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苏东坡的作文

一:一篇写苏轼的作文1000字左右

去年在乐山凌云寺曾看到东坡先生的自赞:心是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我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读毕一笑,既赞赏又感慨,心情像坠了重物的风筝,不知是沉甸甸地往上飘,还是轻悠悠地向下落好.问我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坡翁的自况可谓妙绝.后来,发现《百家讲坛》里有专论苏轼的节目,喜欢得不行,而且爱屋及乌,连康震也一并喜欢.只嫌电视里看不尽兴,特意到网上下载,一饱眼福后舍不得删除,宝贝似的留在文件夹里.我开始更多地关注起这位名满天下的大文豪来.翻开《古文观止》,专拣苏轼的文章读,边读边问自己,守着这样的宝藏,早干嘛去了?看到我兴兴头头的样子,他又买来《东坡志林》,告诉我《观止》上的文字固然好,但对于了解一个人仍有局限性.好比出席社交场合的正装,一板一眼之余,终不够洒脱自如.而《志林》上多是东坡的日常笔记,又像居家的便装,正好弥补了正装的缺憾.一番话说得我信服加感动,到底是知音.

读过《东坡志林》,我心中的苏轼渐渐活了起来.我不是做学问的人,对他的兴趣不是因为需要,更多出自直觉的喜欢.我曾怀着无限的景仰,为苏轼咏过一首不成调的小诗:

是谁

披一蓑烟雨而来

从蜀中那个

山如眉黛的城

父亲盼你甘为扶手的苦心

缚不住少年脱颖的才思

笔下有奇峰跌宕

直逼入京城络绎的浮云

凌虚台开阖今古

西子湖泼洒深情

世人都惊艳你的聪敏

聪敏的心却拗不过倔强的头颅

乌台狰狞的帷幕下

素日亲近的文字突然倒戈

成为你的敌人

御案上号角响起

开启你兹游奇绝的征程

桔自为桔,不必淮南淮北

他乡故乡,何需醉里去寻?

看!临皋亭畔的洪波中

一样有岷江雪水奔腾

东坡上菜畦碧绿

你挽着衣袖,且耕且吟

纤毫往江里一掷

激起千年的惊涛拍岸

和赤壁不朽的回声

苍黄反复间

权柄的两端你都不肯趋奉

独立就独立个彻底吧!

囹圄哪里锁得住

你不羁的精魂

几枚暖肚饼佐酒

将半世的颠沛流离

和着岭南的荔枝一齐咽下

睥昵沧桑的眼中

依旧是――

罗浮山下四时春

辗转一观,晓罅隙之尘飞

徐行一啸,载千年的阴晴

翻开厚厚的典籍

让我聆听你赤历历、活泼泼的谈笑

和清风明月一道

永恒……

尽管屡遭贬谪,苏轼始终是江山风月永恒的发现者和拥有者.比起李白、刘禹锡吞山吐岳式的豪迈,苏轼的达观是平实的.他脚下踏着的不是盛唐的土地,而是偏安一隅、国力积弱的宋土.他的豪迈更加不入流俗,高远卓越.

苏轼是一位把独立精神推向了极致的文人.不论革新派还是保守派当权,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既不“左倾”,也不“右倾”,明知会触怒权贵、祸殃己身仍不移矢志,其魄力在不乏阿附逢迎的封建官场中称得凤毛麟角.正是这种思想、见解、人格的真正独立,铸就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辉煌成就.

苏轼也是一位把乐观精神推向了极致的文人.在黄州物力维艰的条件下,他苦中作乐,自己耕种、造房,与农夫相契.在海南岛,由于远离陆地,生活更加艰难,要很长时间才能吃一次从羊骨头缝里剔下来的肉屑,加之年事渐长,亲人远隔,一般人很难撑下去,可这位少年得意、才华惊世的大文豪就撑了下去.连剪脚趾甲这样的琐事,他也品出了其中的乐趣.苏轼的乐观已经不是文人失意时的一种姿态,而成为一种品格.他不同于李白,在诗酒中放浪形骸,寻求解脱;他也不是杜甫,在困厄中痛心疾首,做苦行僧.他就是一个人,一个实实在在、可亲可敬的人,把所有的浪漫诗意和宇宙人生的思索都建立在触手可及的生活上,像我眉眼毕现、个性鲜明的邻居.苏轼的这种乐观......余下全文>>

二:求一篇写苏轼的作文,要写苏轼的一生,带上当时苏轼写的诗500-600字

我眼中的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沦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乏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地向我走来。

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孤独的身影: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东坡居士。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的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长大的我内心涌出阵阵心酸。

我眼中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这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36岁他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忏怒王安石,被贬杭州。39岁被贬密州。42岁被贬徐州。44岁受奸人谗言所害,罪名作诗讽刺朝廷,差点惨遭杀害,被贬黄州,黄洲那可是个令人自生自灭的地方------我真为苏轼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为了被祸害的理由?

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自己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于是他才会用登山临水、凭吊古迹来逃避现实,表达不满。其实他内心多么渴望能和周瑜一样,“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扭转这人生不得志的现状,然而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怕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今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伤感豪迈。

我眼中的苏轼是伤心寂寞之人。在他34岁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离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对他是多么大的打击。在他被贬密州,孤独苦闷的日子里,他只能在梦中见到久别的妻子,梦中相见,也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风雨,历尽艰辛,独自飘零,无人读懂他受伤的心灵,我可以想象出当时苏轼是何等的哀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于苏轼只能是奢侈的梦想而已。

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一定会黯然失色的。

我们将读不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美句;我们也欣赏不到“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言名句……那将是怎样的遗憾哪!

读着读着,苏东坡在我的眼里成了一个孩子,一个饱经沧桑依然不改赤子之心的孩子。我想也许正是这份纯真,造就了他的成就,让我们今天依然深深记着并永远怀念着。

在我隐隐的泪水中,我看到了他身影渐渐地远去,远去……

三:求一篇关于苏东坡的文章

是他的作品,还是关于他的文章

四:怎么在网上查到自己要的资料 20分

底下有你要的search.china.alibaba.com/turbine/template/search,OfferSearch?keywords=%C6%FB%DC%87%D0%DE%C0%ED&cnalibaba=salesearch&tracelog=ui_homepage_salesearch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