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陇海大院的简介
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叫陇海大院。大院里邻居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病人——洗澡、理发、上车下床……38年从没间断。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农村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当不幸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年夜饭到高新海家吃,这个传统有好多年了。高新海说:“不光是年夜饭,遇到世界杯、欧洲杯等大赛时,我家也是邻居们聚在一起看球的地方,其实,我知道,邻居们就是为了陪陪我,怕我寂寞,跟我说说话。”如今,高新海学会了骑电动三轮车,他用这辆三轮车免费接送社区赶着去办急事的人,谁着急上班,谁赶着去火车站,谁要去医院看病,高新海闻讯会立马赶到。陇海大院的故事在当地群众中反响强烈,2010年荣登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荣获2008年河南“十大爱心集体”、2011郑州市“首届慈孝集体”、2012年“感动郑州”爱心集体,2013年该事迹被翻拍成电影《好好的活着》。电影的原型就是高新海。
二:2014感动中国陇海大院观后感500
《感动中国》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在2015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大爱深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三:陇海大院精神启示我们什么
在现代社区,个人品质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改善、社区生活
的优化都离不开和谐的邻里关系。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主动作出改变,邻里之间的冷漠与猜疑必然会化作温情的话语和诚挚
的支持,冷漠的社区也必然会变成幸福的大家庭
四: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最新公布】
更新日期:2015-02-28 推荐访问: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5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LiuXue86.Com -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最新公布】】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名单已经公布,下面就随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感动我们的人物及颁奖词吧。
一、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二、"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事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
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2008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置区工作。于2010年4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13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余下全文>>
五: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老骥伏枥: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
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生在贵州黄平,长在贵阳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3、心有清泉:赵久富
【赵久富事迹】
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成为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代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余下全文>>
六:感动中国2015人物与相关事迹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最新公布】
更新日期:2015-02-28 推荐访问: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5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LiuXue86.Com -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最新公布】】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名单已经公布,下面就随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感动我们的人物及颁奖词吧。
一、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二、"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事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
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2008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置区工作。于2010年4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13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余下全文>>
七:2015十大感动人物获奖感言
委上班,编辑《材料大词典》,并为国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
那天,他好几次强调:”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生来就得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唯一的目的。“他把最后的光和热全部奉献,不折不扣达成了他唯一的目的,尽管没有等来那副对联所说的”百岁更庆万世功“,但他的人生同样因为纯粹而没有遗憾。
10、和风春満园:陇海大院颁奖词:
和风春满园。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陇海大院事迹:
陇海大院精神被发现有些偶然。2008年,一位下基层采访的记者无意中得知高新海的故事,在挖掘这个故事时,陇海大院的爱心事迹方为外人所知。
陇海大院原本称作陇海院。据《郑县(注,郑州以前叫郑县)志》记载,陇海院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是为了分段修筑陇海铁路而筹建的办公大院。
院内环境优美,青砖铺设的一条条甬道通向一座座小楼,每幢楼房周围都种植有整齐的冬青和常青的松柏、翠竹。幢幢典雅的楼房全是西式的,木质结构和红砖、红瓦或红灰相间的砖瓦搭配,相得益彰。
解放后,陇海院被改为铁路老干部宿舍,之后成为陇海院社区、陇海宾馆所在地和铁路职工集中居住的楼房大院。
一位老人回忆多年前的陇海大院,”夏季,陇海院内培植的花木争奇斗艳,特别是满院里到处都是一片片、一丛丛的丁香花木。“
就是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陇海大院,近年来以另一个传奇—”陇海大院精神“再次引起关注。
2014年5月16日,电影《好好的活着》在郑州市奥斯卡升龙国际影城举行了首映式。
影片就是以陇海大院的大量真实故事改编,再现了获得”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好人榜“的”陇海大院爱心集体“数十年接力照顾高位截瘫者高新海的感人事迹。
著名编剧孟宪明谈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子,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
陇海大院精神是什么?”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
11、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
医者仁心,为了病人的需要,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同样冒着被感染的危险,飞过半个地球,奉献了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今年,”感动中国“特意设置了”特别致敬“环节,把敬意献给了医疗队的每一位成员。
