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人物简介

一:林黛玉的人物简评和简介

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

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

而逝。

二:林黛玉人物形象(简介)200字左右

林黛玉,饱读诗书,才女一个,却与贾母所推崇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思想相矛盾。情有独忠,爱情至上,却与婚姻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相违背。心思纤巧,心较比干多一窍,却永远不能为纷繁复杂的俗世所相容。病弱之躯,病如西子胜三分,却又怎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的美人宿命。虽然不如凤丫头精明干练,处事果断;也没有史姑娘天真可爱,人人喜欢。但是,她不是别人,她是林黛玉。她的性格独一无二,她的个性不为任何人而改变。清高怎样?孤傲又如何?不为世事所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独醉我独醒!在她的眼里爱人是最重要的,在她的心里爱情的地位是最不可替代的。正因为有了这份执着,她与众不同,她不进人间烟火,她只有心灵的感动:她为春天过去飘在地上的花瓣伤心,她为秋天里树梢上枯黄的树叶难过,她为天上的一轮冷月慨叹。她为爱人的一句玩笑话费思量,她为爱人的无辜被打哭红了双眼,她为爱人的放浪乱吃飞醋。黛玉的才情无人能比,黛玉的小性无人盯及,连丫鬟都暗地为她着急,为什么不做做样子讨好贾母?她可决定着宝玉的婚事呢 。为什么不圆滑一些对待下人?诺大的贾府,上房的丫头们和主子可是大大的有关联。无奈,黛玉,她是改不了的,她的命只为爱情而生,她的心只为爱情而活。

三:林黛玉人物形象简介,一百字内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黛玉天生丽质,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却又作出“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葬”的诗句,为何?就是因为太注重细节了吧,到头来竟在无奈中香消玉殒,留下千古遗愿。

可惜了,红颜薄命。

黛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哭得最美的女子

四:林黛玉的简介

中文名: 林黛玉

别名: 颦儿

民族: 汉

出生地: 苏州

主要成就: 秋窗风雨夕、菊花诗、桃花行

代表作品: 葬花吟

黛玉的身世

林黛玉祖籍姑苏,生于扬州,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在林黛玉去荣国府前一年被钦点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也算是开国元勋之后,到林如海的时候,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时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

亦是书香之族,是一个世代尊奉儒家文化的家族。林如海四十岁时,林黛玉五岁,本来还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但已经于林黛玉4岁时死了,所以只剩黛玉一个。林黛玉母亲是贾母最小的女儿贾敏,在林黛玉六岁时死去。   黛玉小时候就聪明清秀以及怯弱多病,小时候就与僧道有一些渊源,三岁时,曾有一个癞头和尚要化她出家,在警幻仙姑的册子里也有备案,贾雨村也是从庙里出身,但菩萨并不怎么保佑她,年纪轻轻就夭折了。   黛玉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十二日,第六十二回写到,探春和袭人谈论起每个月里的生日,袭人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又因为当时只有农历,所以是农历二月十二日。

性格特点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

?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气质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地苛求了。这些姐妹们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总括

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楚楚动人,惹人怜爱,多愁善感的女性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黛玉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有着寄人篱下、父母双亡的不幸遭遇,处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的恶劣环境,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五:林黛玉的个人资料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因母亲早亡,贾母疼爱,接到贾府抚养教育,与贾母、宝玉同住。后来又死了父亲,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林黛玉、贾宝玉因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真心相爱。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奇幻浪漫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之争[1] 。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历尽风刀霜剑,最后在宝玉、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望采纳

六: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是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人物。她的形象丰富而生动。她是阆苑中的一株仙葩,飘逸而灵幻;她是灯火阑珊的大观园中的一抹倩影,娴静而娇柔;她是纷纷扰扰的尘世中的一缕孤魂,遗世而独立。才华横溢、品质高洁、不媚俗、不妥协,过着一种缠绵哀怨、幽美绝俗的意境生活。林黛玉是个悲剧性人物。她的悲剧表现为:绝世才华、恋爱悲剧、不屑于人情世故。 (一)飘逸灵幻气质美,捧心西子病态美 (二)秀外慧中,兰心慧质 (三)多愁善感,心存善念

七:红楼梦中出现的所有人物简介

贾宝玉

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常人物。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她们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四个版本贾宝玉

林黛玉

林黛玉,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延、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黛玉其实是仙草)

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一说: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皎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一方面,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形成了“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较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们往往对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扬而使主人公几达神化的程度,这就导致人物的塑造脱离了现实生活变得空洞无趣、毫无动人之情了。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与幼弱。 四个版本林黛玉

薛宝钗

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之女。容貌美丽,举止娴雅,看似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第38回作《螃蟹咏》,对当时横行霸道的官场人物如贾雨村之流,尖锐讽刺。而她最喜爱的词曲,居然也是一首富于孤愤、反叛色彩的《山门·寄生草》传统观点认为薛宝钗“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但作者也从赵姨娘的口中说出看法。金钏死后,仅是寥寥几句“给几两银子发送罢了”写出了她对于地位卑贱者的无情,但小说第......余下全文>>

八:林黛玉的个人资料?

