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一: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差别

一些经济学家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些贸易战略理论,成为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战略的依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进口替代战略理论和出口导向战略理论,这两种战略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起飞阶段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与运用,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的飞跃,从而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因此,通过对这两种战略理论的比较研究,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教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1 进口替代战略1.1 进口替代战略的提出进口替代是指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替代从国外进口的工业制成品,这一战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现进口替代。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如食品、服装、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工业等,以求用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1.2 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限制条件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需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关税保护,即对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对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第二,进口配额,即限制各类商品的进口数量,以减少非必需品的进口,并保证国家扶植的工业企业能够得到进口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第三,使本国货币升值,以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其中关税和配额是进口替代战略中最重要的保护措施。实施进口替代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族工业中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独立发展经济的能力,能够减少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一些专门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力也培养出来了,政府部门从中也获得了管理经济的经验和知识,因此许多拉美、南亚、中欧国家选择了进口替代战略,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发展目标。但是这一战略对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有限的,因为它并不能完全消除对外的依赖性,它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它只是改变了进口商品的结构,从成品进口改为进口国内不具备的原料、技术专利、机器设备、中间产品与资本等。当发展中国家用高关税保护民族工业时,发达国家也用各种措施破坏或打破关税保护,抵制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所以进口替代战略常常出现无能为力的状态,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许多缺陷。一些学者在研究中认为,进口替代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它违背了比较利益原则。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口替代战略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1970年,利特尔等人考察了巴西、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工业化发展经验后认为,进口替代战略严重降低了经济效率、抑制出口、加剧失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因此,实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国家和地区就开始转向更加开放的贸易战略,特别是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进口替代工业化过渡后,采取了不遗余力的出口导向战略。2 出口导向战略2.1 出口导向战......余下全文>>

二:进口替代战略的介绍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本国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本国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又称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是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一般做法是国家通过给予税收、投资和销售等方面的优惠待遇,鼓励外国私人资本在本国设立合资或合作方式的企业;或通过来料和来件等加工贸易方式,提高工业化的水平。

三: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缺点是什么?

(一)进口替代:其主要方法是利用高额关税和数量措施来限制基本消费品的进口,同时利用高估汇率鼓励工业所需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的进口,达到扶持本国新兴工业发展的目的,实现基本消费品的进口替代。(1) 优点:①奠定一国初步工业基础;②发挥本国资源等方面优势;③保证把外汇用在最关键地方。(2) 缺点:①阻碍出口发展,导致国际收支恶化;②忽视非进口替代部门的发展;③排斥竞争,降低经济整体效率。(二) 出口导向:其主要特征是逐步向均衡汇率靠拢,有的还实行低估汇率,鼓励出口;取消数量限制措施。(1) 优点:①有利于比较利益的获得;②引进竞争机制;③促进出口发展;④适应国际贸易规范。(2) 缺点:①易出现外汇收支不平衡;②对外依赖性较大。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选择保护贸易政策的原因  在工业经济时代,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主要依靠农业,民族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结构呈现出单一化、畸形化的特征。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则获得了较充分地发展,国内市场日趋饱和,急需向海外扩张其原料和销售市场。于是,发达国家大力提倡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在原则上要求国际贸易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因此,发达国家可以将其工业制成品销往广大的落后国家,以实现其经济扩张;而落后国家只能生产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经济结构无法得到改善和提升,经济发展将始终停留在落后的水平上。在这种不对称的经济发展要求下,发达国家往往会倚仗强势,大力推行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剥削和掠夺落后国家的经济资源,摧残和扼杀其新兴工业。在这种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独立和发展利益将无法得到根本的保障。面对特殊的历史背景,发展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保护民族工业的思路和口号。保护贸易政策的提出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成为其在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中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本国民族工业进行保护,民族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获得了一定的空间。生产力水平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四: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条件

