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政策有哪些特征
公共政策是指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公共问题所做出的正式的决定或安排。通常,这种决定或安排是确立一定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依据,可以表现为法律、政令、计划、方案、程序等形式。公共政策的基本的界定包含着如下的内涵:
①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拥有合法性的权威组织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内,以及由它们授权的有关机构或部门。
②制定公共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公共资源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分配问题。
③涉及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共政策表现为法律、政令、计划、方案等形式,它是非私人物品(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方案。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一个行为过程。
公共政策来源于解决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涉及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是大多数人所面临的问题,以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公共政策的特征体现为:权威性、阶级性、普遍性、层次性与丰富性。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为:
导向与管制功能。公共政策通过其所具有的特定的强制性的规范,具有对社会公众的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引导与管制作用。
调节功能。公共政策对包含于社会公共问题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分配功能。公共政策能将社会的公共利益按一定的标准对一定的对象进行分割,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二:公共政策有哪些基本特征?2,公共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七个):政治性;阶级性;权威性(是公共政策的两个本质性规定);普遍性;目标取向(公共政策的灵魂);稳定性与变动性;预见性。
三:现代公共政策的特征
1.政治性:
如果单纯从公共与政策的概念上来看,公共政策本应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体现,不应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然而,在阶级社会中,任何政党和政府都是代表特定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其一切所为本质上都要服从阶级利益的需要。尽管从表面上看,政党和政府的政策行为有时并不带有政治色彩,如人口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等,但实质上还是为了巩固阶级统治的需要,这个需要简单的讲就是为了实现政权的稳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有违统治阶级意愿的政策结果在社会生活中并不鲜见,比如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及后来的文革,这些公共政策的运行,给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改变了几代中国人原本幸福的命运,但那只是因为政策制定者或执行者也就是个别领导人缺少经验致使措施不当造成的,根本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党或者说是人民的意愿,当然,我们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在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不排除有排除政治异己的可能。总而言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党和政府(政治组织)的政治行为,公共政策集中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是源于政治动机的组织产物,因而它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在这里有必要补充的是,政策系统的运行即是公共决策的过程,它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在现代社会中,有两种基本的公共决策体制,即民主的决策体制和非民主的决策体制。民主的决策体制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民主制和代议民主制。
在直接民主制条件下,公共决策或公共物品的需求由选民或公民(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的自然人。在我国,选民除了必须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还应具备四个条件: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精神正常;经选民登记,持有选民证)直接投票决定,也就是由选民的倾向性或偏好来决定政策方案。这种直接民主制能全面反映选民的偏好,但决策成本高。
在代议民主制条件下,公共决策或公共物品的需求决定是由选民或投票人选举出代表(议员、人大代表等),再由这些代表作出公共决策。依照这种决策程序,选民所选择的并不是公共政策本身,而是那些被认为能较好代表其利益的政治家。因此,代议民主制实际上是一种公民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程序,它力求在决策成本和公民偏好的一致性程度上寻求一个合适的平衡,是一种较通行的决策体制。
非民主决策体制的典型是独裁决策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公共决策或公共物品的供给取决于独裁者本人的偏好,由他(们)说了算,且他(们)宣称自己是为社会公众作决策,标榜其偏好与公众的偏好相一致,作出的决策符合公共利益,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独裁制往往难以反映多数人的偏好,违背公共利益,给全社会带来灾难与损失。比如在两千年的封建体制中,我们有帝王的楷模,如李世民,但更多的是昏庸残暴的暴君,如秦二世,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社会权力结构中,他们处于决策层的顶端,掌握着对百姓的生杀予夺,“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就出现社会的无序和动荡。
2.公共性:
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也决定了它的公共性特征。公共政策应该遵循如下公共性原则:
第一,公有性原则,即公共决策权力应该归社会公众所有;
第二,公治性原则,即公共政策应该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
第三,公享性原则,即公共政策应该适用于其所要调整的所有对象; 上面三点,类似于林肯1863
年的就职演讲,他说,要建立这样一个政府--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被近代思想启蒙家、政治学家梁启超翻译为民有、
民治、民享
第四,公平性原则,即公共政策应该维护社会公平;(90年代初开始,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大争论,就是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什么更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后来我们选择了效率优先兼顾......余下全文>>
四:公共政策执行有哪些基本特点
公共政策执行具有如下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行为的能动性
(4)影响的深远性
(5)手段的强制性
公共政策执行作用,有以下几点:
(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公共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公共政策正确与否、质量优劣、时效有无都必须经过政策执行才能得到检验。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政策执行过程中反馈过来的实践经验与政策信息,是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和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
五: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公共政策执行的机制构建分哪几个方面
【摘要】:公共政策有效执行机制是公共政策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充分吸收西方先进的执行理论和方法,立足我国国情,构建公共政策有效执行机制,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对未来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加强公共政策有效执行机制建设,应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构建系统模式,发展和完善决策、解释、组织、施用、监控五大机制。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有效执行 机制 模式 路径
【基金】:南阳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资助
【分类号】:D601
【正文快照】: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机制是指健全的、完善的公共政策执行机制,它能够推动公共政策顺利的贯彻实施,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完全转化为实际效果,保证公共政策目标圆满实现。一、公共政策有效执行机制建设的模式分析系统是一组相互联系并且相关程度紧密的要素所组成的整体。系统分析
六:公共政策在整体上具有的公共特征有哪些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1、整体性,政策是配套,就是指由众多数量、类型不一的政策,组成政策体系,用以强化政策的整体功能;
2、超前性;
3、层次性;
4、多样性;
5、合法性。
七:形势与政策各有哪些基本特征
形势的基本特征:
第一,客观性和规模性。
第二,变动性和可驾驭性。
政策的基本特征:
第一,阶级性和政治性。
第二,权威性和强制性。
第三,价值取向与实践性。
八:政策分析具有哪些特征?
