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言的著作

一:急求尔雅通识课中华诗词之美考试答案!

1D,2D,3C,4A,5C,6D,7D,8B,9C,10A,11D,12C,13A.14C,15B,16A,17D,18A,19A,20C,

21C,22B,23A,24B,25A,26A,27D,28B

二:词人张惠言资料及代表作.

张惠言(1761~1802) 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卒于仁宗嘉庆七年,年四十二岁。少受易,即通大义。年十四,为童子师。嘉庆四年(公元一七九九年)进士,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六年,散馆,奉旨以部属用,朱珪奏改翰林院编修。卒于官。惠言貌清癯,须眉作青绀色。少为词赋,尝拟扬雄、司马相如之文;及壮,又学韩、欧。其学深于易、礼。又工篆书。著有《茗柯文》五卷,词一卷及阐发易义之书九种,礼书二种,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张惠言早岁治经学,工骈文辞赋。后受桐城派刘大□弟子王灼、钱伯□的影响,与同里恽敬共治唐、宋古文,欲合骈、散文之长以自鸣,开创阳湖派。《送钱鲁斯序》和《古稿自序》,都曾自道其为文本末。后来文学韩愈、欧阳修,"不遁于虚无,不溺于华藻,不伤于支"(阮元《茗柯文编序》)。所作如《游黄山赋》、《赁舂赋》、《邓石如篆势赋》、《送恽子居序》、《词选序》、《上阮中丞书》等,或恢宏绝丽,或温润朴健,气格颇为笃茂。

张惠言又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嘉庆二年(1797),他所编的《词选》行世。《词选》选录唐、五代、宋词凡44家、116首。他有感于浙派词的题材狭窄,内容枯寂,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词作应该重视内容,"意内而言外","意在笔先","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低回要眇,以喻其致";同于"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不徒雕琢曼词而已"。从清词的发展情况来看,张惠言的词论有超越他的前人朱□尊之处。但他强调的"比兴寄托"在应用上也有片面性,如论说温庭筠、韦庄和欧阳修的一些艳词都有政治寄托,即失之于偏。

张惠言的词现存46首,数量不多而颇有佳构,如〔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五首):"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抓住暮春景色,寄寓当时感慨,写得既沉郁,又疏快,"热肠郁思,若断仍连,全自风骚变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再如〔木兰花慢〕《杨花》借杨花的形象,寓作者怀才不遇、自伤飘泊的感喟,婉曲沉挚。在〔风流子〕《出关见桃花》中,作者所见之处是"地尽寒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迭障东还"的榆关之外,却有一树桃花"向人独笑",然而"经他风雨,能几多番?"从中也寄托作者飘零沦落之感。此外,如〔木兰花慢〕《游丝同舍弟翰风作》、〔玉楼春〕"一春长放秋千静"、〔贺新郎〕"柳絮飞无力"等阕都写得委婉盘旋而能微言寄讽,体现出常州词派论"比兴寄托"、"意内言外"的主旨。

张惠言《词选》辑录虽偏苛严,评词也有穿凿附会和疏于考订的失误。但对历代词人的评论,较之浙派词人的论断,显得比较公允恰当。他自己所写的词,笔调较浙派厚重,但也不免有缺乏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用意较隐晦的毛病。

著有《茗柯文编》4卷,《茗柯词》1卷。

三:代诗歌评论著作《诗品》的作者是? a, 张惠言 b, 萧衍 c, 赵崇祚 d, 钟嵘 3

d 钟嵘

四:中华诗词之美作业QAQ求大神指点!!

耐心等待,答案稍后奉上

DDACB

CDBBDCDAAD

CCCDC

ABDCC

DABDD

对 对 对 对 对 对 对 错 对 错 错 错

五:谁知道关于老常州的历史啊???急 10分

常州词派崛起于清中叶的乾隆、嘉庆之交,是一个颇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平心而论,该词派的创始人张惠言,并非士林领袖,文坛宗主,不过是一介穷儒,终生衣食不给,何以有开宗立派的号召力?其于嘉庆二年编成的《词选》一书.不过是课徒授词的晋及读本,何以竟迅速不胫而走,流行于大江南北?其论词之文《词选序》一篇,立论虽高,但偏执固陋之处十分明显,何以能弃冕词坛,“意内言外”之说居然被后人尊为“词教”?这一切,绝非仅依张惠言一人之力所能致,也不可归于纯出偶然。

种籽能够蘖集,以至爪瓞连绵,端赖于特定时代的文化土壤和精神气候。从这一认识出发,本文拟从乾嘉以还历史转变时期的文人心态、学术思潮、文学批评走向等方面.探讨清代这一最大词派生成的文化动因。