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需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关税保护,即对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对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第二,进口配额,即限制各类商品的进口数量,以减少非必需品的进口,并保证国家扶植的工业企业能够得到进口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第三,使本国货币升值,以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其中关税和配额是进口替代战略中最重要的保护措施。与出口比较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拥护者必定会问:那你们又如何解释东亚“四小龙”在制成品出口增长带动下出现的经济奇迹,那是特殊时期、特别的国家和地区出现的特殊现象,不能照搬到一切国家、一切地区。一个最明显的事实时:在同样的人均生产水平上,一个国家越小,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势必越高。象德国那样大小的国家,其整个对外贸易占GDP的比例在50%以上,但是对欧盟国家的贸易却占了整个对外贸易额的50%多。这样,如果以欧盟为单位计算欧盟对非欧盟的贸易占整个欧盟的GDP的比例时,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就会降到只有20%多。这个事实说明,一个国家越小,经济上的对外依存度就越高,其经济就越是外向型,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就越是有效率。但是这个事实也反过来,“东亚四小龙”这样小的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出口带动完成经济发展,整个中国却不一定能靠同样的作法实现高速经济发展。实际上,一个国家越大,其完成工业化时的内向性程度就越大。英国进行产业革命时经济的外向型程度,比美国19世纪末超过英国时经济的外向型程度要高,其原因首先在于美国比英国大得多。美国仍是发达国家中对外贸易依存度最低的国家之一,近20年来美国对外贸易额占GDP的比率大大提高,但是现在这个比率也只在25%左右(中国将接近50%)。更重要的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能成功地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了战后最初几十年特殊的国际经济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西方国家达成了使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共识,各国彼此大大降低贸易壁垒。这种贸易自由化的政策冲击使国际贸易急剧增长,其增长速度在25年中大大快于世界经济的增长率。8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又普遍实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整个世界经济的总需求是相对充足的。在这种国际环境下,落后国家增加出口比较容易,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相对于进口替代战略就有了相当大的优势。那时没有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中,确实有一些是作了蠢事而丧失了时机。时过境迁,国际经济环境已经与那时大为不同了。现在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已经相当低,更没有多少削减的余地,削减贸易壁垒的锋芒指向的是发展中国家。西方各经济大国都被严重的财政和社会开支赤字所困,又害怕引起通货膨胀,从而不敢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扩大总需求。这两点都使发展中国家不再有很容易地急剧增加出口的国际环境。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已经陷入危机,这其实是东亚金融危机发生的最深层原因。与出口导向战略相比,现在实行进口替代的好处肯定比过去大得多。而象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本来就没有多大可能靠出口导向完成经济发展。何况不能在中国替代进口的产品不可能有什么出口竞争力,这意味着一定程度的进口替代甚至是出口导向增长的前提。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及时转向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才是冒傻气。

五:什么叫进口替代、出口导向战略

(一)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又称“内向发展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就是从经济上独立自主的目的出发,减少或者完全消除该种商品的进口,国内市场完全由锭国生产者供应的战略。由于实施该战略必须伴以贸易保护政策,因而不利于促进本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技术进步,更不利于产品的出口。时间过长,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也称出口替代战略。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出口导向战略着眼于出口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然后组织产品出口,以代替原先的初级产品的出口。

六:进口替代工业化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

进口替代:进口替代是指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进口替代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出口替代战略又称出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或出口导向工业化政策,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政策。

七:出口导向战略、进口替代战略与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有怎样的联系 5分

出口导向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是两种不同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出口导向战略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八: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缺点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应如何选择其贸易政策?

实施进口替代的国家地区进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又称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是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一般做法是国家通过给予税收、投资和销售等方面的优惠待遇,鼓励外国私人资本在国内设立合资或合作方式的企业;或通过来料和来件等加工贸易方式,提高工业化的水平。为使国内替代产业得以发展,就要使用提高关税、实行数量限制、外汇管制等手段,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以使国内受进口竞争的工业在少竞争、无竞争的条件下发育成长。 目录 [隐藏]1 概述2 限制条件3 主要缺陷4 实际影响5 发展导向6 相关词条7 参考资料进口替代-概述 进口替代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进口替代进口替代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现进口替代。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如食品、服装、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工业等,以求用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进口替代-限制条件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需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主要包括3个方面:进口替代第一,关税保护,即对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对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第二,进口配额,即限制各类商品的进口数量,以减少非必需品的进口,并保证国家扶植的工业企业能够得到进口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第三,使本国货币升值,以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其中关税和配额是进口替代战略中最重要的保护措施。进口替代-主要缺陷 进口替代政策必然是以牺牲国内消费者为代价,而且由于其降低了该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程度,造成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产品质量差,竞争能力不够。因此,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轻工业的发展,工业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这只是短期现象,并不能长期保持。这就迫使它们不得不进行调整,甚至加以放弃,转而实行出口替代工业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推行这一政策的拉美发展中国家进一步积极推行,新独立的许多亚非发展中国家也先后把进口替代作为工业化的途径,一度出现进口替代的高潮。推行这一政策,首先要正确选定作为替代对象的工业品种类,即决定哪些工业作为进口替代工业。一般是选择哪些国内市场虽有需求却经不起外国竞争的工业,然后通过保护措施使这些国内进口竞争工业变为进口替代工业,以加快工业进程。 进口替代-实际影响 实施进口替代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族工业中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独立发展经济的能力,能够进口替代减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一些专门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力也培养出来了,政府部门从中......余下全文>>

九:进口代替战略的基本观点与理论依据

进口代替战略(Import substitution strategy),又称“内向发展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本国制成品生产,用本国产品代替原先进口的商品,以带动其它经济部门发展的战略。由于实施该战略必须伴以贸易保护政策,因而不利于促进本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技术进步,更不利于产品的出口。时间过长,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口替代战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现进口替代。

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如食品、服装、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工业等,以求用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

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十:我国早期的贸易发展战略是出口导向还是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初期起的发展战略是出口导向战略。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