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一:很多高校教师确实不能做到为人师表,应该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在新形势下,更有紧迫性.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由此可以说,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提升教育的形象,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创新人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尽可能按时代的要求,去认识,去丰富师德的内涵,提升师德的境界,使师德得以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努力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将师德的外延拓展,落到实处.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倡导奉献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严于利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良好的师德师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全社会的尊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受影响的因素多样化、社会利益主体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社会上出现了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的现象.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学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金钱拜物,实惠思想,不诚信,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等已经侵蚀学校肌体,侵蚀师生心灵.眼前在重物质条件攀比,轻人文精神动力方面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发展.目前,教师对物质条件的攀比有明显的倾向.大力倡导奉献精神,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教师工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谋生手段,其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很难准确估算;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又决定了教师从事工作的艰苦性,他们经常不得不突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进行工作,花费大量精力和心血,教师的劳动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和因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酬是难以相等的.因此要引导教师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己的生活守则.我们看看大教育家陶行知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陶行知认为最高尚的献身精神就在我们身上,它神圣、珍贵、强烈、持久,是因为它不与金钱发生因果关系.牺牲自己,造福于人,这种献身精神岂是金钱能买来的?若问献身精神哪里来?答曰:信仰.陶行知笃信教育兴国.坚定的信仰决定了强烈的事业心.他发宏愿:“要集合一百万同志,要提倡一百万所学校,去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使个个乡村都得到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 他还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在师之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就是将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仰化为自己双肩上的职责.”陶行知将钱用于大众,一生两袖清风,心地坦荡.从陶行知的言行中是否让人悟到并重视人的崇高精神的作用呢?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不能拿商品经济等价交换规律去衡量我们的劳动.在我们农村学校经常遇到学生交不起学费,老师垫学费,为了不让学生失学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些帮助学生的现象.这是什么?这就是奉献精神.从这些平凡朴实的教师手里塑造出了多少共和国的精英栋梁,这些平凡的人是“托着太阳升起”的巨人.如何培养广大教师的奉献精神呢?学校可以采取“一学二导三激励”的方法.所谓学,就是通过政治学习、时事形势报告等途径,让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在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使教师明白自......余下全文>>

二: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依赖于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的教师队伍。《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指出,新世纪以来,高校教师队伍保持稳定增长,目前教职工总数达233.6万人,专任教师总数达153.5万人,教师队伍数量成为世界第一。专任教师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超过55%。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为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政府、高校等应多措并举,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在新形势下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拥护党的领导,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但也应看到,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道德淡化。

要进一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在实践中知国情、明社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以理想信念引领学生,以道德情操感化学生,以扎实学识服务学生,以仁爱之心关怀学生。

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总体上,青年教师研究生学历多、高级职称少,知识储备多、实践经历少。他们爱岗敬业热情高,容易走近学生,但教书育人能力欠火候,不少海归回国或学校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没经过专业系统培训就直接上讲台,使教书育人效果南辕北辙。

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对教学工作不满5年的专任教师开展职业能力培训,重点加强科研能力培养,加强教学方法和技能训练,帮助他们尽早通过“教学关”。重视教育理念和方法更新,从“十年如一日的照本宣科”转变为“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改变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将实践反馈于理论、反哺于教学,又要把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引进来”,承担教学工作、担任实习导师,增强教书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重视本土青年教师长期和中短期海外培训,把拓宽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相结合,为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丰富的人才梯队。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给青年教师“减负”、“加压”。青年教师正处于事业发展期和生活重压期,目前,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和年终考核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轻实践,重鞭策、轻保障。

“减负”就是通过评价的指挥棒,改变仅仅按经费数额、成果数量、项目多寡、期刊级别的简单量化评价方式,让青年教师能沉下心作研究、专心教学。要做好人才公寓、教师宿舍等配套工程建设,减轻青年教师潜心科研教学的后顾之忧。“加压”就是通过合理的考核模式和薪酬体系,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当前,在青年教师选聘和培养上过多倾向海外引进人才,一些高校职称评定把“海归”作为加分项,这不仅挤压了本土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也反映出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不自信。建议避免用“海归”或“本土”等标签简单评价定义青年教师水平能力,制定同台竞技的政策,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增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自信。

发挥人才计划对青年教师的引导激励作用。一方面,一个时期以来,政府主导的人才计划对吸引和培育高校少数拔尖青年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各部门人才计划繁多、重复、混乱。一些青年教师花大量时间申请各种人才计划,难以专注科技创新和教育教学;有的申请不成功,甚至挫伤其创新能力发展。究其原因,是青年人成长的道路被“格式化”,获得各种人才计划成为待遇、地位的......余下全文>>

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归哪个部门负责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归哪个部门负责

归人事处和党委纪检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在新形势下,更有紧迫性.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由此可以说,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四:如何在两学一做中助推师德师风建设

