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内容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全球价值链主要从纵向维度来研究全球经济组织,而全球生产网络则更倾向从纵、横两个维度来研究经济组织。产品越复杂,其生产包括的工序越多,其纵向维度更长;产业越庞大,专业化分工越有可能获得规模经济,其横向维度也会更发达,因而也更有可能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生产网络。全球生产网络可以被认为是全球价值链发展的高级形式,而全球价值链既可以看作是生产网络的初级形式,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全球生产网络的抽象和简化,这种抽象和简化对于理论研究来说又是必要的。因此,全球价值链治理可看作全球生产网络之治理。目前对全球价值链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是指价值链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以及价值链中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目前对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理模式方面,虽然Kaplinsky和Morris(2000)借鉴西方社会三权分立的原理提出了一个价值链治理的分析框架,即价值链中立法治理、执行治理和监督治理,其中的部分原理在实证研究中有所体现,但理论上还很不完善和系统。二是全球价值链的升级,主要研究升级的机制、类型和路径等。三是价值链中经济租的产生和分配,包括进入障碍,经济租产生的来源(如技术能力、组织能力、技能和营销能力等核心能力),租金的分配等。价值链研究的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其中治理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了价值链中的升级和租金的分配。
二:全球价值链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唐山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一、唐山陶瓷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唐山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市接壤西与北京天津毗邻,交通发达,境内资源丰富,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唐山陶瓷行业的迅猛发展。唐山陶瓷是传统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集群,现聚集了唐陶集团惠达陶瓷集团、隆达、海格雷等大型陶瓷企业。陶瓷产业是唐山支柱产业之一,唐山市陶瓷工业的产值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出口创汇。目前,唐山地区大中型陶瓷生产厂出口比例可达到70-80%,中小企业也接近50%,个别品牌知名度高的则能达到全部出口。唐山陶瓷产业集聚很早,但产业集群却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产品设计环节唐山市陶瓷企业众多,但占大多数的是资金占有量不大的中小型陶瓷企业。由于资金和精力的限制,研发设计投入费用少,产品设计缺乏特色和个性,产品同质化、仿制严重。仅靠模仿而来的产品,其市场占有率非常之低。唐山市专业设计人才缺失,2004年北京奥组委曾征集奥运旅游纪念品陶瓷,但是唐山市200余家陶瓷生产企业没拿出一个样品,失去了分享奥运经济的机会。(二)生产环节唐山陶瓷出口企业大部分实行贴牌生产,唐山出口的上亿建陶制品大约有80%是贴牌生产。我国单件陶瓷产品平均换汇多年徘徊在0.20-0.25美元之间,唐山陶瓷出口也连续多年维持微利。贴牌生产虽然使唐山陶瓷制品出口量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山陶瓷业的短期发展,但是贴牌生产实质上就是把唐山众多陶瓷厂变成了贴牌商的“加工厂”,企业赚的只是低廉的加工费,高额附加值都被贴牌商拿走了,而贴牌生产的商品又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三)营销与分销环节唐山陶瓷在外销的营销策略上,通过一些大型的会展来扩大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甚至完成订单交易。唐山的大多数企业都会参加每年11月份的广交会、10月份的外销会和5月份的上海展会,唐山历年举行的陶瓷博览会也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国内分销方式大多都是在全国各地建立自己的经销店,大规模陶瓷企业还会在大城市建立营销中心、体验店、形象店等等,例如:惠达陶瓷在2005年用2000万改造专卖店,100平米以下规模的全部取消,并在郑州建立了1000平米的超大型门店。(四)对最终用户的支持与服务。唐山多数陶瓷企业在国内还没有较完善的服务体系。近年来,许多知名企业在品牌服务上不断推出新理念和新措施,无一不是创新服务的不息演绎。鹰牌陶瓷首创“家居咨询服务”体系,将传统的售后服务变革为售前服务;东鹏陶瓷全面导入TCS服务体系率先在陶瓷企业吹响服务大战的号角。唐山陶瓷若想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则必须提升企业服务体系。二、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唐山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一)产品设计环节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产业的各项活动环节并非都能创造价值。若想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在环节,则必须在创造价值的环节上进行价值提升。对陶瓷产品来说,出色的设计意味着高额的附加值。对陶瓷企业来说,设计是企业远离模仿,形成差异,走向创造,创立品牌的重要途径,设计可以创造市场。唐山陶瓷企业要注重引进、培养高端专业性陶瓷设计人员,关注国际市场需求。若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已经不能仅靠原材料和制作工艺来赢得胜利,设计已经成为引领人们购买产品的主要因素以及提升产品设计环节价值的主要手段。例如:一款鹰牌智洁釉洁具,由于样式特别售价4000元;一款普通釉面的和成洁具,因为弧形造型售价6740元,而一款同品牌超洁釉洁具售价才2200元。由此看出,款式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价位的差异。设计是企业创立品牌的重要途径,品牌在产......余下全文>>
