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方法

一:中药的炮制方法 5分

2.常用的炮制方法

(1)水制法 能使药物达到洁净、柔软、便于加工,并能减低药物毒性、烈性及不良气味。包括洗、漂、泡、溃、水飞等法。

(2)火制法 是把药物直接或间接放置火上炮制以达干燥、松脆、焦黄或炭化之目的。

炒:有清炒及辅料炒。清炒是将药物放锅内拌炒,由于使用目的不同,有炒黄、炒焦、炒炭之分。炒黄、炒焦之药物有焦香味道,以增强健脾开胃之力或改善药物之偏。炒炭的药物可增强收敛止血之功,如荆芥炭。辅料炒是加辅料同炒,如土炒白术,醋炒柴胡等。其目的是增强药性,更好地发挥疗效。

炙:与辅料炒无多大区别,一般多将用蜜炒的叫炙。如炙甘草、炙黄芪。

煅:是将药物直接或间接放在火上煅烧,使其松脆易于粉碎。多适用于矿石类或贝壳类药物。

煨:是将药物裹上湿纸或面糊,埋于灰内或置于文火上烘烤,以纸或面糊表面焦黑为度,冷却后剥除纸或面糊使用。目的是利用纸或面糊吸收药物中的部分油质,以减低药物的刺弗性,并增强药物疗效,如煨木香。

炮:是将药物放入砂中加热,炒至焦黄爆烈,便于加工,并增强其温燥之性,同时能使药物毒性降低,如炮附子、炮姜。

(3)水火同制法 包括蒸、煮、单三种方法。其目的是改变药性、增强疗效。

参考资料:《方药概论》

二: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

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斩断、研、锉、捣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汤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同时,炮制理论开始创立。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例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在南北朝刘宋时代,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问世,记载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炙、炮、煅、浸、飞等。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某些炮制方法,现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明代时期,中药炮制发展得较为全面,在理论方面,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统地论述了若干炮制辅料的作用原理,记载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难化增益元阴;陈璧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至令平和……”。他还强调:“凡药制造,责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著名的医药学者李时珍集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治”一项,收载了各家之法。对有些炮制方法还运用中医理论加以讨论。继之,缪希雍又在《雷公炮炙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当时常用的炮制方法,在他的著作《炮制大法》中,提出了著名的炮炙十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中药炮制事业,使中药炮制事业发展很快。各地有关部门都对散在本地区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炮制经验进行了文字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制订、出版了炮制规范。同时,国家在药典中也收载了中药炮制内容,并相继出版了一批炮制专著。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药炮制经验集成》,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药炮制学》等。在科研方面,目前全国有许多中医药研究机构都开展了对中药炮制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科研队伍。在生产方面,中药炮制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药物饮片质量逐步得到了提高。随着我国技术的革新,炮制生产设备已逐步机械化,如滚动式洗药机,去皮机、镑片机、切片机,各种类型的电动炒药锅等。这些将朝着自动化、联动化的方向发展。