以“两学一做”活动为契机助推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正确处理“两学一做一争当”,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关系。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把握学习教育面对全体党员,要以支部为基本单位、以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注意抓在平常、融入经常的要求,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

2、进一步坚定信念树立党章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特色理论、坚持社会主义特色制度,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章,在理想信念上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自觉抵制庸懒散奢和吃拿卡要等不良风气。党员教师拒绝有偿家教,恪守职业道德,廉洁从教,增强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4、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党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5、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自觉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做合格党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体现到各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上来,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为把初步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校园而努力奋斗。

二是触动灵魂,抒写心得,签订承诺,有效执行。此次集中学习活动,层层推进,教师全员参与。通过创办学习专栏,交流学习心得,党员、教师默默承诺,不断凝聚爱岗敬业的时代师魂。

三是走进教室,走近教师,走向家庭,实行联动。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课堂,注视每一位教师对教学的真、对学生的爱,同时课外与教师谈心,让教师把更多的爱心传递给学生,许多教师随时进行大家访活动,及时了解每个教育对象的状况,并开展与学困生、贫困生“结对”活动,引导全体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充实自己、不断进步,善养浩然之气。

五:怎样认识师德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作为教师行业,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担,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新时期、新形势给师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历史课题,就如何加强师德师风,笔者谈点粗浅的认识。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师德建设,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内容。 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师献身教育,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为发展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作出了不懈努力。可以说,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是正直的、品德高尚的。然而,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特别是一些人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种种师德问题的存在,使加强师德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教师中存在的对教学不负责任,应付了事;对学生莫不关心,教书不育人;自我要求不严,不能为人师表等等,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形象。这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从而激发广大学生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而发奋学习。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强化师德建设的价值观念基础。为了使师德规范真正深入广大教师的内心世界,成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注重于塑造教师正确而全面的道德价值观念。例如,我们不仅要揭示师爱对于社会和学生的巨大价值,而且还要说明它们对于教师生活本身所具的意义。课堂教学对他们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出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活价值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笔者认为,对教师进行师德价值认知教育,必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其关键是善于启动教师的主体意识:一是需要借助于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多方面指导,以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二是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反复进行道德的认知、体验和觉悟,逐步形成较为正确而稳定的教育人生观和方法论。实践表明,师德价值认知教育是更为积极的教育活动,最终将会演变为师德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成为师德的基本能力之一。 第二,要强化师德建设的心理素质基础。除了要求教师要有提高师德的思想价值观念基础,要真的使教师去履行自己将承担的教育职责,他们至少还必须具备另外一种道德能力,即一种健康的职业道德情感,以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必要的心理支持。师德情感是师德价值在教师身上的道德习性化或心理化。从道德的积极涵义来说,师德情感是以敬业、乐教、爱生为标志的一种职业情感。这种情感既是教育职业生活对教师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在职业生活情境所表现的心理品质或心理能力。由于每个人在个性上所存在的差异,每个教师所表现的师德情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然而,在教......余下全文>>

六:如何构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 发展,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 “一个学校能不能成为社会主义 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挥在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 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在教师的所有素质中,师德最为重要, 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关系到的办 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面对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师德 建设的垒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造就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学人为 师,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合格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作出 贡献。 一、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统一协调机制 以教师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垒 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做好师德建设工作,必须统筹 兼顾,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健全机制。建立统一协调机制是师德建 设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内容。教 育部明确要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 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 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人员落实。 二、以教师为本,构建教师的成才成长机制 以教师为本, 邓小平同志讲: “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 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 ”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 1 和培训,要从思想教育人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认真学习《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 、 、 法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引导教 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用正确的思 想观念来教育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引领学生。 三、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 以教师为本, 以教师为本 第一、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 “师德考核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 对教师做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 动。 ”这种考核可以激发教职工的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能够进一步强 化良好的职业道德,改进和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二、健全师德建设的奖励机制。学校要把对教师道德规范要求 纳入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具体决策之中, 要将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制度 化,要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奖励与舆论导向相结合,在 精神奖励上,通过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和倡导高尚的师德活动,树立教 书育人的典型,以掀起树形象、学榜样、找差距、作贡献的热潮,充 分发挥典型任务的激励、向导、示范作用,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 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在物质奖励上,通过设 立师德奖励基金,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师予以表彰和重奖,在 住房、晋级、评聘,职称评审、进修深造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教师 发表的有关教书育人的文章、著作,应以教育科研成果对待。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的舆论宣传。通过校报、宣传栏、网站等多 2 种形式宣传师德先进,如在校报上开设“名师”专栏,建立师德教育网 站等,以扩大师德宣传网络的覆盖面,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 性,利用每年的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 育活动;通过“优秀教师” “师德标兵” “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对那 、 、 些思想道德素质优秀、教书育人事迹突出、贡献突出、学生称颂的优 秀教师大力进行表彰,广泛宣传先进事迹,交流教书......余下全文>>