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应对埃博拉,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迄今,中国在当地支持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国医务人员累计近600名,并已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动。
八:2014感动中国十大最美事迹有哪些
于敏: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气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朱敏才、孙丽娜: 为霞尚满天。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赵久富: 量与江海宽。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张纪清: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老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陶艳波: 爱子心无尽。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这无声的爱 木拉提·西日甫江; 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你用胸膛做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你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你绝不孤独,因为你的身后是人民 肖卿福: 忘己爱苍生。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你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你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朱晓晖: 仁孝行于家。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的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师昌绪: 忧国不谋生。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陇海大院: 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九:历届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2002年
(主词条: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
郑培民:勤政爱民的湖南省委原副书记
张荣锁:被誉为“新时代愚公”的河南辉县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书
王选: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
刘姝威:“打破蓝田神话”的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张前东:舍己救人的重庆鱼田堡煤矿103队队长
黄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姚明:篮球运动员
赵新民:勇斗歹徒光荣牺牲的乌鲁木齐市小西门派出所教导员
濮存昕:预防艾滋病宣传员
三峡移民:特别奖(特别致敬),特别大奖授予舍小家为大家的三峡移民,奖杯由中国三峡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3年
(主词条: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
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航天英雄
钟南山:“非典”时期做出卓越贡献、给予人们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忠和:带领中国女排重夺阔别17年冠军奖杯的主教练陈忠和
尾山宏:跨越国家和民族界限,勇敢担负起历史责任的日本著名律师,“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团长
梁雨润:视群众利益为根本利益的“百姓书记”、 山西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
巴金:穿越一个世纪点亮许多青年灵魂的著名作家
高耀洁:70多岁高龄的“民间防艾第一人”、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
达吾提·阿西木:地震灾难中全家5人遇难还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新疆琼库恰克乡6大队村党支部书记
成龙:始终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国家和社会的危难时期重塑信心、传递情感的香港著名影星
衡阳消防兵:特别奖(特别致敬),2003年“11·3”衡阳特大火灾坍塌事故中,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献身
2004年
(主词条: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
任长霞:连破积年大案,以一身正气镇住邪恶的河南“女神警”
牛玉儒:勤勤恳恳,鞠躬尽瘁,被称为新时代共产党榜样
田世国: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
刘翔:雅典奥运会上,用风一样的速度向世界展示中国,并重新书写中国田径史的运动员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
孙必干:临危受命,在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成功解救中国人质的外交官
徐本禹:甘受清贫,在贵州深山小学任教的青年志愿者
梁万俊:在危急关头沉着冷静,创造飞行奇迹的空军试飞员
明正彬:出生入死卧底侦察,给毒品犯罪以沉重打击的缉毒英雄
桂希恩:用良知揭开真相,为艾滋病患者奉献一腔热情的医生
中国女排:特别奖(特别致敬),以表彰她们在雅典奥运会上绝地反击,反败为胜,再次响彻云霄的女排拼搏精神
2005年
(主词条: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
魏青刚: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河南打工青年
丛飞: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助学的歌手
黄伯云: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学成回国,夺得连续空缺六年科技大奖的学者
李春燕:坚守在贵州深山,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脚医生
洪战辉: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河南大学生
陈健:为一句承诺,在北大荒为烈士守墓37年的上海知青
邰丽华:听不到声音,但是却用美丽舞蹈打动观众的残疾艺术家
杨业功:保家卫国,为打造雄狮锐旅而鞠躬尽瘁的司令员
王顺友: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的楷模
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中遨游五天五夜,再次见证中国实力飞跃的神六航天员
青藏铁路建设者:特别奖(特别致敬),不辞辛苦、连年奋战,在生命禁区建设世界上最伟大铁路的奋斗精神
2006年
(主词条: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
丁晓兵:独臂英雄
王百姓:排爆专家,河南省公安
华益慰:好军医
霍英东:慈善家
季羡林:著名学者
叶笃正:气象学家
孔祥瑞:蓝领专家
林秀贞......余下全文>>
十:讲好人好事,以师昌绪为主人公,起一个故事名字。谢谢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2、老骥伏枥:朱敏才、孙丽娜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夫妇二人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3、心有清泉:赵久富
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做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4、大爱深沉:张纪清
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张纪清,74岁,江苏省江阴市市民。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1987年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5、同桌妈妈:陶艳波
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作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12年苦读,杨乃彬如愿考上了大学。
【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6、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公安民警,曾荣立个人二......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