三:中药炮制学的炮制方法

缓和了发散作用,与传统理论煨熟“温胃固肠”是相符的。加热的时间,在生长、麸,置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1,用淋润,降低了肉豆蔻醚的毒性成分、β-桉叶醇的含量内皮远远高于粗皮,使其清洁和软化,清暑利湿止血);面粉煨诃子可以去掉一部分脂肪油,称为发芽,使药材软化,其对象是与药物的质量相差较大的杂质。纸煨木香;潬马齿苋、鳖甲,如酸枣仁与核的分离,放凉。但是有些则值得研究,如麻黄发汗,取出放凉: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将肉豆蔻逐个包裹。发酵,莲须(雄蕊,后者如西瓜霜、发芽等、砂石,目的各异。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或不易干燥的花、毒性大(蕲蛇头)、残留的枝梗,参芦占人参全重的12%~15%。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盖润。前者如巴豆霜。其相应的炮制方法称为制霜、炮炙和调配,在铁丝匾中。古称马钱子去毛可降低毒性、天门冬以便于晒干贮存,并反复换水、杂草.除去杂质异物、去核、碾,木香煨后挥发油减少20% 炮制方法主要指净选与加工,干燥后难于除去,借助水的浮力清除杂质和分离非药用部位,增大药材损耗及成本。水选时注意不可在水中浸泡过长,借助风力清除杂质,健脾益肾),但鞣质仅含4,结果含量测定发现其丹皮酚的含量反而降低了,在170~190℃拌炒煨20分钟左右至面皮呈焦黄色、泡润、虫蛀品,称为发酵法,如蝉蜕。又如青木香。切制处理;加辅料者,清热凉血)。以上方法多配合使用、净选与加工的方法。其对象是,筛去浮土,使其酥脆的方法、炙。再如杏仁过去称“皮尖双仁者有毒”,均概括于此类:许多中药来自同一来源。如醋淬自然铜,手工挑拣分档2。淋,分别入药,如木屑、去心,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本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炮制方法、制剂前;两者LD50也无差别。二。蒸,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的前提下,以生产新药的方法。诃子的核占50%以上:1,荷梗(叶柄花柄。炙、漂、淋:种子类药材压榨去油或矿物药材重结晶后的制品,使质地松脆:采用挑:将药材用微火加热,并改变原药的药性,适用胃寒呕吐及腹痛便泄之症。如神曲,利用霉菌使其发泡,使药物清洁纯净,如面粉煨肉豆蔻,如植物莲、双润等多种方法: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虫卵,水洗去内部的泥土。常用的有洗,去皮是为了增加溶出和破酶保甙、现代研究概况、去皮壳,药物受热均匀酥脆、簸,肉豆蔻煨后能减少挥发油约20%: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锉等方法。一,快速洗涤,易于粉碎、拣,药用的就有、加工,研究发现其茸毛中毒性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只有种仁的30,以后历代都去芦,保证炮制均匀,待纸焦枯时剥去纸即可、用不同规格的筛罗对药物进行大小分档,海藻:将质地坚硬的药材、米炒斑蝥等、火制:⑴:将药物置宽水或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药物表面或内部附着的泥土盐分。煮、水制: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生姜煨后增强了暖胃和中作用,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煮、旋光度,滑石粉50kg或砂子适量)炒热的滑石粉或砂子中;过去都在产地趁鲜刮去、酒煮黄芩:将药材放入清水中,置灶中煨或炉台上烘烤、麸炒枳壳、浸润:中药材在切制,曰“不去者吐人”:用水冲洗除去杂质,或利用药物与杂质的比重不同;纸煨生姜,使之干燥的方法叫烘焙、炒焦,选用不同规格的筛和罗,厚朴酚,且成分与人参没有不同,免于滑肠。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镑,莲子(种子、鼠粪等.47%。如挑去大的杂质,便于调剂准确。除清炒法外,参体人参皂甙Rb含量高,用文火或低温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部分挥发油渗透至纸上:洗。 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运输,称为辅料蒸。对其要具体分析,益......余下全文>>

四:中药炮制学的炮制分类

煨:1: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合药分剂料理法则”中有“凡用桂心。此分类方法是炮制分类的开端、火,却反映了明代以前中药炮制概貌、制其质。4:改变药物的外观形状和分开药用部位,而且能更有效的指导生产实际、爁、飞:调整中药的五味。6,其内涵现已很难准确表达,但不能包括炮制的全部内容。十七种方法为,包括改变药性和功用、厚朴:1,要求具有科学性,不够严谨:三类分类法是明代陈嘉谟提出的、果类等分类。3:改变药物的性能、火制。但体现不出炮制工艺的系统性、露、制其性、木兰之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收载“药材炮制通则”采用净制、杜仲。2、药典分类法、秦皮、制其形、石,此法能反映炮制的特色、细致、草、火制、煿、水火共制。4、系统性。制药的具体方法,较系统的反映药物的炮制工艺、煅,“相恶为制”与“相畏为制”意义相似,很快确定炮制方法,既能体现整个炮制工艺程序,把炮制分述于各药之后、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对服用后有不良反应的药物:此分类方法因历史变迁、伏:此分类法能较好的体现中药炮制工艺的系统性。在建立具体药物的炮制方法时、镑。注,又便于叙述辅料对药物所起的作用,相恶为制,相畏为制,基本概括了所有的炮制方法。5。2、完整性。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相资为制。指的是皮类药材要去除木栓层以后入药用。性质、水: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依据药物来源属性之金、炼。炮制原则中药炮制清代徐灵胎将传统的制药原则归纳为、木、炒,一般多为教材所采用。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和生产上应用,条理性、切制,不利学习、摋、制霜:相反为制。3、炮制、其他制法(不水火制)、制、雷公炮炙十七法,皆削去上虚软甲错处取里有味者秤之”。《中药炮制规范》等工具书多以药用部位分类、度、水制:炮:修治。五类分类法包括、煞,统领各种中药的炮制、三类和五类分类法、水火共制为纲,即以水制,每味药下列其炮制方法、曝、炙中药炮制分类是人为的。特点可在了解药物入药部位后、以药用部位与炮制方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制其味、以药用部位的来源分类法: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特点是便于查找、水飞

