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国际化战略分析

一: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有哪些特点,优点

你这样的问题,详细的说,没有上万字是说不明折的.

简单的总结一下:

特点:前无古人,后不来者,在战略上出奇不意,效果较是!屡战屡败 !

华为公司国际化的轨迹,它是从一家很小的通信产品代理商发展成今天国内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其国际化虽经“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华为在国内开拓市场时采用“农村包围城市”先易后难策略,它的国际化路径基本上延续了这种策略,首先瞄准的是毗邻深圳的香港。“曾有半年以上见不到客户”

通过努力,华为从一个小公司逐渐做大了,做大了就想做强,就想走出国门。而早在1994年,当华为自主开发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刚刚打开中国市场时,任正非就预感到未来中国市场的竞争一定十分惨烈。这一年,华为第一次在北京参加国际通信展,就预感到经过中国通信市场十余年的高速增长以后,整个通信市场的增长率将趋于平稳。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根据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提供的资料显示,通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从1996年至2000年的24.9%,快速下降到2000年至2002年的2.1%。当时华为的主打产品交换机、接入网等的国内市场份额均已超过30%,但华为已经在思考,一旦国内市场萎缩,企业将何去何从。

1996年,年轻的华为确定了全球化战略,决定进入国际市场,主要提供以宽带交丹机为核心产品的“商业网”产品。开始了国际化的征程。但是对于当时的华为来说,除中国外,全球所有的国家和客户,所有的文化和环境,都是陌生的。更为不利的是,当时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对中国并不了解,对当时中国的通信厂家更是一无所知,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开拓国际市场的艰辛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华为走出国门时主要选择南斯拉夫、俄罗斯、巴西、南非、埃塞俄比亚这些国家。每到一个国家,华为的销售人员首先得花半年的时间解决怎么生活的问题,然后再慢慢地摸清客户在哪里。在这段时间里,相当多的营销人员有半年以上基本没有见到客户,即使知道客户在哪里,也很难见到客户。

可以说,华为的国际化历程是一个品牌被逐渐认可的过程。华为在早期进入俄罗斯市场时,正好是我国消费类品牌如玩具、羽绒服大行其道的时期,而我国的高科技的品牌基本上无人认可。而且当时俄罗斯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许多跨国大公司都对俄罗斯失去信心,纷纷离开了俄罗斯市场,但华为坚持了下来,华为的品牌也逐渐得到了俄罗斯客户的信赖。

在不懈的努力下,华为产品逐渐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1999年8月,坚持不懈的华为终于迎来了国际市场上零的突破,而且还是个双喜临门——华为在也门和老挝正式中标。

“农村包围城市”国际版

华为的国际化策略主线同国内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相似,选择先从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步将产品打入发达国家市场。

华为首先打入第三世界国家,这和当时华为的技术水平是相吻合的。进入1999年后,华为全线产品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就不再满足于仅仅在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如何在国际化市场上建立一个全球研发网络,成为考验华为的最大问题。但是华为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到2001年时,华为在国际市场已是声名鹊起,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达到了3亿多美元。除了欧美市场之外,华为的产品几乎是遍地开花。华为在这个时候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欧美市场,因为这不仅是一块成熟的市场,占全球市场的份额比较大,而且也是各大通信巨头们的传统势力范围。然而,原来根本不把华为看在眼里的跨国巨头们,这时慢慢地感觉到华为将给他们带来威胁,对华为公司进行一些战略上的遏制和经济上的遏制,来压制华为公司在各国市场的发展。不过,对于华为来说,这......余下全文>>

二:论文题目是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怎样写?

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论文高手解答!着急帮你做.

