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抗战过程案例
1,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国民政府是当时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国民党军队抗击了大量日军,国民党才是全民族抗战的领导力量和中流砥柱。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
实的。我们党从来不否认国民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和作出的贡献。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
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8年抗战中,国民党军队歼灭
日军80万多人。但从抗战全过程来看,全民族抗战的领导力量不是国民党,而是共产党。
2,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我们党领导的游击战是“游而不击”,没发挥什么作用,敌后战场没什么贡献。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的。不可否认,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
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游击战是辅助的。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担负敌后战场。但游击战
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有力地牵制了日伪军,对于阻止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
3,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我们党在抗战时期没有认真抗日,而是趁国难之机保存实力、发展自己、抢夺地盘,窃取抗战胜利果实。这种观点颠倒黑白,歪曲历史,是十
分荒谬的。确实,我们党经过抗日战争,逐步发展壮大。到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到120万多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多人、民兵220万多
人,抗日民主根据地达到19块,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我们党所取得的成果,是窃取的吗?我们党在抗日时期建立的民主根据地,大多是
1939年以前国民党放弃或因军事失利被日军占领,而由我们党从日本人手中夺回来的。既然是从日本人手中夺回来的,怎么能说“窃取了抗战胜利果实”呢?
~~~~~~~以上来源于新华社
二: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表现和类型有哪些?
抗战神剧就是,里面出现了很多不可能的武器、装备,甚至误解了当时对于特种兵的定义(这一问题,我曾问过,那时的特种兵与我们现在对于特种兵的定义相差很大),还有就是否定非知识分子阶层在抗战的贡献,也就是不认可劳动人民、工农大众在抗战所做的贡献。
三:有关否认历史虚无主义的作文素材
在社会历史领域,如果历史真相被掩盖、篡改、抹杀,以主观恶意杜撰臆想历史真实,必然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粉墨登场。任由历史虚无主义频现,它殃及的范围就不可能只留在历史的圈子里了,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均无法幸免。道德意识形态也在其中。
一、历史虚无主义摒弃道德尺度的客观特性
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定主流,透过个别现象来否认本质,孤立地分析历史中的阶段错误而否定整体过程,其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
上世纪80年代苏联历史研究的虚无主义就明显地昭示了这一特点。当时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歪曲、否定苏联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成就,进而否定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股逆流演变成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催化剂。其基本特点表现为:一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人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否定苏共和苏联革命历史的运动;二是这场运动由一些文学家和政论家打头阵,历史学家“后来居上”;三是新闻媒体和出版界在运动中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四是运动中既有所“虚无”,又有所“不虚无”,并以此来填补所谓的“历史空白点”,“虚无的”是历史真实,“不虚无的”是对反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模式的膜拜。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挖掘历史真相之名,做背离历史之事,对史实的判断没有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没有坚持符合苏联国情的道德价值标准。“指鹿为马”的悲剧持续上演,又没有客观的解释,加上是非莫辨的宣扬,致使历史研究的虚无主义思潮愈演愈烈。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新闻宣传,挖掘真实当然很重要,对历史错误认识的纠正也是应当的,但对这些问题的分析都应坚持正确的立场,这才是学术研究的道德基准、伦理前提。因为现实情况、社会发展程度、人的认识水平千差万别,历史也不可能冻结在一个既定的水平面上,用先前的眼光看待当下的情况不行,用现在的眼光武断地衡量过去的历史也有失公允。历史研究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不但要客观,更要理性。用道德尺度来衡量,不但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行为本身会导致恶的结果,而且在方法论上,是对唯物史观的根本摒弃。
二、历史虚无主义否认道德本质的物质内容
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造就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包括道德意识形态。1955年,苏共中央委员马林科夫根据当时苏联的生产力水平断定苏联只是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基础”。苏联领导人臆断历史的发展前景,给马林科夫强扣上“机会主义”和“右倾表现”的帽子,强迫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在政治谎言的“敦促下”,抛弃事实原则的苏联领导人随即在苏共21大上不负责任地宣布了“共产主义已经在苏联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的结论,接着抛出了“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号召。在大力发展国防和工业的政策指南下,不顾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妄断历史发展走向,结果使产业结构本来就不合理的苏联经济更加脆弱:轻工业发展缓慢,粮食产量降低,食品脱销,物价上涨……人们整天在收音机里听到丰厚的商品,尤其是食品,而在现实中仅是美丽的泡影。国家领导层的决策不仅包含着价值选择的因素,更是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而“失察”在政治伦理上则表现为否认现实(这里表现为现实生产力)基础上做出的判断,这种错误的判断如何能引领国家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政策体系层面带头失察于情,其结果必然失信于民。
苏联解体之后民众的痛苦很能说明问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并长期徘徊于谷底。当时,相当多的人攻击苏联制度的非人道主义化,而导致苏共改革失败的肇始之源也是要实现所谓“人道的社会主义”,结果是“人道的”实现得怎么样不知道,“社会主义”却先丢掉了!随着社会主义一起逝去......余下全文>>
四:如何看待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观是人们关于历史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要真正地从百年历史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搞简单、片面的史料考证,不行!搞假设、解构不行!戏说、恶搞更不行!马克思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历史提供了指导,所以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具体来说,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客观性原则。认识和研究历史必须以事实为出发点,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资料,把握历史事实的总和并阐明其内在联系,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的本质和主流,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包容性原则。对待历史要有一种包容心态,而不能用整齐划一的“单一性”思维来看待历史。三是是非原则。对于历史大是大非的把握,不能沉湎于个人的恩怨和预设的立场,纠缠一些历史的枝节、细节。四是全面原则。要在把握历史活动的总和和全貌中来确定它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如果胡乱抽出一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任何实例都有可能被找出来,任何历史也就都可以被改写。
五:大学生应该怎样正确认历史虚无主义
