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芳心苦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贺 铸 ①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

小题1:荷。夏天开花,秋天凋零。小题2:①托物言志(以物喻人);②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比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最终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结局。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问比较简单。回答第二问,要根据荷的生长特点(荷在夏天才开花,秋天凋零),分析“不肯嫁春风”和“被秋风误”的含义。小题2:试题分析:回答第一问,须知大多咏物诗的表现手法都是托物言志或以物喻人。明白了这点,回答第二问,就只需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即可。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7分)踏莎行 [宋]贺铸杨柳回塘 ① ,鸳鸯别浦 ② ,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

小题1:荷花,优美、幽僻、恬静(意思相近即可)小题2:将咏物、拟人与自寓完美结合。作者巧妙地将荷花开放与凋谢的时节与它的生性品质、遭遇命运联系起来,一方面表现出美人、君子不愿趋时媚俗的品质,同时又显示出他 们年华虚度、抑郁不得志的悲哀。 小题1:试题分析:这首词是吟咏荷花的,借物言情,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词中隐然将荷花比作一位冰清玉洁、身世飘零的女子,以荷花的清丽绝俗最后不免红衣落尽,芳华消逝,寄托个人身世的感喟,抒写自己悒悒不得志的苦闷。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风光旖旎、祥和而恬静的池塘。那艳丽的荷花就生长在这池塘的僻静处,因无人欣赏,只能在寂寞中凋零。就象一位美丽的少女,孤独寂寞,饱受凄凉零落之苦。词人通过少女低沉、哀怨的嗟叹,表达了自己年华虚度的苦闷。小题2:试题分析:“当年”两句,以文言,是想象中荷花对骚人所倾吐的言语;以意言,则是作者的“夫子自道”。行文至此,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合而为一了。“当年不肯嫁春风”,是反用张先的《一丛花令》“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看即知,而荷花之开,本不在春天,是在夏季,所以也很确切。春天本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时候,诗人既以花之开于春季,比作嫁给春风,则指出荷花之“不肯嫁春风”,就含有她具有一种不愿意和其它的花一样地争妍取怜那样一种高洁的、孤芳自赏的性格的意思在内。这是写荷花的身分,同时也就是在写作者自己的身分。但是,当年不嫁,虽然是由于自己不肯,而红衣尽脱,芳心独苦,岂不是反而没由来地被秋风耽误了吗?这就又反映了作者由于自己性格与社会风习的矛盾冲突,以致始终仕路崎岖,沉沦下僚的感叹。南唐中主《浣溪沙》云:“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均《离骚》句。)这位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是敏感地察觉到了这个偏安小国的君主为自己不可知的前途而发出的叹息的。晏几道的《蝶恋花》咏荷花一首,可能是为小莲而作。其上、下片结句“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华主”和“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与这首词“无端却被秋风误”和“红衣脱尽芳心苦”的用笔用意,大致相近,可以参照。

三: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句由荷花的美丽转入她不幸的命运。古代诗人常以花开当折,比喻女子年长当嫁,男子学成当仕,故无名氏所歌《金缕衣》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荷花长在水中,一般都由女子乘坐莲舟前往采摘,如王昌龄《采莲曲》所写:“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但若是水中浮萍太密,莲舟的行驶就困难了。这当然只是一种设想,而这种设想,则是从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来,而反用其意。以荷花之不见采由于莲舟之不来,莲舟之不来由于绿萍之断路,来比喻自己之不见用由于被人汲引之难,被人汲引之难由于仕途之有碍。托喻非常委婉。第四句再作一个比譬。荷花既生长于回塘、别浦,莲舟又被绿萍遮断,不能前来采摘,那么能飞的蜂与蝶该是可以来的吧。然而不幸的是,这些蜂和蝶,又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这是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之断然不来,比在上位者对自己的全不欣赏。歇拍承上两譬作结。莲舟不来,蜂蝶不慕,则美而且香的荷花,终于只有自开自落而已。“红衣脱尽”,是指花瓣飘零;“芳心苦”,是指莲穿有苦味。在荷花方面说,是设想其盛时虚过,旋即凋败;在自己方面说,则是虽然有德有才,却不为人知重,以致志不得行,才不得展,终于只有老死牖下而已,都是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将花比人,处处双关,而毫无牵强之迹。

