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近平提出的新常态 新格局 新作为怎样解读
一、新常态主要特点:
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4、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
5、中国政治呈现出新常态;
6;中国社会建设呈现出新常态。
二、新常态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经济增速虽然放缓,
实际增量依然可观。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2、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以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中国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2014年前三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GDP能耗下降等数据指出,中国经济结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4、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由于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三季度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增长60%以上。
三、九大特征
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3、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9、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四、新常态”是对中国国情的全新揭示。
这种经济上的“新常态”被专家解读为: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不要动辄进行过度干预。2014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发文称:一种“习式”的新常态已经到来。如何理解和适应这种新常态?无非八个字:“不拘常例、不违常情。”
文章指出,以前大家觉得是“常例”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奢侈消费、公款旅游、迎来送往等,无不戴上“紧箍咒”,一些官员以前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文章称,一系列反腐举措和抓大案,政风取得重大成效。用“新常态”向世界描述了中国经济的一系列新表现,包括增速变化、结构升级、动力转变,新常态派生新机遇,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平稳更多元更稳定。进入新常态后,由于总量规模大,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会降低,对世界市场的需求不会减弱。同时,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意味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这对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和健康发展都有重大的正面效应。
理论界在人民日报撰文说,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战略,以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等方面,中国领导人已经营造了“十个新常态 ”。
2014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余下全文>>
二:新常态新姿态新作为新状态怎么写
习总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当时,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首先,什么是新常态。 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这个词本身就是矛盾的。在新的环境下发生的以前总是发生的状态,这不是废话吗? 政府拿新名词绕藤老百姓,就像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一样,中国根子不改变,结出的果 子还是以前那样的。 你说新常态和以前有区别吗? 新常态告诉你,在新的环境下,涛声依旧。 以前怎么样现在依旧怎么样就行
三:响应党的号召,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
参考:www.xuexila.com/...8.html
四:如何以新状态适应新常态 以新作为再创新佳绩
首先,要突出产业支撑。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强市战略
其次,要突出郑新融合。按照“借势航空港、共建大都市、承担大功能、形成大合力”的总思路,充分发挥毗邻郑州的区位优势,借势而上、乘势而为。
再次,要突出绿色发展。要围绕主导产业,借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这个平台,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静脉产业,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转型。
最后,要突出项目带动。将一切思路、一切战略、一切重点工作项目化。
五:如何适应新常态下的新任务,新要求
新常态 新习惯 新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肃贪反腐,严厉从严治党,力除陈垢顽疾,为党带来清新之风,“新常态”成为时下热词,群众拍手称 快,聚党心赢民心。“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适应新常态,就要顺势而为、主动转变,让新思维、新行为成 为新习惯。 适应发展“新常态”,习惯于“调结构、降速度、提质量”发展新模式。认识不到发展“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就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 趋势和时代要求,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当前,牺牲环境的经济增长、危害健康的食品、水源污染、空气雾霾……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质疑。速度慢一点、质 量好一点、成果分享更多一点,成为大家共同期盼。“让群众享受到美好生活”,成为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判断。所以说,当前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 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将于每年财政收入20%左右的增长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适当放慢经济增 长速度、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当前抓发展的主旋律。 适应勤政“新常态”,习惯于“尽职责、讲操守、律言行”从政新规矩。中央密集出台的作风建设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在其位、谋共事、尽其责。纪 检监察、媒体、网络、社会构建了高密度的监督体系,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履职尽责。当前,党员干部要把做官的意识淡下来,把公仆情怀浓起来,时刻摆正‘主’、 ‘仆’位置,从思想和行动上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回归,半心半意、三心二意为服务群众,“少干事、不出事”,推崇“冷”执行,甚至“为官不 为”将被问责、追责,“为官不易”成为常态。同时,也要丢掉“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坚信各级加强作风建设的信心,克服“且行且观望”的心态,时刻做到 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适应廉政“新常态”,习惯于“阳光行权、阳光福利、阳光从政”官场新文化。以往每逢春节、中秋、国庆等佳节,请客送礼、大肆吃喝,司空见惯;而 今在节假日甚至在平时,不收一袋月饼,婉拒一次宴请,将成常态。以往花钱办事、遇难送礼、节庆“敬神”,搞权力寻租、以权谋利、钻政策漏洞、打擦边球,见 怪不怪;而今阳光收入、正常福利、公平公正,将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所以,党员干部要克服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保持内心的安定和行为的检点,真正视党 纪国法为“红线”,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礼小而收之,既内练价值观,又内修理想信念,自觉做到“不拘常例、不违常情”。 “新常态”需要一个长期巩固的过程,目前的“新常态”,多多少少是强大外力束缚下的被动“常态”,真正要把“新常态”内化成一种从政信念、一种官场文化、一种社会风俗,内化成党员干部发自内心的自觉,还需要我们携手前行,自觉延续,推动不断前行。
