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心理学作业,自我成长反思。要怎么写?求帮助~~~~
可直接写出自己心理发展的轨迹,
包括你的性格,情感,理想的发展,
比如,
你小时候比较倔,然后你遇到改变自己的事情,性格有所改变。
情感因为遇到人而成熟啊,
理想因为遇到挫折而更深刻啊。
等等,
实际上,就是你在成长中遇到事情改变自己内心的流水帐。
二:心理学有哪几大著名的实验
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 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 蔡格尼克效应 心理学家蔡格尼克(Zeigarnik)曾做过的一个有趣实验:他要求一些参加实验的人去完成20件指定的工作,其中半数工作最终允许其完成,而另一半的工作则中途人为地加以阻止,使其无法完成。当这些人完成实验任务后,要求他们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回忆。实验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对未完成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对以完成工作的回忆,前者的回忆量几乎是后者的两倍。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蔡格尼克效应”,是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反馈效应实验 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8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 这则实验说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及时了解,对学习积极性有强化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反馈方式不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也不同。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及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效果更好。 迟延满足实验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 实验人员给一些4岁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两颗。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却能等待对他们来说是无尽期的20分钟,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他们终于吃到了两颗糖。在美味的奶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将经受考验。这个实验用于分析孩子承受延迟满足的能力,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这是一个很通俗的解释。 这个实验后来一直继续了下去,那些在他们几岁时就能等待吃两颗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而不急于求成;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了一颗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有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等个性表现。 当这些孩子长到上中学时,就会表现出某些明显的差异。对这些孩子的父母及教师的一次调查表明,那些在4岁时能以坚忍换得第二颗软糖的孩子常成为适应性较强,冒险精神较强,比较受人喜欢,比较自信,比较独立的少年;而那些在早年已经不起软糖诱惑的孩子则更可能成为孤僻、易受挫、固执的少年,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逃避挑战。对这些孩子分两级进行学术能力倾向测试的结果表明,那些在软糖实验中坚持时间较长的孩子的平均得分高达210分。 研究人员在十几年以后再考察当年那些孩子现在的表现,研究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余下全文>>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有哪些
随着发展心理学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研究方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层面研究的相互整合;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的广泛开展;多变量统计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数据收集手段的广泛应用;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一、多层面研究的相互整合
个体发展的先天和后天的关系以及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争论不休的问题。随着研究的推进,研究者们不得不承认,先天和后天、内因和外因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人的发展,并且这些因素是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将它们割裂开来分析不仅使得研究结果不真实,而且也无法研究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所以,多层面的研究相互整合是今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趋势。这种整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层次的整合,另一方面是研究方法的整合。
研究层次的整合表现为,将社会环境层面、个体层面、神经机制层面以及基因和分子层面的研究结合起来能够加深我们对于发展现象的理解。例如,在有关记忆的老化研究中,个体层面的研究揭示出老年人记忆能力下降、抗干扰能力下降、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等现象;神经机制层面的研究揭示随着老化,逐渐出现左右额叶的功能均势,并且记忆的行为表现越好的老年人双侧均势越明显,这可能是右侧额叶功能代偿的结果;分子层面的研究表明大脑多巴胺系统受体数量的减少与记忆能力的衰退密切相关。这些不同层面的研究使我们对记忆老化的认识更加全面,也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诊断和干预。
研究方法的整合表现为,多种方法的相互补充能够更好地解决研究问题。首先,研究表明,综合采用谈话、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可以对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相互比较和验证,在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揭示发展背后的原因或影响因素。比如,在研究早期爬行经验对婴儿认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时,研究者们就综合运用了自然观察、父母访谈、问卷调查、实验室实验等方法。其次,将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认知神经科学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更全面地解释个体的发展特点。比如,将对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测量与行为研究的标准化测验分数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解释语言能力的个体差异。
二、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的广泛开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心理发展,而个体心理发展所涉及的问题是纷繁复杂的,常常不是发展心理学一门学科所能承担和解决的。因此,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和探讨发展中的各种现象、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引起越来越多发展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这种跨学科的方式有如下两种不同水平。
一是发展心理学与心理学领域内其他有关分支学科的结合。随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心理学研究者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儿童心理发展的维度是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也各种各样,只从本学科角度是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解释和预测个体心理发展的,必须同时运用心理学各分支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开展研究。例如,目前国内外关于儿童阅读发展的研究,就涉及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心理学等不同分支学科,由各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对儿童阅读水平、能力发展与培养、神经机制等各个侧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是发展心理学与心理学领域以外各有关学科的结合。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许多课题,除了需要与心理学内各分支学科加强协作外,还需要与心理学领域以外的学科加强合作研究。比如,目前逐渐兴起的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就是发展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神经发育学等多门学科相互整合的一门学科。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另一个越来越为研究者所关注的......余下全文>>
