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感官知觉的介绍
(Extra sensory Perception)简称ESP,意思是“超感官1知觉”。一种超心理现象,就像人们所说的“第六感”。
二:超意识ESP的超感官知觉
超感官知觉(英文简称ESP)俗称第六感,是一种某些人认为存在的能力。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普通人的感官(五感)包括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肌肤(触觉)或是其他现今科学熟悉的感官。由于感官的定义很模糊,所以“超感官”的定义也很模糊。但通常认为“超感官”是指现今科学还不熟悉的讯息。超感官知觉属于超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的一种现象。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思维传递,即人们之间的远距离思想交流。2.特异知觉,包括遥视,指能看到正常视力范围以外的事物以及透视密封或遮挡的物体;用听觉器官看东西;用皮肤感知颜色等。这类现象在中国称为身体特异功能。3.预感,指对未来事物的预先感知。4.心灵致动,是反映以心灵的力量来影响或控制物质对象的现象。
三:超感知觉的研究历史
超感知觉的研究历程对超感官知觉的研究始于100多年的英国。1881年6月,一个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对一名叫彼肖普的人的“读心术”进行了调查,并在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了调查报告,但这份报告的基调是不想突破传统的思维框架。但委员会中也有些人认为:发展知识比保住以往的信仰更重要得多。他们冒着被称为“江湖骗子”的危险,着手对超感知觉研究。剑桥大学教授亨利·希德维克夫人首先进行了一系列心灵传感实验,得出了惊人的结果。后来,世界各国有声望的科学家和学者都对超感知觉现象产生了兴趣,其中包括亨利·伯格森、威廉詹姆斯、卡尔·荣格、希格蒙德·弗洛伊德以及居里夫人等。1882年,英国学者成立了“心灵研究会”,收集并研究了有关超感知觉的实例。学者认为,仅仅收集现象还不足以证明超感知觉已经得到了科学的承认,要反复得到实验室试验的证明。1930年,美国杜克大学的心理学J﹒B﹒莱茵博士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他首先提出大多数人都具有超感知觉功能的潜能。在心理学上,超感知觉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在心理实验上,主要集中在心电感应和超感视觉上。英国心理学家Soal和Batemen在五十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在五年期间,以单一受试者为对象,先后做过200次心电感应和超感视觉的实验。结果发现超感视觉的成功率接近几率,可见超感视觉是不存在的。而心电感应的结果超过几率支配的范围,我们似乎可据此推论,人具有相当程度的心电感应能力。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心电感应实验结果在统计上超过几率,可能是主试者在实验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给予受试者某种暗示所造成。而支持超感知觉理念的心理学家则认为,由于实验环境太不自然和实验程序过分人工化,影响了受试者的表现,使超感知觉实验不易超过几率。
四:超感知觉的现象展现
1.注意力要集中研究者发现,古代文献记录的心灵传感主体,如神谕、先知、预言家、占卜师、算命师等。他们操作时的共同特点是:事先总要凝视某个目标,例如新宰杀的动物的内脏。此外,还要进行一系列繁复的议事。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头脑和身体进入更有利于“接收”信息的状态。为了同样的目的,伊斯兰教预言家要长久地注视浅盘中的细砂子形成的图案,或一碗墨水。欧洲的算命师要凝视水晶球;吉普塞人要凝视受测人的手掌心。他们大都利用这种方法集中注意力,使头脑中的潜意识不受理智的干扰。这种状态与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状态大致相同。2.集体潜意识研究者们还提到了超感知觉的另一个特征:尽管知觉本体似乎是一个个独立的实体,人们的潜意识却似乎以某种形式密切地相互作用。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也得到了超感知觉现象的证实。 第六感觉是一种神秘的感觉,不同的人会有程度不同的感知性。1. 曾经作过的梦境在现实中果然发生了;2. 到一个从未去过的新的地方,却发现非常熟悉那里的景物;3. 在别人尚未开口时,已知道他将说什么;4. 常有正确的预感;5. 身体有时会有莫名其妙的感觉,如蚁爬感,短暂的刺痛感;6. 能预知电话铃响;7. 预见会碰到某人,果然如此;8. 在灾祸到来之前有不适的生理反应,如窒息感、乏力等;9. 常做彩色缤纷的梦;10.会不时听见无法解释的声音。
