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小学“教师创新教育论文”,急!急急! 200分
以下是我在师大进修时的创新毕业论文,你可以参考一下。
题目:大力推广素质教育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看推广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传授知识的实践活动,也是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如何通过教师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小学教学担负着最基础的教学任务,探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不但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学生以后的成才之路,因此,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及儿童年龄和心理特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和谐、愉快气氛中学习知识,体验探索之趣,成功之乐。
一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去学习,有些学习差的小学生是靠家长逼着去上学,相当被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 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视和关注,使自我得到发挥,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小学生具有很强的群集性和模仿性,他们天天生活在伙伴中、集体中,亲眼所见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得到教师和家长更多的关爱,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尊重,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少先队 员,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种思想在学生身上,便体现为希望自己的些许成功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落实到自己身上,便是掌握一点一滴知识。只是缺乏学习兴趣,他们无能力学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有助于他们将这种愿望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端正学习态度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结构是不成熟的、稚嫩的,对待学习也和对待其他事物一样,是以兴趣和快乐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因而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不稳定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明确学习目的,榜样的模仿也由身边的人和事,逐渐发展到对先烈和贤哲们的模仿,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作为的人”。有了理想,有了方向,有了成功的向往和体验,学习态度也就日趋稳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有助于他们向自己的理想努力。
二 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
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缺乏兴趣,主动性差等问题,原因有多方面:
(一) 、自小行为、学习习惯未能养成、心态差;当今社会,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过着颐指气使的“小皇帝”生活, 这直接造成孩子的心理结构是稚嫩和不成熟的,为就学后在学习中埋下重大隐患。再加上性格中的任性而为,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把学习当成负担而失去兴趣。
(二) 、家庭教育跟不上,应试教育的广泛性使老师家长只注重分数,一见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生气发火,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1.据对我校四至六年级13个班共52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父母外出打工的426名,占81.3%,他们长期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家庭学习上得不到正确引导,学多少算多少,根本没有监督制约机制; 2.现行教育体制广泛实行的应试教育,分数高于一切,分数说明一切,分数决定一切,使老师家长一见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认定他学习不努力而生气甚至发火,时间一长,极易形成危险的潜意识:学习就是为分数而劳动,分数就是师长脸色的晴雨表,自己就是学习的工......余下全文>>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论文
创新教育是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会学习,创造性地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 强势智能 众所周知,不同的社会对教育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当今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改革的热浪一浪掀起一浪,素质教育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填鸭式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培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我认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值得每一名思想政治教师思考和研究重要课题之一。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要运用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这对于促进当今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有重要意义。4 教师要适应新课堂要求,努力优化教学方法,变革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气氛。我曾经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听一位同行老师发表对新课改的看法时这样认为,教师要紧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考试考什么,教师就应该讲授什么,至于新课程标准不作考试要求的,教师要尽量少讲,甚至是不讲。我认为教师紧抓新课程标准是没错的,但如果只讲要求考试的内容,这未免又迈进了“应试教育”的怪圈。无数次的实践已经证明应试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规律,也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必须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变为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结构,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和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将学生从传统的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解脱出来,要使得学生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创造性学习过程。比如我在高一经济常识《国际贸易与货币基金组织》的教学过程中,预先布置学生广泛查阅收集资料,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辨析从而真正认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势在必行,得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利大于弊的正确结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通过教材中的许多小栏目如“名言”、“想一想”、“试一试”、“资料卡”等结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让他们形成全面系统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的展开思维活动,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棵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把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多方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研究和创新的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研究结果中总结经验教训,认识事物的规律,逐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多种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面对挑战,教师自身也要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善自我,所以我们要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种形式。创新思维不仅仅是表现对知识的改组和运用,而且也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和善于把握问题的洞察力。所以,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靠思维活动来进行的,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导向作用主要是靠提问来调节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一定要具有导向性,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兴趣,形成探究的动机,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许多高二的学生都向我反映哲学太枯燥、太抽象、太难学。针对这种情况我想方设法的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具体的事例引发学生思考......余下全文>>