自幼丧母的孤女是怎样的心绪,午夜梦回是不是会希望躲在母亲的怀里哭泣。父亲也走了,也许当初送她进京时就是有此预感,剩她一人走人间,怎么走,没有了父母的庇佑,心灵是更脆弱还是更坚强?

其实很多时候她对宝钗的挑衅我是可以理解却不能原谅的,因为脆弱是自己的事情,自卑是自己的事情,吃醋也是自己的事情,有人说如果没有宝钗她就没有那么多不安了,这话莫名,难道这个世界是黛玉一个人的,为了她活得好她看谁不顺眼谁就要绕道走?谁也没有义务因为你的年幼无知你的痴心一片包容你。只是,因为她的美丽善良和聪明灵秀我们更多的时候对她选择了宽容。

黛玉对宝钗的敌意并不仅仅是出于对宝玉担心,应该还有别的成分。宝钗初到贾府,黛玉心里便有了不快,“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此处于宝玉无涉。此时的黛玉还是个小女孩,而由于丧母离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自卑,但又因为从小也是自己父母的掌中宝而且才学品貌一向出众,即便来了贾府她也一样是贾母的掌中宝,除了宝玉谁也灭不过她的次序去,因此性格中也有着某种程度的优越感和自负。

(此时的黛玉还只是因老太太心疼接来暂住的客居外孙女,不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孤女,所以下人们还未必敢怠慢了;至于周瑞家那一节,一来周瑞家的自认是有脸面的奴才,庶出小姐都未必放在眼里,自然先去奉承凤姐去了,况且是个顺水的人情,二来送花这事实周瑞家的撞上的,顺路那么一带,不能和专门送花的婆子丫头们并论,所以没有按照客人先来的道理,也并不是小瞧林妹妹的意思)

原本大家都认定这是个天下无双的标致人物,可如今来了一个宝钗,先把她“天仙般的美貌”风头盖过,又颇有风度,小打小闹的事情她不计较,才学也不输自己且涉猎之广大有出己之上的态势,这一切在一个自负的小女孩的心中便成了对比的坐标。自卑在心里作祟的结果就是外在的自负发挥的越明显,黛玉希望什么都能把宝钗比下去,但是却发现无论怎么比都最多是个平手,黛玉的内心必颇有些酸酸的。然而这样的酸是不涉及宝玉的。

说到黛玉和宝钗的战争期间最重要的因素依然是宝玉。黛玉和宝玉的情感是渐渐深浓起来的,但当感情越来越深入,宝玉的表现就越让黛玉不放心,再加上金玉之说黛玉心中则更加不安,将宝钗看成了情敌。看着黛玉刻薄宝钗的样子,我常会想到那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宝钗似乎完全看透了黛玉的小姑娘心性。宝钗初进贾府的时候并不完全了解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感关系,毕竟古人和现代人不一样,一对从小相处的表兄妹比别人亲近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那么轻易的能联想到桃色新闻上去,宝钗队这段情感的了解应该也是经过一段时日的。当宝钗看明白了黛玉对她的双重敌意,一个是来自小女孩的好胜心理,另一个是来自把自己当成了情感上的对手,宝钗不动声色,大多数时候对于来自黛玉的嘲讽不予理睬。有时候我疑心宝钗面对黛玉的讽刺时内心反而在笑,毕竟现在的我看到一些小女孩对我的无理嘲讽我也觉得很可笑,而且我的态度也是,不予理睬。

通观红楼,我清晰地看见黛玉一步步地成长,却看不到宝钗的成长痕迹。我想黛玉的可爱就在于她把自己的成长心录历程清楚的放在我们面前,不可爱却也在她的不掩饰,常常轻易的伤了别人,尽管很多时候不是本意,另外也说明了她不懂得保护自己,对别人的伤害往往就是给自己挖陷阱,所以她常常让我觉得她很需要保护;而宝钗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在于她一出场似乎就已经很老了,心老,很深沉,不肯......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