三:华为为什么要在印度建厂背后的国际化策略

华为预计印度将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移动设备市场。华为进入印度市场已经有大约16 年,并于1999 年在班加罗尔建立研究和发展中心。

印度建厂办公司,可以联系我。

四:MBA论文怎么写:华为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建议您参考一个华为历年的营销类文章和 对应的文评

五:用物流角度分析华为的国际市场进入战略

简单的总结一下:特点:前无古人,后不来者,在战略上出奇不意,效果较是!屡战屡败 !华为公司国际化的轨迹,它是从一家很小的通信产品代理商发展成今天国内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其国际化虽经“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华为在国内开拓市场时采用“农村包围城市”先易后难策略,它的国际化路径基本上延续了这种策略,首先瞄准的是毗邻深圳的香港。“曾有半年以上见不到客户”通过努力,华为从一个小公司逐渐做大了,做大了就想做强,就想走出国门。而早在1994年,当华为自主开发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刚刚打开中国市场时,任正非就预感到未来中国市场的竞争一定十分惨烈。这一年,华为第一次在北京参加国际通信展,就预感到经过中国通信市场十余年的高速增长以后,整个通信市场的增长率将趋于平稳。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根据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提供的资料显示,通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从1996年至2000年的24.9%,快速下降到2000年至2002年的2.1%。当时华为的主打产品交换机、接入网等的国内市场份额均已超过30%,但华为已经在思考,一旦国内市场萎缩,企业将何去何从。 1996年,年轻的华为确定了全球化战略,决定进入国际市场,主要提供以宽带交换机为核心产品的“商业网”产品。开始了国际化的征程。但是对于当时的华为来说,除中国外,全球所有的国家和客户,所有的文化和环境,都是陌生的。更为不利的是,当时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对中国并不了解,对当时中国的通信厂家更是一无所知,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开拓国际市场的艰辛可想而知。在这种厂况下,华为走出国门时主要选择南斯拉夫、俄罗斯、巴西、南非、埃塞俄比亚这些国家。每到一个国家,华为的销售人员首先得花半年的时间解决怎么生活的问题,然后再慢慢地摸清客户在哪里。在这段时间里,相当多的营销人员有半年以上基本没有见到客户,即使知道客户在哪里,也很难见到客户。 可以说,华为的国际化历程是一个品牌被逐渐认可的过程。华为在早期进入俄罗斯市场时,正好是我国消费类品牌如玩具、羽绒服大行其道的时期,而我国的高科技的品牌基本上无人认可。而且当时俄罗斯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许多跨国大公司都对俄罗斯失去信心,纷纷离开了俄罗斯市场,但华为坚持了下来,华为的品牌也逐渐得到了俄罗斯客户的信赖。 在不懈的努力下,华为产品逐渐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1999年8月,坚持不懈的华为终于迎来了国际市场上零的突破,而且还是个双喜临门——华为在也门和老挝正式中标。“农村包围城市”国际版华为的国际化策略主线同国内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相似,选择先从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步将产品打入发达国家市场。 华为首先打入第三世界国家,这和当时华为的技术水平是相吻合的。进入1999年后,华为全线产品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就不再满足于仅仅在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如何在国际化市场上建立一个全球研发网络,成为考验华为的最大问题。但是华为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到2001年时,华为在国际市场已是声名鹊起,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达到了3亿多美元。除了欧美市场之外,华为的产品几乎是遍地开花。华为在这个时候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欧美市场,因为这不仅是一块成熟的市场,占全球市场的份额比较大,而且也是各大通信巨头们的传统势力范围。然而,原来根本不把华为看在眼里的跨国巨头们,这时慢慢地感觉到华为将给他们带来威胁,对华为公司进行一些战略上的遏制和经济上的遏制,来压制华为公司在各国市场的发展。不过,对于华为来说,这样的打压根本无法阻止它的前进。 “我们在应该出击时出击,一切优秀的儿女,都要英勇奋斗,......余下全文>>