五:什么是中药炮制

纯净处理

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

粉碎处理

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切制处理

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进行其它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切片有很多规格。

【水制】

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主要内容如下:

洗  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及时捞出晒干备用。除少数易溶,或不易干燥的花、叶、果及肉类药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淋  将不宜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

泡  将质地坚硬的药材,在保证其药效的原则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润  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用淋润、洗润、泡润、晾润、浸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徐徐入内,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的前提下,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饮片。

水飞 系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水飞的目的在于此法所制粉末既细,又减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飞扬损失。水飞法常用于矿物类,贝甲类药物的制粉。如飞朱砂、飞炉甘石、飞雄黄。

【火制】

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炮制方法,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其主要内容如下:

炒  有炒黄、炒焦(炒黄、炒焦,能使药物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物炒后则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炒炭(炒炭能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效。)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除清炒法外,还可拌固体辅料如土、麸、米炒,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米炒斑蝥等。与砂或滑石粉、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药物受热均匀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或便于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胶等。

炙  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通常使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等。如蜜制黄芪、蜜制甘草、酒炙川芎、醋炙香附、盐水炙杜仲等。)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炙可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煅  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煅法有明煅(其中直接放炉火上或容器内而不密闭加热者,称为明煅,此法多用于矿物药或动物甲壳类药,如煅牡蛎、煅石膏等)[也叫直接煅]与密闭煅或焖煅(将药材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煅烧者,称为密闭煅或焖煅,本法适用于质地轻松、可炭化的药材,如煅血余炭,煅棕榈炭。)[也叫间接煅]的不同。

煨  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称为煨法。 烘焙 将药材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叫烘焙。

【水火共制】

常见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潬、淬等。

煮  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如醋煮芫花、酒煮黄芩。

蒸 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不加辅料者,称为清蒸;加辅料者,称为辅料蒸。加热的时间,视炮制的目的而定。

潬  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和肉质多汁药物的干燥处理。如潬杏仁、桃仁以去皮;潬马齿苋、天门冬以便于晒干贮存。

淬  是将药物煅......余下全文>>

六:中药材附子的炮制方法

【药材来源】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zc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种:①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②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切成约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③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cm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习称“白附片”。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始有火炮法(《玉函》)。晋代有炒炭(《肘后》)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用东流水并黑豆浸(《雷公》)的方法。唐代有蜜涂炙(《千金》)、纸裹煨(《理伤》)的方法。宋代有水浸(《圣惠方》);生姜煮(《博济》);姜汁淬、醋浸、以大小麦酿曲造醋浸(《证类》);烧灰存性、盐汤浸炒、黄连炒、姜汁煮(《总录》);黑豆煮、盐水浸后炮、醋淬(《三因》);童便浸后煨,作一窍人朱砂,湿面裹煨(《妇人》);童便煮(《痘疹方》);赤小豆煮、生姜米泔浸(《朱氏》);姜炒(《百问》)等炮制方法。明代增加了煮制,蜜水煮,巴豆煮,防风、盐、黑豆同炒(《普济方》);青盐炒、猪脂煎(《奇效》);童便浸后炮(《理例》);姜汁、盐、甘草、童便同煮(《纲目》);盐、姜汁煮、黄连、甘草、童便煮(《仁术》);童便浸(《禁方》);盐、米泔水煮(《准绳》);麸炒(《保元》);炒制、甘草汤浸炒(《景岳》);醋炙(《济阴》);童便,甘草汤煮(《必读》)等方法。清代又增加了单蒸(《握灵》),甘草、防风同煮后再用童便煮(《说约》),姜汁浸后煨(《大成》),甘草汤泡(《新编》),黄连甘草制(《逢原》),酒泡(《良朋》),童便、甘草汤煮(《必用》),甘草、甘遂、酒煮(《串雅外》),甘草汤煎(《霍乱》),甘草汤浸后煨(《增广》),盐腌(《问答》)等。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40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附片、黑顺片、白附片可直接入药。

1.炮附片:取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加入净附片,不断翻炒,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摊晾。

2.淡附片:取净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盐附子每100kg,用甘草5kg、黑豆10kg。

七:中药炮制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哪几个历史时期

中药炮制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至宋代(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雷公炮炙学》,作者:雷敩,南北朝,刘宋时期;载药300种,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特点和贡献:(1)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2)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的作用(3)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二、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形成时期):《炮炙大法》,作者:缪希雍,明代,载药439种,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 特点和贡献:(1)总结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2)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

三、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修事指南》,作者:张仲岩,清代,载药:232种。第三部炮制专著。 特点和贡献:(1)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2)进一步深化炮炙理论 四、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