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镇企业的四大发展模式是什么?
农村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为解决吃饭问题,从发展乡镇企业起家的中国四大经济发展模式有: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晋江模式,在参加国际合作与竞争中不断发展完善,并实现转型升级。
苏南模式是指以发展乡镇集体企业为主的地方政府推动型模式。苏南指的是无锡、苏州、常州三市所辖的12个省(市)它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共工业化,再市场的发展路径。虽然是以企业的形式发展,但在苏南地区却是以乡镇政府为主的组织。
在发展初期,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政府直接干涉企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劳动力,而且出资办企业等。这种干涉使其发展速度大大的提高,成本也降低很多,带来了企业成本的节约,同时,由政府指派有能力的人担任企业负责人,使得企业家和社会闲散资本很好的结合,打破了资本原始的积累方法。在当时有着众多优势的发展模式,在全国都有着领先发展。
这种政企结合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的变化,这种模式也越来越不被人们接受。比如集体资源实质上成为政府的资源,个人财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民营经济,基层企业家的力量得不到发展,市场活力长期受到压制。这种政企不分的发展,会抑制企业的发展,会出现一些权利纷争,家族化等问题。因此它会使企业失去竞争,没有竞争发展就会停滞。所以这种模式或许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具有推动的作用,但它并不能长久。现在的企业要求国际化,而这种模式必然会被淘汰。
1998年,随着我国进入买方市场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空隙的数量、形式和分布发生了本质变化,使在同一个空隙中生存的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竞争,苏南乡镇企业经历了第一次改制。当时的做法大多是把乡镇企业改成集体控股的企业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但这次股份合作制化以后,乡镇村的地方产权制度问题仍然存在,政企不分的弊端仍然没有根本的改观。由于设置“不可分配给个人的集体股”以及地方政府通过集体股掌握决策权等做法,地方产权制度以另外一种形式制度化和合法化了。
温州模式是指以家庭经营和发展个私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并且以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为中心。“温州模式”说到底,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它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这一点与苏南模式是相反的。
“温州模式”的最可贵之点在于,温州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这与温州的地理环境、历史和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使温州有着久远的经商传统、开放传统和手工业制造技能,而且有广泛的海外关系,因此商业文化或者说市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这种模式发展的初期,人们就是以赚小钱开始的,一些家庭经营模式日益增加,人们通过开一些小店卖小商品而积累资金,这样的经营慢慢的推动大市场的迅速发展,继而出现了一些个体,私营企业,这是与苏南地区不同的,相比而言,温州模式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温州商品已成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商品之一。
这样的发展虽有良好的势头,随着个体、私营企业的增多,发展的迅速,也会出现种种问题,例如产权问题,市场规范问题,假冒劣质产品的问题,食品类的卫生问题,纳税问题等。这些问题离我们很近,也时时发生着,所以要注意以上问题,并且要很好的解决。
珠江模式则是指乡镇集体企业加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也称为珠江模式的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大力引进为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发展外向经济。
如果说苏南模式倾向于政府发动型,温州模式倾向于私人发动型,那么珠江模式则二者兼有,所以珠江模式同时具备二者的优缺点。如果说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倾向于资金自给型(内向型),则珠江模式倾向于引进外资型(外向型)无疑,这种引进外资......余下全文>>
二:新常态下,乡镇企业怎么发展
新常态下,乡镇企业怎么发展
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聚焦招商引资,壮大工业经济。牢牢抓住工业兴镇第一要务,举全镇之力招引大项目、推进大项目、建好创业园,全力以赴壮大镇域工业经济,加快扭转全民创业园入驻企业少、增量贡献小的局面。一是大力攻坚项目引建。深入开展“激战金秋”、“收获四季”招商引资主题竞赛活动,大力开展班子带头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依托招商,按照“招大、引强、择优”原则,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带动型、税源型、本地产业特色型企业。二是全面提升承载功能。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10月底前完成新区大道绿化苗木提升,对新建厂房外墙色彩、外墙材料进行统一规范,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和整体形象。我们将吸取教训,切实加强新区大道新栽苗木管护,确保全部成活。加强园区管理,实行“一对一”、“一条龙”帮办服务,着力帮助企业解决用电、用工、生产、销售等环节存在的问题,确保年底报装容量、用电量、开票收入、入库税收完成率等指标全面回升向好,新增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数、新增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数全线达标,园区新增就业300人。三是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要更加注重节约集约发展,进一步强化亩均投资、税收贡献、土地产出等刚性约束,逐步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网络换市,引导企业盘活闲置用地、建设多层厂房,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扶持引导佳士达手套和恒世塑业发展网络销售。同时,推动标准化厂房由体量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确保年内入住率达95%以上。
二、突出建管并重,打造宜居城镇。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全县新型农村社区“五朵金花”之一、全市乡里中心建设首批试点之一的树强茗苑,确保10月20日前一期工程全面竣工,二期工程启动建设。紧紧围绕精品社区打造,高标准建设水、电、气、绿化、道路、水景、公厕等配套设施。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八位一体”要求,高标准建设乡里中心,合理规划功能区域,确保10月份竣工,11月通过验收。二是狠抓城镇功能完善。加快推进珠江路建设,确保10月底前竣工;加快推进沿街摊点向菜场路搬迁,彻底解决北京路拥堵问题;启动富强南路建设,进一步完善镇区路网。所有新建道路,管线一律入地,净化镇区空间。扎实推进污水处理“1+1”工程,确保年内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树强、大元、颜圩、向阳、金星等5个村(居)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扎实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大力实施清流入镇和镇区绿化提升工程,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高标准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三是强化村容镇貌管理。规范镇区车辆停放和摊点摆放,对轻型货车进行重点管理。深入开展镇村环境整治,全面清理镇区范围内的草垛;着力推进镇区道路两侧土地流转,统一用作绿化苗木培植,杜绝路边田、路边菜地现象;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51个自然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完善镇村垃圾中转体系,每天早上7:30之前完成镇区道路清扫、清运,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加强违章建筑巡查管控,一经发现立即拆除。
