网,还诈骗网吧老板。
青海偏僻地区有个叫高占喜的初中学生,他是全村最没钱的一户,他父亲是个瞎子,母亲也没有工作,很多年才存了20元。为了让魏程去黄河,花了20元让魏程,高小叔,高妈妈,高弟弟一起去了黄河。
为了让魏程洗的上澡,高爸爸到村里挑水,由于太急,摔了一跤,腿摔坏了,魏程很难过。第六天,他去村上打工,10小时20元,魏程干了10小时。
后来,魏爸妈觉得资助高占喜初中到大学毕业。
7天,能使一个人改变一生……
更可谓8天,9天,10天……
3.今天,我和班里的同学一起看了《赵玉龙同学云南生活》的电视,这个同学现在就在我们学校体验生活。这是湖南卫视要拍的《变形记》的主人公赵玉龙,在电视里看了他在云南偏远的山区里条件很差的学校和家,看到他每天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放学回到家里还要去井里打水、自己做饭,还要帮爸爸妈妈做许多农活,可他还那么刻苦认真地学习。看到这些同学们都很难过,有的同学还流下了眼泪。今天,他来到我们学校,他一定会觉得我们的学校很美丽,我们很幸福很快乐吧。
看完电视,我想自己能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下读书,生活的那么幸福,就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有能力的人,去帮助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让他们都有一个好的环境上学,快乐生活
在这个世界里, 还是存在着感动……
4.看了变形计,心情很压抑,两个孩子互换了生活,环境,彼此都在陌生的环境生活,最后,收获了很多,我想他们应该更成熟了,也长大了,我想了很多,过去一切不愉快的都在脑海里徘徊,父母庝爱孩子,孩子庝爱父母,只不过交流沟通的形式不同两者都是离不开对方的,如果你觉得你学不会感动,学不会回报,学不会珍惜,那你可以去看《变形记》,我相信,也许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甚至毫不起眼的表情,能帮助,鼓励身边的人,不要吝啬的爱,爱就要表现出来!我们应该多关注贫困地区的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人都是善良的 真的希望每一个孩子可以健康成长。
5.今天,上午我在家里看了《变形记》这个教育性电视频道。
里面的梁爸非常的让我感动。因为梁爸带着那三个孩子去上山砍柴,可是有两个孩子闲沉所以就不背了,梁爸自己背着一个小孩子。还背着一百多斤的柴,我非常佩服这位梁爸,包容着这两位孩子。
当我看到梁爸包容这两个孩子时,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烦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在餐厅吃饭的时候小薛,说我让他和红牛他就帮我刷盆我答应了,我把盆放到了那里就走了。他回到教室我就让他喝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还让我替他刷盆,我一气之下掐住了他的脖子,这时小铎看见了,马上告老师去......余下全文>>
五:变形记 读后感!
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由于沉重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压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这种变形,看似荒诞,违背客观事物的表面真实,却并不违背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主人公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辛勤工作赚钱养家,受尽劳苦毫无怨言。然而一夜之间变成一只无法再养家的大甲虫,于是成为了这个困窘家庭的累赘。本来平平淡淡,温情脉脉的一家人,也在日日夜夜间发生了质的变化。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的意识即是小说的主体: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同时所反映出的,并与之相对的是格里高尔家人们对于他的情感心理发生的变化——从惊慌、同情,到因他的存在增加的负担和引来的无限麻烦而逐渐憎恨,再到忍无可忍,对他的死无动于衷,更决定去郊游。这种残酷的人情反差,是因为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压迫造成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失去自我,人性扭曲。命运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而人们开始彷徨。一旦遭遇不幸,就不再被社会承认,失去作为人的价值,便被外部世界认为“非人”。于是,社会地位,人情,乃至尊严,都被剥夺殆尽。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所揭示的:“维系家庭的纽带并不是家庭的爱,而是隐藏在财产共有关系之后的私人利益。”一旦切断共同的利害关系的维系,则那种亲热的外观马上就消失,而暴露出冷酷和冷漠。人总是那样孤独的动物,彼此之间,很多时候,实质是陌生与隔膜。这一点,哪怕是今天看似平静和谐的社会,恐怕也仍然存在着,并会一直在人性中存在着。卡夫卡在一封信中说:“我在自己的家里比陌生人还要陌生。”他似乎通过《变形记》暗示我们,一旦自己作为哥哥得了一种致命的绝症,久而久之,他最爱的妹妹也会像小说中的那位女孩那样厌弃他的。事实上,现实正是如此,他因严重的肺结核而去世,死前在家中地位可谓全失。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生存状况,也许有时候,荒诞与现实,只是一层纸的距离。于是有一个问题在我们迷茫的目光前变得异常尖锐:当我们丧失了人的一切自主性,无法与其他人正常交流,面对日行渐远的昔日亲友,却无力改变自己遭到冷落甚至鄙夷与嫌弃,我们,该怎么办?又有谁为我们取走在背上留下伤痕的苹果,在它腐烂变质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