(一)积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拥有着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机会,能够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教育和指导,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
首先,学校要将课堂教学建设成为帮助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课堂教学,既能给大学生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又能使大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源。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作用,学校需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学内容方面。当前,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要抓好这些课程的教学,提高这些课程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历史观教育等方面的实效性。另外,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要多开设一些针对不良社会思潮的课程,围绕我国存在的主要社会思潮,向大学生介绍这些社会思潮的起源、特点、表现形式、危害性等,让他们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些社会思潮,提高对这些社会思潮的警惕。二是教学方法方面。学校要培养一批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些教师能够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教学,除了在理论上能够给予大学生深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还能通过与学生互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让这些理论知识更快地内化成大学生的思想观念。[5]
其次,学校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潜在的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还在于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因此,学校要建设有利于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校园文化,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对大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为此,学校需要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净化大学生的网络空间。在网络的思想引导作用越来越大的今天,学校需要建设防止不良社会思潮干扰的“防火墙”,对一些不利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网站、论坛等进行有效地屏蔽,同时利用各种学校网络平台开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二是举办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可以围绕“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题,通过举行辩论赛、举办讲座、观看历史电影等形式,普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积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帮助他们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6]
(二)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建立坚固的抵御防线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根本的还是需要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建立起坚固的防线。为此,大学生可以从自身出发,通过加强四个方面的教育,着重从思想上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对于大学生来说,加强自身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因此,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坚持做到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7]
二是加强历史观教育,正确把握历史知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余下全文>>
六:历史虚无主义经典著作
您说的是一篇网上的名家的文章,为你奉上原文,请你参考:
这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历史虚无主义”的“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从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少数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影响面大,危害至深,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1.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所谓“告别革命”论,既是这种思潮的集中表现,又是它不加隐讳的真实目的。一些人拼命渲染革命的“弊病”,在反对所谓“激进主义”、推崇保守主义的名义下,否定革命,颂扬改良。在他们看来,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他们把近代中国凡是追求变革进步的都斥为“激进”而加以否定,而把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称为“稳健”加以肯定。他们否定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运动,认为“每次农民革命都造成社会生产大规模的破坏”。继而,抬高洋务运动,贬低戊戌变法,抬高清廷的“新政”,贬抑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有些人则对近现代史下了这样的断语: “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潮的结果。清朝的确是腐朽的王朝,但是这个形式存在仍有很大意义。宁可慢慢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着它迈上现代化和‘救亡’的道路;而一下子痛快地把它改掉,反而糟了,必然军阀混战”。经过这样的“重新评价”,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以及之后因革命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获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就从根本上被否定了。从这里也可以使我们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把“重新评价”的重点放在近现代史的原因,就是为了否定革命。
2.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做翻案文章,设置“理论陷阱”。他们有的是通过赤裸裸的谩骂来丑化和否定革命历史和革命领袖,相对地说,这比较容易被人们识破,因而他们更多地是在学术的幌子下,贩卖他们的私货。比如,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有的论者否定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生造了一个所谓“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提法。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学术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理论陷阱”。因为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定位,是中国革命,包括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和同社会主义相联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提,如果这个前提被否定了,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也就不存在了,有关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结论也都要被改写,与此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也就完全不同了。在他们看来,近代中国应当用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来取代“半封建”,而不应该采取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这样就把纠正“左”的错误变成了“纠正”社会主义。又如,历史虚无主义在糟蹋、歪曲历史的时候,声称自己是在进行“理性的思考”,是要实现所谓“研究范式”的转换,似乎只要戴上这种理性的光环,他们就会名正言顺地占据史坛的话语权了。实际上,历史虚无主义同理性思考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他们为了否定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就竭力推崇西方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把推动历史......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