三、发展现代农业,转变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建设优质稻麦生产基地、千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万头生态商品猪生产基地,年底前再建1个50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方;依托全镇1.2万亩林地,大力发展青饲料种植、畜禽养殖等林下经济;加快江苏鲜丰桃园建设,确保年底前竣工;积极宣传推介艺术桃林观光采摘园,打响张家圩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依托我镇丰富的桃、奶牛、生猪、水产等农业资源,着力招引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助推产业提档升级。结合2014年土地确权发证和“万顷良田”、245省道沿线房屋征收工作,积极推进土地向专......余下全文>>
三: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亿万农民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实现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乡镇企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成为城乡经济市场化改革和以工哺农的先导力量,起到了其他企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我国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进中国特色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改变农村经济格局开创农民就业新路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发展的格局。1978年,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左右。到1987年,暨乡镇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乡镇企业中二、三产业产值合计增加到4854亿元,这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104%,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这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到2007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8.68%,成为支撑农村经济最坚实的支柱。乡镇企业的出现和发展革命性地开创了农民在农村就地就近就业的新路子。到2007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509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9.13%,比1978年的9.23%提高了10个百分点,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同时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继联产承包解决温饱之后,乡镇企业成为实现农村小康生活的另一把钥匙。到2007年乡镇企业支付职工工资达13700亿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收入1420元,比1978年的10.74元增加了130多倍,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8%,比1978年的8%上升了26个百分点,大大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与大工业依存补充增加社会有效供给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乡镇企业用于支农、补农、建农的资金达4012亿元,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业技术装备。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销业,实行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为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带动农业的企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同时,在农村区域和市场条件下开创了中国特色农村工业化的道路。2007年乡镇工业增加值达47800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6.5%,而在1978年这一比重只有9.95%。从企业结构看,乡镇工业主要是中小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起形成了我国大中小结合的较为合理的工业企业结构。从产业结构看,乡镇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资源开发、劳动密集型、轻型加工企业为主,城郊乡镇工业相当一部分是为国有大工业加工配套的,与国有企业形成了互为市场、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乡镇企业通过拾遗补阙成为增加社会有效供给的有生力量。目前,乡镇企业的许多产品,特别是日用消费品,已占全国相当大的比重,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占17%,机械占26%,原煤占40%,水泥占40%,食品饮料占43%,服装占80%,中小农具占95%,砖瓦占95%,繁荣了我国的城乡市场,增加了社会有效供给。同时,乡镇企业已成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军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07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680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52%;出口商品交货值30200亿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4%;实缴国家税金7200亿元,约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0%。大小企业同步推进创新合作渐成主流30年来,乡镇企业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但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内部分化和差距日益扩大,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冲破社区所有制对乡镇企业要素流动的限制,......余下全文>>
四:经济改革为什么先发展乡镇企业
(一)社队企业的历史基础,农村经济体制和整个国民经济体制的改革,乡镇企业发展所需物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资金条件、人力资源条件等诸多条件的具备,使得中国乡镇企业在8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三)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村及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四)乡镇企业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决定着,到1992年,乡镇企业发展要进入新的阶段.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在改革开放这项伟大事业中异军突起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国民经济和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0多年来,乡镇企业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开拓创新和结构调整,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乡镇企业目前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水平已经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面临的环境、条件以及自身内涵属性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乡镇企业与农业农村的天然联系没有变,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贡献没有变,仍将在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作为全国乡镇企业的联合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各位会员、理事的智慧和力量,多做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的好事、实事,切实体现出协会的价值,把协会真正办成全国乡镇企业之家.