四: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因此,观察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发展心理学早期的许多研究大多采用这种方法。例如,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和陈鹤琴的《儿童心理学之研究》等都主要是通过观察法收集资料的。进行观察研究必须首先进行观察设计。观察设计通常包括如下三个步骤:其一是确定观察内容。例如,要研究教师期望对师生交往的影响,就需要考虑在什么样的学校、在哪个年级和班进行,要观察哪些现象等等。其次是选择观察策略。常用的观察策略有参与观察策略、取样观察策略以及行为核查表策略等。最后是制定观察记录表。随着观察方法的不断发展,观察技术也日益完善,在制定观察记录表时,通常采用观察代码系统,它们是为观察、记录和随后分析处理的方便而制定出的一些符号代码系统。运用观察法研究心理发展,应当注意下列几个问题:①对所要观察的问题要有基本的了解,观察目的要明确。例如,研究师生相互作用时,观察者要深入课堂,观察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举手与发言、教师板书与面部表情等。②尽量使儿童自然放松,处于正常活动状态之中,不要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已成为观察者的研究对象。观察者通过单向玻璃、电视、纱幕、潜视镜等进行观察,就是为了使儿童的真实行为不受影响。③要善于记录与观察目的有关的事实,以便事后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意见。例如,研究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由于学前儿童言语表达方式与成人不同,所以,应避免使用成人语言作记录。为提高记录的准确性,可使用小录音机、录像机等器材。④观察者除了观察儿童一般言行之外,还应分析儿童其它一切有关材料,如作文、日记、各种作业、绘画、手工制作等。观察法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在儿童行为发生的当时,现场进行观察、记录,能够收集到比口头报告或问卷调查更客观、全面、准确的资料。当然,观察法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观察资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心理因素的影响,许多发展心理学研究者所希望观察到的行为的发生有时是难以预测的,因此,采用现场观察有时难以奏效。此外,观察法的运用往往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较多的时间。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访谈法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儿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在访谈中,访谈者应争取掌握访谈过程的主动权,积极影响儿童,尽可能使研究按照预定的计划开展。访谈法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具有特定的研究目的和一整套的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访谈法的这些特点说明,访谈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比观察法获得有关儿童的更多、更有价值、更深层的心理活动情况和心理特征方面的信息,同时,也比观察法更复杂、更难于掌握。访谈法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例如,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中,以访谈法作为主要研究工具,辅以其它研究方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访谈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种类。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和结构,访谈法可分为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根据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的中介物,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访谈法有许多优点,它能有针对性地收集研究数据,适用于一切具有口头表达能力的不同文化程度的访谈对象,具有较问卷法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访谈法的局限性首先在于,访谈结果的准确可靠......余下全文>>
五: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阿希实验
“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事实上他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儿”)。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许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结果当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但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一般认为,女性的从众倾向要高于男性,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罗森塔尔实验
“丑小鸭实验”可能是翻译不同。在心理学历史上,有关期望和信心对人的影响的实验,最著名的当属“罗森塔尔实验”了。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他在实验中发现的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教育观念,而且对人们的其他社会性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实验并不复杂:他来到一所乡村小学,给各年级的学生做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测完之后,他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随机地选出20%的学生,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学生更有出息。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奇迹出现了,他随机指定的那20%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为什么呢?是老师的期望起了关键作用。老师们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那些被指定的孩子确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更加信任、鼓励他们,反过来这些孩子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因而比其他的80%进步得更快。罗森塔尔把这种期望产生的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耐人寻味的心理实验
发展心理学里有一个经典实验。实验人员给一些4岁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两颗。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却能等待对他们来说是无尽期的20分钟,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他们终于吃到了两颗糖。在美味的奶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将经受考验。
这个实验用于分析孩子承受延迟满足的能力,延迟满足—-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这是一个很通俗的解释。
这个实验后来一直继续了下去,那些在他们几岁时就能等待吃两颗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而不急于求成;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了一颗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有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等个性表现。当这些孩子长到上中学时,就会表现出某些明显的差异。对这些孩子的父母及教师的一次调查表 明,那些在4岁时能以坚忍换得第二颗软糖的孩子......余下全文>>
六:心理学有哪几大著名的实验
罗森塔尔实验
耐人寻味的心理实验
国际心理学会议上的枪声
感觉剥夺实验
3对1规律
阿希实验
“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事实上他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儿")。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许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结果当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但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一般认为,女性的从众倾向要高于男性,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设想一下,你在这个实验中会是什么样的表现
罗森塔尔实验
“丑小鸭实验”可能是翻译不同。在心理学历史上,有关期望和信心对人的影响的实验,最著名的当属“罗森塔尔实验”了。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他在实验中发现的 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教育观念,而且对人们的其他社会性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实验并不复杂:他来到一所乡村小学,给各年级的学生做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测完之后,他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随机地选出20%的学生,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学生更有出息。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奇迹出现了,他随机指定的那20%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为什么呢?是老师的期望起了关键作用。老师们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那些被指定的孩子确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更加信任、鼓励他们,反过来这些孩子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因而比其他的80%进步得更快。罗森塔尔把这种期望产生的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雕刻师,他耗尽心血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的爱给她。上帝被雕刻师的真诚打动了,使姑娘的雕像获得了生命。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你对他人的期望会间接地产生多么巨大的效果。我们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别人,别人可能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我们对他人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尤其对那些缺乏自知和自控能力的未成年人。
耐人寻味的心理实验
发展心理学里有一个经典实验。实验人员给一些4岁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余下全文>>
七:帮忙来一个,心理学聚合交叉实验设计,2个小时在线等!
