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昌绪事迹心得体会700字
学习师昌旭同志的先进事迹后,为他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一生所感动。他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师昌绪同志的一生可以说是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航空金属材料事业,他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离不开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心,这种信念他一生都没有动摇过。他具备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师昌旭同志一生矢志报国,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时刻牢记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责任。他具备宽广的胸怀,敬业勤奋,奉献社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中,他要求严格,事必亲躬。他还心系群众,奉献社会,为“希望工程”等捐款近10万元。难能可贵的是,他清正廉洁,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具备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师昌旭同志用一生演绎了这样一句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他位居高位时,自己只要动动嘴就行了;在他退休以后,本应该去安享晚年。但他却没有坐亨其成,他一心想着还能为这个社会做多少贡献,我们要向师昌绪同志学习,学习他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吴老的事迹告诉我们,成才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因此,必须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1/5页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已的综合素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学习了师昌绪同志先进事迹,感触很深。师昌绪同志一生致力于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航空金属材料研制方法和程序的研究,主持研制多种型号的金属材料,并培养了几代专业人才。为航空金属材料的设计研制和促进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生前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他九十高龄时,写下了“我愿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继续为我们的航空工业尽心尽力,为实现今生‘航空报国’的夙愿,奉献一颗赤诚的心”的人生感言。他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一生,是致力于建设航空强国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师昌绪同志有着一生跟着党走的坚定信心。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航空金属材料事业,他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离不开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心。他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这种信念他一生都没有动摇过。师昌绪同志有着一生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他一生矢志报国,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时刻牢记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责任。他拥有宽广的胸怀,敬业勤奋,奉献社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中,他要求严格,事必亲躬。他还心系群众,奉献社会。难能可贵的是,他清正廉洁,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师老的事迹告诉我们,成才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因此,必须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2/5页心态,勤勉敬业。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已的综合素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通过学习、我们要一以师昌绪同志为榜样,以他的精神为动力,立足岗位,善于创造、甘于奉献,要继续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九十三年风雨路,矢志不渝报国心。师昌旭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他为我国航空金属材料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和才华,是......余下全文>>
二:师昌绪事迹感悟50字
学习师昌旭同志的先进事迹后,为他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一生所感动。他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三:师昌绪事迹学习心得最少的是多少字
首先看发动机,然后是底盘,接着是行驶里程,然后是手续什么的,我觉得要有熟人介绍或者正规的门店才行。
四:师昌绪事迹学习心得最少的是多少字
心得体会怎么写及范文
1、什么是“心得体会"
在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人们往往会产生有关某项工作的许多感受和体会,这些感受和体会不一定经过严密的分析和思考,可能只是对这项工作的感性认识和简单的理论分析。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些心得表达出来,就是“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
2、心得体会的写法
心得体会的基本格式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I、标题
心得体会的标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在XX活动(或X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关于XX活动(或XX工作)心得体会(或心得)。
如果文章的内容比较丰富,篇幅较长,也可以采用双行标题的形式,大标题用一句精练的语言总结自己的主要心得,小标题是“在XX活动(或X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例如:从小处着眼,推陈出新——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心得
II、正文这是心得体会的中心部分
(1)开头简述所参加的工作(或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参加活动的原因、时间、地点、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过程及结果。
(2)主体由于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在文章标题下署名,写作日期放在文章最后。
3、写作心得体会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混同心得体会和总结的界限。一般来说,总结是单位或个人在一项工作、一个题结束以后对该工作、该问题所做的全面回顾、分析和研究,力求在一项工作结束后找出有关该工作的经验教训,引出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它注重认识的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在表现手法上,在简单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较多的采用分析、推理、议论的方式,注重语言的严谨和简洁。
心得体会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主观认识和感受,往往紧抓一两点,充分调动和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甚至抒情的表达方式,在叙述工作经历的同时,着重介绍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它追求感受的生动性和独特性,而不追求其是否全面和严谨,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只论一点,不计其余。
(2)实事求是,不虚夸,不作假,不无病呻吟。心得体会应是在实际工作和活动中真实感受的反映,不能扭捏作态,故作高深,更不能虚假浮夸,造成内容的失实。
(3)语言简洁,生动。心得体会在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议论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采用描写、抒情及各种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师昌绪的小故事30字
平易可亲的“好好先生1955年师昌绪归国后即来到沈阳金属研究所担任研究室主任,以后又长期担任研究所所长。但在研究所上上下下,都感到他既无当领导的“架子”,也没有某些读书人的“清高”。他待人和蔼可亲,有口皆碑。人们背地都称他是“好好先生”。所里不论是研究员、工人、研究生,他都能叫出名字。就连研究所看门的老师傅都能与他称兄道弟,夏日傍晚常在路边与他“将上一军”。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六:师昌绪的作文300字
