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人家训故事90字
名人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
1、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2、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3、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4、鲁迅教子顺其自然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5、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6、梁启超全方位爱子女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余下全文>>
二:求国外历史上的名人的有关家风家规家训的小故事
这两天,央视推出家风、家规的系列采访节目。不少上点年纪的受访者除怀念以前家风的淳朴,更多在批评当代家庭在家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刚巧,春节期间在老家走亲戚,也见闻了类似的现象: 一个已经读初中的男孩子,父母安排他随车去走亲戚,这个孩子忙著坐在电脑前打游戏,拒不理会父母的话。即便关闭了他的电脑,也照样不去;给他压岁钱,忙著打游戏的他,手也懒得接一下„„ 一个已经读初中的女孩子,也是痴迷电脑游戏,除了吃饭和讨要压岁钱,其它时候并不合群。
至於见到的那些年岁小的孩子,娇惯得更加成性的比比皆是,当父母的唯命是从,孩子成了家裏的主宰。孩子的一些劣习,在父母那边可能变成了个性。
我们在指责这些孩子的同时,也该反思成年人的责任。的时候,还向成年男士提出了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样的提问,今天似乎更有现实意义。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离开法规,社会的秩序很难正常。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担负著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和终身学校,其质量的合格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一个民族未来的兴衰。现在,不少孩子自私、孤僻、不懂礼节,也没有协作精神,与家庭规则的缺失有很大联系。 家庭是个小社会,要维系家庭的正常运转,家庭要同外部社会发生联系,必须有自己的一套规则。有什麼样的家庭规则,就有什麼样的家庭风貌。所以,当代中国家庭的家风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好坏的问题。有人把家风不好归咎於独生子女政策,这个说法有其道理,却未必凖确。换句话说,即便二胎政策推行若干年後,假若我们,新生一代身上的坏毛病可能更多,,他们就越可能是名副其实的「垮掉的一代」,而不仅仅个文学流派的代名词。
家规首先要给成年人立规矩,才谈得上约束孩子。不少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实际上是成年家庭成员没有自律精神的写照。就一个家庭来说,孩子一次能看多长时间的动画片,孩子的礼貌问题,孩子的玩具数量,孩子的自私问题,关键是需要家长们把握好度的问题。无限制地迎合孩子,唯恐孩子不高兴。这种赎罪式的家庭教育,最终会把孩子的欲望给无限制地膨胀起来。孩子的欲望没有穷尽,家庭的供给则有限度。这样,难免让一些孩子为满足个人的欲望而危害社会。 在历史上,中国的家庭文化也颇有建树。至少,近现代的《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就是例证。现在不少父母在科学哺育孩子父母用心多,对孩子言行的限制方面用力不足,导致走门串户的时候,
央视在春节期间推出家风的采访,只是外围的同题发问。这样的话题,涉及了问题的皮毛,远未触及问题的要害。希望家规建设引起更多人的关注。马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搞了个调查,主要就是问采访对象的家风家规是什么。
我觉得这个选题非常接地气,有意义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最具中华民族文化特点的传统节日,在这样的节日期间播出这样的节目可谓是从小处着眼挖掘 我们的传统文化,从家风家规的角度来传播、传承 我们的文化,对年轻一代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
谈起家风家规, 我们家也有很好的传承 。 我们老家地处苏北徐州地区的农村,从民国时期起就从山东曹县境内迁居至此,一直以来几代人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 。我因为是 家族中的所谓“长子长孙”,所以从小时候起就没少听过爷爷和父亲的教诲,他们总是告诉我说:“做人要有责任心,要勤劳致富,忠厚传家 。”或许是耳濡目染吧,我从小学习就刻苦努力,大学毕业之后工作也兢兢业业,到如今已经在北京生活近20年,事业算是小有成就;特别是......余下全文>>
三:名人家风知多少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下26条家训传给后人,告诫后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意思是说,当官不如务农,一辈子不做官也不要紧。自己耕种,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人生没有什么遗憾。切记,千万不要为了生存而去做坏事。除了这条家训外,他还殷切期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注重道德层面的修养,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意思是,节俭能使家庭兴旺,勤快会使身体强健。既勤劳又节俭,人生才能高枕无忧。他不肯将金钱留给后人,曾写信对女儿曾纪芬说,为官应当清廉,当为民请命,不是为了发财。子孙全靠自己,何须我来帮衬。所以,我绝对不留一文钱给后人。