六:华为的企业战略的目录

一、毛泽东思想是传家宝二、没有独裁就没有民主三、只做通信产品四、“IT业的冬天必将到来” 一、专业化战略二、国际化战略三、战略定位调整 一、做中国CMM的NO.1二、NGN厚积薄发领跑中国三、向终端产品延伸四、将3G进行到底案例链接:联想品牌战略的具体内容 一、市场策略转变二、发展重心转移三、营销转向四、渠道变阵五、流程再造六、股权改革七、渐进式组织变革案例链接1:联想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案例链接2:百度战略框架的最新转变 一、掌握第一手调研数据二、加大高科技产品投入三、集中力量开发核心产品四、摈弃技术的拿来主义案例链接:IBM研发战略之解读 一、华为Vs中兴二、华为Vs思科三、华为Vs港湾四、打击对手策略附录: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案例链接:搜索巨头Google和百度的角力 一、主战场移师海外二、从周边国家起步三、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四、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五、拒绝机会主义六、国际化管理路线案例链接:中兴的国际化战略 一、危机意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二、持续的管理变革是企业前进的动力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国际化的关键四、专业化是成长性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前提参考文献后记

七:it科技用于国际化管理

国际化,国内企业品牌价值的分水岭

其实,近几年国外关于品牌价值的排名中,从未少过华为和联想的身影。这两家风雨走来的IT巨头被不少人誉之为民族骄傲,而究其和其他IT企业的最大区别,莫过于二者都是国际化战略的先行者。

一般来看,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是国际化公司的标准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通常由企业海外收入、海外资产的比重来衡量。另一个是企业在国际市场运营、竞争的能力,表现在国际视野的领导力、全球化运营模式、人才、供应链管理、技术、品牌等等。按照Interbrand品牌评估方法,主要从七个方面来评价一个品牌的强度,即市场性质、稳定性、品牌在同行业中的地位、行销范围、品牌趋势、品牌支持和品牌保护。对于国内品牌来说,能否真正实现国际化对市场性质、行业地位、行销范围等方面而言不可同日而语,而这也正是华为和联想在品牌价值上和其他国内品牌的分水岭。

从华为2014年年报来看,中国区业务收入为1089亿元,欧洲中东非洲区业务收入为1010亿元,美洲收入为309亿元,亚太地区收入为424亿元。也就是说华为的海外收入比重在65%以上,特别是在欧美市场的出色表现,为华为的国际影响力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联想2014年的海外收入也在62%左右。而二者的全球化运营模式可谓各有所长,至少华为和联想45.92亿美元与41.1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是最好的例证。

事实上,国内的很多行业巨头一直在尝试国际化的探索,正如很多互联网企业选择在美国上市,其中一个原因便是要提升国际影响力。对很多企业而言,出海的过程中免不了借鉴华为和联想的成功经验,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华为和联想国际化战略的同与不同。

联想和华为国际化的殊途同归

记得柳传志在评论华为与联想的区别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华为崇尚技术,就像一直在爬喜马拉雅山的北坡,陡峭险峻;联想是从平缓的南坡向上,缓和迂回,走贸工技的通路,最后也能爬上山顶”。而在国际化的路上,华为却选择了“先易后难”的模式,联想则在“蛇吞象”的打法上屡试不爽。

众所周知,华为在出海之初主要优势是低成本和低价格,凭借物美价廉迅速在亚太、非洲、中东等地铺开市场。但在欧美市场的探索上似乎并不那么顺利,面临着思科、爱立信等对手的直接竞争,特别是欧盟和美国对华为的政治打击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华为可敬之处在于,当国际化战略由易转难的时候,华为审视夺度的避开和原有市场大佬的死磕,选择了曲线进入。比如说示好INQUAM成功进入葡萄牙市场,而后通过与当地著名的代理商合作,相继打开了德国、法国、西班牙和英国等市场的大门。不久前,谷歌发布了由华为代工的Nexus 6P,可以看作是华为曲线进入的又一次尝试。

和华为不同,联想的国际化似乎对收购情有独钟。2004年联想12.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并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PC厂商,至今这一收购行为仍被人们津津乐道。2014年联想以23亿美元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正式进军轻服务器行业,在X86服务器市场份额上从第六攀升至前三。不久之后,联想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中买下摩托罗拉手机业务,试图复制PC模式,以解救自家的手机业务。当然,联想还在全球各地进行了一些列的收购行为,比如在2012年收购巴西个人电脑和消费电子行业的重要企业CCE,正式通过这种滚雪球的并购行为,联想的国际化战略有了今天的成绩。

