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生思想工作札记
一、基本情况
薛若凡,汉族,男,7岁,有一个龙凤胎的姐姐,属于单亲家庭,跟着爸爸一起生活,这孩子聪明好动,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一声不吭,埋头做小动作,字写得龙飞凤舞,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不完成作业。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不热爱学习。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家长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其父亲整天忙于工作,从小没了妈妈,跟着爸爸生活,父亲对其比较宠爱,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父亲总是有求必应。一味地迁就、满足,要啥给啥,也许是想弥补孩子缺失的母爱。
2、教育方法的粗暴。虽然父亲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但对他的学习期望不是很高。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学习上不用操心。因此,他们对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重视,孩子作业乱,字不工整,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字就写得不好,孩子写不好也是情理之中,和家长沟通交流成效不大。
三、辅导措施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
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
”
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班主任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首先,找家长谈心,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交谈中向家长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不要一味地包办,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其次,要求家长平时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心理,帮他解决遇到的问题,但有些事情家长是不能代劳的,比如帮孩子写作业,家长要认识到自己教育方法上的错误,教育他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能依靠大人。
2、挖掘“闪光点”,促进转化。我发现薛若凡虽然经常犯错误,
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的,没事的时候喜欢看书,上课认真听讲时也会积极发言,活动中乐于表现自己……所以我们可以发掘他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再教育。
二:学生为什么不记笔记了?
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我们的学生不记笔记了。开始我还以为是少数后进生不记笔记(有个别学生甚至啥都不带),后来我仔细观察,几乎没有学生记笔记。学习好一些的学生,也不过是在教材上勾勾画画罢了。学生不记笔记,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我的记忆中,从中学开始,学生就把笔记视为宝贝了。后来我经历了中专、大专(夜大学)、本科(函授)、研究生课程班等,笔记都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笔记是教师教学的精华、重点,更是考试的重要帮手。一本完整的课堂笔记在手,对付考试心里就有了底。学习认真的同学在课余时间要专门整理课堂笔记。有时因故缺课后,最要紧的是赶快补笔记。要补笔记,就要先问同学借笔记。每次借笔记,内心都要踌躇一番,谁的笔记全,能不能张口,对方会不会变着法子拒绝等,都是要经过反复考虑的。一旦借来了笔记,真是从内心里感激对方,连夜抄完,送还时还一个劲地千恩万谢,因为那可是人家的劳动结晶,轻慢不得啊!现在的学生为什么不记笔记?是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学习革命的要求?我想都不是。“存在即合理”是黑格尔的经典哲学理论观点。既然学生不记笔记是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必然也有其“合理性”。根据我的观察与分析,学生不记笔记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笔记与考试内容已经没有什么关系。凡是熟悉职业教育的都知道,职业学校对考核学生的难度可谓一降再降,几乎没有什么标准可言了。20世纪80年代职业教育的生源和质量已经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职业学校的教师也从碰壁、不理解、抱怨逐步过渡到目前的没有标准的状态。过去,教师在考试前透漏考试内容是违反纪律的行为,后来,教师及管理人员逐步发现,即使透漏了考试内容,对学生的考试也没有多大帮助,因为为数众多的学生考前不看书、不复习。有的教师坦言自己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在考试前把考卷内容告诉学生,并且明示,考试就是这些内容。即便如此,依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分,是学生的命根,既然怎样做都能保住命,谁还会记笔记呢?2.教师照本宣科,课堂笔记成为多余。在职业学校,教师备课只备教材的现象日益增多。我听过一些课,有的教师授课的内容、课堂上用的练习乃至举的例子都与教材毫无二致。经常听到教师告诉学生“这个定义在教材上第某某页,大家把它划下来。”无论是听我的众多老师讲课还是自己多年来讲过的多门课程,在讲到基本概念、定义的时候,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决不肯轻易地就采用教材上的说法。这倒不是故弄玄虚、故作高深,而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阅读、钻研了许多同一领域的许多著作、教材,把同一问题的不同说法放在一起反复比较、琢磨,自然会有许多体会。一个概念争论几十年、几百年,说明人们的认识还没有统一,说明争论的双方、多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编教材的人只能选取其中一个观点作为“定论”告诉学生。而作为教师,则有这个义务让学生了解到,除了教材上的观点外,还有哪些有代表性的说法,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果教师只讲教材上的内容,学生自然用不着记笔记了。3.对职业教育的各种误解、误读在课堂上的反映。进入新世纪后,职业教育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固然是职业教育的福祉。但各级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的一个副作用是,各级领导都要对职业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各有各的看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倒是件好事。但遗憾的是,在我们国家,要想在各级领导中听到“各有各的看法”是没有这种可能性的。各级领导说是谈谈自己的看法,但基本观点、方向、调子,无不以职务最高的领导说的为准,绝不会走样。有位职务较高的领导说了一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他各级领导立即“谈谈自己的看法”,认为这句话说出......余下全文>>
三:观察生活笔记怎么写?