常州词派与寒士心态

文学作为一个时代的折光,往往是通过文学创作主体—文人的心态而得以显现的。一F3某个文学流派真正适应了特定时代文人的共同心理和情感需求时,它使获得了生成条件,具有了存在价值。布衣文人张惠言在《词选序》这篇开宗明义的词学论文中,明确提出了一个关于词的创作的主题模式:“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诽不能自言之情”。他在对《词选》中所选部分唐宋词进行词旨设释时,又把这一主题模式的具体内涵规定为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方面,即“感士不遇”与“忠爱之忱”。在这里,实则透露了“贤人君子”即“士”是常州词派的社会文化基础,并昭示了“士”这一阶层在彼时的政治文化心态。

常州地处江苏的长江、太湖附近,是产生“士”的阶层的文化沃土。此地为明清时期的“八邑名都”(常州有八个属县》,号称“中吴要辅”.地域文化的渊源,可上溯到春秋时延陵(常州古称)季子“让国”和“观乐”的美谈。“延陵世泽,让国家风”,象征着儒家以德为本、美善相兼的悠久传统,也成为常州一地士人不可移易的精神支柱。对儒家传统的崇仰和追求,作为七人的」引司信仰.通过家传、师承、办学、交游、科第等种种途径,把士人集结成一股

不齐轻视的社会文化力量。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谈论乾嘉时期儒学与士风的情形,实以常州最为典型;而他所述“寒士素惯淡泊,故得与世无竟,而终其身于学”,“寒士”这一称呼,正切合这个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特征。龚自珍还特别注意到常州士人的地域性群落分布.有《常州高才篇送丁若士》诗专咏其盛,谓“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洲)匹祷”;他在诗中盛赞的常州士人张琦(字翰风.张惠言弟.与其兄共编《词选》)、丁履恒(若士)、李兆洛〔申臀)、陆继格(祁生)等,都属于常州词派骨干.他们几乎都是由“寒士”而成为乾嘉“名士”的。

由常州之地域环境和文化传统孵化而成的这个“士”的阶层,在乾嘉之交面临着怎样一种生存处境和政治状况呢?当时敏感的学者已觉察到“殆将有变”这一时代征兆口。作为黑暗腐败的封建政治的直接受害者,一方面,他们生活景况极其惨淡.有的甚至挣扎于死亡线上。张惠言三世寒素,祖父张金第‘旧常不得再食,冬无絮,夏无帐,食以糠双为粥’,既;父张蜻宾因贫病交加中道即逝托;张惠言本人幼时常常“不食而寝”,以至“卧不能起”.其母因生活

所逼曾试图自尽姜。如此遭际在当时士人中绝非个别,张惠言自称“盖吾所交多贫贱之士啼,他的好友黄景仁、钱季重、庄达甫、董超然等,大抵“德博而居隘,志昌而遇赛哑。然而,他们仍坚守着“士为四民之首”的传统信念,一心向学;有人劝以弃学从商,他们却答曰“吾家十数世食贫矣,然皆习儒.禁祖业不可自吾子始1'嗽并且强自振拔、礁砺志节,谓“天之霜雪,一也;凡卉得之以杀,而松柏得之以坚。士之处贫贱.乌可一概而道哉宁’嗡但在严酷的现

实面前,他们也不......余下全文>>

六:中华诗词之美作业

C 三不朽 立德立言立功

C 张惠言,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

D 鹊踏枝是词牌名,即《蝶恋花》,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C

C 《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本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

C

B

C

D

C

B

D

C

C

A

七:“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是谁的词?

张惠言《水调歌头》第一首(东风无一事)的解读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唯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澈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更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答案补充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东风没有一个理由,没有说一句话,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它就使得宇宙的春天开满了鲜花。妆,就好比我们说的女子化妆,是点缀出来的,妆点出来的,无理由的,无目的的。上天的好生之德,才会有如此表现。“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写的是如此美丽,里面蕴涵了许多精微的义理

八:如何快速成为垂直领域的“专家”

想一下你在擅长的领域成为过专家吗?

1).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研究或特长的人。 南朝 梁 沉约 《到著作省表》:“臣艺不博古,学谢专家。” 清 薛福成《应诏陈言疏》:“ 中国 则不然,凡百工技艺,视为鄙事,聪明之士不肯留意於其间,此所以少专家也。” 柯岩 《船长》:“这可是国际港口,面对的都是专家,一张嘴就知道你有多少斤两。”

(2).指学术上的某一家。《清史稿·儒林传序》:“后如 孔广森 之於 公羊 《春秋》, 张惠言 之於 孟 虞 《易》说……皆专家孤学也。”

快速成长为专家不仅要勤奋,还要有天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啊。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