华为的国际化探索似乎是有条不紊的,而联想在每次重大收购之后都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转型。对于后来者而言,显然华为的国际化策略更具有借鉴意义,诚如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出海时早已形......余下全文>>

八:华为为什么能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华为的成功有以下12点:

1、

伟大的任正非

任正非,1944年出生,祖籍江苏,居七兄妹之长,大学文化。1978年从部队转业,1982年从四川某部队转业到深圳后,在南油工作两年,其后开过电子

公司。1988年以仅2.4万元资金注册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主营电信设备,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产值连年翻番,1993年达到4.1亿

元,1997年达到50亿元,1999年突破100亿元,2007年以658.8亿元收入位居电子百强企业第三。华为公司总部设在深圳,现已成长为一个机

构庞大、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华为产品几乎覆盖国内电信的主要领域,众多产品已走向世界。在世界电信运营商前50强中,华为已经名列第22位。任正非

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3位,其个人财产为5亿美元。

企业家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企业家是企业的掌门人、是企业的舵手、是企业的灵魂,他们的智慧、性格以及好恶都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和发

展。任正非无疑是华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任正非有非常鲜明的个性,雄才大略,目光深远,深谋远虑,处事低调,不喜张扬,以治国之才治企,在他带领下华为在

通讯市场上摧城拔寨,研发出一项又一项新的产品和技术,从国际电信大鳄口中抢单,结网式地搜夺人才,并将所有的员工培养成极具攻击性、忧患意识和团队精神

的“华为狼”。

任正非作为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而后继而成为中国最有出息的企业家,遭遇中国社会的数次大变革,始终在经济和政治的缝隙动荡间游刃有余,终铸大业。他极

具才学韬略,精力旺盛,见识过人。他驾驭华为19年,时而衔枚疾进,时而蓄势待发,国内独步江湖,国外与“狼”共舞。华为成功很大程度在于任正非对中国社

会特殊时期的领悟力、人际关系、眼光和某些个性特质。

任正非很多名篇佳作诸如《华为的冬天》被许多企业(尤其IT界)作为企业管理的范本。任正非励精图治十多年,把华为建成中国IT界的标杆企业,与国际著名企业一样成为众多名牌大学学子择业的首选企业之一。

2、

国家大力扶持

华为成功离不开国家扶持。华为总裁任正非曾感慨地说过:“华为一诞生就在自家门口碰上了国际竞争,竞争对手是拥有数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著名公司。要是没有

国家的政策保护和扶持,华为是很容易被摧毁的。”1995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族通讯产业发展的政策。国家在政策上一直向本土企业大大倾斜。一个

注册资金只有2.4万元的民间企业,若没有国家扶持在短短10几年间单靠自己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能取得如此成就是不可能的。

国家在重大产业走向国际的进程上,要通过国家的战略安排,使重要跨国公司有效地为国家战略产业承担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抗衡、较量、博弈、协作的职能。通讯

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产业,华为应运而生。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通过自己国家的公司(包括爱立信、诺基亚等)走出去实施国家战略的。

华为能够走到今天正是得益于政府的扶持。1995年,当华为因试图扩大生产规模而遇到资金瓶颈时,国家领导人适时到访,让之前一直困扰华为的银行贷款问题

迎刃而解,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也随之加强。1996年6月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基视察华为,明确表示希望国产交换机打入国际市场,并允诺由政府提供买

方信贷。在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政府的再次出手相助对于希望摆脱国内市场束缚、意欲进军国际市场的华为来讲,无疑是最大的鼓励与帮助。之后任正非又通过随

国家领导人出访,让华为走出国门,在俄罗斯、埃及等国家打开了市场。

任正非不是一个政治家,却有着一个政治家的敏锐眼光,有着一个政治家的谋略与胆识,这正是他能够在市场经济的......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