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气中有什么》苏教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空气的成分。
2、教学难点是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三只相同的蜡烛、去底的塑料瓶、水槽、红水、火柴、冰、水盆、筷子、胶带等。
《3、空气中有什么》学案:
一、我看书:看实验图示,读实验说明。
二、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
1、上网查找资料:空气有哪些物质组成的?
2、上网查找资料: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3、带一杯冰或一矿泉水瓶冰,用毛巾包好,用保鲜袋扎紧。
4、请家长帮忙,找一矿泉水瓶的石灰水。
5、每组带一个打火机,上课用。注意安全,不能随意点火玩。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空气的成分。
教学分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3、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演示实验1: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
(1)展示三只点燃的蜡烛,按图所示。
(2)猜一猜:这三只蜡烛中,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4)学生讨论:实验中有什么现象产生?
2、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你能解释这些现象?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些问题。
二、研究空气的成分
1、实验2: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师:为了弄清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的原因,我们做个实验。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按要求做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见书9页)(瓶内水上升)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瓶内水上升,因为瓶子内的空间原先被空气占据着,蜡烛燃烧时燃烧了一部分空气,就空出了一部分空间,这时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水就占据了这部分空间。)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5)师:这种水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燃烧时燃烧了瓶内的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6)小结:也就是说,空气中有一部分气体是支持燃烧的。
二:《空气中有多少氧气》探究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空气的成分。 2、教学难点是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小学 空气里有多少氧气 探究活动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空气的成分。
2、教学难点是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上第一单元第三课《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2、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材结构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并为学生下一课理解空气是生命的要素和认识空气的污染,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1、 三支蜡烛的燃烧比赛。
2、 用实验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3、 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并为学生下一课理解空气是生命的要素和认识空气的污染,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学中以实验引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经历提问、猜测、验证、结论这一过程,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充分亲历科学的认识经历。在体验过程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蜡烛 玻璃片 大小杯子各一个
学生实验:实验报告单一张 水槽 蜡烛 剪掉瓶底的塑料瓶 打火机一支
学生分组:四人一组:2人操作,1名观察员,1人记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和研究,你对空气的性质有了怎样的了解?
(指名说)
师:正确,空气的性质咱们都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今天咱们继续来了解研究空气!
二、演示实验,引出课题
师:我手中有一支蜡烛,我将它点燃,你觉得它什么时候会熄灭呢?
(师点燃,看其燃烧)
师:哦,烧完就熄灭了。“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那如果我拿一只杯子扣在蜡烛上面呢?再换个大点的杯子呢?
(指名说)
师:好,我们来做个实验见证一下,现在老师这里有三根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我们来观察它的燃烧,在我做这个实验以前,请同学们猜一猜,
下面的三只蜡烛哪支最先熄灭,那支燃烧得最持久?
(学生猜测)
师:好!一起来见证同学们的猜测!大家的目光不要走开哟!
教师演示实验:点燃三只蜡烛,并同时给其中两只蜡烛罩上大小不等的玻璃杯,观察有什么现象
师:哈哈!这个实验和同学们的猜想一样!
三、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内容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生。。。。。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蜡烛燃烧,说明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蜡烛熄灭,说明空气中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了,那么,大家的解释是不是正确呢?
师:我将同学的解释写在了黑板上,并打上问号
?出示:根据蜡烛的燃烧和熄灭,我们初步可以推测空气中至少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两种气体
师:这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证实我们的这种猜测!
四、进入新课,通过实验分析来认识空气的成分
1.聚焦问题,引导生猜想
师:科学需要大胆的猜想,但更需要用严谨的科学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下面我们就设法验证我们的解释:
板书: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师:同学们,看看桌上的实验器材,你打算怎么去设计你的实验呢?
(四人讨论)
(指名说)教师相机演示边说边引导,如果说不出来,就由教师说出步骤。
2.完成实验一:验证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引导设计实验
师:怎么做这个实验呢?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如果燃烧消耗了一部分空气,那么水就会-----进入......余下全文>>
五:苏教版小学科学空气有又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空气的成分。
2、教学难点是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三只相同的蜡烛、去底的塑料瓶、水槽、红水、火柴、冰、水盆、筷子、胶带等。
《3、空气中有什么》学案:
一、我看书:看实验图示,读实验说明。
二、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
1、上网查找资料:空气有哪些物质组成的?
2、上网查找资料: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3、带一杯冰或一矿泉水瓶冰,用毛巾包好,用保鲜袋扎紧。
4、请家长帮忙,找一矿泉水瓶的石灰水。
5、每组带一个打火机,上课用。注意安全,不能随意点火玩。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空气的成分。
教学分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3、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演示实验1: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
(1)展示三只点燃的蜡烛,按图所示。
(2)猜一猜:这三只蜡烛中,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4)学生讨论:实验中有什么现象产生?
2、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你能解释这些现象?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些问题。
二、研究空气的成分
1、实验2: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师:为了弄清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的原因,我们做个实验。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按要求做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见书9页)(瓶内水上升)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瓶内水上升,因为瓶子内的空间原先被空气占据着,蜡烛燃烧时燃烧了一部分空气,就空出了一部分空间,这时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水就占据了这部分空间。)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5)师:这种水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燃烧时燃烧了瓶内的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6)小结:也就是说,空气中有一部分气体是支持燃烧的。
六:已知空气的成分体积计算,空气的成分质量怎样计算
体积都知道了还不知道算?PV=nRT,(标况下1mol为22.4L)可以求出物质的量n,之后根据m=nM,(M为相对分子质量)就求出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