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一: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1)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3)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余下全文>>

二:如何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才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当前,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党内外、国内外都很关注,全党上下和社会各方面期待很高。那么,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究竟应该怎样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呢?习总书记对此也有很多重要论述。其中,需要重点学习把握的是关于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总目标和改革的方法论等三个事关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方向问题历来十分重要。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当前我国改革面临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在事关改革方向问题上,态度必须始终十分坚定和旗帜鲜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们不断推进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在总目标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目标。对这个总目标,我们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它是由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前一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在推进改革进程中必须全面辩证把握。

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这当中,如何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习 总 书 记突出强调了四句话十六个字,即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所谓坚定信心,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凝聚共识,就是要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合力;统筹谋划,就是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协同推进,就是要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与此同时,习 总书 记还强调在推进改革中,要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如何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经历了三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变革,在新的时代实践中,同样需要新的思想引领,仍然需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进行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的大突破。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既大胆探索又脚踏实地。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保持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

二是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要坚持整体推进,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但整体推进又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点。以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可以对全面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

三是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相互依存,没有局部就无所谓全局,没有全局局部也不可能存在,既不能以局部代替全局,也不能以全局代替局部。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每一项改革既要考虑局部的具体情况,更要从大局出发,从全局上来统筹谋划。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防止局部和眼前合理却不利于全局和长远的情况发生。

四是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同时,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五是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定要拿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这是第一位的。同时也要看到,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广,必须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对一些重大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可以提出总体思路和方案,但推行起来还是要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六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变革前所未有,同时又保持了安定团结。这充分证明,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这六个方面的重大关系,深刻揭示了改革的内在规律,......余下全文>>

四:简述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五:怎样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六:如何推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新的共识

此前10年左右,改革之所以进展不快,与对改革出现新的争议、改革共识不足有一定的关系。有的争议关系到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如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保护个体权利与维护公共利益的矛盾、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中国模式(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等等。很多人认为房改改得多数人买不起房子了,医改改得看不起病了,国企改革使得一批人一夜暴富了。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发展中涉及居民房屋拆迁一般都比较顺利,而这之后难度越来越大,钉子户越来越多,自焚等极端事件不断发生。一段时间里,舆论对钉子户几乎是毫无保留的支持甚至是欢呼。很大程度上这是对过去政府无视被拆迁人利益的一种强烈反弹。但是,如果钉子户不合理地漫天要价,不仅影响开发商的利益,影响政府的行为,也会对已拆迁者造成极大的伤害。拆迁与被拆迁必须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和有效的争议解决途径,而不能长时间的对抗。

说改革形成了新的共识,首先是对改革大方向和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改革开放初期,姓资姓社、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激烈交锋。今天虽然还有极个别人从意识形态角度反对改革,但总起来看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已形成高度共识。第二,说改革形成共识,是大家普遍认识到不改革中国难以进步,甚至会出现倒退。改革必然触及某些人的利益,必须下决心打破利益集团的阻碍。第三,一些重要改革的目标及改革路径已经有了共识,如人民币利率、汇率改革,财政预算改革,房产税的开征等。有的改革路径虽然不完全清晰,但对改革目标的认识基本一致,如企业、教育、文化单位行政级别的取消,司法改革,等等。

但在中国,仅有改革共识依然不够,还必须有强大的推动者。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自发改革,一般情况下已经不可能。例如,2013年12月11日,银监会发布《关于中小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实际叫停了民生银行以“自助银行+人”模式开设社区银行的创新。实际上,中国极其缺乏社区金融机构,但如果没有监管部门的认可,社区金融机构很难发展。而监管部门单纯从监管职责出发,也缺乏发展社区金融机构的动力。有人认为,利益集团出现并不是坏事,美国就合法地存在着大量的院外集团,并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可以使改革政策兼顾更多人的利益,例如2005年前后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不能流通的法人股与流通股讨价还价,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股市的一个基本问题。但这几乎是仅有的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在中国民主政治体系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在利益集团成长也不完善的情况下,很难建立通过博弈达成妥协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利益主体的自由博弈,很可能是一事无成。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中国目前改革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最高领导层和最高领导者的推动。当年如果没有邓小平这位德高望重的伟人,没有邓小平的高瞻远瞩,没有邓小平的决断(很多是力排众议的),就不可能有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特区等伟大改革。几十年后,中国民间力量有了很大发展,对经济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力都大大提高。虽然如此,但是在事关全局的改革问题上,最高领导者的意识、勇气和智慧仍然是至关重要的。相信大家对前些年经常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都有切实的感受。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让人们看到中央对推进改革的决心,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的设立也应该能够加大改革的推动力度。