三: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论文:教育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自1999年6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把素质教育的重点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以来,全国各地对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历了4个春秋。虽然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作为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基础教育,在实践中距离创新教育模式的确立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客观地分析和研究其中的得失,才能加快创新人才培养的步伐。 本文从实践层面就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的开展作尝试性探讨。 一、关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 对于许多中小学教师来说,素质教育一词可谓耳濡目染,而对什么是“创新教育”以及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却未必十分清楚,更不用说主动运用创新教育的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问题。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准则,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以学生为主体,倡导个性化发展。 二、目前中小学在开展创新教育方面的偏差 1、开展创新教育的现状 从各地的实践来看,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新教育的中小学为数不多,其基本模式和途径有以下几种:(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进行创新教育。少数实验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创新教育的实施。(2)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3)少数地区的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手工制作课,来锻炼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表演、合作等多种能力。(4)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科技制作小组,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2、阻碍创新教育实施的因素 (1)教育观念陈旧,出现认识上的偏颇。教育改革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长期以来,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以传递知识为核心的根深蒂固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模式。因此,在创新教育的实施中,就出现了思想认识上的偏颇,具体表现为:①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粗浅,把握不到位。许多人认为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多开展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培养学生音乐、舞蹈、书法、绘画、体育及创造发明方面的能力,提高尖子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及应试能力。固然,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范畴,但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技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核心是德育素质和创新素质。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牢牢地抓住这个核心,坚定地进行教育改革、教育创新。只有这样,素质教育的思想才能真正贯彻落实。②认为只有功课好的学生才有“创新基因”,而成绩差的学生不可能有什么创新作为。因而,不论做什么事总照顾功课好的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而剩下的学生往往被遗忘。③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生个性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如今许多学校对学生过份强调整齐划一、循规蹈矩,忽视甚至压制有不同想法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长期下去,只能变相地“奴化”学生的人格,何谈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④不自觉地将知识学习与创新素质的培养割裂开来。由于“应试压力”的增大,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切时机一味地“强塞硬灌”,希望学生记忆并掌握更多的书本知识,而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承受能力及创新素质的培养。这种把传统教学方式发挥到极致的高耗低效做法,已经没有什么潜力可言了,应该静下心,回过头来反省一下。 此外,知识与......余下全文>>
四:如何提高小学教学质量论文
一、更新教育观念
新时代已经对我们教师发出了严峻的挑战,“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显然是已经落伍,不能够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的需要,新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因为,创新教育是以教师的知识为更替点的,教师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有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新教育的关键。有创新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我们不能再满足于现有知识的吃老本现象,依然因辅导旧,袭用老方法,老套路的陈腐的教育方法了,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必须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及进吸收各种信息,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善于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善于去发现,或创新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知识层次和将学习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适应创新教育特点。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创造出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各种需要的情绪表现。只有使学生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业,当学生把学习数学知识作为自己的生活需要,发展需要时,教学工作才富有成效,而课堂教学首先使学生进入课堂之中,因此,新授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数学时,只有学生对数学生产兴趣,喜欢数学,才能学好数学,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还要注重情感投入,师生思想交流,学生和我们教师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丰富感情的,况且他们年龄太小,感情更容易受影响。因此,应从微妙处关心,尊重理解感染他们,使他们感觉到教师亲切、平易近人认识到这个教师是爱我的。