五:超感知觉的早期实验
早期实验者莱茵(J.B.Rhine,1895—1980)在美国杜克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灵学实验室,并一直致力于用实验结果证实超感知觉的存在。在他的一项实验中,采用了一副包括5组图形不同的卡片(见图7-4),每组卡片各5张,全套合计25张。实验开始时,两位被试对面而坐,中间隔上布帘,彼此间不通信息,也看不到对方的动作和表情。每人面前各放置一副卡片,先让一方被试以随机方式抽出一张卡片,并注视它(视为心灵发送者),然后将卡片反面向上置于桌上,接着要求对方被试(视为心灵接收者)凭其直觉指出该张卡片上的图形。如果指认正确,即表示两被试之间有心电感应。按上述程序实验时,被试如果毫无心电感应能力,纯属猜测答对的机会是20%,即25张卡片中可能猜对5张。莱茵根据其本人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研究,共收集了数以万计的研究结果,发现数万被试总平均得分是7.1,即在超感知觉实验情境下,被试答对的概率是28.4%,比猜中的概率20%高出很多(Rhine,1934,见Honorton,1998)。也就是说,人类的超感知觉能力可能是存在的。1974年,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电感应测试方式--超感官知觉全域试验。这个实验中的一个人为接收者,另一人为发送者。接收者在一个隔音的屋子内,并且处于感觉上隔离的一个柔和环境:半个半透明的乒乓球扣在眼睛上,耳朵上戴着耳机,漫射的红灯照亮房间,耳机里放着类似收音机调台时轻微的嘶嘶声。这种单一的视觉与听觉环境就叫做超感官知觉全域。发送者坐在一个单独的隔音的屋子里,从多种相似的刺激物中随机选择一个视觉刺激物,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当发送者集中注意力于"目标"时,接收者试图用连续的词汇描述他的意象和自由联想。这一过程完成后,四个刺激物被展示给接收者,其中一个是"目标",要求接收者给出每个刺激物与在实验中意象和联想的相似程度。当接收者标定"目标"和自己的想象最相似时则为命中"目标"。1974至1993近二十年间,类似实验超过50次,每个实验一般包含30个实验单元。综合分析28个研究案例(包含10个不同实验者的835个实验单元),发现选择目标刺激物的正确率为38%,远高于随机选择的25%的正确率。这个结果在统计学意义上是很显著的,因为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性小于十亿分之一。但对于超感知觉是否存在,至今尚无定论,在这一问题上仍有待于探讨。
六:最近感觉自己有超感官能力
这只是你少见多怪……你问问你妈为啥这么说?她肯定告诉你,我知道你贪玩。至于那歌,典型的记忆错乱,就好比去了一个没去过的地方却好像感觉自己梦见过这里,事实上你梦见的又是其他东西。很多人都会这样,再说,如果这都是esp,这能力不会太废柴吗?
七:什么是超感知觉???
超感知觉是指不凭感觉器官即可获得知觉经验的现象,俗称第六感觉。
超感知觉分为三大类:
1. 心电感应(telepathy). 是指两个人之间不经由任何沟通工具或渠道(语言、手势或表
情)而能彼此传达讯息的过程。
2. 超感视觉(clairvoyance). 是不靠眼睛或任何工具即可看到物体的特殊能力。
3. 预知(precognition). 指事件尚未发生之前即可预见的能力。
八:怎样训练自己的超感官知觉?或者有培训基地、书籍、视频也可以
这个只有自己培训自己 你每天挑战自己就会学到了 比如说我感觉爸妈3点半就回了家 这样
九:超感知觉的看法
支持者认为,即使超感知觉研究不能像一般知觉实验那样,有刺激就会有反应,以至无法根据少数被试的反应得到验证,但从大量实验资料的统计结果看,不否定此类研究仍有价值。但是,反对者主张,所谓超感知觉纯属无稽之谈,对于人类何以会有这种能力更是无从解释。迄今从未发现一个可重复的超感知觉现象,也没有找到一个具有超常能力的人;实验室中的超感知觉实验方法都不是产生任何超感知觉效应的可重复的方法(Milton & Wiseman,2001)。纵观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史,任何伪科学的东西一度也都似乎可以用某种方法加以“证明”。具体到这里讨论的超感知觉,一些西方学者提供的某些所谓统计学上的依据就是表现之一。真正的科学心理学应该在破除迷信、揭露伪科学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