利益集团其实并不那么可怕。利益集团的形成是正常的,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一般也都有其合理性。需要防范的是,改革不能被某一利益集团绑架。在中国目前的政治环境下,很多利益集团的力量其实也是有限的。部门维护部门的利益,分管部门的领导也维护部门的利益。但一旦这种维护......余下全文>>

七: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这“关键一招”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这“关键一招”?

自从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判断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的基础上,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从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出发,深刻把握世情、党情和国情的变化,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系统精辟的论述。

一、准确认识改革的严峻形势和重大意义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由于我国改革的特点是渐进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旧体制的阻挠下,改革出现步伐缓慢化、问题积累化等现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 改革在深水中前行,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风险日益增大,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新时期必须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包含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它们五位一体,要在深入研究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以及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的基础上协同推进,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发挥其牵引作用。

二、 科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既不能以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为指导,也不能以教条主义为指导,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我们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顾国情照抄照搬别人的制度模式,就是邯郸学步、南辕北辙。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改革的目标是围绕发展的目标不断提出的。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衡量全面深化改革成功的标准是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1978年以来,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也产生了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这是新时期改革不同于以往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正确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

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是唯物辩证法。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全面深化改革要注重统筹谋划。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余下全文>>

八:如何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3、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4、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我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把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九: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

本文面世之时,未来五至十年的中国改革蓝图即将出台。在中共十八大一年之后,公众的改革预期再度达到新高点。

原因很多,不过,最有理由支持这种预期的是一个重要概念:“全面深化改革”——官方消息已经透露,此次三中全会,即将讨论和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全面改革方案》)。

党的代表大会之后,以三中全会为未来改革制定方案,已成为执政党过去35年的常规做法。但是,过往七次三中全会所推出的改革方案,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十三届三中全会推出《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此后的十五、十六两届三中全会,分别为农村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及至十七大,市场改革的深化已经到新的阶段,广大公众强烈期望执政党能提出有全面变革意义的新方针,特别是能在政治体制改革上有新突破。笔者曾撰文《中共十七大之公众期待》,尽述此希冀,也广获认同。然而,其后关键性的三中全会所做出的仍是《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大是期望殷殷的时刻,全面改革不能等,不想等,但似乎又必须耐心等。从十八大召开到三中全会筹备,一年来公众预期沉沉浮浮,虽知今年11月三中全会可能极为重大,但是,许多分析评论都认为,此次改革方案仍可能集中于经济领域,至多在行政体制改革上有所作为,政治和其他领域的改革不会进入主议程。虽然最高领导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全面改革”,舆论大都做经济体制改革之诠释。

最近一个时期,决策层人士在不同场合频繁提起全面改革的重要性。10月29日公布三中全会召开时间,确定全会将通过《全面改革方案》,才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回,“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一般口号和空话,《全面改革方案》即将出台,“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真的要全面干起来了!

何为“全面深化改革”?根据10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提法,它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其实,十七大报告有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已涵盖五大议题,而十八大报告则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此次三中全会将对五大方面的改革制定行动纲领。

虽然还没有看到此次《全面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但我们有理由期待,该方案将就全面改革做出重大布局,因改革的关联缠绕,许多可能是交叉性部署;改革实施会有时序先后,但不会绕道而行。上述五方面,包括公众极为关注的政治体制改革,都会进入改革议程。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底在一次政治局学习会上曾表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深以为然。

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中国选择了渐进和迂回的改革模式,改革从经济突破“摸石头过河”,其进程也必然较为漫长,而且呈先易后难的特点。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不付代价的社会转型。中国在过往35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尤其是中共十四大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实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经济成就。但其他相关领域改革被动滞后,现有经济发展方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显露,经济问题日益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问题相缠绕,惟全面推进改革方能求得解决。

全面深化改......余下全文>>

十:怎样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是继续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还是彻底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事关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命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毅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35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国民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明显提高。

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5年的历程,再过35年,大约就到了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也就是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时候。党的十八大着眼于确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两个全面”的重大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逐步深化的。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但还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还要看到,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