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关爱是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正确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措施,要获得教学成功,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外因条件,学生就是内因根据,教师的教学只能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因此,数学就是怎样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鼓励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是各种格样的,“设疑——生疑——质疑——解疑”则为其中的一种,即老师首先提出有层次性,发散性的问题,诱导他们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提出有独创新的见解,然后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解决,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对学生萌发的新奇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想法,要及进地予称赞。
四、加强横向思维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思维的深度发展,忽视思维的横向训练,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认识到了横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多种解题策略屡见课堂,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变宽了,大脑变灵活了,创新的积累也就深厚了。
就老教材而言,涉及对横向思维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对课堂中的重点问题,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多方法解决问题,想方设法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如第十一册中的“和倍分数应用题”,教材中展现的只有列方程一种方法,教学时,我不局限于此,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梳理思路,鼓励学生或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寻找其它的解决方案,然后交流互评,结果有用方程解的、有用分数解的、有用比例解的、有用推理解的,五花八门,并且都能说清理由,其中有的解法甚至我在预设时都没想到,这样的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五、鼓励利用网络资源
人类社会进入二......余下全文>>
五:小学素质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素质教育管理模式初探
摘典: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是实施紊质教育的关健,而旧的管理模式己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文结合学校管理实际,把
加强目标管理,德育建设,深化课堂改革,加强体、美、劳教育,注重活动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贯穿于学校管理之中,总结并提出
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全新管理模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 管理模式; 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乡窗导,围
绕“三个面向”,立足于改革,着力于
创新,努力探索素质教育新思路,取得
了显著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办学方向,加强目标甘理
素质是现代人品质勒征的深层内
或,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从更本质的方
面培养学生,注重索质的培养教育。因
此在学校管理中要力求素质的培养,把
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不学校管理之中.在
学校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明确办学方
向,加强目标管理,为此我校专门制定
了《学校目标管理评估细则》、《教师
个人目标管理考评细则》,目标的制定
和实施,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规范化、学
校管理制度化、行政决策科学化起到了
很好的作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
性.从某种程度来讲,反映了我校对党
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律、法规的
认识和执行情况,这些细则结合学校的
培养任务、办学条件、师资力t、学生
素质制定部门和个人目标,使个人目
标、部门目标和学校总体目标融为一
体,学校领导通过目标对部门和教师进
行管理。同时,通过对目标过程的管理
和成绩的评价,促使各科室、各位教师
自觉地以目标统一思想、统一步伐,向
预定目标努力工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
水平,达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的,
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二、改进德育工作,落实德育“,
中之t”的地位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
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要求教育工
作者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
“重中之重”位置。
1、健全德育组织建设一个以校
长及行政人员为主体的德育管理体制,
开辟三条教育渠道:一是以教师为主体
渠道,以班主任为主要成员,学校专门
成立德育领导小组,负责制订与实施学
校德育工作计划;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育渠道,主要由各班主任、少先队辅
导员组成,负责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教育
活动;三是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作为教育渠道,主要通过校外德育基地
同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合作,使三方的
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2、改进德育内容德育工作是实
施紊质教育的主旋律,为培养学生良好
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我校坚持从德
育基础性出发,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
以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在内容上主
要包括四方面教育工作:第一,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我校多年来坚持举行每周
的升降国旗仪式,并且要求每班张贴一
面国旗,每个学生会唱国歌,每个学期
组织学生观看五部爱国主义影片。第
二,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近几年
来,我校主要以班、队会形式进行了尊
师守纪、讲究卫生、助人为乐等教育,
并且要求每班张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
范》,每天派值日生对《小学生日常行
为规范》进行检查,做到每天一小评,
每周一大评,使《小学生日常行为规
范》真正起到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第
三,重视课堂教学。我校做到思品课程
有计划、有总结,有课时安排,有专职
教师,并且要求担任其他课程的老师根
据教材内容渗透品德教育内容,使学生
受到潜移狱化的教育。第四.加强班队
活动。近年来,我校少先队员经常利用
重大节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
迎北京奥运的“奥运知多少”知识竞
赛,利用环保日进行“捡回一个希望”
教育,以及“手拉......余下全文>>
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状态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二、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四、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素质及教学研究能力。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1、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实事不能再现,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2、较高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具有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的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简言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
3、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缺乏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1)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灵活调节进程,活跃课堂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等。
(2)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一个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和指导兴趣小组,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有能力组织讲座、讲演、展览、表演、制作、考察、竞赛、撰写报告和论文等活动。形成人人参入、自己动手、发挥特长、凸现个性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4、研究能力