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家教很严,对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四戒”与“四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相映生辉。既告诉了后人什么不该做,又告诉了后人应该怎么做。这样的家训,既简洁明了,又深刻透彻。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写过一副对联传给后代:“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是说,如果子孙像我一样正直、果敢,那我留钱做什么?贤良的人拥有了大量钱财,就会玩物丧志,失去了远大志向。如果子孙不如我,那我留钱做什么?愚蠢的人手中有了钱,不仅不思进取,还会去做坏事。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52岁时才有了一个儿子。虽晚年得子,但家教甚严,从不溺爱。 73岁时,病危的他把儿子叫到床前,说想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父命难违,时年21岁的儿子只得勉强答应。可他从未做过馒头,请教了邻家大娘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了馒头,喜滋滋地送到父亲床前,谁知父亲早已断气。案头上有张信笺,上面写着父亲的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无独有偶,民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这样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他的这句话,激励着当时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青年志士,努力奋斗,坚持不懈,走向成功,不辱门风。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时至今日,也依然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人们的思维走向,成为许多人为人处世之标准。
四:名人家训小故事100字
鲁迅非常珍惜时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帮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所以时间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五:写一篇关于自已家风家训的故事
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们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一定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与我们合住,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小区里传为佳话。爸爸是山东人,不喜欢甜食,但对外婆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装作很爱吃的样子。妈妈现在还经常讲起外婆给爸爸吃桂圆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见丈母娘,外婆按绍兴习俗给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圆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为爸爸喜欢吃,以后经常给他做,一吃就是两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话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有时会因为小事争吵起来,爸爸妈妈总是耐心劝说,从不顶撞他们,即使有时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没有丝毫责怪他们的意思。爸爸总是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爸爸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把它作为我们的家风家训,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还要把这几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让他们和我一样,大家共同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六:讲一讲古今中外家风家训故事,
请参考wenku.baidu.com/...ebwBKO
七:我的家风家训小故事,家风家训60字以内,背景故事200字左右 70分
家风家训:每个家有不同的家训家风。良好的家训家风,能使人积极向上,走上成功;不良的
家训家风,会使人误入歧途,坠入深渊。诚实守信是我家的家训,它一直伴着我成长。
背景故事:三年级时,我认识了一个名叫小方的人。他的爸爸妈妈从不管他,他就经常长时间
游戏,不爱学习。有一天放学,他让我去他家玩游戏,我禁不起诱惑,就和他去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回家。一到家,妈妈就劈头盖脸地问我:“你去哪儿了?这么晚才到家?”妈妈凶得像只
豹子,脸色很是难看。我吞吞吐吐地说:“我在学校写作业,写完才回来。”妈妈听了气不打一处来喊道:“胡说!我去过你的班级,早就没人了,你还在写作业?你到底去哪啦?别以为我不知道!快说!”爸爸见着情况不妙忙过来把我拉到房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我们不是常对你说嘛,做人要诚实,你怎么能撒谎呢?你是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听了爸爸这番话,我使劲地点了点头向爸爸说了放学后去同学家玩游戏的过程,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撒谎准时回家。几个月后的一次数学考试,考卷发下来了,我一看成绩是98分,心里挺高兴,可仔细一查,发现填空题有两空错了,老师没有发现。这样一来,我的真实成绩只有
94分。上课时,我进行着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到底是去找老师改过来?还是不去呢?令
我左右为难。这时,我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爸爸曾对我说的那句话“做人要诚实”
。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找老师改了分数。老师表扬了我,我很开心,因为我做到了诚实。
爸爸的那番话令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它时刻提醒着我做人要诚实。做人诚实就是我
的家训家风,它一直伴着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