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力的本质是什么
利益
二: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
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
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
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第四,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就要看到它的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从时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而不仅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稳定性;从空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不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性。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部表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反映,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外在樗。社会主义特征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或意识形态。它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应具备的一般特点。社会主义体制是在不同国家和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形式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实现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模式。相对地讲,社会主义本质具有稳定性和抽象性,社会主义特征具有直观性和可变性。同时,征相对于社会主义体制而言,前者是共性,具有普遍性;后者是个性,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制是按普遍到特殊,抽象到具体,共性到个性排列的。社会主义本质属于第一个层次,是从理论上直接回答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的认知概念,是对社会主义最高层次的理论概括,它是社会主义特征和体制的本质,既决定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体制,又通过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体制来体现和实现。社会主义特征是介于本质和体制之间的第二个层次,它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并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的认知概念。社会主义体制是第三个层次,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实践形式。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是社会主义体制在炒同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多样性,在同一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历史阶段表现为......余下全文>>
三: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从时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而不仅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稳定性。从空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不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性。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部表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反映,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外在樗。社会主义特征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或意识形态。它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应具备的一般特点。社会主义体制是在不同国家和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形式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实现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模式。 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它的内涵: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下的定义,从经济要素、经济运行、经济目的的全过程进行了论述,把社会主义的制度因素融会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之中,从而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从生产到分配到最终目的的本质特征。
(2)、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定义体现出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体现出使经济增长和福利增长呈现出协调发展的局面,这一点就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要效率而忽视公平的现实,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真实的体现。
(3)、社会主义本质中最为核心的是“共同富裕”。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也是邓小平理论中对社会主义本质定义的经济运行目的的社会主义原则的概括。这种概括既否定了平均主义,也否定了两极分化,更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少数人的富裕和大多数人的贫穷,从而表现出社会主义是超越于资本主义社会之上的更加符合人性和人道的“人的社会”,而不是人的异化的社会。
(4)、社会主义本质将手段和目的统一起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的。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公有制、消灭剥削,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四: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生产力的三要素是,人、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要想生产力得到发展,人是根本原因,必须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于生产工具是否先进,劳动对象即环境资源是否优越,都是由人来掌握改造,故生产力要发展,关健还是人能否发挥最有效能力。现代,有人把科技做为生产力的第四要素,但先进的科技也必须有较高文化知识的人材来掌握操作,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
五:生产力由什么决定,如何决定的 100分
“资本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有理有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资本处于主动,劳动力处于被动
在一个企业中,资本家对应资本;雇佣工人对应劳动力。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虽有人身自由,却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只有当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并被资本家购买以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生产。在企业生产的整个过程,都是资本家一手敲定,处于主动地位;一个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等,都是由资本家支配;雇佣工人在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二)资本可以改变和提高了劳动力水平
1.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存在于活的健康的人体中,是社会生产的永恒条件。一个普通的劳动力叫做普通工人,或者叫普工,一个掌握高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叫做高级雇员,或者叫做工程师。可见,工程师=劳动力+科学技术+劳动技能。雇佣工人可以自我“投资”,改变自己的劳动技能,从而由普通工人变成高级工程师。这种自我“投资”所付出的货币就是资本。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里所讲的资本是广义上的资本;而资本家建造工厂付出的货币,这些资本就是狭义上的资本。
2.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现代化的企业中,对劳动力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一些企业单位投入大量的资本用来培训员工。目的就是:适应企业成功转行,适应操作先进的机器设备等。可见,企业提供资本培训员工,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技能。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台新政策,招商引资,其目的就是在于提高本地区的生产力水平。
(三)资本包括科学技术,包括劳动技能和先进的机器设备
科学技术(主要是指自然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而言的。科学技术是要通过运用于生产实践,从而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的加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随着改革开放地深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第一次确切地指出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重要地位。科学技术就是由劳动技能和先进的机器设备组成,而这些劳动技能和先进的机器设备就是有资本直接和间接转化而成。
(四) 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
1.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资本不仅处于主动,而且是整个企业生产的首要条件,是一切的一切。也就是说,资本是剩余价值产生的首要条件,没有资本就没有一切。在社会化大生产劳动中,资本家握着大量的货币资本,以便建造工厂,购买生产工具、原材料和劳动力等,这是生产的首要条件,也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这个先决条件,雇佣工人才有发挥才能的地盘,才能生产出产品,才能产生剩余价值。
2.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需要足够的资本。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达到这个效果,企业就必须不改进生产技术,购买先进设备,提高员工的技能等。超额剩余价值实质上也是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基础,靠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的相应延长而生产出来的。可见,只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了,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相应延长了,这时才能出现超额剩余价值。因此,只有不断地投入资本,购买先进设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样才能产生超额剩余价值。
四.企业的收入并非是剥削,而是“资本作为生产力损耗后所量化的应得利润”。
如果我们把劳动力、科学技术、资本等都看作是生产力,那么一个企业实......余下全文>>
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共同本质,都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吗?
我们可以追问式地回答该问题,两种制度分别是为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在资本主义国家,前有英国禁止出口机械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有美国倾倒牛奶咖啡铺路(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始终是代表社会上强势阶层的利益,更直白地说就是对该阶层有益时就解放发展生产力。反之,则束缚阻碍生产力。反观社会主义,从列宁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今天我们繁荣的祖国,社会主义维护的始终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发展生产力是惨痛教训之后的宝贵认识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探索前进的道路上碰到许多挫折,走过的很多弯路。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貌似平稳、欣欣向荣的社会局面下其实隐藏着制度弊病带来的种种暗流: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时有发生的罢工潮等等。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在力图用增加社会福利、下放少量经济利益和美化所谓的民主制度等等暂时性的举措来掩盖、缓和上述的致命矛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