四:五十四、“踏莎行草过春溪”出自谁手

“踏莎行草过春溪”的诗句究竟出自韩翃还是陈羽

--兼析词牌名《踏莎行》

在宋词中,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是我的最爱: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这首词是1097 (绍圣四年)作者因卷入党争被贬谪到郴州时写的。全词充满了失路无望的迷蒙情绪,极易引起命运相同者的共鸣,苏轼特别激赏结尾二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在秦观去世之后,将这两句词写在扇面上,叹息说:“少游已死,就算一万人也赎不回他一个啊!”苏轼并不是容易被消沉意绪所击垮的人,但秦观的凄伤,却带着那么强烈的感染力,使一生旷达乐观的坡翁也为之恻然不能自已。

《踏莎行》,人们普遍将“莎”读为“shā”,而这里应该念“suō”。这个词牌名,据清朝舒梦兰在《白香词谱》中说:“《踏莎行》本名叫《柳长春》。”《湘山野录》记载说:“莱公(寇准)在早春季节宴请客人,自撰乐府词,让乐工演唱。”而《词律》则在《江南春》词条注释得很详细:“这是寇准的自度曲,没有其他人写过这个词牌名。”由此可知,寇准在当时能自创作词调。这首词所吟咏的是暮春时节,莎草离披,践踏寻芳,写景抒情,正相切合,可以断定《踏莎行》这个词牌名的创始者是寇准。据《艺林伐山》记载,“踏莎行”这三个字则出自韩翃诗:“踏莎行草过春溪”,词牌名《踏莎行》的来历于此,是寇准取韩诗取名的。《词律发凡》认为:《踏莎行》、《御街行》、《望远行》等的“行”,是行步之“行”与乐府“歌行”之“行”是不同的,希望大家有所辨别。

而据我考证:“踏莎行草过春溪”这句诗不是出自韩翃,而是陈羽写的,现在能查找到的是出自《全唐诗》卷348第36首陈羽的《过栎阳山溪》:

众草穿沙芳色齐,蹋莎行草过春溪。

闲云相引上山去,人到山头云却低。

因贺铸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之句,故名《芳心苦》。又名《平阳兴》、《江南曲》、《芳洲泊》、《度新声》、《思牛女》、《惜馀春》、《喜朝天》、《阳羡歌》、《晕眉山》、《踏雪行》、《踏云行》、《题醉袖》、《潇潇雨》。添字体名《转调踏莎行》,见宋晏殊《珠玉词》。《词谱》卷13以晏殊“细草愁烟”一首为正体,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又列别体二种,其中曾觌“翠幄成阻”一首即《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六句四仄韵,是摊破句法,添入衬字,转换宫调,自成新声。陈亮“洛浦尘生”一首同曾词,唯上、下片第五句各减一字异。

秦观(1049年-1100年),初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少年的时候,到徐州拜谒苏东坡。苏东坡很欣赏他的才华,视他为座上宾,并鼓励他去参加乡试考举人。1085年(元丰八年)进士及第。元祐初,除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初,因党争被贬为处州的酒税官。之后,党争加剧,又被流放到郴州,再流放到雷州。徽宗朝赦还,死在回京途中的藤州。

《冷斋夜话》记载:苏东坡和秦观两人,起最初并不认识。秦观听说苏东坡将要路过扬州,就以苏东坡的文风笔调、字体写了一首诗,题在一座山头寺庙的墙壁上。苏东坡看了以后,连自己分辨不出,十分惊讶。后来,孙莘老拿出秦观数十篇诗词,请他斧正时。苏东坡读后,深有感叹地说:“那天我在庙里墙壁上的诗,肯定是这个人的。”苏东坡与秦观在扬州的高邮饮别时,写了一首《虞美人》: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其实......余下全文>>

五:踏莎行的诗意是什么?

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译文】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瓣儿;。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8/分)踏莎行 宋?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

13.(1分)荷花14.(3分)C.(A.不是“渲染”,是衬托。 B..不是“绿萍”,是“涨断”。D.不是“借景抒情”,是“托物言志”。)15.(4分)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诗人借助对“蜂蝶”、“红衣”的描写,想象能飞的蜂与蝶该是可以来的吧,但是不幸的是,这些蜂和蝶,却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这里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比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到头来得到的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结局。(艺术手法1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略

七:词牌 三看玉楼人

【全部词牌名】

1: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 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六丑。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 ,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16:六州歌头。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17:绿罗裙。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20:木兰花。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21: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22:破阵子。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23: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24: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25: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余下全文>>

八:词牌多丽 虞美人 师师令 阮郎归是依据什么得名?

阮郎归;词名用刘晨、阮肇故事。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为其初名。又名《醉桃园》等。双调四十七字,平韵。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贰。

多丽;词牌名。又名《绿头鸭》、《陇头泉》等。

相传“多丽”本为妓女名。

双调,有平韵、仄韵(入声韵变格)两体,平韵139字,仄韵140字。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