六:如何在新常态下展现新作为,工作和政治上高标准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充分认识不同以往的发展变化。认识是适应的前提。认识理解新常态,才能积极适应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深刻认识从严管治党的新要求,深刻认识经济运行变化的新趋势,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深刻认识群众需求多样的新特点,深刻认识倡导清廉文化的新风气。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树立新常态下的新思维新理念。比勤奋更重要的是理念、眼界和勇气。理念的领先优于资源的领先。没有新思维新理念,就不会有积极适应新常态的高度自觉,就不会有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思想境界。只有理念领先,才能打破惯性思维,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获得改革创新的更大勇气,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节奏迅速提升工作水平。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消除等待观望的心态。等待观望,不在状态,虽谈不上违法乱纪,却有涣散作风、松弛纪律之弊,也是一种变相腐败。各级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从严管党治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真正在思想严起来、整改上严起来、正风肃纪上严起来,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将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为全面推进“四新”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摆脱为官不为的状态。为官不为,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大敌。全会对做好当下工作和谋求长远发展做出部署,成就事业需要好状态、干部成长需要好状态、凝心聚力需要好状态,当前要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中存在的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等问题,切实从僵化、教条、懈怠、背时的茫然状态中解放出来,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为适应新常态、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担当新作为。 习总书记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新常态,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积极认清形势、适应形势、驾驭形势。要“转”,使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紧跟时代步伐;要“变”,在作风、精神、能力上积极适应新要求;要“干”,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以开拓创新、知难而进的智慧和勇气,肩负起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责任。
七:如何适应新常态,展示新作为,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体现党建工作的时代性。一是把握契机、凝聚力量。二是夯实班子、强化核心。三是盯住关键、狠抓落实。
八:我国政府适应新常态做了哪些事
新常态 新智慧 新作为
适应新常态,就是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保证政协工作方向正确、方位准确、方略明确。
认知决定行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
新要求,只有主动适应,科学把握,积极作为,才能抢占先机,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认清大势,顺势而为。自觉遵循新常态下经济运
行的新规律、新要求,切实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主动性。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坚持发展,因势利导。新常态带来新机遇,发展机会依然很多,发
展仍是第一要务,要在新常态下一心一意谋发展。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常态是发展水平的飞
跃提升,意味着经济领域“破”与“立”的转换,适应新常态,关键看深化改革和开拓创新的力度。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增强政治定力,提升新常态下
做好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发挥政协组织独特、独到、独有的自身优势,统一认识、积极履职,脚踏实地、走在前列。要有奋斗豪情,也要有历史耐心;
要有必胜信心,也要有忧患意识,咬定青山不放松,努力把南京的事办好,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适应新常态,就是要积极实现智慧引领,力争资政建言更有层次、更具特色、更见深度。智慧决定品质。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以建设智慧政
协为抓手,探寻新常态下助推全市改革发展的新路径,为推动全市新一轮的科学发展聚智汇力。要让善谋者谋势成为以智资政的目标追求。新常态伴随新挑战,实现
率先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要善于把握全局大势、发展走势、民心趋势,着力提高政协组织在新常态下的调研视察、提案建言、协商议政活动水平,使政协履职工作
做到既注重顶层设计、也注重实践路径。积极围绕“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布局谋划思路、凝聚智慧,努力让政协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强大智库、施政的有力推
手。要让提升品质成为以智惠民的时代特征。注意倾听群众的心声,善于汲取群众的智慧,倾情相助群众的困难,鼎力维护群众的利益。要以蓝天净水、安居乐业、
食品安全、就学就医、出行便捷和社会平安等为切入点,进行视察评估,实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继续就建设健康城市建言献策,做健康理念的倡导者、健康生活
的引领者、健康环境的建设者、健康产业的推进者。要让凝聚正能量成为以智襄和的基本尺度。我国正在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城
市社会,从“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常态,重拾道德升势,重建道德高地,重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一定能抵达中国
梦的彼岸。要发挥政协联系面广的优势,加强与党派团体、无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努力发挥各党派团体、界别、社团平台作用,为不同阶层、不
同利益群体提供畅通的政治诉求渠道,扩大市民有序政治参与,努力形成政治清明、法治健全、社会和谐、百姓安康的大好局面。
适应新常态,就是要有效提升委员履职能力,做到政协事业与党同向、与民同心、与时俱进。能力决定作为。适应新常态,需要的是态度,是理念,更是
能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遵循习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要提高“四个能力”、“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指
示,在更高水平和更高层面上提升履职能力。要着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始终把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人民政协事业的根本遵循。讲政治、顾大局,
恪守与党政同心同向的大方向,突出抓好十八......余下全文>>
九: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挖掘新动力,展现新作为老师发言稿
妈妈生养我,是一种义务,是必需,是妈妈生存的价值,所以无所谓大恩大德——妈妈曾经这样对我说,我也这样认为.