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将坚决落实国家对协会的有关要求,毫不动摇地继续高举乡镇企业这面旗帜,按照乡镇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努力在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维护市场秩序、化解贸易摩擦、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人才培养、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作用,坚定不移地服务乡镇企业大发展、大转变、大提升,助力乡镇企业迸发新活力、实现新发展,使协会真正成为乡镇企业和乡镇企业家之家.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将加快自身建设,强化服务和协调功能,引导乡镇企业加快发展和转型提升.一是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和理论探讨,及时向企业提供行业发展信息,引导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并积极带领企业拓展国际空间,争取国际话语权;二是健全行业自律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行业道德准则,大力推动行业诚信建设;三是广泛听取会员心声,及时向政府反映行业诉求,提出行业发展和立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四是教育引导全行业遵守法律、法规和行规行约,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提高服务质量,承担起社会责任;五是突出产业集群、村企互动、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大力促进乡镇企业“三农”关联型和特色优势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六是推动开展乡镇企业为“三农”服务示范创建活动,总结探索乡镇企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模式和经验,树立典型,宣传先进,营造全社会再关心、再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五:乡镇企业为什么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兴起有何意义?
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意义:乡镇企业憨崛起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机构,推动了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六:如何打造和谐的乡镇企业发展环境
现代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和谐的管理和发展理念,一个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关系;必须建立乡镇企业与自然环境和城市经济之间的和谐关系;必须建立乡镇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和谐关系.
七:乡镇企业为什么能异军突起
乡镇企业的真正转机是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次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明确指出“社队工业要有一个大发展”,规定“凡是符合经济合理原则,宜于农村加工的农副产品,要逐步由社队企业加工。城市工厂要把一部分宜于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支援设备,指导技术。对社队企业的产供销要采取各种形式,同各级国民经济计划相衔接,以保障供销渠道畅通无阻。国家对社队企业,分别不同的情况,实行低税或负税政策。”1979年7月和1981年5月,国务院又分别发出了关于发展社队企业的若干规定,阐述了发展社队企业的重大意义,并对一系列方针政策作了明确的规定。1982年到1984年,中共中央发出的三个1号文件,都对社队企业的发展问题作出了方针性规定。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了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同意将社队企业改名为乡镇企业。从此,我国乡镇企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农村也开始打破了单纯经营农业的格局。
乡镇企业是在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从诞生开始就没有计划体制的保障和束缚,完全是凭着自己灵活的机制适应市场调节和导向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它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要求一般不高。因此有利于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深受农民欢迎。再加之它有比较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规模一般较小,“般小好调头”,能及时调整经营方向,适应性较强,有较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在发展中逐步提高了自己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上个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被人们称为“异军突起”,经过“六五”期间(1981-1985)的成长,“七五”期间已经壮大成为农村发展、经济增长和出口创汇的十分重要的力量。“七五”期间,全国社会总产值的净增量中,乡镇企业占31.5%;工业产值净增量中,乡镇企业占37.3%;农村社会总产值净增量中,乡镇企业占67%;出口创汇净增量中,乡镇企业占28%。“七五”期间乡镇企业新增就业人口2200万,占新增就业人数的57.6%左右[3]。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1987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一年乡镇企业产值比重首次超过了农业产值。它标志着乡镇企业已真正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标志着我国农村发展开始由单纯的农业发展目标转换为农业发展和非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这说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农村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乡镇企业之所以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和如此重要的地位,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第一,乡镇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农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拥有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地比例关系十分紧张。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而耕地面积却在逐年减少。日益减少的耕地承载着不断膨胀的劳动力,使得人均农业资源不足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的矛盾日趋突出,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大容量的就业门路。各地的实践已证明,在农业内部无论如何开辟多种经营、无论怎样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也开发不出这种大容量的就业门路,也解决不了大量剩余的农业劳动力问题。不仅如此,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业技术装备将不断进步,技术替代劳动力的趋势将日益明显,农业容纳劳动力的数量将日渐减少,本来已经超量剩余的劳动力阵容将日渐庞大。正是在这种现状和趋势下,乡镇企业应适而生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开辟了新径的同时,也开辟了农民非农收入的新渠道;在优化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同时,也缓解了我国农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矛盾。这是农......余下全文>>
八: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对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对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并且和生产企业密切联系,逐步使乡镇企业形成功能齐全的联合企业,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九: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中乡镇政府该做什么?