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讲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研究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1)教学研究能力。把教学与教研结合起来,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余下全文>>
七:来几篇关于教学创新的论文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但是真正做到即教书又育人的教师大概并不多吧!我们的教育理论、教育法提倡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等等。但这些却未曾真正的融入过教育活动中。
“育人”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德育。德育最重要的是思想品德教育。各科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最常用的途径。因此,德育必须渗透每一个学科。可“育人”实际上多数时候都是班主任是主角,而其他的老师在德育方面大多都担任配角。
我们的教育却往往忽视品德教育。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广大人民教育者们不称职,更不是说我们的老师不会教书。事实上我们的大多数老师都是好老师。这主要原因是当今的教育制度把我们的教师逼得太紧。不仅使教师工作辛苦,更使学生感到学习任务繁重。这也是社会竞争所带来的结果。
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学生的知识是有了。但我们的有些教材或课程似乎与现实脱节了,又的甚至很严重。其次,现在的封闭式教育也太过于严苛。我认为封闭式的教育是是把学生与社会进行分离。清朝闭关自守致使我国落后于其他国家。教育同样如此,学生最终会走入社会。学生只有在社会环境中才有利于打开思维,锻炼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封闭式使学生被束缚在校园这个特定而狭小的空间里。教育具有社会功能。同样人的个性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性,要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只有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才能得到实现和保证。
因此,也使许多人形成了一个“定势”,那就是学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分数。就拿高中来说吧,只要考试结束就立即在班上和学校排名次,,甚至与全市或全省的考生进行分数排名。最终搞成了分数才是最重要的事儿。这也是现代教育现存的问题之一 ——片面追求分数。从而有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些问题使学生不是因为学习而学习,而是因为成绩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努力,成绩差的学生失去自信心。使学生成了学习的被动者。也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偏离轨道。整个中国教育界形成了一个风气——知识“万能论”。
“重知识轻能力”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整天在书本之中徘徊,而没有多少时间感知世界之灵、体验生活之美等。从而使学生麻木,没有创造力,缺乏思维“变势”而形成了思维“变势”。
“重知识轻能力”也是现代教育的问题之一。教育学中提倡能力重于知识,发展学生各项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等。但往往不能实现。
从课程发展观看当代中国以“课程是知识”为主,这容易导致“重物轻人”。从教育发展前景来看,“课程是经验”更适合我国教育。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进程,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但文明似乎在逆向发展。纵观古今中外,文学的最高境界应该追溯到中国古代了。从“四书”、“五经”到《孙子兵法》,从孔子的儒家文化到孟子的“仁义之道”,从“丝绸之路”再到李白、杜甫、苏轼的诗词歌赋。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甚至影响了全世界。而今天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够超越这千百年前的古人了,也没有多少诗人作家可以造就出古诗词的诗情画意了。
都说智慧都装在中国人的脑子里,但看一看在诺贝尔奖项上的中国人是屈指可数。我们的祖先却在那时抒写出了许许多多辉煌的篇章。但世界名人也大多数都是外国人。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夏文明史,创造过多少奇迹,可到我们这里就再也没有超越了,并且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东西,我们都不能完全地保留住。
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缺乏创新意识吧。
而教育又直接影响着这些。“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知识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有......余下全文>>
八: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学科里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确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三年级教学“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时,可以介绍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学生能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学生才能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方式直接影响到创新意识的发挥。在实践中,我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循规蹈矩,纯粹靠死记硬背,习惯于通过记忆、模仿获取知识,而不去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学生;不善于交往的学生,创新意识明显不强。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做起。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自主学习者的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励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达到自觉的,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学生如果逐步形成了自主探索的习惯,其创新思维就水到渠成。
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肯动脑筋、爱动脑筋的学生,思维才有一定的深度,才有创新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问题太具体了,不利学生的创新,问题又空洞了,学生不知从那方面想起;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能问题一出现就急于寻找答案,这样可能导致让少数学生代替全班同学思考。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只关注问题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交流、汇报各自判断、推理、分析或者顿悟、潜能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是我们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宗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数学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内涵,阐明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外的关系。
1.充分挖掘数学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
2.结合数学知识,介绍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如结合数学《圆的周长》教学,介绍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对学生进行祖国灿烂文明史的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教学课外活动是建立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基础上的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数学活动课非常注重求异、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苛刻地要求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更加浓厚的色彩。课外活动强调以自读、自学为主,讨论、释疑为辅,赋予了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更为浓重的色彩,无疑对学生自主、终身学习意愿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我设计了一堂活动课......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