但是,在母亲节那一天,我仍旧要买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祝福妈妈安康快乐.这不是感恩,而是在传递亲情.我不感谢妈妈的恩情,但我珍重妈妈给予我的亲情;妈妈不期盼我的感恩,但妈妈期盼亲情的往来.传递亲情就是传递温暖.被亲情温暖的人心最柔软,所以妈妈手捧康乃馨眼含幸福的泪花,而我也被妈妈的感动而感动……
评价:我想,每一个同学都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因为 “每人一颗脑袋”.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同学不善于用自己的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在作文中总是让自己思想努力贴近公共思维——面对母亲的爱,要感恩,而且必需要感恩,这就是公共思维.因此,一有“感恩”类的作文题目时,大家就纷纷表达“意志相同的公共声音”,
十: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的学习笔记
在全系统“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集中学习教育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动员会议上的
讲 话
(2016年2月18日)
同志们:
县委决定,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集中学习教育。今天我们召开动员会议,主要是对全系统“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集中学习教育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教育引导全系统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收假收心,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奋发有为,推动全县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统一思想,扎实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整顿活动
党的十八大之后,强化作风建设、狠刹歪风邪气,已经成为各级工作的重中之重。总体来看,我们教育系统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担责守责、勤勉敬业、扎实工作。但在一些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职业倦怠、消极颓废,自由散漫、不守纪律,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等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任由其滋生蔓延,就会损害教育形象,阻碍全县教育发展。开展“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集中学习教育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既是落实县委部署的需要,也是推进教育行风持续优化的需要,更是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转变干部作风的有力举措。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次“三新”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全面动员,积极参与,确保把活动组织好、开展好、落实好。
首先,开展这次学习教育是实现收假收心的有效办法。新学期即将开始,正是制定新的工作规划,明确新的工作目标,部署新的工作内容,各项工作打开新局面的关键时节。但经验告诉我们,可能还有一些同志沉浸在假期中,人虽然上班了,心却没有收回来,工作不在状态、跟不上节奏。从这个意义上讲,“收假”固然重要,“收心”更为关键。开展这次“三新”学习教育,就是要全系统党员干部尽快摆脱“休闲状态”,切换到“工作模式”,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在工作上,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充足的信心,迅速投入到今年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打造新业绩。
其次,开展这次学习教育是增强职业理想的有力举措。当前,在教育系统存在着一部分不安心本职工作,职业幸福感缺失,对工作没有信心,精神上得“软骨病”,随大流思想严重,信念不坚定,理想淡化,甚至有跳槽、离职的想法。这次“三新”集中学习教育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就要使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受到触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育人宗旨,增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扎实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彻底改变职业信仰缺失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过硬的作风保障。
再次,开展这次学习教育是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充分动员。今年是实施教育“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关键之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实现既定目标,需要全系统上下齐心协力、不懈奋斗,需要全系统广大教育工作者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开展这次“三新”学习教育,就是希望通过这样一次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工更加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发展大局,紧盯发展目标,狠抓任务落实,形成强大合力,为圆满完成今年教育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突出重点,把学习教育活动与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展这次“三新”活动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教育推动工作,实现今年教育工作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扎实开展学习教育。纪律作风整顿历来都是新学期开学后学习教育的基本内容。各中小学、局直各......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