三:全球价值链的目录
一. 定义二. 主要内容三. 本质与影响四. 初级探索五. 治理模式六. 案例分析
四:全球价值链理论是克鲁德曼提出的吗
是的,大师的经典理论
采纳哦谢谢
五:求助: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 KOOPMAN等提出的
什么是价值链?理论上“价值链”这一概念,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深圳商报记者袁磊综合整理)作者:深圳商报记者袁磊综合整理/szsb/20040531/ca960122.htm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卡洛斯·马格利尼奥斯:本地工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2004年05月31日04:29深圳商报当今全球企业面对的新兴企业环境是个什么样?也许最恰当的回答是生产的高度全球化。飞速的技术进步、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国际规章制度的强制执行都推动了全球价值链(GVCs)和生产网络(GPNs)的逐步延伸。这一全球商业场景增加了提高收入和提供就业的机会,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商利用全球市场来挣的外汇,将出口产品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因此而掌握新技术,并提高生产效率。但是这也将许多国家的宏观经济和产业环境置于更大的竞争压力下,迫使它们改善物质的基础设施并改善营商环境。此外,小企业和新企业一般不具有比较优势,更容易受到强化的竞争压力的伤害。亚洲国家与全球价值链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及其生产商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中,从而为更大的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东亚和中国,这种情况尤其突出。在这里讨论涉及到三个部门:纺织品、电子产品和汽车。它们在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中有典型意义。纺织产业方面,整个制造过程中部分环节的迁移,在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当时是从北美和西欧转移到日本。然后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香港、台湾和韩国成为成衣生产中心。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前期,全球纺织品和成衣的大半转移到中国大陆和若干东南亚国家如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南亚国家进入了这一行列,而同时香港、台湾和韩国的份额则在下降。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国家在美国成衣进口中占的比重从1983年的8%,上升到2001年的12%(东南亚),以及中国的8%到14%。如果以成衣出口量10亿美元为基准,1980年的全球主要出口国家地区是香港、韩国、台湾、中国大陆及美国。到1990年则要增加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印度和巴基斯坦。到2000年,菲律宾、越南、孟加拉和斯里兰卡也进入了这一行列。在电子产业方面,亚洲国家参与全球生产体系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企业向中国台湾、香港和韩国发放许可证,最初是生产半导体收音机和手持计算器。从60年代后期起,美国......余下全文>>
六: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下分析产业升级
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研究的产业升级,指的是价值链之中或尚未嵌入的企业通过嵌入价值链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从而提高竞争力,进入到增加值更高的活动中。升级过程包括各个价值环节内在属性和外在组合两个方面的变动,这两方面都连接在同一链条之中或不同链条之间,主要有四种方式:
●流程升级,通过生产系统的重组或采用先进技术来提高价值链内部某环节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来提高竞争力,如增加库存周转效率、缩短供货时间等等;
●产品升级,通过引进新产品或改进已有产品,提高单位产品的附加值,用以超越竞争对手;
●功能升级,通过对价值链各增值环节的重新组合,增加新功能或放弃低附加值的功能,来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的一种升级方式;
●链条升级,利用从所在价值链中获得的能力或资源实现向另外一条产业链条转移的升级方式。
理论上普遍认为产业升级一般是遵循从流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最后到链条升级(如表1所示)。但应强调指出,产业升级轨迹并不是完全依照这一规律,不可改变的,例如,当技术出现突破性创新时,升级轨迹可能突破常规方式。此外,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化,参与价值链中实体经济活动的环节逐渐减少,暗示了全球产业转移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附加值的价值环节在空间上的一次优化调整和再配置。
全球价值链理论假设价值链中某环节准入壁垒越高,附加值越高,获得的利润报酬越多(是净利润,即各环节的增加值,而不是销售收入),各环节的准入壁垒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类(如表2所示)。基于上述假设,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环节的准入壁垒所具有的不同特征来判断价值链中具有可持续性的增值活动,或者具有增值潜力的环节,并把握其动态变化态势,以预测未来的竞争趋势,为企业和国家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嵌入全球价值链和谋求产业升级的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七:价值链是什么,怎么理解?
