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和孔子的对话

一:贫而无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在学习上给了我什么启发

乐,即乐道。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

谄,谄媚奉承。 何如,怎么样。 未若。还不如。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奥》。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乐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的意思。斯,这一个。赐:子贡名。 诸,之于,此处相当于“之”。往,过去。来,未来的事情。

翻译: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有却不骄奢,怎么样? 孔子说: 已经很不错了,但比不上贫穷却能乐道,富有却能好礼。子贡说:《诗经》上讲:就像加工象牙、玉石一样,要不停切磋、琢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吗? 孔子说:赐啊,可以开始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情,你能断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了。

意义: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二: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在学习上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

【启示】”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意思为哪怕是很低端的问题也会主动向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 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一般人来说, 敏而好学似乎还比较容易做到一些,而不耻下问就非常之难 了。因为,敏而好学不外乎是聪明而勤奋罢了,这方面的典型,有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甚至“头悬梁,锥刺股”等等。而不 耻下问则是要向不如我们自己的人请教,这不仅仅是个好不好学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的问题在内。人们的天性往往就是如此不可思议。如果自己位卑,自己能力弱,自己孤陋寡闻,求教于位尊者、能力强者、见多识广者,那似乎没有什么,不以为耻。一旦反过来,以位尊求教于位卑,以能力强求教于能力弱,以博求教于寡,便立即感到脸上不光彩,耻于开口了。

三:子贡与孔子的对话谈论了哪些方面的话题请简要概括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温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四:子贡曰贫而无谄这一则文言文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在学习上给我们什么帮助

告诉我们学习要精益求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理解事物的精髓,得出深刻的理论

五:子贡和孔子的对话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题干不完整

六:哪两句名言出自论语孔子说的话孔子告诉子贡

出自《论语》孔子与子贡对话中的名言至少有以下几段:

《卫灵公》第九段,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其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为名言。

《卫灵公》第二十三段,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在被视为最具普世价值的名言。

《公冶长》第五段,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不耻下问”更是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