观察生活笔记是指把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记录下来,不论是山川地貌、奇异景观,还是动物、植物、趣闻场面等等。学生写观察日记时,要注意技巧,掌握方法。观察日记怎么写?下面是关于学生写观察日记的技巧和方法,供学习和参考。
一、观察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观察景物必须看清楚、看仔细,把特殊地方写具体,才会印象深刻。重点是在特点的基础上要有所侧重,有了特点和重点,景物就在脑海里了。如《宁静的月夜》就抓住了月夜宁静的特点:“……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她那圆圆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村庄、山川、田野,好象一座玉雕,庄严而美丽。”而且这篇日记重点写了月下的小河:“晚风吹来,波光粼粼,就象无数小鱼在水面追逐、跳跃。河边的沙滩上,有许多人在那里乘凉,显得十分轻松、和谐。”这篇日记因为抓住了月夜宁静的特点,突出了重点,所以读了之后印象深刻。
二、观察要有顺序,写出来才层次清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或先中间再两边。如《泡桐树》从闻到花香写到泡桐花:“……我拾起一朵,看到了紫色的泡桐花多像一个小喇叭呀!喇叭分成五瓣,里面有几根像极细的粉丝那样的细丝条。他们顶着两粒像白米饭粒那样的花蕊,这花的形状就是从外到里写的。泡桐树写得也有顺序:先写花香,再写花形,然后写树叶,最后写树干。所以这篇日记给人以清晰的感觉。
三、观察要有点有面,边看边想。不论什么景观和事物,首先要对整体、全貌有详细的了解,然后才能抓住其中一点或几点进行观察。这样写出来才形象、具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特别要注意借景抒情,山川景观、动物植物本身没有什么情,然而我们人,却因经历不同,认识、爱好有别,所以看事物也自然有了感情色彩。所以写日记要把观察时的真情实感写出来,这样的观察日记才新颖有趣。如观察日记《国庆节观焰火》一文,“突然,三颗红色的信号弹从江那边蹦了出来,紧接着蛇山和龟山同时升起了五彩缤纷的焰火有红的,有绿的,有黄的,还有紫色的……有的像菊花,有的像瓜藤,这些焰火在空中噼噼啪啪的响着,真是热闹。这些焰火散布在天上,好像眨着眼睛的星星,映照在江面,长江仿佛成了一条斑斓的彩带……”喜爱欢快之情充分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了。
写观察日记,重在观察二字上,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再掌握一定的技巧,就能写出很好的观察日记来。下面提供十篇观察日记范文,供学习、参考。
四:教师自我评价遵规守纪的相关内容
教学评价中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评价是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评价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
1、在自我评价中反思
教师在自我评价中,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的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教师在自我评价中的反思可以围绕以下5个内容进行。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进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
众所周知,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
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4)、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特别是可以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学提供极好的帮助,避免再走弯路,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2、在他人评价中反思
在充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同事及家长评价的作用。这些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他们能发现教师自我评价难以认识到的问题,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会产生......余下全文>>
五: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有什么做得不恰当的地方
教学评价中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评价是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评价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 1、在自我评价中反思 教师在自我评价中,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的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教师在自我评价中的反思可以围绕以下5个内容进行。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进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 众所周知,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 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4)、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特别是可以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学提供极好的帮助,避免再走弯路,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2、在他人评价中反思 在充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同事及家长评价的作用。这些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他们能发现教师自我评价难以认识到的问题,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他人评......余下全文>>
六:如何开展教育反思
邵世祥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二、“教学反思”思什么?
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方面是反思的重点。
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 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
反思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反思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有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教师就应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并及时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和体现了教学民主意识。还有对于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录和反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三、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一)选准反思对象
“教学反思”的主要对象有:回顾反思、记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理念;观摩反思同事的教学行为和理念,参与集体交流研讨,诊断自己或同事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反思公开发表的课堂实录(课例)意图、理念,对比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别人成果的可资借鉴之处。
(二)熟悉反思过程
反思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也有人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他......余下全文>>
七:怎样用对话的方式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信息多渠道、多元化的不断变化,面对新的形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出现了新问题,绝大多数家庭比较富裕,优越的条件造成一些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随便乱花钱吃零食,挑吃挑穿,偷懒怕累不节约;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希望强烈,为保证学生学习,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使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因此,造成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不能适应生活的节奏,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从而形成轻视劳动的思想;有的小学生以奢为荣、以侈为乐,形成了当今学生的畸形消费。
面对养成教育的新问题,沿用过去的传统教育方法,难以解决传授知识和学生品德养成之间的矛盾,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学以来我对学生进行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实践和探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基本准则。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中,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知识,升华情感,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
养成教育是一个地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形成的,是“知、情、意、行”相互、相互协调、相互助进的过程。养成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及特点,按照全面性、可行性、适用性、循序渐进性、差异性的原则因人施教,针对学生现状提出要求。如针对相互攀比的不良习气,让学生懂得勤劳俭朴是一种美德;组织趣味劳动,使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保持个人卫生,自己收拾书包和间,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重复出现的过程。因此,我结合社会,学校、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以学生的爱好和特点开展“比节约”、“比纪律”、“比记《规范》”、“比劳动”等有意义的活动活动。结合班级实际让学生收集资料, “讲一讲”, “说一说”勤劳俭朴的故事。主题班会进行“节约水和电”的辩论会,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会宣传各种优良品质的意义; 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学生捐款献爱心,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让学生从实际观察中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画面。通过“手拉手”让学生与学生对话了解农村生活的艰辛,看到自己生活的幸福,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和社区互动,老师和家长互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总之,新时期的养成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既要教育学生做勤劳、孝顺、让、感恩等传统美德的人,又要让他们成为一个有效益与竞争、开放与创新、与法制等观念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