什么是价值链?
理论上“价值链”这一概念,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
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
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深圳商报记者袁磊综合整理)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袁磊综合整理
www.sznews.com/szsb/20040531/ca960122.htm
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卡洛斯·马格利尼奥斯:本地工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
2004年05月31日 04:29 深圳商报
当今全球企业面对的新兴企业环境是个什么样?也许最恰当的回答是生产的高度全球化。飞速的技术进步、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国际规章制度的强制执行都推动了全球价值链(GVCs)和生产网络(GPNs)的逐步延伸。这一全球商业场景增加了提高收入和提供就业的机会,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商利用全球市场来挣更多的外汇,将出口产品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因此而掌握新技术,并提高生产效率。但是这也将许多国家的宏观经济和产业环境置于更大的竞争压力下,迫使它们改善物质的基础设施并改善营商环境。此外,小企业和新企业一般不具有比较优势,更容易受到强化的竞争压力的伤害。
亚洲国家与全球价值链
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及其生产商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中,从而为更大的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东亚和中国,这种情况尤其突出。在这里讨论涉及到三个部门:纺织品、电子产品和汽车。它们在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中有典型意义。
纺织产业方面,整个制造过程中部分环节的迁移,在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当时是从北美和西欧转移到日本。然后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香港、台湾和韩国成为成衣生产中心。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前期,全球纺织品和成衣的大半转移到中国大陆和若干东南亚国家如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南亚国家进入了这一行列,而同时香港、台湾和韩国的份额则在下降。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国家在美国成衣进口中占的比重从1983年的8%,上升到2001年的12%(东南亚),以及中国的8%到14%。如果以成衣出口量10亿美元为基准,1980年的全球主要出口国家地区是香港、韩国、台湾、中国大陆及美国。......余下全文>>
八:如何实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
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研究的产业升级,指的是价值链之中或尚未嵌入的企业通过嵌入价值链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从而提高竞争力,进入到增加值更高的活动中。升级过程包括各个价值环节内在属性和外在组合两个方面的变动,这两方面都连接在同一链条之中或不同链条之间,主要有四种方式: ●流程升级,通过生产系统的重组或采用先进技术来提高价值链内部某环节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来提高竞争力,如增加库存周转效率、缩短供货时间等等; ●产品升级,通过引进新产品或改进已有产品,提高单位产品的附加值,用以超越竞争对手; ●功能升级,通过对价值链各增值环节的重新组合,增加新功能或放弃低附加值的功能,来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的一种升级方式; ●链条升级,利用从所在价值链中获得的能力或资源实现向另外一条产业链条转移的升级方式。 理论上普遍认为产业升级一般是遵循从流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最后到链条升级(如表1所示)。但应强调指出,产业升级轨迹并不是完全依照这一规律,不可改变的,例如,当技术出现突破性创新时,升级轨迹可能突破常规方式。此外,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化,参与价值链中实体经济活动的环节逐渐减少,暗示了全球产业转移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附加值的价值环节在空间上的一次优化调整和再配置。 全球价值链理论假设价值链中某环节准入壁垒越高,附加值越高,获得的利润报酬越多(是净利润,即各环节的增加值,而不是销售收入),各环节的准入壁垒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类(如表2所示)。基于上述假设,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环节的准入壁垒所具有的不同特征来判断价值链中具有可持续性的增值活动,或者具有增值潜力的环节,并把握其动态变化态势,以预测未来的竞争趋势,为企业和国家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嵌入全球价值链和谋求产业升级的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九:全球价值链中产业“微笑曲线”存在吗
是的。
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再造宏碁」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理论,以作为宏碁的策略方向。经历了十年多以迄今日,施振荣先生将"微笑曲线"加以修正,推出了所谓施氏“产业微笑曲线”,以作为台湾各种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策略之方向。
微笑曲线理论虽然简单,却很务实的指出台湾产业未来努力的策略方向。在附加价值的观念指导下,企业体只有不断往附加价值高的区块移动与定位,才能持续发展与永续经营。营建业虽是火车头产业之一,但在产业成熟化、市场饱和,及传统只重视工程施工制造的低附加价值领域里,已经历了十多年的景气低迷。微笑曲线的理论提供一个了新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