七:怎样提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师德师风建议

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相互关系与规范包括教师与国家,教师与教育事业、学术活动,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教师自我修养等基本的人际、社会关系与规范。师风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具有鲜明指向的思想与行为的定式或习惯。它既可以表现为教师个人的作风,也可以表现为教师群体的作风。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帮助教师在事关国家、教育事业、学术活动、学生、同事与自我等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是要在较长的时期内和教师个人及其群体中,使这些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保持其稳定性、覆盖面和影响力,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点在于对教师思想的引导和行为的规范,在于建立一种可以持续引导与规范教师思想和行为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为人师表,授之以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对国家、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犹如一台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把文明的种子撒向社会四方,才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得以代代相传。在高校,由于大学生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像中小学生只注意教师的一些外部特点,而更关注教师心灵深处的丰富内涵,他们最佩服的是既有渊博知识、又有崇高品德、乐于帮助学生的教师。

师德师风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大学里,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喜欢接近老师,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应该看到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越是有才能的教师,越是学术地位高的教师,越需要在这方面自勉。因为你有影响力,从正面说,人家都敬重你,从反面说,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认你,只是承认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来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说,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

。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因此,作为

高校老师首先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对于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传统教师,知识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何况当今世界知识倍增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个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就应该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要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观念的同时,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方法、手段,从而适应创新教育的重要学习精神还可以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受教育者因有了更高的目标而受到激励,教育者因受教育者的主动精神而感到压力,形成双主体间的互动局面,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另外,作为高校老师还应成为德行的模范。道德能弥补知识不完整的缺陷,而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就是教师的品德、性格、意志和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或者说体现了教......余下全文>>

八:哪位同志有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原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着力推进师德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实做好教学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加强和改进我院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意义

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造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模范执教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对合格的大学教师的根本要求。教师是党的教育事业的实施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广大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引导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确保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基础工程

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起着基础和主导的作用。高校的教师队伍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学校不断发展进步的原动力。学校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办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广大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特别是在当前高等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愈加强烈的形势下,对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以高尚的师德和优良的师风为根基。因此,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确保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基础工程。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动校风教风学风整体建设的迫切需要

大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灵魂工程师。大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教师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归根结底,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的优劣。

当前,我校师德师风整体状况是好的,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执行教师规范;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维护教师形象,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遵循教育规律办学,严谨治学,精心施教,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摆正个人与集体和他人的关系,维护学校利益,顾全大局,关心集体,敬重同道,团结协作等等。这是主流,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在看到主流的同时,也要看到我校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余下全文>>

九:如何做一个合格大学教师"师德师风讨论会的发言稿

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其有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去优化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够时刻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他的工作状态就是一种浅层次的存在,他的工作就会缺乏,当然也就缺少幸福的工作体验。有的教师会早来晚走,但他的目的在于争取评上个优秀的荣誉,在年终考核时获得更多的加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作为一名光荣的教师,我们就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一个教师有了高度的责任感,也就有了他特有的个性魅力。让我们做一个责任感的教师,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理解,明确自己的责任,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尽心、尽力、尽责。 二、要甘于平凡。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拥有一颗平凡心,意味着,一是要安于平凡。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阴的。当教师,就要培养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二是淡泊名利。教师的工作性质是属于以体和他人为中心的社会型工作,而不是谋利的经济型或谋官的权力型。陶行知曾经对教师职业特征做过这样的: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礼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总之,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总之,教师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人们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总是有特殊的要求。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对教师的精神和人品的要求显然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要高得多。的确,教师是普通人。教师也要吃饭,也要住,也要赡养老人和扶养子女;教师也有追求生活的权利,也有博取名誉、地位的权利,也有享受人生的权利。但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同的是,他还需要有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甘做人梯的品质、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成功的心态、钟爱孩子的、永不泯灭的童心、博大兼容的胸襟这就是为什么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原因。 三、要有丰厚的学养。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一个师者,要想真正地启迪学生的心灵,他必须要有丰厚的学养作为基础。环顾我们周围,很多理科教师只是满足于学生知识的传授,把科学简化成;文科教师则成为教学参考和网上资料的传声筒,从来不是以文本的第一阅读者和思考者介入教学。即使是公开课,也是从网上下载教案、课件照字念经,毫无自己的东西。教师不读书、少读书在很多人心目中已是一个惭愧的事实。如果所有的老师都只看教学参考,没有自我的思索和判断,那么老师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岂不是一个模子,上课的技术再华丽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这样的模式下成长的下一代,又怎会有自我的认识和发现,所有的学生长大后岂不是也用相同的方式思考问题、看待自我和发现?这样的话,对于教育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哀的吗?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你对于学科的钟爱,你面对书本时陶醉的眼神,你对学科知识的熟稔和游刃有余的驾驭,你被学养举起的自信,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他们看到科学文化知识对人精神的滋养,对人境界的提升,从而心向往之,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中。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学习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还应该阅读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著作,了解和掌握教......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