政策分析是一个由多种学科、多种理论和多种模型组成的综合研究领域,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行政策分析主要出于科学和专业上的双重考虑。科学和专业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认知层次,前者的目标是探求理论知识,后者的目标则是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政策分析最为突出的特征。
△复杂的学科背景。政策分析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从而成为各研究领域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政策分析所涉及的学科包括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除此之外,政策分析还要求了解与公共政策有关的历史、法律、人类学和地理学方面的知识。而量化技术和计算机科学带给政策形成、执行和评估的影响也被认为属于政策分析的范围。
△多架构的研究方法。正象怀尔达夫斯基所指出的那样:“政策分析是一个应用性的边缘学科,其内容不是由学科界线所决定,而是由所处的时代及其环境与问题的特征所决定。”政策分析的目的是结合各种具体情境运用不同分析模型,强调的是针对性和适用性。因此,政策分析不能视野狭隘,而要博采各种研究方法和学科之长。
△广阔的研究领域。在现代社会里,公共政策可以说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到医院去看病,会受制于国家的医疗卫生政策;送孩子去学校读书,会受益于国家的义务教育政策;骑车或开车上路,需要遵守交通管理规定;过节燃放鞭炮,需要避开禁放区域。
九:简述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以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它的显著特征是:可检验、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
现代公共政策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手段。这一本质决定它具有共同的特征与功能。
十:政治行动具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与公共政策有何关系
(一)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
从政治性来看。公共政策作为政治系统运行的重要环节,必然要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系统的意志、利益、任务和目标。政府作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机构,它制定、执行公共政策的权力是由政治系统合法授予的,因此,政府的任何政策也必须维护和巩固现行的政治统治。这就使公共政策具有了政治性的特征。从公共性来看。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部门进行社会公共管理,维护社会公正,协调公众利益,确保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措施和手段。因此,公共政策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发展,从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来制定和实施各种行为准则,这就是它的公共性。离开了公共性,公共政策就可能变成某些个人、团体、阶层谋取私利的工具。
(二)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与强制性
从合法性来看。公共政策要发挥对社会团体和个人行为的规范与指导作用,必须以公共政策作用对象的认可和接受为前提。从强制性来看。公共政策的强制性主要源于公众利益的差异性与多层次性。一项公共政策并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就有可能满足不了、甚至还会损害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即使满足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还有可能损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满足了人们眼前的、近期的利益,就有可能损害其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三)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与效率性
从公平性来看。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部门进行公共管理的途径与手段,其根本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从效率性来看。公共管理必须讲求效率,即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这是因为:公共部门进行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需要有一定的公共政策资源作为支撑;而在一定的时期内,在特定的条件下,政府所能提取和加以利用的公共政策资源,尤其是经费与物质设施方面的资源是有限的。与此同时,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来解决的社会问题却越来越多。在这种状况下,公共政策的运行必须作到高效率。
(四)公共政策的整体性与多样性
从整体性来看。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尽管公共政策常常是针对其一特定问题制定和实施的,但这个问题往往与其他问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希望通过制定和实施一项公共政策能完全解决某个问题,这是难以办到的;即使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也会带来其他方面的问题。从多样性来看。公共政策在内容方面和类型方面都是多种多样的。
(五)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变动性
从稳定性来看。追求稳定是任何一个政治系统的基本目标。公共政策作为政治系统运行的中心、公共部门履行职能的手段和进行公共管理的途径,必须保持稳定。公共政策稳定性的前提是政策的正确性,最重要的表现是政策的连续性与严肃性。从变动性来看。公共政策既是稳定的,又是变动着的。公共部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协调和平衡公众利益,而公众的利益是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的,旧有的差距和不平衡得到调整后,又会出现新的矛盾与冲突,又需要有新的政策来进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