李又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称“纲要”)指出:“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内地发展”。这给我国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发展?乡镇政府如何进行有力推动?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东部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中乡镇政府做过什么?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乡镇企业率先起步时,当地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起过关键性的作用。世界银行中国局经济学家威廉·伯德、世界银行国别经济局财政政策处高级经济学家艾伦·盖尔伯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乡镇企业起步与发展进行多年研究后,认为“各级地方政府(乡、镇、村,有时也包括生产队)在支持和促进中国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方面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同时还指出,“农村发展计划和工业化的努力在其他国家由于缺乏对地方政府的激励、不能保证它们的有效实施而告失败。”我们知道,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晋江模式、耿车模式等等。
十:乡镇企业全面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乡镇企业发展创新探讨
乡镇企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
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整体的发展步伐。但是,多数
乡镇企业,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
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的困难。除此,我们还应看到,乡镇企业不仅
仅经济实力较薄弱,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管理不够规范,制度不甚
健全,从根本上阻碍着大批乡镇企业的正常发展。
一、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我们在分析评判一家乡镇企业经营状况时,按照传统的习
惯,较侧重于强调该企业的某些经济指标、技术指标、固定资产、
产值利润等,不善于透过这些指标(数字)的屏障,客观地分析、
评价这家企业的内部管理状态。
在当前倡导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大趋势下,我
们较容易忽视的是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进而改革管理体制,创
新管理机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想观念的错误,并导致企业主
(或企业领导层)经营决策行为的失误呢?其关键是对乡镇企业
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就目前来看,落后地区大
多数的乡镇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即加工小作坊式企业为主。当
然,沿海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另当别论。正因为经营生产状况的
波动性和周期性,影响着乡镇企业制度管理的不稳定性,而在实
践中表现出管理的随机性和随意性。这种随机和随意都是由企
业领导层或少数人的利益所决定的。要真正维护大多数员工的
自身利益,切实规范乡镇企业的制度管理,大胆开展管理创新势
在必行。这也是转变乡镇企业增长方式、发展乡镇企业经济和解
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只有实现有效的管理创新,才能练就
企业内功,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与市场前景。
二、健全规范乡镇企业的人事分配制度是实现管理创新的
重要前提。
乡镇企业职工人数一般不过百人,但人员的结构成份却比
较复杂。不难看出,凡建厂初期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乡办企业,闲
杂的人员就会逐渐增多。乡镇干部的亲戚朋友在这些企业占位
比重较大。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原来效益较好的乡(镇)办企业,
就会效益日见滑坡。原因很简单,这些有来头、有背景的职工在
企业的“机关”呆着,企业领导很难管理,也不敢管,想搬也搬不
动,甚至会惹来更大的麻烦。不仅如此,这些特殊身份的职工,不
仅劳动态度不好,技术不行,但待遇却比普通的职工好。广大员
工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严重影响劳动的积极性,更谈不上
发挥创造性。
既然如此,应发挥乡镇组织宏观调控及审计、监察的作用。
从乡镇企业领导班子为切入口,按生产规模和销售数额的实情,
科学地确定领导班子的职位数,由此类推,客观地、明确地、定
岗、定员,直至劳动定额。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上岗,优胜
劣汰,坚决把不符合用工条件的,多余的人员调整岗位,更换岗
位,直至下岗。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制度已逐步地进入较完善的
阶段,作为乡镇企业的职工,完全可以无约束地实行淡化身份、
同工同酬。因此,实行规范的、合理的人员分配制度是企业具有
坚强执行力的重要标志,更是乡镇企业正常经营运作的有力保
证。
三、加强财务管理,制订适合乡镇企业的资金管理财务制度
1、严格按银行结算办法开设银行帐户,应该通过银行转帐
的规则予以转帐,不能超限额使用现金。
2、货款坏帐的管理。国内市场三角债很普遍,企业的兴衰更
替也很频繁,呆坏帐损失巨大。为了养活坏帐损失,可以考虑以
现金折扣方式来进行规避,应当让营销人员深刻认识到应收款
项的潜在风险,充分考虑坏帐损失,营销部门应当建立客户档
案,在订立合同时,对客户信誉进行评价,并据此确定回款条件,
缩短资金回收期限。加强应收帐款管理和......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