聚合交叉实验设计一般用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功领域。就是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并到一起进行。
比如针对儿童亲社会性行为随年龄变化的假设。做一个10年的调查研究,就可以从2011年开始,每年选择两岁儿童100名进行跟踪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20年就会有10组从2-12岁的儿童被试。这样每年选择的100名被试的研究属于横断研究,对2011年选择的100名儿童从2011年跟踪至2020年,就属于纵向研究。
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是聚合交叉实验设计。
林崇德的《发展心理学》有这样的实验设计。
八:为啥艾宾浩斯不是实验心理学创始人
虽然艾宾浩斯于1885年就推出了《关于记忆》一书,系统阐述了自己著名的“遗忘曲线”实验研究成果。但是,艾宾浩斯所研究的主要还是记忆的内容,并没有建立学派、也没有形成正式的理论体系,在心理学中难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来定位。所以,目前公认心理学的创始人依然是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W.冯特。
九: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什么的局面。
现代心理学发展速度更快,出现了更多交叉学科,尤其以两条主线最为突出,一是神经科学的发展,二是文化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学科方向出现更细化的分支。先进的研究方法(从脑成像到统计学)越来越得到心理学家的青睐,跨文化的联合研究成为心理学的一道风景。
一、国际心理学发展状况
我们以当今美国心理学发展趋势为例来探视国际心理学发展的趋势。
1.研究方法
(1)心理学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且各自有自己的研究优势领域,占主流地位的仍然是科学主义。科学主义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不再极端,过去在心理学中基本没有地位的一些非科学主义的方法,如现象学研究方法或其他研究方法也有生存之地。
(2)重视过程研究,注重追踪(longitudinal)研究、干预(intervening)研究以及心理的内在过程。目前,心理学家们特别希望通过追踪、通过控制一些变量,观察分析结果、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心理活动的因果规律和找到有效的控制心理和行为的方法。他们重视个人深度心理过程研究,认为传统的心理学是个体间(between persons)的研究。这样就有很多个人内部的信息被忽略掉了,应当进行个人内部(within person)的心理研究。
(3)对心理统计的科学性有新的认识,在心理学领域发展了很多先进的统计方法。这表明心理学界对定量方法的看法越来越理性了。
2.研究领域
(1)遗传与环境问题之争重新出现。遗传与环境问题在80年代似乎沉寂。但是,1994年,心理学家理查德?黑恩斯坦和查理斯?默里发表了书名为《贝尔曲线》的著作,书中强调智商测验反映了个体的基本能力g。g能力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的成功与否。他们还声称,美国白人与黑人的g智力并没有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民族的同化而缩小。在美国社会引起巨大的反响。为了应对社会的反应,美国心理学学术研究会对此做出了回应。这一热点的出现与社会文化有关,西方文化是科学主义主导的文化,决定论的、终极的探究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前几年的克隆热、近两年的基因热,这都自然引导人们回到遗传问题。再者,美国虽然提倡文化多元,但种族歧视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
(2)基因研究引发了相关领域的研究。1999年,最引起美国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基因问题。有人宣称,人类基因的奥秘将彻底破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心理学家们对基因问题也渐感兴趣,开始从基因的角度讨论众多的心理学问题,不仅从基因方面研究智力问题,甚至也从基因角度研究社会心理学中的问题。(3)心理健康领域进展迅速。心理健康是美国心理学最为关心的问题。1999年底,美国发表了《心理健康:军医处处长报告》,它是在分析3000个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后做出的。报告称,在美国,每5人中就有1人受到心理异常的影响。该报告也带动了若干的研究领域,如大脑活动过程的科学研究(其中包括开创性的大脑细胞内的合成神经化学活动);有前途的新兴心理治疗手段;美国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的缺陷(如政府机构、私人机构、学校、监狱及其他部门)。报告认为,就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而言,心理学家更多地知道如何治疗,并认为没有单一的基因导致心理疾病,而是多种基因的变化、组合导致心理疾病。由于心理健康与现代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内在关系,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说必然日趋严重。应当充分认识到,心理疾病表面上似乎是个人的,实际上是团体和社会性的,它不仅决定了个人的生活质量,实际上比生理疾病更大地影响家庭和团体,甚至社会的良性运转。
(4)从进化的角度研究心理学问题。从进化论方面进行心理学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明显。如在认知领域,心理学家从进化论的角度研究人的认知机制,......余下全文>>
十:求好的心理研究课题
心理学课题可多了,得看你们重点放在哪方面。如果PPT是关于报告类的就可以去心理学报网站上找一些文章,然后做成一片实验报告。如果是要综罚一个观点,可以去心理科学进展网站上找一些文章,然后做成一篇理论介绍。另外,还可以在发展心理学上找一些课题,比如好学生和差生之间的一些比较,还有学派上的课题,什么精神分析学派啦,行为学派啦。。。都可以讲,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