线、不畏艰险、独辟蹊径、勇攀高峰。一种新合金从工艺开发到实际应用,要经历少则七八年、多则十几年的实验周期,他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因此在高温合金、合金钢、金属腐蚀与防护等应用研究,在金属凝固、相变、性能评价等理论研究,乃至在后来的科技战略管理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别人无法企及的成就。 学习师昌绪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上世纪60年代,根据国家的战略需要,他以大无畏的胆识和责任心,率领科研人员承担完成了我国第一代铸造高温合金空心叶片的研制攻关任务,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成功使用精铸气冷涡轮叶片的国家。他根据我国资源实际开发研制无镍铬耐热、低温钢和铁基高温合金等技术;倡导并参与筹备成立中国工程院;确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学术理念;主持制订国家重大战略研究和学科规划等,表现了一个科技工作者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师昌绪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他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联合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80多名,这些人大多已经成为我国材料科技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面对各种荣誉,他总是强调工作是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这种虚怀若谷、团结奋进的高尚品德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师昌绪同志的事迹充分反映了伟大的时代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集中展现了当代共产党员和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全校教师要以师昌绪院士为榜样,立德树人,敬业奉献,做为人师表、科技创新的楷模;我们大学生要以师昌绪院士为榜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追求,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
七:讲好人好事,以师昌绪为主人公,起一个故事名字。谢谢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2、老骥伏枥:朱敏才、孙丽娜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夫妇二人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3、心有清泉:赵久富
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做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4、大爱深沉:张纪清
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张纪清,74岁,江苏省江阴市市民。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1987年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5、同桌妈妈:陶艳波
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作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12年苦读,杨乃彬如愿考上了大学。
【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6、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公安民警,曾荣立个人二......余下全文>>
八:阅读师昌绪的心得体会500字
学习师昌绪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师昌旭同志的先进事迹后,为他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一生所感动。他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师昌绪同志的一生可以说是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航空金属材料事业,他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离不开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心,这种信念他一生都没有动摇过。他具备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师昌旭同志一生矢志报国,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时刻牢记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责任。他具备宽广的胸怀,敬业勤奋,奉献社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中,他要求严格,事必亲躬。他还心系群众,奉献社会,为“希望工程”等捐款近10万元。难能可贵的是,他清正廉洁,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具备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师昌旭同志用一生演绎了这样一句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他位居高位时,自己只要动动嘴就行了;在他退休以后,本应该去安享晚年。但他却没有坐亨其成,他一心想着还能为这个社会做多少贡献,我们要向师昌绪同志学习,学习他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吴老的事迹告诉我们,成才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因此,必须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
九:感动中国2015人物与相关事迹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最新公布】
更新日期:2015-02-28 推荐访问: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5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LiuXue86.Com -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最新公布】】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名单已经公布,下面就随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感动我们的人物及颁奖词吧。
一、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二、"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事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
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2008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置区工作。于2010年4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13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余下全文>>
十:阅读材料二赏析感动中国给师昌绪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师昌绪事迹:
师昌绪先生是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曾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这是师先生最常说的一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这位学术大师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1955年,师昌绪放弃美国优厚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挠返回祖国,分配到中科院金属所工作,在沈阳生活、工作近30年。沈阳金属所李依依院士回忆说:“作为一个指挥者和领导者,师先生善于发挥和利用大家的长处。大家一起加班加点,一起下厂,彼此互相信任,齐心协力,共同攻关。”
沈阳金属所的关德慧,在师先生82—85岁期间担任他的秘书兼助手,在他眼里,师先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先生。他回忆说:“先生给我的深刻印象之一是他有很多好习惯。先生非常勤奋,他每天鸡鸣即起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也不休息,总是精神饱满地工作,对自己分管或参与的每项工作都给予关注。”师先生还非常关注青年人。他对国家基金委创新团体的考评中特别强调,考评一个团队不要只看重是不是有知名科学家,是不是有院士,更要看重这个“大家”下面是不是有一批成长起来了的年轻人。
90多岁的时候,师先生经常说,他还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完成,一件事是在有生之年为科普事业多做事。中国的科普工作还没有完善,大众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二是希望在大飞机工程材料科学方面做点事。“只要材料不过关,就决不罢休。”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肖卿福的颁奖词:
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他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他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